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懿对战诸葛亮 司马懿为什么只拖不和诸葛亮开打

司马懿对战诸葛亮 司马懿为什么只拖不和诸葛亮开打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197 更新时间:2024/1/4 9:37:18

还不知道:司马懿诸葛亮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司马懿对北伐的诸葛亮,并没有始终不主动出战,而是有着极深的战略意图,兵怎么用、仗怎么打,司马懿心中都有数。战,有迅雷之势,却极易同归于尽;守,是无上之策,使敌弱亡而我强盛。

司马懿主动出战让诸葛亮大败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给人们的印象是诸葛亮足智多谋,司马懿是他手下常败之将。然而演义中不管多么褒扬诸葛亮,也掩盖不住他的失利。诸葛亮北伐中原,屡有小胜未拓疆土;司马懿率军戍边,常有战败未失寸土。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怀着一腔雄心壮志开始了北伐,由于魏国边境御敌准备不足,诸葛亮大军攻城掠地,进展顺利。诸葛亮进军中小的胜利,引起了墙头草一样的孟达惊慌,在向诸葛亮表达投降之意后,诸葛亮很高兴又很担忧,却抱着侥幸心理,对孟达的下步行动没有具体支招,几乎是听之任之。

司马懿被重新用后,第一件事就是先擒杀孟达。有一点让人很纳闷,免职在家的司马懿都知道孟达造反,诸葛亮给孟达的信却怎么那么慢呢?给司马懿的信跑的格外快吗?大意不光是孟达,诸葛亮也有。

司马懿擒杀孟达后,又直奔街亭打败马谡,让诸葛亮北伐的一切功败垂成。诸葛亮数月的战果,不如司马懿一次直奔要害的迅雷出击。但就是这一次迅雷出击,让诸葛亮唱了空城计,司马懿也深刻明白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与其会同归于尽,不如与诸葛亮“拖打结合”,不断消耗诸葛亮。

不战就是最好的出战将诸葛亮耗亡

并非是司马懿怕主动出战,会被诸葛亮击败,而是他看透了诸葛亮北伐的致命弱点,不能及时长久的供应粮草。掌握了诸葛亮这个弱点,只需要一个“拖"字,不用作战,就能将诸葛亮拖垮。坐在城里喝着酒不出战,就能把诸葛亮拖败了,这样的好事魏军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司马懿挂帅戍边,不出兵作战能行吗?首先,不作战会引起魏主的怀疑。敌军入侵不迎战,食君禄不为君分忧,会落下各种猜疑和指责,轻者罢官重则杀头。

其次,司马懿手下的将士也不同意。水来土掩、兵来将挡,天经地义,将士们也希望通过作战争取功名,用生命搏取封妻荫子的功名。如果始终在前线而不出战,就断了将士们的近身之道,久了会产生内乱或兵变。

司马懿作为一名战略家,非常明白这两种后果,因此,他在适当的时机,会与诸葛亮打上一仗堵一堵众人的嘴,由于是应付式作战,自然败多胜少。

除了堵众人嘴,司马懿还会借机清除异己。大将张郃,是曹操的亲信,对司马懿来说一直是个心病。除去张郃,既消除了对手,又会增长司马懿的微信,对他完全掌控军队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因此,在诸葛亮逃走时,司马懿让张郃去追击,借诸葛亮的手在木门道除掉了张郃,以此震慑众将,达到一石二鸟的目的。

为了实现拖垮诸葛亮的目标,深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的司马懿,却上演了千里请战的好戏,成功的糊弄过了手下众将,也气得诸葛亮昏倒于地,不得不去禳星续命,到底还是没能拖得过司马懿。

结语

不战就是最好的出战!司马懿看透了与诸葛亮作战的结局。出战,虽有胜负,只要诸葛亮不死,胜负都与大局无关紧要。不出战,同样能拖垮诸葛亮,省时省力,我好敌垮,何必去白白送命呢?但内部压力大,不得不作秀出战,让大家切实看清:主动出战的结局还不如不出战的结局更好。

标签: 司马懿诸葛亮

更多文章

  • 李忱装傻充愣36年,历史上的他到底有多精明?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忱,唐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李忱,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皇帝作为古代的国之翘首,其地位之高,是一般人所无法企及的。而能够对其扶手的少数人,为了能够成功上位,可谓是使尽了权谋手段。甚至,有些还不惜手足相残,即使血流成河,也要登上九五之尊之位。然而,在古代众多皇帝之中,以装傻充愣

  • 张载: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位列北宋五子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北宋,张载

    张载(1020年-1077年),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有《正蒙》《横渠易说》等著述留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 张载是谁?是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载,北宋

    张载(1020年-1077年),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有《正蒙》《横渠易说》等著述留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 京都三明——蔡谟、诸葛恢、荀闿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京都三明

    “京都三明”又被称为“中兴三明”,是东晋时蔡谟、诸葛恢、荀闿三位名臣的合称。这个称呼来自《晋书·诸葛恢传》:“诸葛恢 ,字道明……于时颍川荀闿,字道明。陈留蔡谟,字道明。与恢俱有名誉,号曰:‘中兴三明’。人为之语曰:‘京都三明各有名, 蔡氏儒雅荀葛清。’”时人之所以这样称呼他们,一是因为他们表字均是

  • 京都三明之一蔡谟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蔡谟,京都三明

    蔡谟(mó)(281年—356年),字道明。陈留考城[(今河南省民权县)人。东晋时期重臣,与诸葛恢、荀闿并称为“中兴三明”,又与郗鉴等八人并称为“兖州八伯”。早年即被举孝廉、秀才,受州府及司马越征辟,但他不应命,渡江避难,被时任东中郎将的晋明帝引为参军。晋元帝为丞相时,辟蔡谟为掾属,又转任参军。历任

  • 司马柬是什么结局?他为什么会郁郁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司马柬,晋朝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司马柬有天子之才却未有天子之命,郁郁而死。晋朝的开国历史中,有一个人被埋没的公子不得不提,他就是司马柬。司马柬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三个儿子。天资聪慧,小时候就表现出很高的天赋,熟读古书经典,与众大夫对答入流,深得司马炎的欢喜。司马炎的长子司马轨不幸早夭,次子司马

  • 东晋末年著名谋士,刘穆之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穆之,东晋

    东晋时期有一位谋臣,为皇帝出谋划策镇守后方,帮助皇帝取得江山。因为突然病逝,却导致国家未能一统,他就是刘穆之。(最重要的谋臣,帮助皇帝取得江山,突然病逝却导致天下未能一统)刘穆之,是东晋末期人,是汉高帝刘邦的长子齐王刘肥的后代,他与刘邦的弟弟楚王刘交的后代刘裕算是本家。桓玄取代东晋建立大楚之后,刘裕

  • 刘穆之的死为何会让刘裕草草结束了北伐之战?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穆之,东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穆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一提起“刘裕”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什么?是诛杀了六位皇帝的“六位帝皇完”、“屠龙高手”?还是北伐中原、攻略天下的“南朝第一帝”?小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他艰难的北伐之路,尤其是在刘裕北伐的终点——灭后秦之战,本来一帆风顺的

  • 刘穆之不死刘裕就能统一天下吗 事实是不是真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穆之,刘裕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穆和刘裕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当年辛弃疾的一首词小编至今还记忆犹新,而这首词也是辛弃疾对于宋武帝刘裕一生最真实的写照:起于贫寒,中年投军,不惑之年方才出人头地,对内平定桓玄、孙恩、司马休之叛乱,对外灭南燕、后秦、碾

  • 郗璿与王羲之的关系 郗璿有什么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郗璿与王羲之

    中国历史上关于东晋书法家郗璿简介的内容,多半被收录在《晋书》以及她的夫婿——书圣王羲之的生平资料中。据郗璿简介描述,郗璿家境十分显赫,娘家世代书香,父亲郗鉴是东晋初期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与书法家,在当时的书法界很有影响力。郗璿自幼耳濡目染,经常与父兄切磋,因而也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少年时代,郗璿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