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魏无忌,何无忌,长孙无忌和张无忌为什么没有好下场 主要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魏无忌,何无忌,长孙无忌和张无忌为什么没有好下场 主要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69 更新时间:2023/12/9 6:22:18

历史上第一个名叫无忌的人是魏无忌,即信陵君,与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并称为战国四公子。魏无忌是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弟,为人仁义,礼贤下士,养了三千食客,足以和魏王分庭抗礼。秦国进攻赵国,赵国向魏国求救,魏王慑于秦国淫威不敢出兵,魏无忌苦劝无果,偷了魏王兵符杀了守边大将解了赵国之围,因此和魏王结下了梁子,一直不敢回魏国,就在赵国住着。后来在门客劝说下回到魏国,魏王任命他为军队最高指挥,打了几场胜仗。秦国于是派出间谍使用反间计离间魏无忌和魏王的关系,魏王果然加深了对魏无忌的猜忌,解除了他的兵权。魏无忌为了自保,终日酗酒御美人,四年后病酒而卒,一代豪杰黯然收场。

第二个名叫何无忌,东晋人,少有大志,深受舅舅刘牢之器重,后来追随刘裕讨伐桓玄,屡立战功。义熙六年(410年)二月,广州刺史卢循乘刘裕北伐南燕的机会叛乱。三月,何无忌自寻阳引兵拒卢循。长史邓潜及参军殷阐都劝何无忌不要轻进,应当据城而守,积蓄精锐与其对抗,但是何无忌不听。三月十五日,何无忌与卢循部将徐道覆相遇于豫章,徐道覆命令数百士兵以强弩登临西岸小山射击何无忌军。刚巧西风暴急,何无忌所乘小舰飘向东岸,徐道覆乘风命大舰进逼何无忌之舰,何无忌军奔走溃败。何无忌厉声曰,取我苏武节来,以示自己对刘宋有昔日苏武持节不屈于匈奴之忠。当符节送至时,何无忌执节督战,终因寡不敌众,战败而死。

第三个李世民大舅哥长孙无忌。长孙无忌从小跟着李世民打江山,运筹帷幄之中,在玄武门之变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因此深受李世民器重,李世民临终把李治托孤给他。李治当了皇帝后为了摆脱长孙无忌的控制,就和皇后武媚娘组成夫妻联盟共同对抗长孙无忌,在许敬宗和徐懋公的帮助下,经过几年血腥拼杀,最终长孙无忌惨败,被贬黔州。还没等长孙无忌喘口气,唐高宗又让李勣、许敬宗复审长孙无忌谋反案,许敬宗命中书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审讯长孙无忌谋反罪状。袁公瑜一到黔州,便逼令长孙无忌自缢。长孙无忌死后,家产被抄没,近支亲属都被流放岭南为奴婢。

第四个是元朝末年的张无忌。张无忌是武当派张翠山和天鹰教殷素素的儿子,张翠山和殷素素为了保住谢逊和武当派,在六大门派逼迫下双双自刎,张无忌流落江湖,阴差阳错当上了明教教主,领导明教上下共同抗元,由于缺乏远大的战略眼光和娴熟的政治权谋,最终被属下弥勒宗弟子朱元璋逼迫让出教主之位,从此不知下落。有人说他和妻子赵敏以及小妾周芷若隐退江湖,享齐人之福去了。也有人说他泛舟出海,去波斯找旧日情人韩昭去了。也有人说他被朱元璋杀了,朱元璋故意放出他们隐退江湖的假象,就是为了给明教教众一个交代。总之张无忌就如一颗夜空划过的流星消失在历史的浩瀚云烟之中,再无声息。

为啥名叫无忌的人都没有好下场呢,只因名字没叫对。无忌就是无所忌惮,晋左思 《魏都赋》:樵苏往而无忌,即鹿纵而匪禁。清孙枝蔚

《邗上酬赠施尚白督学二十韵》:对酒吾无忌,论文愧见知。魏无忌何无忌长孙无忌张无忌其实都败在无所忌惮上。魏无忌敢窃符救赵,长孙无忌敢不让李治娶媳妇,何无忌敢轻视敌人,张无忌敢抛弃周芷若娶赵敏,这都是他们祸败的根源。

标签: 无忌黄歇

更多文章

  • 徐道覆起义为什么会失败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东晋,孙恩

    在东晋末年,孙恩卢循这场长达约十一年的起义,可以说是揭开了东晋司马氏灭亡的前奏,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可以看成是东汉末年起义的一种承袭,因为孙恩与卢循的这场起义是带有五斗米道的宗教形式的,说白了也是一场愚弄百姓的世族门阀间的漫长战争。孙恩本就是永嘉南渡的世族出生,而卢循更是东汉名儒卢植之后,与老百姓没

  • 东晋起义军卢循的姊夫徐道覆简介 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东晋,卢循

    徐道覆(?—411年),东晋起义军卢循的姊夫。随孙恩、卢循举兵十万起义。402年,孙恩兵败自杀,卢循被推为首领。403年,进犯广州,据始兴。409年,进犯建康。411年,兵败逃回始兴,被晋将军孟怀玉等攻破城池,被杀。人物生平徐道覆(?—411年),东晋起义军卢循的姊夫。随孙恩、卢循举兵十万起义。40

  • 三国时关羽为何一直不愿意归降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关羽,曹操

    读过三国志及其演义的都知道,曹操待关羽很好,用演义的话说,那就是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封官许愿,美女十名,并且官拜偏将军,封汉寿亭侯,然而最终关羽还是舍弃曹操而去,究其原因何在。小编以为,不外乎是以下几条:其一,关羽的人格信仰。关羽认为自己是大汉的子民,一定要好好地拥护大汉的皇帝,刘备是大汉的皇叔

  • 赤壁之战后曹操为何主攻孙权而非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赤壁之战,曹操,孙权,刘备

    考虑分析问题要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曹操的利益和立场来考虑,其答案自然明朗。赤壁之战结束后,曹操的主力军队遭到重创,一时间难以恢复,他需要时间来整顿内部,发展生产,修养生息,恢复军队的士气,更换武器,补充马匹,粮食,衣物,药品。补充新兵,整改编制,重新训练,治疗伤兵等等。而他在做这些事情时,刘备趁机夺了

  • 为何说"只为王不称帝"是曹操一生中最奸诈之举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曹操,称帝,三国

    导读:曹操一生未称帝,死前不久,孙权因为夺荆州、杀关羽,与蜀交恶,不得不向曹操示好。遣使上书,建议他“早正大位”,曹操说:“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这是史书上大书特书,用以说明曹操一生不敢染指皇帝二字的心态。其实,曹操不是不想当皇帝,只是前车之鉴,使他不敢登上这个王位罢了。汉献帝刘彻这一生,过得十分

  • 让曹操嫉妒的天才少年是谁?盘点历史上十位神童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曹操

    三国是群雄逐鹿的年代,那时不仅有独霸一方的豪杰,不仅有美貌无比的绝世美女小乔大乔,不仅有运筹帷幄的诸葛庞统郭嘉荀彧,而且还有很多天赋非凡的少年,他们和很多的三国名人一样,成了后人为之膜拜的典型,今日咱们看一看让大英雄曹操妒忌的少年周不疑。周不疑,字元直,是湖南零陵人,荆州刘表别驾刘先的外甥。别驾是个

  • 三国史上曹操诡诈残忍:用“特务”手段堪比明朝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操,特务,三国

    大明王朝是“特务机构”最多、特务最猖獗和社会最黑暗的时代。那么,是明太祖朱元璋开创了秘密刺探消息、监督官与民的“特务制度”吗?其实,这有点儿“抬举”朱元璋及大明王朝了。读过《三国志》的人,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三国时魏国的奠基人曹操设置的“校事”,就是一个类似于明朝东、西厂的特务机构。世人皆知,曹

  • 三国历史上许田打围关羽为什么坚持杀掉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关羽,曹操,三国

    华容道关云长义释曹操的故事虽然脍炙人口流传千古,但毕竟是小说的虚构,史实上,关羽不仅没有在华容道义释曹操,反而有秘密杀掉曹操的意图。东汉末年董卓作乱,曹操与袁绍等联合欲消灭董卓,由于联军各怀鬼胎各行其是曹操一气之下回原籍募兵,司徒王允与吕布袭杀董卓,董卓部将郭淮、李傕、杨奉等率兵闯进京城互相倾轧,

  • 三国主帅哪家强?曹操、刘备、孙权能力评估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曹操,刘备,孙权

    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曹操、刘备、孙权三位主帅个体之间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也是经济的比拼。在中国历史上,三国鼎立的局面维持了七十多年——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始,至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一片降幡出石头”吴主孙晧投降,三国归晋止。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曹操、

  • 三国:曹操大军麾下将领们的“带头大哥”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曹操,夏侯惇

    曹操麾下战将如云,谁是“带头大哥”呢?论资历和地位,应是“独眼将”夏侯惇。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县人,为西汉太仆夏侯婴之后。在曹营诸将中,他出道最早。“太祖初起,惇常为裨将,从征伐。(《三国志·魏书九·诸夏侯曹传》,未标注者同)”裨将者,副将也。曹操与袁绍等起兵讨伐董卓,“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惇等谐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