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乾隆选择退位的原因是什么?之后他过的生活如何?

乾隆选择退位的原因是什么?之后他过的生活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462 更新时间:2024/1/17 0:13:46

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在位六十年,年号“乾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帝都是终身制,都会干到驾崩为止。除非是在位期间出现特殊情况,皇帝是不会主动禅位退居二线的,更不会出现“一朝两帝”的现象。

但在历史上,也出现过太上皇这样一个特殊的现象。虽说人数寥寥,但也确实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存在,乾隆就曾在退位后,当了3年的太上皇。

那么,乾隆为什么会在有生之年选择退位呢?退位后的乾隆又在干什么呢?

乾隆在年幼时,就很受康熙赏识,是康熙最为宠爱的孙子。乾隆一直非常崇拜康熙,对康熙的治武功也打心底里仰慕。因此,乾隆当皇帝期间,曾焚香许愿:“昔皇祖御极六十年,予不敢相比。若邀弯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寿跻八十有五,即当传位皇子,归政退闲。”

果然,在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乾隆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拿出了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面的密旨,宣布将皇位传给了十五皇子永琰,自己过上了太上皇的生活。

应该说,乾隆的退位之举,确实有其历史进步意义。他的皇位禅让是主动的,并非是因受到武力胁迫,或健康原因被逼退位。

但乾隆的退位,又是表面的和不彻底的。在他交出皇帝宝座的三年里,实际上还是将皇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处处宣示着他仍然是这个国家的实际掌权者。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从乾隆退位后的太上皇生活就可以看出来。

一、把控军政大权和人事权,训政嘉庆

乾隆在退位的同时宣布:“归政后,凡遇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诸大端,岂能置之不问,仍当勃几体健,躬亲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训谕,可以知所察承,不致错失。”

这段话明确说明,即便乾隆退位后,朝廷的军国大事和官员任免仍由他说了算,而且明确要求,嘉庆必须每天到他面前接受训政。

根据乾隆的旨意,退位后的他仍自称“朕”,他的谕旨仍称“敕旨”。乾隆的生辰称万万岁,嘉庆的生辰只能称万岁。文武官员进京朝见或离京赴任,都必须到乾隆跟前聆听训示,恭请圣安。乾隆拥有的礼仪规格和实际权力,都远远高于嘉庆。

嘉庆唯一能做的,除了定时他汇报勤政情况和接受训政外,主要任务就是按期参加各种祭祀、经筵、耕藉、大阅等礼仪活动。

二、乾隆仍居养心殿,嘉庆则住在毓庆宫。

乾隆在退位之前,就为自己修建了气势恢宏的宁寿宫,作为他的休养之所。但他并未搬离养心殿。他的理由也很充足,那就是“寝兴六十养心惯”,换句话说,就是住在养心殿60年,习惯了。“当仍居养心殿,

诸事咸宜也”,意思是说,只要住在养心殿就万事大吉,安全顺利。

乾隆住在养心殿,还有一个理由是“己便兼亦欲人便”,方便自己训政。也方便文武大臣向他汇报和请示工作。虽然乾隆不止一次声明,会尽快搬出养心殿住到宁寿宫。但一直到死,乾隆都住在养心殿。

三、仍使用乾隆年号行文铸钱。

嘉庆继位后,改元为嘉庆元年,但在清宫内务府的档案中,仍能看到乾隆六十一年和六十二年的历书。直到乾隆去世,宫中仍在使用乾隆年号,说明乾隆的归政退位,并不彻底。

按理说,嘉庆继位后,朝廷的铸钱局和各省的铸钱机构,就应该使用嘉庆通宝。但为了表示对乾隆的尊重,铸钱局采用了将“乾隆、嘉庆年号各半分铸”的方法,乾隆欣然接受,并未提出任何异议。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怀着对权力无比眷恋的乾隆,终于走完了89岁的人生,驾崩在了养心殿的寝宫里。直到此时,40岁的嘉庆才真正拥有了帝王的权力和地位。

标签: 乾隆清朝

更多文章

  • 孙策杀死陆逊的祖父后 陆逊为什么还要给东吴效力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孙策,陆逊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孙策杀了陆逊的祖父,陆逊为什么还在东吴效力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194年,兴平元年。淮南袁术下令让庐江太守陆康缴纳粮草3万斛,遭到陆康的拒绝,于是袁术下令让孙策讨伐陆康,并许诺如果攻克庐江城,就让孙策当庐江太守。陆氏一族是吴中大姓,在吴中属于贵族而且深得民

  • 乾隆不是很爱令妃吗 乾隆为何没有封她为后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乾隆,令妃

    还不知道:历史上乾隆真的很爱令妃?为何不封她为后?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766年,40岁高龄的令妃生下儿子永璘,月子还没坐完,乾隆就迫不及待让她侍寝。10年间,令妃怀孕7次,生下4子2女,可谓是享受了10年的专房之宠。但乾隆真的这么爱令妃吗?153年后,孙殿英挖开乾隆

  • 孙坚被华雄打败后,刘备、关羽和张飞兄弟三人是什么表现?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孙坚,汉朝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文章。东汉末年,董卓作乱,群雄组成联军,一起讨伐董卓,袁绍被推举为盟主,被称为“关东联军”,孙坚做先锋,打董卓最狠,并斩杀了华雄,这是正史中的记载。而在演义中,有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孙坚虽然被称为“江东猛虎”,却被华雄打败。这里只讨论演义,不谈论正史

  • 刘备托孤到底是什么样的 刘备遗言真的是装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备,托孤

    对刘备托孤遗言暗藏玄机,难道他都是装的?诸葛亮真的中计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曾经听过人讨论一个问题:刘备究竟有什么好,怎么会让诸葛亮这样的人一生效忠于他,而且从未有过二心,他们的君臣关系当真就那么好吗?对此大家议论纷纷,有些人觉得,刘备是三国时期那几个英雄中最弱的一个

  • 后世对晏殊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晏殊,北宋

    晏殊(别名晏元献,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晏殊14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兵部尚书。其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一生

  • 孙权作为东吴的创始人 孙权为何偏安江东不去统一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权,东吴

    对东吴政权创始人孙权,为何宁愿偏安江东,不愿去统一天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提到三国时期,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三足鼎立,也就是刘备,曹操,孙权,三人三分天下。但是事实上来说,江东基业并非是孙权一人所打下的,此人更多的是他父亲孙坚以及兄长孙策的继承者。但是不要因此就小觑了孙

  • 包拯临死前对展昭说了什么 展昭为何会消失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包拯,展昭

    对包拯临死前对展昭说了句话,为何展昭消失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素有包青天美誉的包拯,刚正廉洁,断案如神,深受百姓尊敬爱戴。包拯因不畏强权,坚持正义,自然免不了得罪权贵和绿林贼匪。包拯在查案中,遭遇刺客,便是常有的事。而包拯每次遇险,都能逢凶化吉,其中必然少不了展昭的功

  • 袁绍原本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袁绍为何会让给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袁绍,汉献帝

    对袁绍有机会接来汉献帝而“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何拱手让给曹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末期的朝廷已然成为了傀儡,宦官专政和外戚专权愈演愈烈,双方的矛盾也越来越激化。董卓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即位。袁绍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厉害的,他出身汉末名门“汝南袁氏”,自高祖父袁安起,四

  • 十大猛将除了五虎大将外 刘备麾下剩下的五个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备,蜀汉

    还不知道:刘备麾下十大猛将,除了五虎大将之外还有谁?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很多人都很奇怪刘备,这个人后来成为了三大帝国的霸主,但在很多人看来,刘备之所以能够成功,完全是因为他的家人。不管是诸葛亮,又或者后来的五虎将军,他们都为刘备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这也使得刘备在历经千辛

  • 康熙削藩才有吴三桂造反 康熙不削藩就没有这事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康熙,吴三桂

    康熙如果不削藩,吴三桂会造反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吴三桂与大清之间,本就有派系之争,在大清几乎一统天下的情况下,必然要腾出手来解决这些纷争(三藩问题),所以“三藩之乱”,本质上就是一场“迟到”的决斗。如果当初李自成部下刘宗敏没有强行霸占陈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