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比曹操家还乱伦的三国皇族:东吴权贵都是姻亲

比曹操家还乱伦的三国皇族:东吴权贵都是姻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523 更新时间:2024/1/17 12:42:13

要说三国曹、刘、孙三家的家事,刘家是最简单的,而曹、孙的家庭比较复杂,相对而言,孙家最复杂。确实是这样的。孙权娶的徐夫人是徐真的孙女,而徐真是孙权的姑父,也就是说,孙权娶的是自己的姑侄儿。孙权的儿子孙休,娶的是东吴大将朱据和自己亲姐姐鲁育公主生的女儿,从辈分上说,这位朱夫人乃是孙休的外甥女。孙休后来又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朱据的孙子朱宣,从朱宣的角度说,他娶了自己祖母(鲁育公主)的侄女,也就是比他高一辈分的姑妈。简直乱套了。

在此用以下文字来描述因孙权的恶趣味爱好而导致的当时吴国贵族之间混乱的姻亲关系:张承和诸葛瑾本是年岁相仿的好朋友。张承妻子死后,孙权出面做了媒,把诸葛瑾的女儿嫁给张承。张承和诸葛瑾的女儿生了两个女孩,一个嫁给孙权的儿子孙和,另一个嫁给陆逊的儿子陆抗。但陆抗的外公其实是孙权的哥哥孙策。也就是说,本来孙和是陆抗的堂舅,现在两人却成了连襟。并且孙和跟大张氏生的女儿后来又嫁给了陆抗跟小张氏生的儿子陆景。

孙权有两个女儿,大的叫孙鲁班,小的叫孙鲁育。孙鲁班嫁给周瑜的儿子周循,周循病死后改嫁给全琮。全琮的堂孙女全氏才貌双全,于是在孙鲁班的唆使下,孙权把全氏许配给了最小的儿子孙亮,尽管都未成年。也就是说,本来孙亮是全氏的爷爷的嫂子的弟弟,现在两人却成了夫妻。孙鲁育嫁给了朱据,生了两男一女。孙权再次做媒,把孙鲁育和朱据的女儿朱氏嫁给了孙权的儿子孙休。也就是说,本来孙休是朱氏的亲舅舅,结果两人却奉孙权之命结成了夫妻。

孙权有个堂侄子叫孙恭,孙鲁育和朱据的其中一个儿子朱损娶了孙恭的小女儿。孙恭的儿子孙峻,则和他的远房堂姑、同时也是他的妹夫的大姨妈孙鲁班通奸。而孙恭的大女儿则正是全氏的母亲。也就是说,孙恭本来是孙鲁班的远房堂兄妹(二人的祖父是亲兄弟),孙恭的三个子女,本来都是该喊孙鲁班远房堂姑的,但实际上,大女儿得跟着老公喊孙鲁班婶婶,小女儿得跟着老公喊孙鲁班大姨妈,儿子则喊孙鲁班甜心……

以上这些并非本文的重点,仅仅是道提供趣味的开胃小菜,用以印证文章的标题。下面要说的才是正题。孙权一共七个儿子,长子孙登本来是太子,此人聪明仁孝,深孚众望,得到了年轻一代的吴国名士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的合力辅佐,这个众星捧月的格局被时人称为“太子四友”。他们四人分别是重臣诸葛瑾、张昭、顾雍以及过世的良将陈武的后代,如此华丽的阵容担任太子的辅弼,意味着孙权本人以及朝野上下都已毫不怀疑地将孙登视作国家未来的希望。可惜孙登三十一岁那年一病不起,死在孙权前面。

论人品,孙登确实是谦谦君子。在他活着的时候,对弟弟孙和十分亲敬,“待之如兄”,甚至屡次想把太子之位让给孙和。等他一死,孙和就真的被立为了太子。孙和也是个不错的储君人选,无论在道德还是能力上都和孙登不相上下,一度得到孙权的宠爱。在被立为太子之初,几乎谁都以为他将在若干年后顺利接手东吴帝国的皇位,但是,仿佛受到了诅咒一般,他后来的遭遇比兄长孙登更为凄惨。

孙权在立了太子之后,对另一个儿子、孙和的弟弟、被封为鲁王的孙霸又备加宠爱,程度“与和无殊”。这样的做法在正常人看来确实不可思议了些,于是一些心怀叵测的人果然利用了这一点,于是朝廷大臣逐渐分化为对立的两个派系,互相攻讦不已。心怀叵测的人里面,首当其冲的是“全公主”——嫁给了全琮的孙权长女孙鲁班。她无疑是整部三国历史里最富有野心和权术的女人,数百年后的太平公主和她相比都要相形见绌。

事情的起因在于孙鲁班跟孙和的母亲王夫人不和,也许最初她只是想借机除掉王夫人。一次孙权得了重病,孙和在桓王(孙策)庙中为他祈祷,而孙和妃子(上文提到的大张氏)的叔父张休——从前的“太子四友”之一——住处离桓王庙很近,便邀请孙和到他的住处。本来是件好事,孙鲁班却到父亲面前告了一状,说太子在和张休算计呢,就等您一死他好继位,还有他的母亲,您的夫人王氏,听到您病重,高兴得不得了。孙权听了大发雷霆,王夫人知道后忧惧而死,孙和从此也日渐被疏远,而他的厄运远未到头。

裴松之的注释引用晋时殷基的《通语》,记载了当时朝臣分属的派系,支持太子的一派有陆逊、诸葛恪、顾谭、朱据、滕胤、丁密等人,支持鲁王的一派有步骘、吕岱、全琮、吕据、孙弘等。不难发现,太子党包括了昔日孙登身边“太子四友”中在世的三人,以及以正直闻名的陆逊、朱据。而鲁王党则大多是奸佞小人,其中孙弘是出名的阴险之徒,全琮虽是良将,却素来德行有亏,名列鲁党应是妻子孙鲁班唆使,吕据更不足论,唯有步骘、吕岱参与其中让人殊不可解。派系斗争的后果是致命的,最后孙权亲自操刀定谳,两派玉石俱焚:孙和被废,陆逊气死,张休、朱据被杀,顾谭远放;鲁王赐死,全琮之子全寄等也遭诛杀。

如果从动机来分析,无论是“立长”还是“立贤”,孙和都是继承皇位的不二人选,何况他已经身居太子之位,地位明明不容置疑,为何会出现裂缝,日渐动摇,乃至撼动根基,终致倾颓?常见的看法是孙权晚年昏庸日甚,反复无常,举动乖理,而孙鲁班等险人又从中挑拨。这是只得其表,不得其里。孙鲁班等人的挑拨恰恰是晚年的孙权所期望利用的,他之所以敢于屡次冒险做出看似不合逻辑的废立之举,原因在于他需要借此来打击乃至除去自己的心腹之患,而被他视为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的第一人,正是对他最忠心耿耿的丞相陆逊。

孙权为什么非要除掉陆逊不可?这一问题已有学者分析过,在此简要转述如下。第一,陆逊是江东的世家大族,姻亲甚为显赫,枝连叶蔓。第二,吕蒙死后,陆逊一直镇守武昌,吴国上自太子,下至步骘、诸葛瑾、潘浚、朱据等将相都与逊交好。到孙权晚年,国土疆域大致已确定,孙权对外攻虽不足,守则有余。即无陆逊,亦可划江自保。第三,孙权为身后之计,怕嗣主驾驭不了逊,所以陆逊等越是拥戴太子和,孙权越疑惑不安。他不仅逼陆逊致死,并且还追诘陆逊的儿子陆抗,正是猜忌陆逊的表现。第四,江东基业本来是孙权从兄长孙策手中继承的,但他对孙策的儿子并不与己子同样看待,孙权诸子虽孩提亦封王,而策子却终身为侯,这一点,连孙权本人也是不无内疚的。孙权病了,不向其父武烈皇帝坚祷告,却偏向兄长祷告,正说明权内心隐处也觉得对不住创业的兄长,怕他怪罪,所以才有此举。而陆逊为孙策的女婿,孙权对他的猜忌就更深一层。

江东初兴之时,可称英杰荟萃,待到孙亮继位,已是良臣凋零,孙鲁班联合奸夫孙峻诛杀首辅诸葛恪,操持权柄,百官人人自危。后来孙亮和孙鲁班都被孙峻的堂弟孙綝废黜,继位的孙休又诛杀孙綝。孙休只活了三十岁,此后孙和的儿子孙皓继位,杀人如麻,残暴无度,直到国家覆灭,这一切追源溯始,都要拜孙权一手造成的两宫之争所赐。当离死亡已经不远的孙权环顾膝下,不得已而立了幼子孙亮为太子时,他是否产生过一丝后悔,一丝悲凉?

综观孙权一生的表现,有人认为他是“七分功绩,三分过失”,这显然是太过宽容的观点,因为晚年的恶迹足以毁掉他之前所有美好的声名。两宫之争并非因昏庸所致,也并非仅仅是一小撮奸佞之人挑唆的后果——它实际上是吴国最高领袖孙权有预谋地、恶意发动的一场意在排斥异己、巩固权力的政治大清洗,这一事件不但从肉体上消灭了陆逊、朱据、张休、顾谭、吾粲等一大批忠诚、正直、善良的大臣,也在精神上使这片国土上的人们迷失了善良的本性,令他们信仰缺失,价值观混乱,人与人之间变得无法信任,互有敌意,这种人际争斗在孙权死后依然传续不断,仿佛他不散的阴魂仍旧笼罩着这个国度。

标签: 三国东吴孙权

更多文章

  • 三国历史上:曹操和司马懿谁是奸臣谁又是忠臣?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曹操,司马懿

    在三国历史上,曹操和司马懿是最具争议性的两个历史人物。其中,曹操的子孙取代了东汉天下,而司马懿的子孙同样取代了曹魏天下。当然,对于这两位篡位者的先人,虽然没有直接篡位,却为自己的子孙打下了篡位的基础。那么,对于曹操和司马懿,谁是奸臣,谁是忠臣?首先,在笔者看来,曹操和司马懿都不能称之为忠臣,他们子孙

  • 解密:魏武帝曹操为何会偏爱四川的生姜?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魏武帝,曹操,三国,

    从先秦至南北朝,蜀姜以其优良的品质独占鳌头,成为曹操、孙权等历史名人竞相追逐的美味。好辛香的四川人对辛辣的姜,更是钟爱有加,苏东坡做东坡鱼、东坡肉、芥菜羹,都要用姜。姜在川菜中被广泛使用,形成一种经典味型姜汁味。曹操说:恨无蜀中生姜这是一次神奇的饭局,曹操笑着对左慈和众宾客说:“今日高会,珍馐略备。

  • 解密:魏武帝曹操为何没有在发迹后将姓氏改回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魏武帝,曹操,三国,

    曹操本姓夏侯,父嵩为中常侍曹腾养子。尝意其富贵之极,何不复姓?后见一书云:当时有以谶纬进者,云古者名官职不言曹,自汉以来始名官尽言曹也,至吏亦言属曹,卒言侍曹,此非天意乎?操遂不复姓。此或实事。——《曹操不复姓》曹操姓什么,这有好几种说法。史书上也很模糊,对曹操的老爸曹嵩,追溯曹操姓氏的关键因素,史

  • 揭秘:甄夫人是谁?她与曹操三父子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甄夫人,曹操,曹植,曹丕

    她是名门世家之女,容貌美艳,贤淑有德,被称为洛神的她几乎具备了那个时代对于女子的全部要求,堪称十全十美的尤物。随着曹操高陵墓的挖掘出土,全国掀起了一股“曹操热”。有个女人曾让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几欲反目。曹操父子三人都追求过她,足见她是个很了不得的女人。文昭甄皇后(183年1月26日-221年8

  • 曹操厉行节俭成伟业:用餐仅一道肉菜 不准熏香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操,三国,名将,

    曹操算是东汉、三国时代的“极品”:他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和文学才能是极致的;其节俭,也是极致的。很多人可能会把曹操政治、军事和文学上的才能,与其生活上的节俭区隔开来,其实不然,曹操的节俭,和其他才能是相通的。他的廉洁,促成其政治军事成就;他的政治军事生涯,养成其廉洁的品质。节俭清廉家里用餐只有一道肉

  • 陶谦为何会杀害曹操父亲?陶谦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陶谦,曹操,三国

    说起陶谦必然要说起曹操,他两人之间的渊源也是非常深的。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是陶谦杀害了曹操的父亲,但是究竟是否是他杀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印证,在我们看三国演义的时候也会发现,其实杀曹操父亲的并不是陶谦。那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陶谦曹操之间的渊源吧。虽然说曹操的父亲并不是经过陶谦的手杀死的,但是也和他脱不了干

  • 中国古代军事文书:战斗檄文为何让曹操害怕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古代,军事,檄文,

    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如“操作檄文以达诸郡”(《三国演义》)。源流考证从官文书演变到军事文书檄文最早源自春秋战国,发展到汉代已成为一种日常行政事务性质的普通官文书,并因此奠定了后来军事信息传播的体式基础。檄文用于军事信息的传播最初见于春秋战国。到汉代,檄文已比较

  • 赤壁之战东吴完胜 孙权为何还要投降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孙权,曹操

    赤壁大战之前,东吴的大部分官吏都劝孙权投降曹操,因为那时候无论是双方力量还是战场形势都对曹操有利。但是,孙权在鲁肃的劝说下,下定了抗击曹操的决心,又在周瑜的力主之下统一了东吴君臣的思想,终于在赤壁打败了曹操,获得了赤壁大战的胜利。那时的孙权,是何等的豪壮!可是,孙权在赤壁之战后又夺取了荆州的江北南郡

  • 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朝代:两汉作者:曹操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

  • 赤壁之战中曹操四大谋士为何集体失声?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赤壁之战,曹操

    曹操身边最有名的四大谋士,即荀彧、荀攸、郭嘉、程昱,另一说是包括贾诩在内的五大谋士。可以说,正是因为有这四大谋士,才让曹操得以在北方的争斗中先后消灭董卓、吕布、袁绍、袁术、张绣等五大势力,并一举平定北方。由此可见这四大谋士的谋略技能应该是不差的。那么,为什么有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这四大谋士的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