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徐道覆起义为什么会失败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徐道覆起义为什么会失败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414 更新时间:2023/12/9 6:26:07

在东晋末年,孙恩卢循这场长达约十一年的起义,可以说是揭开了东晋司马氏灭亡的前奏,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可以看成是东汉末年起义的一种承袭,因为孙恩与卢循的这场起义是带有五斗米道的宗教形式的,说白了也是一场愚弄百姓的世族门阀间的漫长战争。

孙恩本就是永嘉南渡的世族出生,而卢循更是东汉名儒卢植之后,与老百姓没有半毛关系。徐道覆作为两人的姻亲,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起义军的高层决策人物。孙恩死卢循继,而卢循死自然就是徐道覆了。在东晋末年的这场孙恩卢循的起义里,作为主要高层之一的徐道覆还是很有能力的。也可以算作是刘裕的一个劲敌。刘裕攻打南燕之时,徐道覆向卢循言明厉害,建议卢循乘朝廷空虚之际再次起事,而作为义军头领的卢循可能是在接受东晋朝廷的招安后享受安逸了,并不愿意,但徐道覆坚持起事,两人的关系也在那,也就勉强同意了。这一次起事,并不是突然的,而是徐道覆依据东晋朝廷内外形势,早就做好了的预谋。在最初的时候,他暗中积累造船用的木材,用计谋瞒过朝廷耳目,从而能在起事之后,一举拿下许多郡县。

利用江左名将何无忌的急性子,用惑敌之计,欲擒故纵,率军伏击何无忌,使得其兵败重伤,而后握节身死。后又与卢循所部结合,在己方战船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一举击败豫章刺史刘毅。而也是在这个时候,卢循与徐道覆两人发生了战略上的矛盾。卢循听说讨伐南燕的刘裕回来了,欲占据荆州南郡与东晋对抗,而徐道覆认为当乘东晋还未反应过来之际,迅速东进。两人争来争去,不仅使得东晋军队有了喘息之机,也使得卢循有些消极怠战。

其实,当时的刘裕也立足未稳,所幸卢循的这番犹豫,只是单独的面对徐道覆的进攻。等到卢循终于慢吞吞的有动作的时候,刘裕已经做好了防备,结果卢循在接连失利后,坚持选择退兵去夺浔阳。正是这番犹豫不决,使得刘裕以及东晋朝廷喘过气来,这场卢循与徐道覆的起事最终平息。这场起义的场面其实也是宏大与惊心动魄的,牵涉了几乎整个东晋朝廷,三言两语也不可能完全说得尽,卢循身死后,为什么东晋朝廷揪着徐道覆一路追击不放?原因无非是徐道覆的威胁与影响并不比孙恩卢循两人少,好比于黄巾之乱,主要头头虽死了,却长时间的未能平息。能在有机会杀死徐道覆的时候放过,想想也不可能的事。

客观而言,徐道覆此人并不好评价,毕竟孙恩卢循徐道覆领导的这场起义,是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的,归根结底并没有代表着百姓的利益,孙恩等人利用宗教信仰,为的也只是作为世族本身的利益,而这一场起义,实则是东晋世族门阀相争的一个典型缩影罢了,苦的终归是什么也不懂的老百姓。

单纯的评价徐道覆的话,是个难得的谋将,当初卢循迅速的采取姐夫的意见,恐怕东晋末年的天下之事就有些难料了。刘裕自己也分析过,倘若卢循迅速的东进,后果当真难以预料。可以想象,当刘裕知道只有徐道覆率本军东进的时候,那松了一口气而窃喜的模样。然而就是机会错过就没有了,但他能作为刘裕的对手,显然还是很合格的,是难得的军事人才啊。

标签: 东晋孙恩

更多文章

  • 东晋起义军卢循的姊夫徐道覆简介 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东晋,卢循

    徐道覆(?—411年),东晋起义军卢循的姊夫。随孙恩、卢循举兵十万起义。402年,孙恩兵败自杀,卢循被推为首领。403年,进犯广州,据始兴。409年,进犯建康。411年,兵败逃回始兴,被晋将军孟怀玉等攻破城池,被杀。人物生平徐道覆(?—411年),东晋起义军卢循的姊夫。随孙恩、卢循举兵十万起义。40

  • 三国时关羽为何一直不愿意归降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关羽,曹操

    读过三国志及其演义的都知道,曹操待关羽很好,用演义的话说,那就是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封官许愿,美女十名,并且官拜偏将军,封汉寿亭侯,然而最终关羽还是舍弃曹操而去,究其原因何在。小编以为,不外乎是以下几条:其一,关羽的人格信仰。关羽认为自己是大汉的子民,一定要好好地拥护大汉的皇帝,刘备是大汉的皇叔

  • 赤壁之战后曹操为何主攻孙权而非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赤壁之战,曹操,孙权,刘备

    考虑分析问题要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曹操的利益和立场来考虑,其答案自然明朗。赤壁之战结束后,曹操的主力军队遭到重创,一时间难以恢复,他需要时间来整顿内部,发展生产,修养生息,恢复军队的士气,更换武器,补充马匹,粮食,衣物,药品。补充新兵,整改编制,重新训练,治疗伤兵等等。而他在做这些事情时,刘备趁机夺了

  • 为何说"只为王不称帝"是曹操一生中最奸诈之举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曹操,称帝,三国

    导读:曹操一生未称帝,死前不久,孙权因为夺荆州、杀关羽,与蜀交恶,不得不向曹操示好。遣使上书,建议他“早正大位”,曹操说:“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这是史书上大书特书,用以说明曹操一生不敢染指皇帝二字的心态。其实,曹操不是不想当皇帝,只是前车之鉴,使他不敢登上这个王位罢了。汉献帝刘彻这一生,过得十分

  • 让曹操嫉妒的天才少年是谁?盘点历史上十位神童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曹操

    三国是群雄逐鹿的年代,那时不仅有独霸一方的豪杰,不仅有美貌无比的绝世美女小乔大乔,不仅有运筹帷幄的诸葛庞统郭嘉荀彧,而且还有很多天赋非凡的少年,他们和很多的三国名人一样,成了后人为之膜拜的典型,今日咱们看一看让大英雄曹操妒忌的少年周不疑。周不疑,字元直,是湖南零陵人,荆州刘表别驾刘先的外甥。别驾是个

  • 三国史上曹操诡诈残忍:用“特务”手段堪比明朝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操,特务,三国

    大明王朝是“特务机构”最多、特务最猖獗和社会最黑暗的时代。那么,是明太祖朱元璋开创了秘密刺探消息、监督官与民的“特务制度”吗?其实,这有点儿“抬举”朱元璋及大明王朝了。读过《三国志》的人,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三国时魏国的奠基人曹操设置的“校事”,就是一个类似于明朝东、西厂的特务机构。世人皆知,曹

  • 三国历史上许田打围关羽为什么坚持杀掉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关羽,曹操,三国

    华容道关云长义释曹操的故事虽然脍炙人口流传千古,但毕竟是小说的虚构,史实上,关羽不仅没有在华容道义释曹操,反而有秘密杀掉曹操的意图。东汉末年董卓作乱,曹操与袁绍等联合欲消灭董卓,由于联军各怀鬼胎各行其是曹操一气之下回原籍募兵,司徒王允与吕布袭杀董卓,董卓部将郭淮、李傕、杨奉等率兵闯进京城互相倾轧,

  • 三国主帅哪家强?曹操、刘备、孙权能力评估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曹操,刘备,孙权

    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曹操、刘备、孙权三位主帅个体之间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也是经济的比拼。在中国历史上,三国鼎立的局面维持了七十多年——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始,至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一片降幡出石头”吴主孙晧投降,三国归晋止。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曹操、

  • 三国:曹操大军麾下将领们的“带头大哥”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曹操,夏侯惇

    曹操麾下战将如云,谁是“带头大哥”呢?论资历和地位,应是“独眼将”夏侯惇。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县人,为西汉太仆夏侯婴之后。在曹营诸将中,他出道最早。“太祖初起,惇常为裨将,从征伐。(《三国志·魏书九·诸夏侯曹传》,未标注者同)”裨将者,副将也。曹操与袁绍等起兵讨伐董卓,“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惇等谐扬州

  • 曹操的热血青年时代:曹操当议郎时弹劾三公大员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操,议郎,三公,

    曹操官至议郎的时候,做了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就是上书弹劾三公。这三公是国家最高级的三个职务,相当于一品大员,而曹操自己只是一个人微言轻的处级干部,一个处级干部敢给总理级的人物挑毛病,这可是很有勇气的。挑的是什么毛病呢?我来跟大家讲讲这件事情。当时中央政府要对基层干部进行考核,三公府主管干部考核,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