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达芬奇的实践和创新精神

达芬奇的实践和创新精神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242 更新时间:2023/12/13 19:10:07

“列奥纳多属于人类。他敏锐的观察力并非一种超能力。相反,这是他刻意练习的结果。这一点很重要,它意味着如果我们想拥有这样的能力,也可以努力带着好奇专注去观察事物,列奥纳多学习,而不只是望洋兴叹。”

敢于实验和犯错,哪怕这意味着短期内的利益受损。

《天使报喜》显示出二十多岁的列奥纳多正在不断进行各种试验,包括光线、透视,还有描绘人物反应的叙事方式。在试验过程中,他犯了一些错误。但是,即便是错误,也是因为勇于实践和创新,它们同样昭示了他的才华。

《天使报喜》让我们有机会看到另外一种可能性,如果列奥纳多没有埋头于对透视的观察和对光学的研究,他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画家。不过,如果仔细查看,这幅画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糟糕。列奥纳多正在试验一种被称为“错觉表现法”的技巧:从正的视角观看,画中的物像显得畸形;若从其他角度看,画中物像则重归正常。列奥纳多偶尔会在笔记本里练习这种技法。

在乌菲齐美术馆中,参观指南会提醒你向《天使报喜》右侧走几步再看看。这会有些帮助,但是作用有限。天使的手臂看起来没那么怪异了,花园墙的开口角度也没有那么奇怪了。如果你蹲下,从稍低的视角观看,效果也会好一点儿。

列奥纳多想让从右侧进入教堂的人看到最好的效果。他也在鼓励我们从右侧观看,这样就可以从马利亚的角度看到天使报喜的动作。这些努力离成功仅一步之遥。他的透视技巧虽初露锋芒,但仍需改进完善。

《博士来拜》:列奥纳多为此准备了多草图,先是用铁笔画,然后再用羽笔和墨水进一步完善。在这些草图中,他在人物身上探索了各种不同的手势、身体扭转方式和表情,希望情绪能够在画面中像涟漪一样扩散开去。

即使是那些他已经完成或几乎完成的委托创作,比如《吉内薇拉·德·本奇》和《蒙娜丽莎》,他也从来没有交给过委托人。列奥纳多对自己喜欢的作品紧抓不放,走到哪里就带到哪里,只要有了新想法,马上就会再修改。

他就是如此对待《圣杰罗姆》的,而且他可能也想对《博士来拜》如法炮制,所以他只是把这幅画交给吉内薇拉的哥哥代为保管,而从未打算卖掉或送人。他从不想放手。

这就是为什么当他去世的时候,一些杰作仍在他的床边。这虽然让今天的我们有些沮丧,但是列奥纳多不愿宣布一幅作品完成并放手与人,其中也有深刻和富有发性的一面:因为他知道自己总可以再学到一些新东西,掌握一些新技巧,或者被新的灵感击中——他是对的。

所以,列奥纳多决定不完成一些作品,可能另有原因。没有上色的《博士来拜》和伯林顿府草图都有一种未完成的完美。对大多数人来说,“未完成的完美”可能是自相矛盾的说法,但是有时用来形容列奥纳多则显得非常贴切。除了其他方面的成就,他也是“未竟之美”的大师。韦斯普奇说得没错,列奥纳多在这方面堪称另一位佩莱斯。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达芬奇的绘画理论和艺术观点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达芬奇从30岁左右开始记录自己艺术创作的心得和科学研究成果,准备写成绘画论、力学和解剖学3部著作,可惜未能实现,只遗留下大批笔记。达芬奇的绘画论笔记按内容大致可分为美学理论和绘画的基本科学两部分:前者主要讨论绘画和现实的关系,绘画和其他艺术的关系;后者则阐述透视学、光影学、人体比例和解剖学,人们的动

  • 达芬奇的天才为什么是因为多动症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莱昂纳多·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艺术家、科学家、建筑师、发明家。一篇发表于Brain上的文章让我们对这位旷世奇才又有了些新的认识。伦敦国王学院的神经科学家Marco Catani通过分析达·芬奇的作品和有关他行为的历史记录,作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测:达·芬奇可能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即我们常说的

  • 达芬奇为什么会被认为是素食主义者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的名字出现在素食主义者与杂食者的辩论中。达芬奇甚至被素食主义者称为自己的一员。但为什么?为什么我们认为我们知道生活在500年前的发明家和画家的饮食习惯?“人是百兽之王,因为他们的残暴超过了野兽。我们靠着它们的死活着,我们是埋葬它们的地方!我

  • 达芬奇的独特绘画技巧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晕涂法”是达·芬奇作画时为人所熟知的一种手法。达芬奇较早期画作《美丽公主》和名画《蒙娜丽莎》,两幅画中的女性笑容均利用了达芬奇最擅长的“晕涂法”,令观众产生错觉。达芬奇在两幅画中混合了不同色彩,使人在不同角度看到不同的口形。直接看,会觉得嘴角向下。视线若移向其他五官,就会觉得嘴角向上,好像是在微笑

  • 新航路的开辟者迪亚士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迪亚士出生于葡萄牙的一个王族世家,青年时代就喜欢海上的探险活动,曾随船到过西非的一些国家,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Bartholmeu Dias,约1450年—1500年5月24日),为葡萄牙著名的航海家,于1488年春天最早探险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莫塞尔湾,为后来另一位葡萄牙航

  • 哥伦布的四次出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哥伦布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1492~1493年,1493~1496年,1498~1500年,1502~1504年)。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多米尼加、

  • 麦哲伦率领的环球航行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成就,是葡萄牙航海探险家麦哲伦率领的探险船队于1519年9月20日出发,至1522年9月6日成功归来,历时1082天。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不仅开辟了新航线,还通过他的探险船队进行的探险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地球是个圆球。探险队出发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探险船队驶

  • 达·伽马如何开启殖民活动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达·伽马通航印度,促进了欧亚贸易的发展。在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前,欧洲对印度洋沿岸各国和中国的贸易,主要通过这条航路。这条航路的通航也是葡萄牙和欧洲其他国家在亚洲从事殖民活动的开端。1497年7月8日受葡萄牙国王派遣,率船在里斯本出发,通过寻找印度的海上航路,船经过加那利群岛,绕过好望角,经过莫

  • 乃木希典:日本楚霸王 狂徒封神路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尔灵山巅岂险攀,男儿功名期克艰。铁血覆山山形改,万人同仰尔灵山。”这首诗的作者是乃木希典,郭沫若就对其评价是日本近代汉诗第一人,但他绝不仅是会舞文弄墨的文人,乃木希典(日语:のぎまれすけ,1849年12月25日-1912年9月13日),长州藩藩士出身,曾用名源三郎、文藏。陆军大将,善写汉诗,持身严

  • 拿破仑生平大事年表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1769年8月15日出生于科西嘉岛阿雅克修城的一个破落贵族家庭。1779年4月25日,在法国布里埃纳军校学习军事。1784年10月,奉命转入巴黎王家军校。1785年9月,拿破仑以少尉衔毕业。1785年11月,开始在瓦朗斯“拉费尔炮兵团”服役。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拿破仑同情革命,一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