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何说后世对朱高炽冠以仁为庙号,是不足为奇的?

为何说后世对朱高炽冠以仁为庙号,是不足为奇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481 更新时间:2023/12/16 5:00:28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朱高炽在位不足一年,为啥能名垂青史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01大智若愚朱高炽,心怀天下太子爷

众所周知,朱高炽贵为皇帝朱棣的嫡长子,然而他却不曾继承朱棣身上的骁勇善战,在外形上朱高炽显得有些笨重,气虚体胖,个子不高,长相平凡,还由于“腿脚不便”的原因,一次战场也没上过。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除了朱高炽以外,朱棣还有一个儿子,他便是朱高煦

儿时的朱高煦因为调皮犯了错误,被母亲惩罚,哥哥朱高炽见状立刻为弟弟求情,可顽皮的朱高煦面对母亲的鞭打非但没有丝毫悔过,更是向为自己“说情”的哥哥恶语相向,他认为朱高炽只是在长辈面前惺惺作态,根本不是真正的关心自己;不仅如此朱高煦还十分的好斗,一次在与朱高炽比武时,朱高煦不顾哥哥身体状况狠狠的将其踹倒,十分不留兄弟情面。

由此不难看出相比于哥哥朱高炽的仁义当先,忠厚老实,朱高煦的好斗与善权似乎更符合当太子的这一标准,因此起初的朱棣更倾向于朱高煦。

然而朱高炽忠厚仁义,心怀天下的性格博得了眼光更加独到的朱元璋的青睐。据史书中的记载,朱元璋对自己的长孙朱高炽十分器重,甚至和朱标夸赞朱高炽博览群书有君子气度,并且天性忠厚善良为人方正,善于守承诺,治理百姓。并希望朱标一定要器重朱高炽,他认为有朱高炽在大明江山必会稳守,而此后的一系列事件也验证了朱元璋对朱高炽的正确预判。

尽管有着朱元璋这样强硬的“后台”,并且居于储位多年,执政经验丰富,深得大臣以及百姓之心,朱高炽却依然不受父亲朱棣的宠爱,特别是在即位一事上,朱棣似乎犹犹豫豫希望有一个更好的选择,这个时候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成功助其一臂之力。

尽管对儿子有看法,但朱棣对朱高炽之子朱瞻基却是十分喜爱,朱瞻基有勇有谋,因为朱瞻基的原因,朱棣最终将权力交付于朱高炽之手,自此朱高炽一心为民,开了自己名垂青史的“皇位”之路。

02朱高炽--承上启下,无人可比的功劳

“为帝十月,监国二十余载”。世人只知道朱高炽从朱棣手中接过重任后,在皇位仅仅十个月,然而却漏掉了很重要的一点,朱高炽早已监国二十余年之久,朱棣在位时对于国事向来是亲历亲为,曾多次御驾亲征,在朱棣不在都城的时日里,朱高炽自然要担当起“一国之君”的职责。

在朱棣御驾亲征期间,朱高炽深知守好北平的重要性,当时北平地区的兵力将老弱妇孺全部加齐也不过万人,朱高炽仍然可以稳定北平内民心,众人积极守城池,在作战上,光靠“仁义”是远远不够的,朱高炽有自己的大智慧,眼看着“军事高手”李景隆带军攻打北平,人手不够的朱高炽选择向城墙泼水,这样的操作加上寒冷的天气,使城墙迅速结冰,这一招成功的拖住了敌军前进的步伐......

朱高炽不仅监国有方,并成功为大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贤才志士,朱高炽向来广纳谏言,都说朝中人员需要八面玲珑,在处理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亦是需要处理好与“掌权者”的关系。

当时很多朝中的大臣,即便是有了与皇上不同的看法,或者是意识到了皇上的错误,也向来是敢怒不敢言,朱高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后,立刻做出了改正的办法,他专门为大臣颁发银令为的是,朝中的大臣有谏言的胆识,树立朝中清风。

另外他十分看重为官者自身的能力,对于有才能,受百姓爱戴的官员,朱高炽向来会给予其更高的职位,同时朱高炽还有着十分开阔的眼界,在自己正式即位后,朱高炽开始为官场注入新鲜的血液,他宣布了年事过高的大臣需“退隐”,为更多年轻且有抱负的有志之士一个大展身手的机会,当然从朝中“隐退”后的大臣,也受到了朱高炽的优待,这样为民为臣的君主,可以说是千古无二。

不仅如此朱高炽在监国期间还能够为前方作战的部队,提供强有力的后勤补给,朱棣能够放心的在漠北征战也是因为有朱高炽坐镇后方的功劳。

03朱高炽:一心为众,“仁”爱当先

如果说官场在朱高炽的治理下,愈发的成为国家强有力的后盾;那么在民众身上,朱高炽依旧赢得民心,底层的百姓想要有所作为向来需要付出异于常人的努力,朱高炽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为了平民百姓也能施展自己的拳脚,朱高炽制定了更加公平公正的科举制度。

在以往的科举考试中,南方的学子由于各种因素,常常能够大放异彩,为了公平起见,朱高炽重新规定了“南六十,北四十”的划分法则,让更多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考生都能大放异彩。

面对凤阳的水灾,朱高炽选择免除赋税,大开粮仓赈灾,垦荒效果不佳时他会亲自亲历亲为安置2000多名百姓迁徙别地,在朱高炽正式即位后,为了确保税收的合理性,朱高炽更是常年派人考察百姓的生计,以此来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

靖难守北平,永乐盛世有他一半功劳,洪熙休养生息,宣德子承父志才有了仁宣之治一人影响三个朝代,后世冠以“仁”为庙号,自然不足为奇!

标签: 朱高炽庙号

更多文章

  • 霍光作为卫青的外甥 汉武帝为何还将辅政大权交给他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武帝,霍光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武帝晚年杀光卫家人,为何将辅政大权交给卫青的“外甥”霍光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汉武帝作为千古一帝,晚年却沉浸在杀戮中无法自拔。他不仅将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太子刘据逼死,还将一代贤后卫子夫的整个家族团灭。不仅如此,他还开创了“杀母立子”的先河,在决定让6岁的小儿

  • 铁帽子王僧格林沁是谁?生平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铁帽子王,僧格林沁

    铁帽子王僧格林沁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他曾经在多次战争中表现出色,被誉为“铁帽子王”。然而,他的一生并不完美,也有着一些争议。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位历史人物的生平和贡献。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铁帽子王僧格林沁的生平。他于1815年出生在辽宁省辽阳市一个军人家庭,自幼就接受了军事训练。后来,他

  • 彭城之战后刘邦为什么还能翻身?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汉朝

    彭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这场战役中,汉军的统帅是刘邦,他率领着一支庞大的军队参战。然而,在战斗中,汉军遭遇到了惨败,刘邦也被困在了战场上。那么,彭城之战后刘邦是怎么翻身的呢?首先,刘邦在战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恢复士气和重建军队。他向士兵们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号

  • 乾隆时期五位重臣并称五阁臣 他们是的权势最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乾隆,清朝

    还不知道:乾隆朝“五阁臣”,谁的权势最盛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四十四年,乾隆皇帝御制《行书怀旧诗册》,为张廷玉、鄂尔泰、富察·傅恒、喜塔腊·来保和刘统勋等五位堪称“扛鼎重臣”的朝廷宰辅,各题诗一首,并称为“五阁臣”。张廷玉:身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雍正皇帝临终亲自

  • 管仲为什么能被叫作华夏第一相?尊王攘夷具体是什么战略?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管仲,春秋

    管仲为什么能被叫作“华夏第一相“?这主要是因为齐国在管仲的辅佐下,通过内政、经济、军事、贸易等多方面改革举措,拥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管仲觉得齐国实现霸业时机已经成熟,于是通过自己深思熟虑之后,向齐恒公提出了“尊王攘夷”的谋略。他说:“齐国和别的诸

  • 有哪些事可以证明,严世蕃的确是个鬼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严世蕃,明朝

    严世蕃算是个奇人,他是明朝权臣严嵩之子,但父子二人长得并不像。严嵩眉目疏疏,声洪而尖,而严世蕃长得短颈肥白,是个大胖子,其中一只眼睛还有疾病。虽然长相不佳,但严世蕃智商奇高,在历史上一直有“鬼才”之称,可惜他的聪明并没有用在正道上,最终落得惨死的下场。严世蕃生于高官显贵之家,父亲严嵩是嘉靖朝掌权时间

  • 夺门之变发生的时候,大忠臣于谦为什么不去阻止?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夺门之变,于谦

    我们都知道,于谦是明朝著名的大臣、民族英雄、军事家和政治家,如果没有他,明朝恐怕是支撑不了那么久的,那么“夺门之变”发生的那一天,于谦在干什么?他为什么不去阻止政变的发生呢?众所周知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是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为了拥戴被朱祁钰囚禁在南宫的明英宗朱祁镇复位,而发动的政变。既然是政

  • 曹睿作为曹丕的儿子 司马懿为何不怕老子怕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睿,曹丕,司马懿

    还不知道:曹睿作为曹丕的儿子,司马懿为何不怕曹丕而害怕曹睿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刘备,曹操,孙权割据一方,实力不相上下,谁也无法用武力征服谁。就在大家好奇天下最终会落于谁之手时,谁也想不到司马家横空出世。难怪别人调侃,三国里最大的

  • 三国时期刘备的一生都遭遇过几次背叛?分别在何时?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备,三国

    刘备,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称他为蜀汉先主。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刘备其实不倒霉,他是三国诸侯中家底最浅的,最后能混到三分天下有其一,已经是强中强了,谁敢说他倒霉?可他又确实很倒霉,他一生征战时间长达近40年,从无到有,打下蜀汉的江山,可他想要

  • 荆轲刺秦王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荆轲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荆轲,秦王

    对荆轲刺秦王,为什么会失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萧瑟的易水河畔,荆轲的好基友高渐离唱着歌为荆轲送行,虽然做好心理准备,荆轲还是没有回来。回来是不可能回来的。刺杀不成功,当场被抓,肯定回不来。刺杀成功,功成名就,名扬千古,挽救燕国水火之中,荆轲被秦国追捕,也没什么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