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路易十四对法国有哪些贡献

路易十四对法国有哪些贡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088 更新时间:2023/12/23 11:03:47

在历史上,鲜有人能将天时、地利、人集于一体。然而在法国,路易十四达到了这一理想境界。但是对于欧洲其他地区而言,没有他的出现,日子会快乐许多。

当年轻的路易十四登上位时,法国已经是当时人口最稠密、力量最强大的国家。在马扎兰和黎塞留这两位伟大的红衣主教的治理下,古老的法兰西王国已经成为最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路易十四本人也是个能力超凡的人。

即使是20世纪的现代人,也被“太阳王”时代的辉煌记忆所笼罩着。现代社交生活中的种种礼节,都是由路易十四时期的宫廷礼仪创造出来的。

时至今日,路易十四时期建造的剧院还在为我们传授着各种知识,只是我们还没有领会其真谛。在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兰西学院(由黎塞留创建)在国际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其他国家纷纷效仿。

路易十四的成就不胜枚举,可以无限列举下去。

法国料理是一门极难的艺术,是人类明的最高表现形式之一,它的出现就是为了迎合君主的喜好。路易十四在位的时期,是一个奢华壮观、优美雅致的时代,至今,它仍然在我们传授着种种知识。

不幸的是,这绚丽的图片背后还隐藏着阴暗的一面。在外越是光彩夺目,在内就越是黯然失色,路易十四统治的法国也没能幸免。

1643年,路易十四从他父亲手中接管了王位,并于1715年去世。这表明,在长达72年的时间里,法国都一直掌管在一个人的手中,而这一时期足足跨越了两代人。

路易十四是第一个实行独裁制度的君主,这种制度高效严谨,随后被很多国王效仿,我们称其为“开明的专制制度”。他并不像某些统治者那样,终日游山玩水,对国家大事置之不理。

在昌明时代,任一位君主都比他的臣民更加努力。他们起早贪黑,在履行“神授君权”(不用向任何臣民征求治理国家的意见)的同时,也强烈感受到这份权力覆盖下的“神圣职责”。

当然,国王不可能事事亲历亲为。因此,他必须找到几个助手和顾问来辅佐自己。在这些人当中,要有一两名将军、三五位外交家以及几个聪明的财政顾问和经济学家。不过这些高级顾问只能执行国王的命令,不能擅自做主。

在普通大众眼里,他们的君主神圣不可侵犯,是国家和政府的代表。于是,国家的荣誉成为某一王朝的荣誉。这和美国人的理想截然相反。法兰西已经成为由波旁王朝专属、统治并为其服务的国家了。

这种制度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国王代表了一切,其他所有人都可以忽略不计。慢慢地,一些有声望的旧贵族也被迫把对外省的管辖权交出去。这些权力都转交到一个满手墨水的皇室小官僚手里。在一栋远离巴黎的政府建筑里,他一个人坐在泛绿的窗前,执行着100年前还属于封建主的职责。

那些封建主被剥夺了工作的权利,便来到巴黎,在宫廷里尽情享受。很快,他们的庄园就遭受了一种极其危险的经济病症的侵袭,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地主缺位所有制”。仅仅在一代人的时间里,那些繁忙的封建管理者就变成举止优雅的贵族,他们终日无所事事,游荡在凡尔赛宫周围。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那年,路易十四只有10岁。作为三十年战争的结果,哈布斯堡王朝丧失了其在欧洲大陆的绝对地位。而一个有雄心壮志的青年是绝对不会错失良机,让自己的国家失去曾属于哈布斯堡王朝的成就的。

于是在1660年,路易迎娶了西班牙国王的女儿——玛丽亚·泰莉莎为妻。没过多久,他的岳父菲利普四世(哈布斯堡王朝的西班牙裔国王)就过世了。路易立刻宣布将属于西班牙的荷兰地区(如今的比利时)作为妻子嫁妆的一部分,并入法国国土。

这种合并必然会给欧洲和平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对欧洲新教国家的安全也造成了极大威胁。1644年,在荷兰共和国外交部长扬·德维特的倡议下,荷兰、英国和瑞典三个国家组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国家联盟。但这个联盟并没有维持多久。

通过金钱和诱人的承诺,路易十四收买了英国的查理国王和瑞典议会。荷兰遭到了同盟的背叛,只好听从命运的裁定。

1672年,法国军队入侵荷兰,一路直抵国家的心脏地带。荷兰的堤坝再次被攻陷,法兰西王国的太阳之光照耀在了荷兰的沼泽之上。

1678年,荷、法两国签署了《尼姆韦根条约》,但这个条约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反倒引发了另一场战事。

1689~1697年,法国对荷兰发动了第二次侵略战争,最终以《里斯维克条约》的签订而宣告结束。但它并没有帮助路易十四实现占领欧洲统治地位的梦想。

尽管路易的老对手扬·德维特死在了荷兰暴民的手中,但他的继位者威廉三世让路易为成为欧洲霸主所做的所有努力都付之东流。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腓力二世有哪些政治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腓力二世·奥古斯都(法语:Philippe II Auguste,1165年8月21日-1223年7月14日),绰号“狐狸”,法兰西卡佩王朝第九位国王(1180年—1223年在位),法兰西国王路易七世之子,母亲为香槟的阿黛勒。在他之前,卡佩王朝已走过了近200年的历程,但国王却像囚徒一样被困在“法兰

  • 阿育王对印度佛教发展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阿育王也许是印度历史上最重要的国王。他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君主,是该王朝的创始人旃陀罗笈多之孙。旃陀罗笈多是一位印度军事领袖,他在亚历山大大帝远征后的岁月里,征服了印度北方的大部分地区,由此在印度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主要的帝国。阿育王的生卒年不详,也许是公元前300年。在经过了残酷的兄弟间的互相残杀后,

  • 圣雄甘地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1947年8月15日,印度联邦宣布成立之际,制宪会议向一位被称为“过去30年来的向导和哲学家、印度自由的灯塔”的伟人致以崇高的敬意。而此刻,这位伟人却因为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分治,自己没有使印度人团结起来而自责。他在加尔各答绝食一天,并从早到晚在手摇纺车上纺纱。他就是传奇式的印度“圣雄”甘地。甘地出身于

  • 泰戈尔在印度享有怎样的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在喜玛拉雅山的另一端,那个叫印度的国家,总是披着神奇、美丽、甚至不可探测的面纱。印度曾是我们的“西天”,是中国人朝圣取经的地方,是信佛者和幻想者灵魂超脱的天堂。但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恐怕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甘地,一个是泰戈尔。而在这两个伟人中,泰戈尔仿佛对我们更接近,更具体,更有独特的魅力。“泰戈尔是

  • 印度超日王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旃陀罗·笈多二世(梵文:चन्द्रगुप्तविक्रमादित्य;英语:Chandragupta Vikramāditya;?-415年),即超日王,一般认为是传说中的“毗克罗摩阿迭多”,印度笈多王朝第三代君主,380年到413年在位。沙摩陀罗笈多之子,母亲是达妲维。超日王在位期间,笈多王朝达

  • 文森特·梵高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画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梵高出生于1853年3月30日荷兰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最后他投

  • 梵高画作的创作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文森特一生中有864张油画,1037张素描,150张水彩画。他个人独爱肖像画,一生中画过35幅自画像,11幅向日葵,4幅覆盖在以前的练习画上,7幅在习作的背面,7幅在纸板上画的。题材梵高的作品中充满天然的悲悯情怀和苦难意识。例如在梵高艺术生涯的初期,绘画最多的题材是矿区阴惨的场景和劳作的矿工。在埃顿

  • 梵高为什么割掉自己的右耳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欧洲伟大的画家,我们很多人都会想起达芬奇,毕竟我们每个人小时候都知道他画鸡蛋的故事;还有人会想起梵高,他的画作可是现在全世界拍卖会上最抢手的作品。达芬奇在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成名了,而梵高却不同。他的境遇是很悲惨的。尽管在他死后一段时间,人们才慢慢的注意到了在那个时代,竟然还有如此天才的画家,还有如

  • 梵高和高更为何最终决裂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梵高和高更,相差五岁,互为知己,相惜相爱,最后却以悲剧收场。梵高与高更相遇在1887年的巴黎。那时,梵高的作品几乎被所有的美术商拒绝,只有唐吉老爹欢迎他的作品,正是由于唐吉老爹的介绍,才使这两位天才的画家得以相遇。而高更,彼时刚刚抛弃了自己优裕的生活,在贫困饥寒和世俗的嘲笑中勉强度日。两人境遇相似,

  • 梵高油画中的线条与色彩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梵高创作巅峰时期的油画作品,其个人特点是很鲜明的。梵高的绘画技法中比较明显的视觉特征包括线条状的笔触、轮廓,厚涂的画面肌理,还有强烈的色彩空间结构。其中最具有特色的就是他绘画时变幻的线条,时而夸张延绵,时而短促有力。梵高赋予了线条魔法让画面充满着张力。线也称线条,在几何学上是指一个点任意移动所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