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 朱元璋为何重用胡惟庸也不重用刘伯温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 朱元璋为何重用胡惟庸也不重用刘伯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001 更新时间:2024/1/4 18:18:14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取得天下之后,为什么宁愿重用胡惟庸,也不愿意用刘伯温?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登基,由此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明朝。

定鼎天下之后,明太祖朱元璋就按照以前的那种惯例都打天下的那些功臣进行封赏,而徐达、李善长、刘伯温三人其实就相当于明太祖朱元璋的韩信萧何以及张良

然而,最后论功行赏的时候,却让人大跌眼镜,千百年来有这样一句话:“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作为朱元璋的智囊,刘伯温对于朱元璋的贡献是不用说的。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指的就是刘伯温,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功勋卓著的大臣最后并未做到和李善长以及徐达等人平起平坐,最后朱元璋只封刘伯温一个三等“诚意伯”的爵位,从这就能够看出朱元璋并不愿意重用刘伯温。

那么当时明太祖朱元璋究竟是基于什么目的呢?明明有宰相之才的刘伯温不能成为宰相,反而是名不见经传的胡惟庸?

刘伯温的傲,让朱元璋对刘伯温很是生气

在明初的政治格局之中,一开始接任宰相之位的人是李善长。

李善长这个人在当年帮助朱元璋打天下的过程就等同于萧何,处理后勤政事是一把好手,所以当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之后李善长就成为了中书省的右丞相,左丞相是徐达,实际上大权还是在李善长手里。

但是,作为宰相来说,李善长也是有缺陷的:

第一点那就是李善长的心胸过于狭隘了,《明史》这样评价李善长:

李善长乃“外宽和”,内多忮刻之人

这话指的就是李善长的为人,他这个人虽然能力很强,可是为人嫉妒刻薄。

比如当年刘伯温奉命调查李善长的亲信李彬贪污一案,作为李彬顶头上司的李善长不但不帮助刘伯温,反而处处刁难刘伯温,导致刘伯温办案阻力重重,最后不得不上奏朱元璋,由朱元璋出面才解决了此事。

之后两人也因此产生了积怨,李善长多次苛责刘伯温,刘伯温最后不得不选择回家避祸。

也因为李善长的这个缺陷,之后在朱元璋的暗示之下,李善长被迫辞职回家。

朱元璋本意是让刘伯温兼任,但是他又不明示,于是特地给刘伯温出了考题,让他点评三个宰相人选杨宪、汪广阳以及胡惟庸的为人。

刘伯温则认为三人都不具备宰相之才,这时候朱元璋正好借坡下驴:“看来,能当我的宰相的,只有先生你了。”

哪知道朱元璋这样暗示了,刘伯温还是高傲,认为自己嫉恶如仇,在朝中一定会得罪许多人,所以并不能担任宰相。

这句话直接就是打了朱元璋的脸,让你推荐你全都反驳了,可是让你自己担任你又不肯当,这不就是高傲吗?尤其是臣子在君王面前,也因为这件事,刘伯温在朱元璋心里印象可谓是大打折扣。

刘伯温不看好的人他硬是要用,最终胡惟庸等三人当上了宰相。

有时候太聪明也不是好事

明初的时候,朝廷有两大政治集团,一个集团是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勋贵”,这些是当年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武将团体;另一个则是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这其中有一大部分是文士,甚至不少是元朝时期的官员。

从朱元璋的角度来说,这两个集团需要存在,但是都不能太强大,因为太强大就会威胁到自己的位置。

朱元璋的本质是需要刘伯温的浙东集团牵制李善长的淮西集团,反之也是同理。

天下平定之后,淮西集团自诩和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因此开始为非作歹起来,这个时候朱元璋本意是要刘伯温的浙东集团出面,打压一下其中的不法分子。

可是刘伯温是何等聪明人啊,朱元璋的手段岂会看不出?

他帮助朱元璋解决了麻烦,的确可以让淮西勋贵收敛,但是这必定会引来淮西勋贵的怒火,到时候朱元璋为了平息怒火只需要收拾掉刘伯温就可以平息众怒了,而没了刘伯温的浙东集团就是一团散沙,朱元璋可以轻松拿捏了。

而也正是这个考虑,他还是拒绝了朱元璋的建议出任宰相。

对于皇帝来说,他需要臣子的聪明,可是另一方面他并不想让臣子太过聪明,如果都像刘伯温这样,那么他还怎么带这个队伍?

所以对于刘伯温,朱元璋是非常需要他的聪明才智,可是也非常忌惮他的聪明才智,也正是因为如此,刘伯温成为了明初政治之下的牺牲品,否则没有刘伯温的默许,胡惟庸真的有这么大胆子敢杀一个开国功臣

标签: 朱元璋刘伯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实的朱瞻基手段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瞻基,明朝

    明宣宗朱瞻基明仁宗朱高炽长子,仁宗病故后继位,明朝第五代皇帝。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关于朱瞻基出生,《明史》有这样的记载:生之前夕,成祖梦太祖授以大圭曰:‘传之子孙,永世其昌。’作为一个封建帝王,朱瞻基是妥妥的“皇二代”。自小被当做“好圣孙”,受到永乐皇帝朱棣的喜爱,加上

  • 古代皇妃的一天是什么样的 电视剧演的都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古代,妃子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皇妃真实的一天:早上5点就得起床,晚上7点等着被翻牌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代封建社会,权力都高度集中在皇帝身上,拥有大量社会资源的皇帝,享受着一切,其中女性就是其中之一,所以,皇帝都会娶大量的妃子,而后宫的种种秘闻更是让人浮想联翩。随着清宫剧的不断开拍

  • 龙且之死让项羽感到恐惧 龙且对项羽到底有多重要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龙且,项羽

    对为什么龙且的死,会让项羽第一次感到失败的恐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提及“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相信稍微有点儿历史知识的朋友都会对其竖起大拇哥,称赞他是一位真汉子,一位真英雄,天不怕地不怕,宁愿拔剑自刎也不愿意灰头土脸地渡过乌江见江东父老。殊不知,就是这样一位

  • 春秋时期的骊姬是如何反抗命运,一步步让自己儿子当太子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春秋,骊姬

    春秋时期,晋献公即位之后大肆屠杀公族,骊姬作为一名战俘来到晋国,虽然受到宠爱,但是一旦献公死亡,她也必死无疑,所以骊姬决心反抗命运,一步步让自己儿子当太子,可惜命运不曾垂爱她,最后儿子和她还是死于非命。骊姬入晋,她孱弱的肩膀背负着国恨与家仇骊姬本是骊戎首领的女儿,自小也是父母的掌中宝,她天资聪颖,性

  • 魏忠贤和崇祯接管朝政前后相差那么大 两人到底差在什么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魏忠贤,崇祯

    崇祯和魏忠贤相比,他到底差了哪一点?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历史上始终流传着一种说法,当年崇祯皇帝不应该杀害魏忠贤,若是魏忠贤在位的话肯定崇祯皇帝不会把大明王朝给整垮,可能会有一个不一样的后果,虽然当时的朝廷可能会依旧的乌烟瘴气,但会有一种另外的

  • 阿济格是什么人?他最后被毒杀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阿济格,清朝

    阿济格,爱新觉罗氏,与多尔衮、多铎为同母兄弟。这是今天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多尔衮的哥哥阿济格既是皇亲贵胄,又是满清建国的开国元勋,他能征善战,智勇有谋,拼得累累战功,为努尔哈赤、皇太极,包括后来的多尔衮所器重。可是他却最终落得个被赐死的下场,这是怎么回事?在努尔哈赤的16个儿子中,阿济格

  • 元载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元载,唐朝

    元载,唐朝中期宰相,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历史上的元载也是穷出身。他有才名,获得了河东节度使王忠嗣之女——王韫秀的青睐,死活要嫁给他。于是任性白富美官二代王韫秀,不顾父母反对,毅然嫁入寒门,和元载过起了穷日子。但爱情终归不能当饭吃,眼看着嫁妆被吃光、用尽了,米都

  • 慈禧太后在上厕所的时候 宫女为什么口含温水守在一旁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慈禧,宫女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慈禧太后如厕时,为何要让宫女嘴含温水在旁等候?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慈禧太后作为清王朝最后的实际掌权者,她的一生可以说榨干了清朝最后的一滴血,不仅拿着国家税收来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还造成了帝国主义的入侵,堪称民族罪人。慈禧的奢靡生活是民间热议的焦点,自从慈禧掌

  • 王皇后最后为何会被李隆基废掉?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皇后,唐朝

    王皇后,唐玄宗李隆基的原配皇后,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对于唐玄宗李隆基来说,王皇后不仅是患难夫妻,还是他平定韦后与太平公主乱政时的革命战友,颇有当年长孙皇后的风范。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李隆基继位之后,却毫不顾念夫妻感情、革命友情,很快废黜了王皇后,这是怎么回

  • 萧正德是什么出身?他投靠侯景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萧正德,南北朝

    萧正德是萧梁临川王萧宏之子,梁武帝萧衍之侄。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太清二年(548年),侯景起兵反叛,攻打建康,萧梁自此陷入侯景之乱带来的巨大灾难。就在梁武帝忙着进行平叛时,他的亲侄子与养子萧正德却投靠了侯景,联合叛军围攻建康。那萧正德为何要背叛自己的亲伯父梁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