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陈寿的《三国志》介绍 陈寿如何评价曹操

陈寿的《三国志》介绍 陈寿如何评价曹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443 更新时间:2023/12/11 4:39:56

陈寿,西晋时期巴西安汉人氏,也就是现在的四川南充人,其字称作承祚。他的生年是公元233年也就是蜀汉建兴十一年,在公元297年即西晋元康七年病逝。陈寿的主要著作有《三国志》,史学界把这部巨著与《史记》、《汉书》和《后汉书》合称为“前四史”。

《三国志》

据统计《魏书》共计三十卷,《吴书》略少,共计二十卷,而《蜀书》则有十五卷,共计六十五卷。这三书的内容几乎没有重复,记事也较为详实。总得来说,《三国志》就是一部记载了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断代史书。

同时期的范頵曾这样评价《三国志》: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其书中劝诫之言颇多,既讲明了前人的是非分明,同时也使现代人受益匪浅,虽然文辞不及马相如,但胜在质朴实在,希望惠帝愿采录该书。通过范頵的评价,我们可以看出《三国志》在当时是颇受好评的。《三国志》以尊魏为正统,但实际上却是以魏、蜀、吴三国各自成书,并且较为真实地记录了当时三国鼎立的局势。在《魏书》中,陈寿专门为曹操叙写了本纪,但是在《蜀书》和《吴书》中则只有传。

《三国志》记事较为简洁,因作者陈寿是三国时期人,蜀国灭亡时他刚好三十一岁。所以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在当时应该属于现代史,但所能记载的事迹毕竟有限,那一时期的很多事他都亲身经历过,因此书中情况应该较为真实,但也可能是个人恩怨没有消除,史学家们对此褒贬不一,很难达成共识,这给史料的选取采用和整修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曹操 陈寿

陈寿曾高度评价曹操,曹操的生年是公元155年,于公元220年去世,字孟德,是沛国谯县人,也就是现在的安徽亳州人。他不仅是是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同时也在文学和书法上颇有造诣,那么关于曹操还有哪些介绍,对于陈寿,他的资料又有哪些呢?

曹操雕像

官渡之战以少胜多给曹操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他的诗歌气魄非常宏伟,情感慷慨悲凉,散文亦成就颇高,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他的书法也被唐朝张怀瓘评为“妙品”。曹操还以汉天子的名义来征讨各地,消灭割据势力,基本统一北方中原地区,并对此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稳定和发展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与经济,自此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先担任了东汉丞相,后封为魏王,在其去世后谥号为武王。他的儿子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陈寿,字承祚,是巴西安汉人,即现在的四川南充人。他的生年是公元233年也就是蜀汉建兴十一年,在公元297年即西晋元康七年病逝。自幼刻苦好学,拜同郡人谯周为师,研习《尚书》、《三传》,精通《史记》、《汉书》。

陈寿一生,不阿谀奉承,导致得罪一些权贵,仕途之路颇为坎坷。太康元年,即公元280年,吴国灭亡,至此分裂局面结束,陈寿花费十年精力,完成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全书共65卷,36.7万字。《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也被称为“前四史”。公元297年,也就是元康七年,六十五岁的陈寿病逝。

在《三国志·武帝纪》中有这样一句话:“曹操谋略过人,不仅消灭割据势力,还运用一些治国之策,善用贤人采纳计策,不会过于计较旧时的嫌隙。此人非比常人,是超过世人的杰出人才。”可以看出陈寿对曹操还是颇有赞誉的,这也是他们之间的特殊联系吧。

陈寿评价曹操

提起曹操,很多人都会说曹操是“汉贼”,在戏曲中曹操形象也是白脸奸臣。但不得不说,他在历史上还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曹操统一北方,任用有贤能的人才,推行一系列的法制政策,兴修水利等措施,使在他统治下的黄河流域在当时较其他地区安定很多。

曹操画像

在《三国志·武帝纪》中有这样一句话:“曹操谋略过人,不仅消灭割据势力,还运用一些治国之策,善用贤人采纳计策,不会过于计较旧时的嫌隙。此人非比常人,是超过世人的杰出人才。”因陈寿是蜀汉的降臣,之后又在西晋做官,其所著《三国志》以魏为正统,对曹操进行文辞的赞美也实属常理之中。

那么,陈寿究竟是如何评价曹操的呢?

首先,陈寿肯定了曹操结束割据局面,以兖州一地统一北方中原地带,这与曹操非凡的军事能力是离不开的。至此可看出,陈寿在这一点上对曹操还是进行了积极的肯定。

其次,陈寿认为曹操是“非比常人,是超过世人的杰出人才”,可能与他的军事才能以及善于治理国家有关,这相当于给了曹操一个很高的评价。

最后,在《三国志》中还写过这样一句话:“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这句话在现在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认为肯定了曹操的英勇与才智,此为褒义;另一种是把他与勾践相比,从勾践为人角度看,似乎有种贬义。

标签: 陈寿

更多文章

  • 三国隐士田畴与曹操是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田畴,曹操

    田畴是东汉末年的一名隐士,也是一名学者,一开始曾经在刘虞的手下做事,刘虞是当时的幽州牧,之后在曹操经过幽州地界的时候投了曹操,之后便一直在曹操手下做事,曾经两次因为有很大功劳而被曹操授予封亭侯,两次都没有接受,最后的官职是议郎。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田畴简介,深入了解一下这位汉魏隐士吧。田畴图片田

  • 曹操重金赎蔡文姬 曹操对蔡文姬有色心没色胆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操,蔡文姬

    少年时代的蔡文姬便熟读史书,精通音律,声名远扬。曹操自然对学妹十分敬重,或许还有些许少年青涩的爱慕之情,曹操便有了以重金赎回蔡文姬的举动。众所周知,曹操乃乱世枭雄,他一生染指的美女艳妇不计其数,而他对一位曾被匈奴俘获的美丽女俘虽然垂涎三尺,但却从不敢抱有非分之想。尽管如此,这位美丽的女俘的一生命运却

  • 历史探秘:曹操有没有设七十二疑冢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操

    七十二疑冢,是指传说中的曹操坟墓。传说曹操怕死后被人发掘坟墓,在河北省磁县一带造了七十二个疑冢。关于曹操陵墓,在历史上有很多传说。特别是“七十二疑冢”的真相,更是吊足了人们的胃口。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可能是预感到自己寿数将尽,曹操特地颁布了一道《终令》,安排身后之事,因曹操对邺城(今河北省

  • 盘点:曹操身边五大才华横溢的谋士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操

    曹操身边谋士很多,本期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就是其中的五大着名谋士,他们本领各异,都是一个个才华横溢之人。具体有什么特点。大家一起看看吧。网络配图荀彧——体大思精,总统后盾荀彧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东汉末年曹操帐下首席谋臣,杰出的战略家,被曹操称赞为“吾之子房”。官至侍中,守尚书令,谥曰敬侯。因其任

  • 千古冤案:曹操为何要杀死伏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伏皇后,曹操

    建安十九年,汉献帝的伏皇后被废,“下暴室,以幽崩”,罪名很蹊跷,“阴怀妒害,苞藏祸心”。这是汉末最著名的一段公案,《后汉书》用“假为策”三字作了注解,暗示曹操对这位弱女子下如此狠手,有些莫名其妙。吕思勉先生曾怀疑另有隐情,曹操杀之属于不得已,有为其开脱之嫌。此案并不复杂,只是细节经不起推敲。《后汉书

  • 曹操的多疑症:利用文字狱杀死六位奇才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操

    据《曹瞒传》,曹操杀人之前,常常还会演出一幕"流涕行诛"的小活剧,待戮之士倘以为曹操这把眼泪乃反悔之兆,事到临头只会更加泄气。曹操先杀祢衡,继杀孔融,后杀许攸,又杀崔琰。杀杨修,是比较晚的,好几次要除掉他,没有下手,或许嫉才的同时,也爱才吧,最后曹操还是将他枭首示众了。泄密,是表面上的理由,实际上是

  • 曹操竟好男色:一生最宠爱的男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操

    曹操即便弥留时光,仍然不忘房中之事,非要将一干女子一阵嘱咐(详见曹操《遗令》,载于《三国志》)。当然,即便曹操这般富有想象力的男人,天马行空一番房事之余,有时也难免玩一把怀旧,换换口味,亲近一番男性结实的躯体。为何说曹操“怀旧”呢?原来,自汉代以来,上层人士皆有好男色的风雅,这似乎是公开的秘密。但凡

  • 荀彧为什么先帮助曹操 后来又反对曹操封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荀彧,曹操

    荀彧为曹操立下汗马功劳,是曹操的重要谋臣。后为什么又反对曹操封王?他又何以因小小嫌隙而致杀身?荀彧为什么助曹操荀彧从小就被人认为有王佐之才,而董卓入京后辞官回乡带领族人迁到冀州。荀彧认为袁绍不能成大事,便去东郡投靠曹操,那年他才29岁。曹操非常的欣赏他,把他比作张良并任他为司马。当时他还给曹操提出了

  • 曹操家族DNA:古墓牙齿解开曹操身世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操

    由于家族基因间没有关系,“曹操是汉代丞相曹参后人”这一说法有误;而现有的夏侯氏基因与曹操家族基因也不一致,因此曹操从夏侯氏抱养的说法也不准确。11日,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发布了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的最新成果。专家表示,通过现代基因反推和古DNA检测的双重验证,认为曹操家族DNA的Y染色

  • 历史探秘:曹操有没有设七十二疑冢?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七十二疑冢,曹操

    导读: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临死之前,嘱托后人设立72疑冢以防别人挖掘自己的坟墓,那么在历史上曹操真的设立72疑冢了吗?这种说法又是源于何处呢?网络配图七十二疑冢,是指传说中的曹操坟墓。传说曹操怕死后被人发掘坟墓,在河北省磁县一带造了七十二个疑冢。关于曹操陵墓,在历史上有很多传说。特别是“七十二疑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