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朱瞻基手段有多厉害?

历史上真实的朱瞻基手段有多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028 更新时间:2024/1/31 2:37:06

明宣宗朱瞻基明仁宗朱高炽长子,仁宗病故后继位,明朝第五代皇帝。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关于朱瞻基出生,《明史》有这样的记载:

生之前夕,成祖梦太祖授以大圭曰:‘传之子孙,永世其昌。’

作为一个封建帝王,朱瞻基是妥妥的“皇二代”。自小被当做“好圣孙”,受到永乐皇帝朱棣的喜爱,加上祖母徐氏(永乐帝的皇后、开国元勋徐达的长女)临死前对朱棣的嘱咐:“这个孙儿器量远大,请你好好照看他。”更是明确地确定了朱瞻基日后继承大统的政治地位。

由于朱棣的悉心教导和耳提面命,朝中重臣的培育和辅导,加上他自身天资聪颖,使朱瞻基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化水平和政治胆识都在不断地提高。27岁时,朱瞻基正式登上皇位。

朱瞻基能文能武,在文治武功方面毫不逊色朱元璋和朱棣,在有明一朝,算起来他是一个非常成功且非常出色的皇帝,由于他的勤勉和善察,最终开了堪比“文景之治”的“仁宣之治”。

但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由于朱瞻基在一项政治制度上走了一步险棋,差点就毁了祖上基业。那么,朱瞻基究竟干了什么,这背后又发生了什么故事,要想了解这些问题,我们先从明太祖朱元璋说起。

朱瞻基被爷爷钦定为隔代继承人

太祖胸中涌自豪,长虹弯月运文韬。襟怀草莽英雄气,欲与天公试比高。

很明显,这是一首赞美朱元璋的诗。朱元璋是2000多年封建王朝中,最为特殊的一个皇帝。朱元璋属于典型的草根逆袭,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放牛娃,到出家当和尚,到路边乞讨,再到参加元末红巾军起义,直至在1367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口号,举兵北伐,推翻元朝统治,最终统一全国。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建立明朝。

一路走来,朱元璋凭借自己的双手和头脑,穿上龙袍、坐上龙椅。

由于3年的流浪生活,让朱元璋深切感受到底层老百姓的疾苦,此后,通过一系列的惠农措施,让百姓休养生息,并严惩了大量的贪官污吏,明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朱元璋开启了有明一朝第一个盛世局面:洪武之治。

也许是一脉相承,有明一朝的气象,让大明江山始终基业稳固,岿然屹立。朱元璋之后,在经历了短暂的明惠帝朱允炆(建文帝)之后,朱棣顺利夺取了侄子的皇位。而燕王朱棣,也并非凡人。

早前,在朱元璋性命垂危之际,由于有很多大臣的谏言,这让他决定将皇位留给长房这一脉,而后来被定为皇太孙的朱允炆也开始接手了日常的政务,很明显朱允炆成了朱元璋的接班人。此时远在边境的燕王朱棣听闻了这件事情以后,表示非常的遗憾,他觉得可能自己这一辈子只能是个藩王了,没有机会与皇位更加的近一步。

但随着朱允炆“削藩”这波骚操作之后,彻底激怒了这帮藩王叔叔,他们联合起来,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明朝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实力雄厚的燕王朱棣,最终将大明江山收入囊中。而建文帝朱允炆,仅仅只做了4年皇帝。

其实朱棣的雄才大略,朱元璋非常清楚,但当时却出于“爱屋及乌”的想法,在太子朱标去世之后,他还是选了他的儿子朱允炆当了皇帝。而朱棣这一招儿,无疑狠狠地打了朱元璋的脸。

事实证明,朱棣虽然夺了大明江山,但他在治理国家方面,确实是一把好手,刚柔并济,游刃有余。

对于朱棣而言,皇孙朱瞻基的降临,其意义不亚于他夺取大明江山。而且朱瞻基更是被他直接选定为皇太孙。朱瞻基是一代帝王,这是后来发生的事,难道朱棣有“未卜先知”的法力,必须要选朱瞻基当皇帝吗?当然不是。

老子英雄儿好汉,朱瞻基究竟有多厉害

孙子降临,朱棣为何这般兴奋,除了有“隔代亲”外,就如文章开头所述,朱棣梦到了已故父亲大人的谆谆教导。

正当朱棣梦醒时分,下人来报说世子妃生下了一个小世子,这让朱棣想起了梦中的话,于是赶紧去看这位孙子。而且在朱棣看他时,刚出生的朱瞻基便会对他笑,朱棣对这个孙子特别喜爱。不仅亲自为他找老师,还带着他行军打仗,并且让他到农村体验生活。

永乐九年(1411年),13岁的朱瞻基就被册立为皇太孙,这是历史上第一个父亲没有被册立为太子,孙子却被册立为皇太孙的特例。

问题来了,朱棣都立了皇太孙,为何还迟迟不立皇太子?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在其儿子朱高炽和朱高煦的助阵下,成功打败了侄子朱允炆。此后近两年的时间里,朱高炽始终留在北平,文武百官和一些藩王接连奏请朱棣早立太子,而朱棣的答复却是:长子朱高炽“智识未广,德业未进”(《明太宗实录》)。

但登上皇位之后的朱棣却没有立马选定接班人,在这件事上,他一直犹豫不决。我们知道,朱高炽是朱元璋册封的燕王世子,如果不能被册立为太子,处境将何其尴尬、难堪?朱高炽此时内心的郁闷、痛苦可想而知。

而朝中的大臣则是分成了两派,一派想要拥立身为嫡子的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而另一派则拥立战功累累的朱高煦。

登上皇位立太子,是很多新帝做的第一件事,但朱棣为何在太子人选上迟迟举棋不定呢?相比较而言,朱棣更喜欢第二子朱高煦。朱高煦骁勇善战,在靖难之役中多次在危急时刻及时出现,救朱棣脱险,朱棣深受感动,有一次竟然开出了空头支票,“勉之,世子多疾,如得天下,以若为嗣”(《国榷》)。

但事有反转,在金忠、谢缙、黄淮、尹昌隆等人的反复劝谏下,朱棣终于下定决心册立朱高炽为太子。

《明史·谢缙传》记载:

缙称:‘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帝不应。缙又顿首曰:‘好圣孙。’谓宣宗也。帝颔之。太子遂定。

意思是,谢缙对朱棣说:”皇长子(朱高炽)仁孝,天下归心”,朱棣听后不置可否,谢缙又磕头道:“好圣孙”。这是指明宣宗朱瞻基,朱棣听后终于点头答应。永乐二年,朱棣册封了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为皇太子。

而朱棣依旧从各方面培养着皇孙朱瞻基,他出访的时候会带上他,然后教他如何为百姓谋福、如何获取民心、如何做一个好皇帝等等,这种待遇跟当年朱元璋为太子朱标所做的一切如出一辙。不难看出,朱高炽的皇位,还是因为儿子的功劳才到手的,否则帝王之位花落谁家,还真不一定。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朱棣在北征回师途中病逝,不久太子朱高炽即位,此时朱高炽46岁,他已小心翼翼地当了20年太子。朱高炽在位期间是一位仁厚的君王,他不仅对功臣封赏、对兄弟也很好,甚至为之前的旧臣平反昭雪。然而因为身体疾病,他只做了10个月的皇帝就驾崩了。

朱高炽死后,儿子朱瞻基继承皇位。

从公元1424年到1425年,不到一年的时间,明朝换了3位皇帝。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无疑是极不寻常的,就连周边的邻国在知道这件事情后非常的惊讶,毕竟这不是一般情况下会发生的事情。

朱瞻基的一个做法,为宦官专权埋下伏笔

朱高炽死后,为朱瞻基留下几位堪当大任的老臣,如“三杨”,骞义,夏原吉,武有张辅,于谦,周忧等人。

继位后的朱瞻基整顿军务,防范汉王的谋反,汉王朱高煦凭着自己在靖难中的功劳,根本不把这个侄儿放在眼里。在朱瞻基即位后,他打起“清君侧”的旗号公然发起叛乱。朱瞻基亲自征战让朱高煦不战而降,朱瞻基又接受大臣杨荣的建议,修书一封让朱高燧自动交出三卫兵马,近半个世纪的削藩就这样迎刃而解。朱瞻基削了二个叔叔的藩位,并他们囚禁起来。

后由于朱高煦在朱瞻基来看望自己的时候让他摔跤,导致他龙颜大怒,于是朱高煦被诛杀,不久朱高煦的这一脉也被诛杀殆尽。其他藩王为了自保,纷纷交出兵权,这让朱瞻基的权力更加的稳固。

为了边境安宁,朱瞻基亲自征战胡人,当敌人望见皇帝的黄龙旗,知道皇帝亲征时,吓得他们退避三舍,明宣宗大获全胜。

明宣宗还曾开办“扫黄”运动,娼妓的兴昌,虽然和大明的繁华有关,但是朱瞻基深知其中的毒害,下令关闭民间的妓院,让大明江山一扫污浊之风,得到老百姓的一致拥护。

漏下十二刻,从四骑至士奇宅。士奇仓皇出迎,顿首曰:“陛下奈何以宗庙社稷之身自轻”?上曰:“朕欲与卿一言,故来耳。”

自古殿上君王堂下臣,朱瞻基除了在军事、经济和政治上采取了有效措施,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在君臣关系处理上也并非一家之言。上面这段话是说,当皇帝的想和臣子聊聊天,便半夜三更就来到了大臣家,这应该是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亲自到大臣家秉烛夜谈的特例吧。

盛世之下必有隐忧,“仁宣之治”的背后,也暗流涌动。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虽然加强了君权,却导致繁杂的政务集于一身;明成祖朱棣设立了内阁帮助皇帝处理政务。一开始地位较低,无实权。内阁的官员也由官职较低的官员担任;明宣宗朱瞻基时期,不仅内阁成员的官阶不断提高,而且还赋予了内阁新的权利——“票拟”权。票拟也叫票旨、条旨,就是在奏章呈送给皇帝批示之前,先由内阁拟出供皇帝参考的处理意见,用墨笔写在小票上,贴在各份奏章的前面,一起呈送给皇帝。皇帝或者皇帝授权的司礼监太监用红笔批出(即批红”),再转回内阁发给六部执行。

为了制约内阁权力,朱瞻基完善并确立了“内阁——司礼监”结构的政治体制,并用宦官集团牵制内阁权臣,以实现政治平衡,加强君权。

不妨再对比一下,洪武时期,朱元璋禁止宦官识字,永乐时期,朱棣选了一些教官来教部分宦官读书识字,但规模不大,也没有形成定制。到了朱瞻基执政时,则专门设立了内书堂,调内阁大学士陈山和翰林院官员专任教职,教一些年龄十岁左右的小宦官习字,成为定制。如此一来,明朝宦官的权力就这样慢慢地成长了起来。

老子英雄儿好汉,由于明宣宗朱瞻基有很强的执政能力,也能勤勉治国,加上知人善任,得到“三杨”等贤臣的辅佐,所以在政治斗争与平衡中可以做到驾驭自如,各方关系都在可控范围之内,内阁——司礼监这种政治体制倒可以高效地运转。

可是,朱瞻基以后,明朝继任的几个皇帝可以说是一个比一个不靠谱,如明英宗这些没有手腕的皇帝就很难平衡个中关系,“土木堡之变”明朝差点毁灭在宦官王振手上。再如,明武宗喜欢吃喝玩乐,专门兴建豹房以供自己玩乐;明世宗嘉靖皇帝在位45年,痴迷炼丹升仙,长生不老术,竟长达25年不上朝;明神宗万历皇帝,宠溺郑贵妃,加上立太子风波,更是躲进深宫,30年不理朝政;明熹宗天启皇帝更不必说,他一生最爱做木工,被称为“木匠皇帝”,只能算是玩物丧志……你让这些皇帝去跟强大的宦官集团抗衡,胜算能有几成?可见,明朝后期宦官专权,政治黑暗就不可避免了。

“文如李世民、艺赛宋徽宗”,朱瞻基为君10年,虽然是一位治国明主、治世能人,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空前盛世“仁宣之治”,但其培植宦官亲信,却间接导致了大明的灭亡。也许朱瞻基到死都不会想到,自己在政治、军事上开创的制度和政策,迎来的“仁宣之治”,却会被后面那么多的“不务正业”的不肖子孙“念歪经”了。

有人说,明朝的灭亡朱瞻基要负全责,对此你认同吗?

标签: 朱瞻基明朝

更多文章

  • 古代皇妃的一天是什么样的 电视剧演的都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古代,妃子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皇妃真实的一天:早上5点就得起床,晚上7点等着被翻牌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代封建社会,权力都高度集中在皇帝身上,拥有大量社会资源的皇帝,享受着一切,其中女性就是其中之一,所以,皇帝都会娶大量的妃子,而后宫的种种秘闻更是让人浮想联翩。随着清宫剧的不断开拍

  • 龙且之死让项羽感到恐惧 龙且对项羽到底有多重要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龙且,项羽

    对为什么龙且的死,会让项羽第一次感到失败的恐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提及“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相信稍微有点儿历史知识的朋友都会对其竖起大拇哥,称赞他是一位真汉子,一位真英雄,天不怕地不怕,宁愿拔剑自刎也不愿意灰头土脸地渡过乌江见江东父老。殊不知,就是这样一位

  • 春秋时期的骊姬是如何反抗命运,一步步让自己儿子当太子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春秋,骊姬

    春秋时期,晋献公即位之后大肆屠杀公族,骊姬作为一名战俘来到晋国,虽然受到宠爱,但是一旦献公死亡,她也必死无疑,所以骊姬决心反抗命运,一步步让自己儿子当太子,可惜命运不曾垂爱她,最后儿子和她还是死于非命。骊姬入晋,她孱弱的肩膀背负着国恨与家仇骊姬本是骊戎首领的女儿,自小也是父母的掌中宝,她天资聪颖,性

  • 魏忠贤和崇祯接管朝政前后相差那么大 两人到底差在什么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魏忠贤,崇祯

    崇祯和魏忠贤相比,他到底差了哪一点?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历史上始终流传着一种说法,当年崇祯皇帝不应该杀害魏忠贤,若是魏忠贤在位的话肯定崇祯皇帝不会把大明王朝给整垮,可能会有一个不一样的后果,虽然当时的朝廷可能会依旧的乌烟瘴气,但会有一种另外的

  • 阿济格是什么人?他最后被毒杀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阿济格,清朝

    阿济格,爱新觉罗氏,与多尔衮、多铎为同母兄弟。这是今天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多尔衮的哥哥阿济格既是皇亲贵胄,又是满清建国的开国元勋,他能征善战,智勇有谋,拼得累累战功,为努尔哈赤、皇太极,包括后来的多尔衮所器重。可是他却最终落得个被赐死的下场,这是怎么回事?在努尔哈赤的16个儿子中,阿济格

  • 元载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元载,唐朝

    元载,唐朝中期宰相,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历史上的元载也是穷出身。他有才名,获得了河东节度使王忠嗣之女——王韫秀的青睐,死活要嫁给他。于是任性白富美官二代王韫秀,不顾父母反对,毅然嫁入寒门,和元载过起了穷日子。但爱情终归不能当饭吃,眼看着嫁妆被吃光、用尽了,米都

  • 慈禧太后在上厕所的时候 宫女为什么口含温水守在一旁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慈禧,宫女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慈禧太后如厕时,为何要让宫女嘴含温水在旁等候?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慈禧太后作为清王朝最后的实际掌权者,她的一生可以说榨干了清朝最后的一滴血,不仅拿着国家税收来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还造成了帝国主义的入侵,堪称民族罪人。慈禧的奢靡生活是民间热议的焦点,自从慈禧掌

  • 王皇后最后为何会被李隆基废掉?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皇后,唐朝

    王皇后,唐玄宗李隆基的原配皇后,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对于唐玄宗李隆基来说,王皇后不仅是患难夫妻,还是他平定韦后与太平公主乱政时的革命战友,颇有当年长孙皇后的风范。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李隆基继位之后,却毫不顾念夫妻感情、革命友情,很快废黜了王皇后,这是怎么回

  • 萧正德是什么出身?他投靠侯景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萧正德,南北朝

    萧正德是萧梁临川王萧宏之子,梁武帝萧衍之侄。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太清二年(548年),侯景起兵反叛,攻打建康,萧梁自此陷入侯景之乱带来的巨大灾难。就在梁武帝忙着进行平叛时,他的亲侄子与养子萧正德却投靠了侯景,联合叛军围攻建康。那萧正德为何要背叛自己的亲伯父梁武帝

  • 张裔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裔,三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三国时期,人才辈出,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这不用细说,能入诸葛亮法眼的,很少很少,而能被诸葛亮和孙权同时看中,更是少之又少。偏偏就有一位,诸葛亮和孙权都来争抢他,他是谁呢?他是张裔,张裔(165年-230年),字君嗣,蜀郡成都(今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