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东晋起义军卢循的姊夫徐道覆简介 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东晋起义军卢循的姊夫徐道覆简介 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414 更新时间:2023/12/9 6:27:33

徐道覆(?—411年),东晋起义军卢循的姊夫。随孙恩、卢循举兵十万起义。402年,孙恩兵败自杀,卢循被推为首领。403年,进犯广州,据始兴。409年,进犯建康。411年,兵败逃回始兴,被晋将军孟怀玉等攻破城池,被杀。

人物生平

徐道覆(?—411年),东晋起义军卢循的姊夫。随孙恩、卢循举兵十万起义。402年,孙恩兵败自杀,卢循被推为首领。403年,进犯广州,徐道覆占据始兴。409年,进犯建康。411年,兵败逃回始兴,被晋将军孟怀玉等攻破城池,被杀。

399年(隆安三年),司马元显征调因三吴门阀免除官奴身份而成为佃客的广大民众到建康(今江苏南京)以充实兵员,称作“乐属”。此举激起当地门阀的愤怒不满;孙恩乘着人心不稳,率众乘机进攻上(今浙江上虞)并杀上虞县令,随后攻克会稽(今浙江绍兴),孙恩部众增至数万人。

当时会稽郡、吴郡、吴兴郡、义兴郡、临海郡、永嘉郡、东阳郡及新安郡皆有人响应孙恩叛变,三吴八郡于是一时皆叛,孙恩部众亦增至数十万人。

402年(元兴元年),孙恩兵败自杀,残余兵众推举卢循为首领。

元兴二年(403年)正月,卢循,徐道覆入寇东阳。同年八月,攻打永嘉。刘裕征讨卢循到晋安,卢循窘迫,渡海到番禺,进犯广州,驱逐广州刺史吴隐之,自己主持广州事务,号平南将军,派人到京都进献贡品。当时朝廷刚诛灭桓氏,朝廷内外多事,便暂时任命卢循为征虏将军、广州刺史、平越中郎将。徐道覆为始兴相。

义熙五年(409年),刘裕攻打南燕,始兴太守徐道覆派人劝卢循乘朝廷空虚起事,卢循不听。徐道覆便亲到番禺,劝说卢循道:“朝廷一直把你当作心腹之患,刘裕还没有回来,不乘此机保住一时平安,如果在平定南燕之后,刘裕亲自率军队到豫章,派遣精锐部队越过南岭,即使以你的神武,也难以抵挡。今天这个机会,千万不能失去。攻克都城以后,刘裕即使回来,也无能为力了。你如果不赞成我的建议,那么我就率始兴的兵马直取寻阳。”卢循很不愿意这么做,但没有办法让徐道覆改变主意,只好听从他的。

当初,徐道覆暗地要造战舰,派人在南康山上砍伐可做船的木材,谎称要到下游城中去卖。后来又说劳力少无法运到下游,便在郡中贱价出卖,价钱减低几倍,居民贪图便宜,卖衣物而买木材。赣江水流急而且多石,出船很难,木材都储存在本地。就这样许多回,百姓的船板积存得极多,百姓却没有任何怀疑。徐道覆举事起兵。便根据卖木材的收据一一索取,不准隐藏不报,雇用许多人拼装战船,十多天便完成。率领士卒进攻南康、庐陵、豫章诸郡,守官都弃城逃走。

江荆都督何无忌,系江左名将,自寻阳驶舟西进,长史邓潜之进谏道:“国家安危,在此一举,卢徐二贼,兵舰甚盛,势居上流,不可轻敌,今宜暂决南塘,守城自固,料彼必不敢舍我东去,我得蓄力养锐,待他疲老,然后进击,这乃是万全计策呢。”无忌不从。

参军殷阐复谏道:“循众皆三吴旧贼,百战余生,始兴贼亦骁捷善斗,统难轻视,将军宜留屯豫章,征兵属城,兵至合战,也不为迟。若徒率部众轻进,万一失利,悔将何及?”

何无忌是个急性鬼,仗着一时锐气,径至豫章西隅,徐道复已据住西岸小山,带了数百弓弩手,迭射晋军。晋军前队,多受箭伤,不敢急驶过去,惹得无忌性起,改乘小舰,向前直闯。偏偏西风暴起,将他小舰吹回东岸,余舰亦为浪所冲,东飘西荡。道复乘着风势,驶出大舰,来击无忌,无忌舟师已散,如何抵当,顿致尽溃。独无忌不肯倒退,无忌执节督战,风狂舟破,贼众四集,可怜无忌身受重伤,握节而死。

豫州刺史刘毅立集水师二万,出发姑孰。到了桑落洲,正值卢循徐道复合兵前来,船头很是高锐,毅舰低脆,一与相触,便致碎损。客主情形,既不相符,毅众当然惊避。卢徐乘势冲突,连毅舟都被撞碎。毅慌忙弃舟登岸,徒步奔还,随行只有数百人,余众都被贼虏去。

卢循审讯俘虏,得知刘裕已还建康,颇有戒心,意欲退还寻阳,攻取江陵,据住江荆二州,对抗晋廷。独徐道覆谓宜乘胜急进。彼此争论数日,毕竟道复气盛,循不得不从,便即连樯东下。

徐道复原欲进兵新亭,焚舟直上,偏卢循不肯冒险,逡巡未行,且语道复道:“我军未向建康,闻孟昶已惧祸自裁,看来晋都空虚,必且自乱,何必急求一战,多伤士卒呢?”道复终不得请,退自叹息道:“我必为卢公所误,事终无成。若使我独力驰驱,得为英雄,取天下如反手哩。”

刘裕害怕卢循侵入,便在石头城设置栅栏,阻断祖浦,用以抵御卢循。卢循攻栅栏失利,战舰又被暴风吹翻,多人死亡。在南岸列阵交战,又大败,便进攻京口,抢掠各县,但没有得到什么。卢循对徐道覆说:“军队疲惫了!不能振作。可以据守寻阳,合力攻取荆州,慢慢地与京城抗争,还可以获胜。”

于是从蔡洲南奔,再次占据寻阳。刘裕先派众将士追击贼兵,自己率领大军随后进击,又在雷池打败卢循。

徐道复率兵三万,将抵江陵,城中惊哗,谣言蜂起,且云:“卢循已陷京邑,特使道复来镇荆州。”好在江陵士民,统感刘道规焚书德惠,不再生贰,誓同生死,因此秩序复定。刘道规使刘遵为游军,自督兵出豫章口,逆击徐道复。徐道复来势甚锐,突破道规前军,节节进逼。不防斜刺里刘遵战舰数艘横冲而入,把徐道复兵舰截作两段,徐道复前后不能相顾,顿致慌乱。道规得乘隙奋击,俘斩无算。再经来舰中的大将,帮同拦截,杀得徐道复走投无路,拚死的杀出危路,走往湓口去了。

刘裕军进次大雷(安徽省望江县)。越宿,见卢循,徐道复大军,舳舻衔接,蔽江而下,几不知有多少贼船,裕令轻舸尽出,并力拒贼,又拨步骑往屯西岸,预备火具,嘱令贼至乃发,自在舟中亲提旛鼓,督众奋斗。

裕又命前驱执着强弓硬箭,乘风射贼,风逐浪摇,把贼船逼往西岸。

岸上晋军,正在待着,便将火具抛入贼船,船中不及扑救,多被延烧,烈焰齐红,满江俱赤,卢循,徐道复纷纷骇乱,四散狂奔走还寻阳。

死亡事件

徐道复走还始兴,部下寥寥,只剩了一二千人,并且劳疲得很,不堪再用。偏晋将军孟怀玉,与刘藩分兵,独追道复,直抵始兴城下。道复硬着头皮,拚死守城。相持数日,即被攻入。道复欲逃无路,被晋军团团围住,四面攒击,当场刺死。

标签: 东晋卢循

更多文章

  • 三国时关羽为何一直不愿意归降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关羽,曹操

    读过三国志及其演义的都知道,曹操待关羽很好,用演义的话说,那就是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封官许愿,美女十名,并且官拜偏将军,封汉寿亭侯,然而最终关羽还是舍弃曹操而去,究其原因何在。小编以为,不外乎是以下几条:其一,关羽的人格信仰。关羽认为自己是大汉的子民,一定要好好地拥护大汉的皇帝,刘备是大汉的皇叔

  • 赤壁之战后曹操为何主攻孙权而非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赤壁之战,曹操,孙权,刘备

    考虑分析问题要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曹操的利益和立场来考虑,其答案自然明朗。赤壁之战结束后,曹操的主力军队遭到重创,一时间难以恢复,他需要时间来整顿内部,发展生产,修养生息,恢复军队的士气,更换武器,补充马匹,粮食,衣物,药品。补充新兵,整改编制,重新训练,治疗伤兵等等。而他在做这些事情时,刘备趁机夺了

  • 为何说"只为王不称帝"是曹操一生中最奸诈之举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曹操,称帝,三国

    导读:曹操一生未称帝,死前不久,孙权因为夺荆州、杀关羽,与蜀交恶,不得不向曹操示好。遣使上书,建议他“早正大位”,曹操说:“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这是史书上大书特书,用以说明曹操一生不敢染指皇帝二字的心态。其实,曹操不是不想当皇帝,只是前车之鉴,使他不敢登上这个王位罢了。汉献帝刘彻这一生,过得十分

  • 让曹操嫉妒的天才少年是谁?盘点历史上十位神童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曹操

    三国是群雄逐鹿的年代,那时不仅有独霸一方的豪杰,不仅有美貌无比的绝世美女小乔大乔,不仅有运筹帷幄的诸葛庞统郭嘉荀彧,而且还有很多天赋非凡的少年,他们和很多的三国名人一样,成了后人为之膜拜的典型,今日咱们看一看让大英雄曹操妒忌的少年周不疑。周不疑,字元直,是湖南零陵人,荆州刘表别驾刘先的外甥。别驾是个

  • 三国史上曹操诡诈残忍:用“特务”手段堪比明朝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操,特务,三国

    大明王朝是“特务机构”最多、特务最猖獗和社会最黑暗的时代。那么,是明太祖朱元璋开创了秘密刺探消息、监督官与民的“特务制度”吗?其实,这有点儿“抬举”朱元璋及大明王朝了。读过《三国志》的人,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三国时魏国的奠基人曹操设置的“校事”,就是一个类似于明朝东、西厂的特务机构。世人皆知,曹

  • 三国历史上许田打围关羽为什么坚持杀掉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关羽,曹操,三国

    华容道关云长义释曹操的故事虽然脍炙人口流传千古,但毕竟是小说的虚构,史实上,关羽不仅没有在华容道义释曹操,反而有秘密杀掉曹操的意图。东汉末年董卓作乱,曹操与袁绍等联合欲消灭董卓,由于联军各怀鬼胎各行其是曹操一气之下回原籍募兵,司徒王允与吕布袭杀董卓,董卓部将郭淮、李傕、杨奉等率兵闯进京城互相倾轧,

  • 三国主帅哪家强?曹操、刘备、孙权能力评估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曹操,刘备,孙权

    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曹操、刘备、孙权三位主帅个体之间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也是经济的比拼。在中国历史上,三国鼎立的局面维持了七十多年——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始,至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一片降幡出石头”吴主孙晧投降,三国归晋止。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曹操、

  • 三国:曹操大军麾下将领们的“带头大哥”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曹操,夏侯惇

    曹操麾下战将如云,谁是“带头大哥”呢?论资历和地位,应是“独眼将”夏侯惇。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县人,为西汉太仆夏侯婴之后。在曹营诸将中,他出道最早。“太祖初起,惇常为裨将,从征伐。(《三国志·魏书九·诸夏侯曹传》,未标注者同)”裨将者,副将也。曹操与袁绍等起兵讨伐董卓,“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惇等谐扬州

  • 曹操的热血青年时代:曹操当议郎时弹劾三公大员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操,议郎,三公,

    曹操官至议郎的时候,做了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就是上书弹劾三公。这三公是国家最高级的三个职务,相当于一品大员,而曹操自己只是一个人微言轻的处级干部,一个处级干部敢给总理级的人物挑毛病,这可是很有勇气的。挑的是什么毛病呢?我来跟大家讲讲这件事情。当时中央政府要对基层干部进行考核,三公府主管干部考核,但是

  • 曹操五大谋士各自特点:曹操五大谋士谁最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操,谋士,三国,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

    曹操五大谋士各自的特点。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你认为曹操最厉害的谋士是谁?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探究一下五大谋士各自的特点,也就是找出他们的区别。基于这个目的,标题的顺序与大家习惯的顺序不一样。提到五大谋士,咱们一般是说“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贾诩”,这个顺序显然是以曹操的心理亲善度来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