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了不起的长沙王司马乂 智勇双全可惜生错了时代

了不起的长沙王司马乂 智勇双全可惜生错了时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03 更新时间:2023/12/18 12:53:48

“八王之乱”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混沌不堪的时期之一。其间有太多暴力凶杀阴谋背叛的故事。长沙王司马乂就是这众多故事中的一个。

司马乂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六子。他之所以登上历史舞台得益于与楚王司马玮的同胞关系。兄长被贾后诛杀后,他被贬为常山王。等到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顒、成都王司马颖起兵进攻把持朝政的赵王司马伦的时候,司马乂率领封国的军队响应,从背后扫荡司马伦的老巢,展现出秉性中的果断和英武。

杀掉司马伦后,司马冏开始专权。这引起了野心家司马顒的不满。他上表朝廷,表示要与精卒十万“共会洛阳”,并公然要求身在京师的司马乂为内应。他以为冏强乂弱,司马乂必败。他就正好以此为借口讨伐司马冏。未曾想司马乂胆略过人,率百余人冲入宫中,闭诸门,奉天子与冏战。连战三日,擒杀司马冏,控制了政权。司马顒对这样的结果非常失望。在几次派人刺杀司马乂未果后,他撕下伪装,联合司马颖同伐洛阳,打算奉司马颖做皇帝,自己做丞相。而此时的司马乂已是骑虎难下。他知道,当下即使是主动放弃手中的权力也无法换得后半生的平安了。他的实力太弱,因此急切的盼望和平。鱼肉是没有资格和刀俎谈判的,他需要一场胜利。

他几乎做到了。七里涧一战他击破陆机二十万大军。一时间“死者如积焉,水为之不流”。挟大胜之威,他写信给同父异母弟、司马炎的第十六子司马颖,言辞恳切:“吾之与卿,友于十人,同产皇室……卿宜还镇,以宁四海,令宗族无羞,子孙之福也。”司马颖拒绝了。他的回信写得很漂亮:“前遣陆机董督节钺,虽黄桥之退,而温南收胜,一彼一此,未足增庆也。今武士百万,良将锐猛,要当与兄整顿海内。”——整个天下都将是我的,怎么会和你分享呢?

仗打得很艰苦。司马乂是个很会打仗的人,又与士卒同甘苦,所以部队士气很高,实力虽弱,却屡败联军。就在这来回拉锯的时候,另一位野心家东海王司马越粉墨登场了。他乘司马乂在殿中不备时发动兵变,将其俘获,送交联军。司马顒的大将张方将司马乂捆起来、放在火堆上慢慢烤死。《晋书》上说“乂冤痛之声达于左右,三军莫不为之垂涕。”比哥哥司马玮21岁身亡稍强的是,他活到了28岁。一旁欣赏这出惨剧是司马颖。数年后,这位大帅哥被缢死时也是28岁。

司马乂身高1米83,才力绝人,虚心下士,甚有名誉。从他指挥的战斗来看,也可谓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然而时不我与,他的才能不仅没有帮助他成就大业,反而断送了自己的性命。司马玮“少年果锐,开济好施,能得众心”,也不过换得类似的结局。八王之乱起于杨家的贪欲,爆发于贾家的贪欲,混乱于诸王的贪欲。十六年后,当这些各怀异志的人物纷纷落幕的时候,中华大地开始了惨痛的百年炼狱史。

印度的一位王子比司马家的王子们幸运些。他感于人类生活的痛苦,思索解决的办法,最终在菩提树下找到了他的答案,成了佛。我对佛学知之甚少,仅就我浅薄的理解来看,这个答案也许就是两个字:无欲。佛即为无欲之人。所谓的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可能是布道者为吸引信徒的参与而做的包装。因为要普通人消灭欲望谈何容易!食色性也,人的一生会遇到多少的诱惑:生存、美色、食物、名誉、财富。蝼蚁尚且偷生,人怎能轻易放弃与生俱来的各种欲望?因此布道者让人们相信来世、寄希望这辈子的因会诞生下辈子的果。以下辈子的荣华为诱饵,劝导信众甘愿今生放弃欲望、抵制诱惑,笃信佛学。但是这样一来,教徒向佛的动机与佛学超越自我的终旨已然南辕北辙。释家的大智慧最终为世俗的贪欲所更改。倘佛祖在世,亦当痛哭哉。

司马诸王,生为皇室,衣食不愁,用度无忧,不需要为来生的幸福刻苦修行。他们有才能,有理想,有条件,种种欲望也就在无形中慢慢膨胀。而当欲望超越了才能,当时运违背了理想的时候,多余的欲望就会成为痛苦和灾难的源泉。话虽如此,又有几人能不为物欲所动?千年以降,人们仍然前赴后继的以斑斑血泪续写欲望史。哲人西出函谷关,寻觅小国寡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社会,至今已两千五百年。青牛紫气去矣,我辈尚存于这纷繁复杂物欲横流的社会之中,唯一能做的也许就是适当控制自己的欲望,保持心态的平和吧。

标签: 晋朝八王之乱司马乂

更多文章

  • 司马乂在八王之乱中做了什么?司马乂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晋朝,八王之乱

    司马乂在八王之乱中做了什么?司马乂最后的结局怎么样?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司马乂是司马炎第六子,也是参与八王之乱中的八王之一。乂这个字读作yì,有着治理、安定、才德过人的意思。司马乂曾被封为长沙王,两年后他的兄弟司马玮被杀死,司马乂还被贬为常山王。此后司马乂起兵和其他诸侯共同讨

  • 杨容姬是谁?晋朝第一美男潘安之妻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晋朝,潘安,杨容姬,潘杨之好

    自杨容姬的父辈起,她家就居住在巩县。潘岳的祖父名潘瑾,曾为安平太守。他的父亲名潘芘,曾为琅邪内史;从父潘勖在汉献帝时为右丞,《册魏公九锡文》即出自其手笔。潘岳从小受到很好的文学熏陶,“总角辩惠,摛藻清艳”,被乡里称为“奇童”,长大以后更是高步一时。美姿仪,《晋书》本传载:“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

  • 西晋名儒杨肇之女:杨容姬生平简介 为美男子潘安之妻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西晋,杨容姬

    杨容姬(249年―298年),西晋名儒杨肇之女,潘岳(即潘安)之妻,著有《离合诗》、《思子诗》、《东郊诗》等。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杨容姬,她的父亲是潘安那个时期一个有名的文化人,所以杨容姬也算是名门闺秀。杨容姬在嫁给潘安之后,给潘安生下的儿女里面,个个的血液里

  • 打天下“祖逖”,丢天下“祖约”,兄弟俩为什么差距就这么大呢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晋朝,祖约,祖逖,苏峻之乱

    因为“闻鸡起舞”与“中流击楫”两个成语,祖逖永远被大写在魏晋南北朝乃至中国历史的民族英雄榜上。东晋的北伐大业因祖逖忧愤而死最终功败垂成,而祖逖的一世英名,却让一奶同胞的亲弟弟祖约败坏殆尽。在祖约看来,他的一生,始终笼罩在哥哥祖逖的光影之下。当初只是成皋县令、从事中郎中低级干部的他,人生命运的转变,恰

  • 王元姬:司马昭的正妻,儿子是开国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元姬,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司马昭的正妻,她是王朗孙女,儿子是开国君主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正史上的王元姬,出身名门,她的祖父王朗是曹魏的司徒,就是在《三国演义》中被孙策打败,后来在曹魏任职,在诸葛亮北伐时,被诸葛亮在阵前骂死的“皓首匹夫”。王元姬的父亲,便是在曹魏担任中领军,也是三国时

  • 王元姬:司马昭的正妻,还是王朗的孙女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元姬,晋朝

    王元姬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王元姬,司马昭的妻子,晋武帝司马炎的母亲。父亲王肃,祖父王朗。一般人对王朗的记忆,通常就是《三国演义》中,第一次是孙策平定江东的一个军阀。第二次登场是诸葛亮北伐时,在阵前与诸葛亮舌战,被诸葛亮驳倒,一时气愤自马背上摔落而死,这段被称

  • 晋朝杜弢起义的结果为什么失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杜弢起义

    杜弢起义原因永嘉年间,曾出现过最有名的一次流民起义,由于当时官吏、土民大量杀害流民,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时任晋醴陵令的杜弢为首领,带领众流民发动起义,这也是杜弢起义原因。杜弢起义图永嘉年间,巴蜀地区的流民大都分布在荆、湘之间,由于当时流民地位低微,官吏与土民经常杀害当地的流民。永嘉五年春天,晋湘州刺史

  • 杜弢之乱:西晋末年的流民起义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杜弢之乱,杜弢,西晋

    永嘉六年(312年),晋荆州刺史王澄屡攻杜弢,均被起义军击败。晋琅琊王司马睿遣周顗接任荆州刺史。建平流民傅密等投奔杜弢。杜弢别将王真(一说王贡)袭沔阳(今湖北沔阳西南),周颉狼狈失守。晋征讨都督王敦遣武昌太守陶侃、寻阳太守周访、历阳内史甘卓诸军共同镇压杜弢起义军,王敦进屯豫章(今江西南昌)为诸军后援

  • 杜弢起义的背景原因,杜弢起义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杜弢起义

    永嘉年间,巴蜀流民分布在荆、湘之间,屡为官吏、土民所侵害。永嘉五年春,晋湘州刺史荀眺欲以造反罪杀尽流民,流民四、五万家被迫起义反晋,共推蜀中才子,时任晋醴陵令的杜弢为首领。杜弢自称梁、益二州牧,领湘州刺史。四月,杜弢起义军攻长沙(今属湖南)。五月,荀眺弃城逃奔广州,被起义军擒获。后伪降于征南将军山简

  • 国库空虚怎么办?宰相王导亲自“打广告”卖衣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晋朝,王导

    《晋书》记载,东晋初年,国家立足未稳,再加上苏峻之乱的折腾,中央政府元气大伤,财政困难。有大臣建议皇帝变卖库存物资来补贴维持政府运转的经费,但一统计才发现国库差不多等同于空库了,里面只有几千匹粗丝布,并且这种粗丝布当时已经没有用了,根本卖不出去。怎么办呢?宰相王导想出了一个办法,他用这种粗丝布做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