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延子午谷奇谋获胜成果那么大 诸葛亮为何没有采纳建议

魏延子午谷奇谋获胜成果那么大 诸葛亮为何没有采纳建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414 更新时间:2023/12/28 0:55:26

魏延子午谷奇谋如果成功,蜀国必然大获全胜,诸葛亮为何没有采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子午谷奇谋一直都是关注三国历史的焦点之一,裴松在给《三国志》做引注中是这样说的,魏延与诸葛亮建议,“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此语一出,大多数痴迷军事的爱好者必然会拍手称快,果然奇谋,然而诸葛亮认为这个计划太危险“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而没有采纳魏延的计策。

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

陈寿在《诸葛亮集》中评价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在《三国志·诸葛亮传》评价诸葛亮:“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肖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钦卫”。

影视剧中的诸葛亮

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较为公允,一方面是肯定了诸葛亮的政治能力和治军能力,另一方面也认为诸葛亮缺乏奇谋。

当然,缺乏奇谋并非认为诸葛亮不善于带兵打仗,而是单纯的缺乏出奇制胜的谋略,这也是一直以来人们对诸葛亮没有采纳魏延子午谷奇谋的重要原因。

关于诸葛亮缺乏奇谋,连他自己也是承认的,诸葛亮擅长的宏观战略分析,而不是擅长战术当中的千变万化。

诸葛亮是以谋士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的,从宏观战略角度为刘备谋划了“隆中对”,并且制定了先三分天下,再等天下有变,北上伐魏。

尤其是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主张孙刘联合共同对抗曹军,最终取得了赤壁之战的重要性胜利,对于诸葛亮的军事战略思想,我们是必须佩服的。

“奇谋为短”是因为“诸葛一生惟谨慎”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这一句话突出的反应了诸葛亮的性格特点。

刘备在带兵打仗的时候,从来不会与诸葛亮一起,而是让诸葛亮坐镇后方,统筹全局,这种军师坐镇后方,主帅前线拼命的搭配,自古以来就很少。

影视剧中的刘备

那么,刘备出征的时候带着谁呢?蜀郡太守法正!诸葛亮对法正的评价是“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

诸葛亮在刘备夷陵之败后更是感叹,“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陈寿对诸葛亮与法正的评价是:“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亮每奇正智术”。

可见,法正才是刘备在具体行军打仗过程中较为信赖的人。

不止是刘备知道诸葛亮的性格,就连司马懿也是十分清楚的“诸葛亮平生仔细谨慎”,实际上,司马懿比诸葛亮还要仔细谨慎,在与蜀国的交战中,不求获胜,只求不败,最终拖垮诸葛亮。

影视剧中的司马懿

行军打仗,要没有点谨慎,打得还是仗吗?所以,诸葛亮中规中矩的行军风格,也没有毛病,这并不能成为诸葛亮否定子午谷奇谋的原因。

子午谷奇谋看似简单,实际上冒着巨大的军事冒险,诸葛亮轻易不会冒这个风险的。

子午谷奇谋的风险并非蜀国可以承受的

在《三国志·魏延传》中诸葛亮对于子午谷奇谋的态度是:“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子午谷奇谋

很多人会说,实现子午谷奇谋,魏延不过是要五千兵马,诸葛亮连这点风险都不敢冒吗?

这是对子午谷奇谋的狭隘认识,真正的子午谷奇谋并非五千人马那么简单,魏延的子午谷路线是要求精兵五千,运粮的五千,这就一万多人,在三国时期,尤其是三国末期,一万多人真的不是少数。

而根本上,子午谷奇谋要求的并非只是这一万人,实际上子午谷奇谋并没有什么可奇的,当时从蜀国到关中的路线总计就四条,子午道、骆谷道、褒斜道、陈仓道,哪一条道诸葛亮能不事先推演,子午谷肯定也是多次推演,最终被否定的。

魏延的策略是,诸葛亮率主力出褒斜道,而自己率领精锐从子午谷而出。

实际上,四条道上,只有褒斜道相对好走一些,能够让大军穿过,魏延的计策拥有太多的假设,让诸葛亮大军为其铺垫,把致胜的法宝放在他这偏师上,放谁也不可能轻易行动。

一旦主力有失,即使魏延取得成功,以其五千人马又如何能守得住一座孤城。也就是魏延的计策冒的风险太大,即使诸葛亮一生不谨慎,也很难采取这种计策。

对于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还是需要重新评估。

魏延进攻路线与诸葛亮进攻路线的对比

就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所起到的效果,绝对比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还要奇。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实际上是采取主力从褒斜道而出,奇兵出子午谷。

影视剧中的魏延

实际上,主力出褒斜道为什么凶险呢?因为魏国也判断蜀军如果北上必然从褒斜道而出,为什么?因为褒斜道是四条道里面唯一相对宽一点的道,傻子都知道啊!当时魏军统帅曹真就率军在斜谷口等着诸葛亮。

而诸葛亮采取的进攻策略是,主力出祁山,而偏师由赵云率领偏师从斜谷道而出,吸引魏军统帅曹真的注意。

当时蜀军从褒斜道而出的时候,曹魏大军已经摆开了阵势,当听闻诸葛亮大军从祁山而出,十分震惊“卒闻亮出,朝野恐惧,陇右、祁山尤甚,故三郡同时应亮”。

实际上,蜀国早就有攻取陇右的打算,陇右是曹魏政权下的定时炸弹,一直处于叛乱、镇压的过程,其中也必然有蜀国的挑拨,不然刘备为何如此重要马超,完全是为了将来行军陇右作打算,马超死后,诸葛亮带马超之弟马岱北伐,也是这个道理。

影视剧中的吕布

这才有了诸葛亮的祁山出兵“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

可以说,诸葛亮的出兵路线,不止比魏延的要出奇,还稳扎稳打,在取得陇右为根据地,从西北而东进也对曹魏造成了很大的震慑作用。

标签: 魏延诸葛亮

更多文章

  • 刘备要是没有死还统一了天下 刘备会先对谁下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备,三国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刘备没死,还统一了三国,有两个功臣绝对第一时间被杀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导语:三国时期总是会出现很多意外,比如袁绍和曹操的官渡之战,当时袁绍佣兵二十万南下,而此时的曹操只能抽出4万精兵抵御,在这悬殊的兵力对比下所有人都不认为曹操能够赢得战争,但后来曹操居然

  • 刘备在入主成都的时候 赵云为何劝刘备分房产和土地给手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赵云,蜀汉,刘备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入主成都时,赵云为何劝阻刘备分田地给诸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云别传》: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

  • 尔朱英娥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尔朱英娥,南北朝

    尔朱英娥是山西朔州市人,出生于契胡贵族之家,其祖先数代都是部落酋长。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尔朱英娥一生嫁了三任皇帝。不过,依然有第四任皇帝想要求娶她。是她魅力无限,还是什么原因,为何能得到这么多皇帝的青睐呢?尔朱英娥生于北魏末年,她的父亲尔朱荣本是契胡部的大贵族首领,适逢兵乱四起,他趁机招兵买马,组

  • 古代皇后为什么不能降为妃嫔 皇后的儿子还算嫡子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古代,皇后

    还不知道:古代皇后只能被废,却不能降低为妃?她的儿子还能算嫡子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皇后都被废了,皇后的孩子,即使不被降为庶子,也必然是没有继承权了。毕竟老皇帝会担心,这瓜娃子上台后,会不会为了他老妈,打击报复。皇后只能被废,却不能降低为妃?这就

  • 古代妃子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 古人又会在忙碌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古代,妃子

    对古代妃子们每天的生活都是如何度过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皇宫,是一座顶级监牢古代没什么自由恋爱两情相悦,婚姻全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相对于汉家女儿,八旗家的闺女更多一道枷锁,那就是选秀。每三年一次,所有在旗人家闺女,只要年满14岁,身体无残,都需到京城报道,等待爱新觉

  • 古代皇帝选妃侍寝只有翻牌子吗 千万别被清宫剧给骗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古代,皇帝

    对皇帝就寝都是“翻牌子”?错,别让清宫戏限制了想象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话说,1644年清军入关的最大贡献,就是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电视事业。被“清宫戏”轰炸得太久,大家都知道了皇帝陛下晚上选妃侍寝的小秘密:翻牌子。然而,古代帝王那么多,选妃侍寝的手段怎么可能只是“翻牌子

  • 汉昭帝的死和霍光有关系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昭帝,汉朝

    对汉昭帝20岁就因病而逝,为何都说与霍光有关?事情真相又是怎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前87年,汉武大帝刘彻因病去世,皇位传给年仅7岁的刘弗陵也就是汉昭帝。13年后,年仅20岁的刘弗,便一命呜呼。他这一死不要紧,整个西汉再次乱成一锅粥,最终还是太子刘据直系后代刘询其立为

  • 古代安南指的是哪里?朱瞻基为什么要放弃安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安南,朱瞻基

    古代安南指的是哪里?朱瞻基为什么要放弃安南?其实安南,也就是现在的越南,自古以来便同我国历史上的各个封建王朝发生过不少争端,其间分分合合的次数已经数不清了。时间来到了洪武末年,安南国内发生叛乱,其陈氏王室绝嗣,全国遍寻陈氏子弟而不得,当时安南的独立时间并不长,对于汉文化还存在着较强的归属感,当地老百

  • 朱棣最讨厌朱高炽 朱棣为什么还要立他作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棣,明朝,朱高炽

    还不知道:朱棣立他最讨厌的儿子朱高炽为太子的原因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棣心里有两个儿子可以作为太子之选,大儿子朱高炽和二儿子朱高煦。对比这两个儿子,大儿子文弱书生,一直不像自己,朱棣特别不喜欢。反倒是二儿子朱高煦,不仅和他秉性脾气特别像,还长高大威猛英勇善战,有好几次

  • 赵云投靠刘备之后并没有大作为,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赵云,三国

    赵云,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文章。众所周知,刘备手下有五虎上将,他们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在这几人当中,最为特殊的当属赵云,因为他是大众眼里的“杂号”将军。提起赵云,对于他“七进七出”救阿斗的故事我们如数家珍。在小说《三国演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