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有何不同?两场战役对曹操有什么影响?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有何不同?两场战役对曹操有什么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865 更新时间:2024/3/8 13:24:51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有哪些不同点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

东末三大战役中的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最为经典,影响也最为深远,是推动中国历史走向之战。然而,有人疑惑,官渡之战,袁绍从此一蹶不振,几年之内,被曹操全部消灭,而赤壁之战,曹操也是完败,虽然从此无力南下,但依然是三国的老大,并没有被南方的孙吴政权等消灭。其实,表面上来看,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决定历史走向之战,但这两场战争有着本质的差别,最终决定了结局有所不同。

一是官渡之战袁绍的大本营被攻破,而赤壁之战只是外战。

官渡之战的结果是袁绍的大本营邺城就攻破,大本营是一个政权的象征,随着大本营被攻破,人心涣散,手下另有打算,如许攸陈琳张郃高览辛毗等一大批谋臣武将都是因为官渡之战,袁绍大败而投往曹操的。所以,官渡之战后,袁绍要想东山再起已不容易,因为有能力的人都不再依附他,何况,袁绍这些手下有能力的人都知道他的弱点,现在,帮助曹操打袁绍,更是不费吹灰之力。而赤壁之战,曹操亲率80万大军(实际不到16万大军再加上刘淙降军不到8万约23万左右),在原刘表的根据地赤壁与孙刘联军3万军队大战,也就是说在其他国家的地方发动战争,最终曹操虽然完败,但他的政权组织形式依然完整,国家架构还在,内部人民的思想相对稳定,人心未散,也没有手下高级将领投降敌人,所以,曹操虽败,但无损形式,只是脱了一层皮而已,可以东山再起。

二是曹操意在取代,孙刘意在自保。

官渡之战,其实是袁绍政权和曹操政权的最后对决,都想一战取代对方,所以,都是以全部实力倾巢而出,所以,战争的结果不是两败俱伤,而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以,官渡之战的结果无论谁赢谁输,都是一方取代另一方,最终曹操在这场生死大战中取得胜利,那就意味着曹操取代了袁绍。而赤壁之战并非如此,曹操也非倾巢而出,孙吴也非全力出击,曹操只是率领了23万左右的大军,孙吴也只是出去了3万左右的大军,决战在两国的边界,双方都有退路,这场战争谁赢谁输,都不能很快消灭对方,何况,孙吴包括刘蜀政权,都意在自保,只想将曹操打败,让曹操知难而退,然而三分天下有其一。所以,赤壁之战的孙刘联盟都没有想到彻底消灭对方,这也是曹操失败后能够全身而退的根本原因,孙刘联军也就没有想过能够消灭曹操。

三是两之战后核心的结局不同。

官渡之战,袁绍作为核心,因兵败忧郁而死,这样,袁绍政权失去这一核心之后,其子要想迅速取代,不是说其能力有问题,但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何况,两子并不团结,还发生内讧,这就加速了袁绍政权的灭亡,而赤壁之战后。作为战败方的曹操政权,其核心曹操健在,并没有因战败而死去,核心在,人气也就有,凝聚力也还在,所以,曹魏政权就不会自动瓦解。

四是两场战争的人心向背有本质的区别。

官渡之战袁绍真正被打败的根本原因是曹操了解他清清楚楚,因为为曹操谋划这场战争的核心谋士郭嘉荀攸都来自袁绍曾经的手下,对袁绍的军事部署的特点,军队的战斗力,以及攻防等方面都了解的清清楚楚,可以说袁绍军队在曹操军队面对就是透明的,而且,在战争过程中,不断有手下重要人物投降曹操,如许攸、陈琳、张郃、高览、辛毗等一大批谋臣武将,而袁绍对曹操军队的部署并不知情,战争打到这个份上,袁绍焉能不败?而赤壁之战完全是两军对擂,彼此都忠心各为其主,没有重要人物的倒戈现象,都是各自在自己的阵营中谋划对方,所以,最终胜者一方在追击时有所顾忌,这也是曹操最终能够顺利逃回老家的根本原因,虽然大败,但人心相对稳定。正是人心向背的本质区别决定了战争结束之后败的一方内部核心的凝聚力不同。

标签: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更多文章

  • 离帝位一步之遥的曹操,为何始终没有下手呢?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曹操

    曹操随时都能当皇帝,为什么他不敢称帝?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要说三国中最让人崇拜的人物,我觉得不是战神吕布,也不是关二爷,更不是刘备。最让人佩服的,我觉得是曹操。这一点,我和鲁迅先生看法一致,鲁迅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

  • 曹操没有逼汉献帝退位,他是不想还是不能?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曹操

    曹操一生手握大权未称帝,为何被后世人称为是此生最奸诈的行为?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在三国的时候国家是一片混乱,当时主要有三方势力,魏蜀吴。这里面又属魏的势力最大,我们都知魏的代表人物就是曹操了,曹操很早就已经得到了朝政的大权,但是呢他做了一件让人看起来很奇怪的事,那就是为何他一

  • 张飞喝断当阳桥的时候,曹操手下没人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张飞,三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张飞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张飞据水断桥发生在长坂坡之战,在《三国志·张飞传》记载:“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曹操进兵荆州后,刘琮向曹操投降,刘备惧怕曹操的进攻,认为荆州难以守卫,于是

  • 宛城之战经过是怎样的?宛城之战对曹操有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宛城之战,曹操

    宛城之战简介?宛城之战经过是怎样的?宛城之战有什么影响?如何评价宛城之战?以上问题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宛城之战简介宛城之战,又称“淯水之战”,是197年汉末三国之前军阀曹操和张绣之间的一场战斗。张绣取胜,曹操败逃。曹操损失惨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等都被张绣所杀。“战

  • 刘备在曹操身边安插了卧底,刘放到底是谁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放,曹魏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放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刘放,字子弃,他是刘建的儿子西乡侯刘容的后代,而刘建是刘旦之子,刘旦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三子,这样算来刘放是根正苗红的汉室后裔,甚至比刘备的血脉还要纯,因为刘备逢人就说自己是汉室后裔,到底是不是也没人说得清楚。刘放是涿郡人,东汉末

  • 曹操子嗣众多,且不少都很有才华,最后都如何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曹昂

    乱世三国中的曹操,绝对是当时的第一枭雄,能文能武,智勇双全,更有一颗爱才之心。也正是因为这样,曹操虽然没有一统三国,但也成为三国中实力最强的一方,账下文臣武将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超刘备和孙权。另外,在造人的能力上,曹操也相当的强悍,一生共有25个儿子,其中有不少都非常有才华,至少比刘备的儿子阿斗高出不止

  • 曹操和刘备两人到底谁的出生更加“地位好环境优”?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曹操

    熟读《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虽然刘备自称为中山靖王之后,还搞到了“刘皇叔”的头衔,但他几乎是草根起家。而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历侍四帝,还被封为费亭侯,家世显赫,不是编草席起家的刘备能比的。从一开始,曹操不论是出身、兵马,还是地盘,都远超于刘备,这种差距越拉越大。其中有一段时间,颠沛流

  • 司马懿曾多次出妙计帮助曹操获胜,为何还是不被信任?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司马懿

    在三国时期,司马懿作为曹操手下的谋士,为曹操出了很多妙计,让曹操可以屡次获胜,也可以躲避劫难,因此人们一致认为其实司马懿在曹操心中应该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也应该是曹操最信任的人,可是曹操后来却和司马懿反目成仇,这让世人感到非常的不解。而很多人都认为,其实两人之所以会反目,主要原因在于司马懿,司马

  • 为曹操出“挟天子”计策的董昭,为何常常被人忽略呢?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董昭

    因为董昭,曹操才终有机会实现“挟天子令诸侯”的政治格局,这给曹操称霸提供了极大的政治资本。董昭(156年-236年7月4日),字公仁,济阴定陶(今山东定陶)人,和郭嘉张郃一样,董昭也曾效命于袁绍,袁绍任命他为参军事之职。当袁绍和公孙瓒大战于界桥的时候,袁绍兵少,巨鹿太守打算投奔公孙瓒。袁绍得到消息后

  • 赵云能七进七出,真的是曹操想收为己用没动杀心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赵云

    在三国时,赵云和吕布都曾经身陷曹操重围,赵云单枪匹马突围了,而武力公认第一的吕布却冲不出去,这是为什么呢?三国时期出现了不少的英雄人物,赵云是不少人心目中的完美将军,有勇有谋,忠肝义胆,深得刘备信任,而吕布是三国时期公认武力第一的猛将,他们都曾经被曹操大军包围,赵云背着阿斗尚且杀出重围,为什么武力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