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奸雄曹操为方便儿子当皇帝玩了一个阴招?

揭秘:奸雄曹操为方便儿子当皇帝玩了一个阴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027 更新时间:2024/1/17 13:36:26

历史上的曹操的真实面目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们都并非那各时代的人,不可能去一睹他的风采,我们能做的只有从历史留下遗迹中,找到一丝丝痕迹,把曹操的真实面目找出来。

毫无疑问,曹操平定北方、发展屯田、恢复中原经济这些功绩是无法抹去的,但是也不能对这些过分的夸耀这些,事实上,这很可能是客观上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而主观上仍然是为了自己的霸业,就象鸦片战争的爆发,使中国觉醒了,客观上对中国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着你难道能说我们还要感谢英国么?当然,我不能否认曹操这些功绩,否则我就成了我上面说的那种人了,这不是自己砸自己的脚?但是,过分地夸耀总是不对的,你说呢?

曹操自己想不想当皇帝,到底他有没有野心,这点是争议最大的了,要说这个话题,我们还是要从曹操的三次求贤令说起。求贤令和曹操的野心又有什么关系呢?别着急,让我慢慢道来~历来对曹操的求贤令,都是持称赞的态度,认为曹操这项举措,是非常英明的决策,并借以后的却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来证明,推动历史的发展,我想这是曹操自己也始料未及的,他当时的目的绝对不是大家想的那样纯,求贤令的最初目的和最终结果都并不是为了不拘一格取人才,尽管曹操自己这样标榜,相反是曹操霸业的一个铺路石。什么?你说我这是恶意揣测?那让我们用事实说话吧:

首先,从求贤令的颁布时间来看,第一次求贤令就是在赤壁之战后不久颁布的,而这个时间,曹操集团已经基本形成了,并且曹操在此时此刻实力还是很骇人的,如果真的是为了求人才,为什么不在之前敌强我弱时,真正的需要人才的时候呢?

其次,再从求贤令的实效来看,三国志魏书里面被立传的那麽多人中,但是偏偏是属于这个时间段归属曹操的人却是很少很少。事实上这个时间段里取的人才也的却很少。还有一个例子,很早就有人把曹操时代的人才按时间的阶段分成了四个部分:初步阶段:包括诸曹诸夏侯,荀彧、李典等。豫州阶段:包括郭嘉、程昱、刘晔等,也包括这个时候归顺曹操的贾诩、张辽、徐晃等。河北阶段:包括张郃、陈琳、崔啖、田畴等袁绍旧将。荆州阶段:包括文聘王粲等刘表旧将。而偏偏就不包括求贤令发出后的那些将。

再次,从求贤令的具体实施来看,曹操虽然表面上答应了毛玠、崔啖的建议,但是另一方面却又用实际的条文阻碍其实施。最后,从求贤令的事实上的影响来看,求贤令并没有为曹操求得贤才,相反却时为曹操的称王扫平了道路。这话怎么说呢?求贤令中有一条就是恢复五等制,这个五等制也正是曾经王莽恢复过的。刘邦曾经公开宣称:非刘姓永不封王。恢复五等制的目的也正是为曹操自己以后称王作准备。

如果明了了这一点,以前的很多问题就很好解释了,比如迁都许、汉官多魏官、孔融之死等等不大理解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样说来,曹操自己说:“我为周文王矣。”也正是暗示自己的儿子是武王,不知道自己这样得来的东西,几十年后被司马氏照葫芦画瓢照搬了过去,自己苦心经营最后是为他人作了嫁衣,曹操会怎么想?

当然了,不能否认这种改朝换代方式不好,相反,用和平的革命总比暴力带来的破坏要少得多,南北朝时期多用这种方式变革,这些不能不说对历史没有好处。但也不能用这个夸耀曹操吧?同样,曹操几千年前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有着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所以他那样做,我们也不能苛求古人。另一方面:曹操自然也没有三国演义里说的那麽残忍。但是我们也不能过分地夸耀他。你说呢?

标签: 三国曹操

更多文章

  • 刘备为何难笑到最后:刘备无法超越曹操的致命缺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刘备,曹操

    假如把三国比做三个公司,那么这三个公司的老总:曹操、刘备、孙权,如果你是职员,你愿意在到谁家去上班呢?也许可以做个网上投票,但你先不要急着回答。因为问题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郭嘉被曹操叫去面试,出来后自言自语:“真吾主也。”因为他觉得曹操有实力,有前途。陈群原来在刘备手下干活,刘备溃逃,他没有跟去,最

  • 煮酒论英雄:曹操和刘备谁是值得推崇的真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曹操,刘备

    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让刘备讲讲天下英雄是谁?在刘备罗列了一大堆人名之时,曹操对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曹操这话倒是没有错,看三国后台的发展就知道了,但问题来了,有人要把曹操和刘备拿来对比,看看谁的魅力大,谁是真正英雄——曹操是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我讨厌“有争议”三个字。这是某些所谓的历史学家

  • 揭秘:一代奸雄曹操一条锦囊妙计打败孙权十万大军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曹操,孙权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南征孙权不成,班师前只留张辽、李典、乐进与七千多人防守合肥。其后第二年,孙刘在荆州火拼,曹操乘机占领了汉中。刘备妥协后送给孙权三郡,自己率军回师同曹操争夺汉中。孙权在同刘备合解之后,也赶紧班师,集中10万人企图吃掉合肥守军。曹操对此早有防备,在出征张鲁前,曹操派护军薛

  • 三国史上三次救曹操的三国第一保镖为何被人忽略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曹操,典韦

    说起三国猛将大家想起的可能是吕布,也有可能是刘备手下的五虎将,然而有一个人两次从吕布手中救下了曹操,还有一次赤手空拳独自一人死战数十枪又救下了曹操。这算什么样的猛将呢。他就是典韦,三国最合格的第一保镖。典韦在加入曹操营之前,只是张藐手下的一个武士,没什么事迹流传,只是后来他自述杀了人,出逃在外。夏侯

  • 揭秘:曹操手下一位传奇将军16岁就当中郎将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曹操,李典

    李典字曼成,山阳巨野人。李典年少好学,博览群书,有才华。父亲李乾,早期跟随曹操破黄巾,击袁术。吕布突袭兖州的时候,曹操派李乾回老家乘氏安抚民众。李乾手下有几千家宾客,当然是吕布拉拢的对象。就派出薛兰李封试图招降李乾,李乾不从,遂为薛李二人所杀。当时的兵马是父死子继,李乾死后,李典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其父

  • 谁是曹操帐下第一谋士?《三国志》就能发现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操,谋士

    曹操手下五大谋士: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都为曹操立下过大功,至于谁是第一谋士,各有争议。通过《三国志》,就能对比发现。荀彧荀彧属于丞相之才,他眼光长远,智谋偏于战略。荀彧思维精深,看问题很透彻。比如他认为颍川是“四战之地,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他“度绍终不能成大事”,认为“

  • 解密:曹操最有才华的儿子曹植为何要借酒消愁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植,曹操,三国,

    曹植是个有才华的人,三国志里说他:年十岁馀,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柰何倩人?”时鄴铜爵台新城,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可见最初曹操是把他当成太子来培养的。不过曹植虽然才高八斗,可

  • 诸葛亮哄周瑜跟曹操抢老婆 幕后黑手竟是罗贯中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周瑜,曹操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句诗对中国网民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但却毁了曹操的一世英名。少有人知的是它的幕后黑手是罗贯中,而不是诸葛亮。《铜雀台赋》中有“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一句,被演义作者篡改为“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并被诸葛亮巧妙地加以利用,曹植的铜雀台赋中的“乔”作

  • 述志令看真实的曹操:不是圣人却有圣人的追求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操,圣人

    建安十五年(210),曹操五十六岁,起兵作战已二十余年,“挟天子而令诸侯”已十五年,做丞相已三年,赤壁大败已三年,“天下三分”局面此时已形成,统一梦想更加渺茫。朝野政敌攻击他为汉贼,内部拥汉派亦心存狐疑,还有很多人巴望他赶快称帝。曹操整理他此时此地心事,创作了此人此生最长“公文”《述志令》(又名《让

  • 曹操与袁绍都敬重的人物赵岐?他有何过人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操,袁绍,赵岐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能在乱世中占有一席之地,而让当时大军阀曹操和袁绍都敬重的人物并不多见,不过,京兆长安的赵岐就是这样的人物,他可是当时好多英雄豪杰共同推崇的奇男子,就连皇帝当时也非常器重他。赵岐,初名赵嘉,因为出生在御史台,所以字台卿,后来避难,改名赵岐,表示不忘故土。赵岐是个有文化的人,有很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