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特色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特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892 更新时间:2024/1/10 18:00:56

莎士比亚是英国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他在约二十年内共写了三十七部戏剧,内容多取材于历史记载、小说、老戏等材料。

最能代表莎士比亚艺术成就的是他的悲剧创作,在1601~1607年间是,莎士比亚创造出了最为著名的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麦克白》,这四大悲剧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悲壮的色彩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莎士比亚的悲剧专写“高贵”的英雄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的毁灭。

在《哈姆莱特》,主人公哈姆莱特是位高贵的王子,他是上流社会的中的优秀分子。但是老国王的死,使哈姆莱特的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他面临着一切普通人所会经历的苦难,家庭的支离破碎,母亲的背弃,和失去的爱情。

《奥赛罗》中的奥赛罗是一位品格高尚的黑人大将。他以自己的英雄事迹和富有传奇色彩的生活吸引了贵族小姐苔丝狄蒙娜。相爱的婚姻本应美满,但是奸恶的旗官伊阿古却故意激发出奥赛罗的嫉妒,亲手杀死了心爱的妻子,得知真相后,悔恨不已,也以自杀终结了自己的生命。

《李尔王》的主人公李尔是一位英格兰国王,他的国土分封计划让他失去了最心爱也是对他最真诚的小女儿科迪利娅,本想在另外两个女儿那里安享天年的李尔却被女儿们无情的抛弃。在暴风雨中他醒悟、悔过,怀抱身亡的小女儿在狱中自杀了。

情节的丰富性与生动性

恩格斯在《致斐·拉萨尔》的信中,认为“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完美融合”。

以《哈姆莱特》为例,情节的丰富性在于:构思了三条为父复仇的线索。哈姆莱特的父亲被他的叔父克劳迪斯用奸计杀死,还迎娶了他的母亲。通过父亲的鬼魂知道一切的哈姆莱特走上了复仇的道路,最终与他的叔父同归于尽,这形成了《哈姆莱特》的主要线索。

第二条线索是雷欧提斯为父亲波洛涅斯复仇的故事。大臣波洛涅斯在执行克劳迪斯的命令偷听哈姆莱特与王后的对话时被哈姆莱特一剑刺死,他的妹妹奥菲利亚因受不了打击发疯最终溺水而死,这一切让身为儿子与兄长的雷欧提斯疯狂,他发誓要为父亲为妹妹报仇,最终也以死亡终结。

最后一条线索是福丁布拉斯的复仇为线索,如果说雷欧提斯的复仇是为了尽孝道,那么福丁布拉斯的复仇也许可以理解为为了争得骑士荣誉。因为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的复仇让福丁布拉斯不用有任行动便继承了丹麦王国。

最终故事以哈姆莱特、雷欧提斯等人的死亡与福丁布拉斯继承王位的悲剧收尾。

悲喜结合的艺术风格

莎士比亚的悲剧中包含着喜剧因素,他没有把悲喜截然分开,而是在不损害悲剧基调的原则下把他们结合起来,严肃中又有诙谐,以喜衬悲。

例如《哈姆莱特》中第五幕的第一场“墓地”,小丑们之间的对话揭示了现实中人的生存环境,小丑说:“对了,你说的有理。有财有势的人,就是要投河上吊,比起他们同教的基督徒来说也可以格外通融,世上的事情真是太不公平!”

《麦克白》中“看门人”一场也有所体现。看门人在开门时的独白:“敲,敲,敲!谁在那儿?哼,一定是个什么英国的裁缝,活着的时候给人裁条法国紧身裤还要偷料子,所以给下到地狱里来了,进来吧,裁缝,你可以在这儿烤你的鹅肉。”这些情节让血腥恐怖、阴森压抑的悲剧也蒙上了喜剧的氛围。

意象丰富

这四部著名悲剧中都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哈姆莱特》中主要运用了“疾病”这一意象,如戏剧第一幕的第五场中:“它一进入我的身体里,我全身光滑的皮肤上便立刻发生无数疱疹,像害着癞病似的满布着可怜的鳞片。”

《麦克白》是也一部由多个意象编织的悲剧,第一幕的第四场中麦克白的独白:“星星啊,收起你们的火焰!不要让光亮照见我的黑暗幽深的欲望。眼睛啊,看着这双吧,凡它做出的你都要敢于面对!”

当象征着邪恶的狰狞和恐怖的“血”出现时,麦克白的内心已经被野心与欲念所控制了。在第二幕第二场中,他看着自己的手,质疑“大洋里所有的水,能够洗净我手上的血迹吗?不恐怕我这一手的血,到要把一碧无垠的海水染成一片殷红呢”。

《李尔王》中“暴风雨”是一个非重要的意象,第三幕第二场李尔在暴风雨中的独白:“吹吧,吹吧!吹破你的脸颊,猛烈地吹吧!你瀑布一样的倾盆大雨,尽管倒泄下来,直到淹没我们教堂的尖顶和房上的风信标把!”

暴风雨在剧中既是毁灭性的力量又是建设性的力量,暴风雨有净化李尔心灵的作用,帮助李尔看清事情的真实面目。

莎士比亚给世人留下了三十七部戏剧、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和三四首长诗,尤其是他的悲剧带给我们的是生活的智慧,其中蕴含着独特的哲学思考,给很多旧题材注入了新颖、深刻的内容,让人们对人生对社会进行深入的思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在文学历史上永远有了一个“莎士比亚时代”。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莎士比亚的创作分几个时期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莎士比亚的戏剧大概有38部,主要创作于他在伦敦闯荡的二十年间,大概从1590到1613年。后来的学者一般会把他的戏剧分为四个时期,而且会给他的戏剧做一个时间的编排。因为他的大部分戏剧初次上演的时间都不知道,所以只能根据戏剧本身语言的风格、戏剧当中提供的一些历史信息、以及当时一些观众的记载来进行推测。

  • 莎士比亚的艺术风格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世界文学史上那些不朽的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莎士比亚也不例外。从总体上来说,莎士比亚的戏剧把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精神有机地融合成为一体。300多年来,每个时代、每个国家的人们都从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发现许多东西与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相一致,从而对他的作品产生认识和情感上的共鸣。莎士比亚的戏剧常

  • 马洛与莎士比亚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克里斯托弗·马洛,英国诗人,剧作家。1564年3月6日生于坎特伯雷一富有鞋匠之家,与莎士比亚同年出生。1593年5月30日因在酒吧斗殴卒于伦敦附近的德特福德,作为伊丽莎白时期最伟大剧作家而去世。而与此同时,莎士比亚还处于事业上升期。1587年在剑桥大学获硕士学位。在伦敦期间曾与探险家、政治活动家罗利

  •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孤女童话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孤女形象,灰姑娘完成人生逆袭离不开仙女教母的鼓舞和魔法。正是有了南瓜车、漂亮舞裙和水晶鞋,美丽的孤女才有机会走进宫廷见到王子,让后者为之倾倒。若然没有这些魔法,灰姑娘再好也是美在乡野无人知。同样的,莎士比亚在塑造孤女角色时无形中发挥了“仙女教母”的多重作用。为孤女创造改变命运的条

  • 莎士比亚的同性恋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亨利·里奥谢思利(1545-1624),英国贵族南安普顿伯爵三世,以作家特别是莎士比亚的保护人而著称。1601年因参加埃塞克斯伯爵反对伊丽莎白女王的事件被判终身监禁。詹姆斯一世继位后获释。1603年受封为骑士,成为贵族。1619年任枢密院顾问。亨利·里奥谢思利,南安普敦伯爵三世(Henry Wrio

  • 莎士比亚的妻子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是16世纪后半叶和17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在整整52年的文学生涯中,为人类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和两部叙述长诗。马克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恩格斯盛赞其伟大的现实主义精神。莎氏的作

  • 美国拜登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小约瑟夫·罗宾内特·拜登(Joseph Robinette Biden,Jr),其昵称为乔·拜登(Joe Biden),1942年出生于美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拜登毕业于美国著名的特拉华大学及雪城大学,美国特拉华州的律师和政治家,第47任美国副总统。前任特拉华州资深联邦参议员,并于1972年当选美国参

  • 关于莎士比亚的八卦逸闻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莎士比亚在伦敦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他不仅是演员、剧作家,还是宫内大

  • 莎士比亚的剧本是他自己写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我读到他的第一页,就使我这一生都属于他了。”德国大文豪歌德,曾这样激情表白莎士比亚。英国诗人柯尔律治,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我相信500位牛顿的灵魂可以构成一位莎士比亚。”莎士比亚不管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有着极高的文学地位,后世甚至普遍认为他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文学家。莎士比亚(1564-161

  • 莎士比亚的绝对主义世界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作家的莎士比亚是人类自由的体现。他似乎能够运用语言去言说他想象的任何事物,构思任何角色,表达任何情感,探索任何观念。虽然他生活在一个等级森严的君主制社会中,是被束缚的对象,且在这个社会里,言论和印刷都受到监管,但他拥有哈姆雷特所说的自由灵魂。自由——这个词及其变体他用了数百次。在他的作品中,“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