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吕端:北宋初年宰相、诗人,为政识得大体,清简处事

吕端:北宋初年宰相、诗人,为政识得大体,清简处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165 更新时间:2024/1/17 16:59:54

吕端(935年-1000年5月9日),字易直,幽州安次县人,北宋初年宰相、诗人,后晋兵部侍郎吕琦之子、尚书左丞吕馀庆的弟弟。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吕端出身官宦之家,好学上进。后晋时期,凭借父荫,候补千牛备身。后周时,担任著作佐郎、直史馆。北宋建立后,历任浚仪知县、定州通判、太常少卿、成都知府。清廉俭约,百姓安宁。宋太宗即位,充任开封府判官,因事贬为商汝司户参军,迁太常丞,出任蔡州知州,政绩良好,历任开封知县、考功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户部郎中、判太常寺兼礼院、大理少卿,拜右谏议大夫、开封府判官、卫尉少卿、枢密直学士、参知政事。至道元年(995年),正式拜相,出任户部侍郎、同平章事,升任门下侍郎、兵部尚书。为政识得大体,清简处事,“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宋太宗驾崩后,力挫阴谋,扶立宋真宗即位,担任右仆射。咸平二年(999年),以太子太保致仕。咸平三年(1000年),吕端去世,时年六十六,获赠司空,谥号“正惠”。《全宋诗》录其诗二首。

人物生平

洊历州郡

吕端的父亲吕琦曾任后晋的兵部侍郎,吕端少年时聪敏好学,最初以其父的官位荫补千牛备身。历任国子主簿、太仆寺丞、秘书郎、直弘文馆,又转任著作佐郎、直史馆。

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建立北宋,吕端调任太常丞、知浚仪县,同判定州。

开宝八年(975年)七月,西上阁门使郝崇信出使契丹,朝廷授吕端为太常少卿,担任副使。同年,吕端出知洪州,还未就职,改任司门员外郎、知成都府,并获赐金紫衣。吕端为政清廉俭约,远方之人得以安宁。

屡遭摈斥

齐王(后封秦王)赵廷美任开封尹时,吕端被征召为考功员外郎,充任开封府判官。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亲征北汉,赵廷美将受命留守开封,吕端对赵廷美说:“主上栉风沐雨,以征伐不义来表明天意,大王您处于近亲且有贤名之位,应当首先跟随护卫。现在由您主持留务事务,这不是您应该做的。”赵廷美于是向赵光义恳请随行。不久后,吕端因受王府亲近官属向管理人员说情违法买卖竹木的案子中牵连,被贬为商州司户参军。后调任汝州司户参军,又复任太常丞、判太常寺事务。

其后出知蔡州,因政绩良好,被官民上奏请求借留一任。后改授祠部员外郎、知开封县,调任考功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曾出使高丽。又调任户部郎中、判太常寺兼礼院,再转任大理少卿,不久后拜右谏议大夫。

许王赵元僖任开封尹时,吕端又任其判官。赵元僖去世后,有人告发他被爱妾张氏迷惑,使其多做不法之事。吕端因辅助有失,被贬为卫尉少卿。不久后,被恢复旧职,又任枢密直学士。一个月后,出任参知政事,成为副相。

荣登相位

吕端历任朝内外官职,虽然并没有重大建树,但他沉稳、镇静、有器量、识大体的吏治才干,已日渐为人所知。宰相赵普就曾称赞吕端说:“我见吕公奏事,得到皇上的嘉许,看不见他显出得意;受到别人的挫抑也看不见他显出沮丧或恐惧。他喜怒不形于言色。真是做宰相的人才啊!”后来,左谏议大夫寇准也升为参知政事。吕端请求让自己位居寇准之下,太宗马上授吕端为左谏议大夫,位在寇准之上。太宗宠待吕端,常常单独在偏殿召见吕端,讨论许久。之后,吕端升任户部侍郎、平章事。

吕端仪表俊秀,处事宽厚忠恕,善交朋友,讲义气,轻钱财,好布施。处事理政才华出众,逐渐为宋太宗所喜爱和重用。早在吕蒙正为相之时,太宗就有重用吕端的想法。在太宗与别人商量,打算任用吕端为相时,遭到部分朝臣反对,他们认为吕端“糊涂”。太宗根据自己多年体察,立即说:“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4]其实这个时候已坚定了任用吕端为相的决心。当时,太宗还作过一首钓鱼诗,其中有两句是这样写的:“欲铒金钩深未达,磻溪须部钓鱼人。”这诗中的意思是说,对于任用吕端当宰相的事,已无可争议,宰相这个职位非吕端莫属。过后数日,太宗就让吕蒙正改任参知政事,吕端则进官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正式出任宰相。吕端拜相时,已年届六十,太宗曾后悔自己对吕端重用太晚。

吕端任宰相后,办事持重稳当,公道而廉洁,深得朝中朝外各方面的好评。使太宗听到的奏章多是褒奖之辞,对吕端的印象当然就更好了。

太宗为了平衡各方面的关系,特别是对寇准的使用,恐有吕端官居相位以后在寇准之上,使寇准心中不平,就采取了一个临时过渡的办法,作为权宜之计。太宗让时任参知政事的寇准与宰相吕端“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也就是说,让吕端和寇准隔日轮流执掌相府大计,他俩平起平坐,太宗则从旁加以观察。

当时送到朝中的奏折很多,而朝中也有各种各样的意见,但是众说纷纭,没有决断性的意见,“惟端罕所建明。”经过一段观察之后,宫内付出太宗的亲手戒谕:“自今中公事必经吕端详的,乃得闻奏。”这一道谕旨,无疑是太宗对吕端的更大信任和重用。吕端感到事已至此,再谦让也就不妥当了,于是他未加推辞欣然从命,履行公事。实际上这时吕端才真正成了名副其实的、有职有权的当朝宰相。以致数年后吕端的名声远扬,而且传至后代,被称为一代名相。

拥立真宗

至道三年(997年)二月,太宗病重时,宦官王继恩暗中串联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知制诰胡旦等,并与太宗妻李皇后一起谋立太宗长子赵元佐,企图发动政变。

三月二十九日,吕端入宫问疾。这时太宗已危在旦夕,吕端见太宗左右只有王继恩和李皇后,却不见太子赵恒。他担心事情有变,于是在笏上写“大渐”二字,让亲信交给赵恒,让他赶快入宫。

待到太宗驾崩后,李皇后让王继恩来到中书省告知吕端。吕端知道有变,抽身出阁,反手将王继恩锁在中书画阁中,并派人予以看守。他从中书省来到万岁殿,以太宗的生前意愿为依据和李皇后理论,使其默然无言,最后拥立赵恒即位,是为宋真宗。赵恒即位后,垂帘引见群臣。吕端平立殿阶,请求侍臣卷帘,他登殿审视,确认是赵恒后才退降殿阶,率群臣拜呼“万岁”。

咸平元年(998年)夏,因吕端久病不僡,真宗下诏免去他每日朝拜的礼仪。有事靠书信沟通视事。十月,真宗授吕端以太子太保致仕。告假三百日后,真宗仍命有司供他俸禄。之后,真宗亲自探望吕端,当时他已病重,真宗对他倍加抚慰。

病逝汴京

咸平三年(1000年)四月初三(5月9日),吕端逝世,享年六十六岁。朝廷追赠司空,谥号“正惠”,并追封其妻李氏为泾国夫人,任命其子吕藩为太子中舍人、吕荀为大理评事、吕蔚为千牛备身、吕蔼为殿中省进马。

标签: 吕端北宋

更多文章

  • 王绩:隋唐时期大臣,个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王绩,唐朝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祖籍山西晋中祁县,绛州龙门县人。隋唐大臣,文中子王通的弟弟。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出授六合县丞。面对天下大乱,弃官还乡。武德初年,待诏门下省。贞观初年,因病去职,躬耕于东皋山(今山西省河津县东皋村),

  • 刘备手下两个大将一个打过吕布一个胜过关羽 两人为何都没有受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蜀汉

    对刘备两员大将,一个打得过吕布,一个胜过关羽,为何均不受重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三国前期的篇章中,三位雄霸一方的统领都经历了无比的坎坷。除了从父兄手里接过大权的孙权以外,其他两位都可以说是困难重重。曹操经历过逃亡,而且在讨伐董卓的联盟中孤军奋战,兵败后大骂袁绍等人“

  • 公孙策不是包拯的得力助手吗 包拯为什么还要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包拯,公孙策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包拯为何含泪斩公孙策?不是他的得力助手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自古以来最让皇帝头疼的就是那些贪官污吏们,虽然有不少的人都被皇帝给收拾了,但是有的也是让他们特别为难,因为有可能一抓就能牵涉出一堆人,其中不少还是自己特别得力的官员,因此这到底是除掉还是留着。可是

  • 汉武帝知道卫子夫死后,是什么表现?后悔过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武帝,汉朝

    巫蛊之祸是汉武帝在位后期发生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汉武帝在“巫蛊之祸”中,逼死自己的太子刘据以后,不久就后悔了,并且对这件事展开了追查。对造成太子死亡的人,都给予了严厉的处罚。夷灭了江充三族,将另一个陷害太子的苏文烧死。那些曾经因为在“巫蛊之祸

  • 寇准作为忠臣又是能臣 最后晚年为什么会客死他乡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寇准,北宋

    对寇准既是忠臣也是能臣,为何屡遭罢免,晚年孤苦伶仃在异乡去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北宋年间,18岁少年高中状元。早朝上,少年与皇帝赵光义争辩起来,皇帝青筋暴起,气得要拂袖而去。谁知,少年猛地上前,一把抓住皇帝衣角,说:“想走可以,等我把话说完”!这样的人,恐怕赵光义这辈

  • 古代臣子被皇帝赐死的时候 大臣为何还要感谢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代,臣子,皇帝

    还不知道:古代臣子都要被皇帝赐死了,为啥还说谢主隆恩,他们在感谢什么?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谢谢皇帝,令他们可以死得体面些你可能听过这句话,叫“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当然,真正的意思并不是表面这样——只从大众们通俗的理解来讲,为什么会这样?是怕大夫遭受折磨与侮辱。

  • 韩信都没有打过仗 韩信为何能做到百战百胜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韩信,汉朝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韩信此前从没带过兵,为何后来却百战百胜?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前言中国古代历史源远流长,经历了上下五千年,每个朝代都会出现一些骁勇善战的将领和脍炙人口的故事,有一类人熟读兵法、阵法,却不能学以致用,战场杀敌,比如战国时期赵括,论口头斗兵法、阵法,几乎没有人比得

  • 晏殊:北宋宰相、文学家,其以词著于文坛,风格含蓄婉丽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晏殊,北宋

    晏殊(别名晏元献,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晏殊14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兵部尚书。其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一生

  • 三国演义中张飞为何会抢走吕布的马?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吕布,汉朝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刘备白手起家,一穷二白,卖草鞋出身,什么都没有,要地盘没地盘,要兵没兵,因为缺马,到处派人买马,发展势力,没想到,张飞却背着他抢了吕布的马,惹恼了吕布,吕布带兵打上门来。那么,问题来了,张飞抢吕

  • 张轼:南宋学者、教育家,初步奠定湖湘学派规模,成为一代学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张轼,南宋

    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生于南宋高宗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南宋孝宗乾道元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