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正史中华佗是怎么死的?与曹操有何联系

正史中华佗是怎么死的?与曹操有何联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750 更新时间:2024/1/9 0:26:27

说起曹操这个人物,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时期,是一段风云诡谲、荡气回肠的历史时期。那段岁月,不仅仅有最热血的男儿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也还有身有所长者在庙堂之外留下诸多传奇,前者如曹操,后者如华佗

说起这两个人,颇有渊源。众所周知,“神医”华佗就是死于一代枭雄曹操之手。一个是大名鼎鼎的政治家,一个是身怀绝技的医科圣手,两人怎么会有交集呢?曹操为何要置华佗于死地呢?

说起中国的中医药文化,下面三个人肯定无法绕开。汉代时期,就诞生了3位非常杰出的医学家,并被成为“建安三神医”。一位是董奉,让后代人为之赞颂;一位是“医圣”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最后一位便是华佗,华佗在民间走遍了中原大地以及江淮平原,对内科,外科,妇科和儿科的治疗中创造了诸多的奇迹,闻名于世,更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

、“外科鼻祖”。

单说华佗,在《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中,罗贯中就详细地描写了曹操杀华佗的经过。曹操曾多次征召华佗来为自己治病,但华佗不愿意,多次拒绝,曹操就把华佗收押狱中,拷问致死了。其实这与正史上华佗之死,还是有很大出入的。

“神医”华佗,学医只是他的业余爱好吗

在中国古代社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和“学而优则仕”是众多读书人的信条。华佗所生活的东汉时期,读书做官的热潮已经达到顶峰,公卿大夫多数是熟悉经术者。汉顺帝时太学生多达3万人,学儒读经成为社会风尚。

医药技术虽为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所需,但却为士大夫所轻视,医生的社会地位普遍低下,弃医从政的例子很多,这种社会主流意识对华佗也产生了浓烈的影响。

张仲景《伤寒论》

《三国志·魏书·方技传》记载,华佗年少时曾经在徐州一带游学,是个“兼通数经”的读书人,同当时大多数读书人一样,入仕做官也是华佗的人生目标,因为在行医的过程中,华佗深深地感到医生地位的低下。他的医术是高明的,名气越来越大,前来请他看病的高官权贵越来越多。在跟这些高官权贵的接触过程中,华佗的失落感更加强烈,性格也变得怪戾了,难以与人相处。在他看来,学医恐怕只能当作“业余爱好”罢了。

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范晔在《后汉书·方术列传》中,这么描述华佗的:

为人性恶,难得意,且耻以医见业!

从后来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句话前半句可信,后半句有待考虑。华佗脾气古怪,难与人相处大概是真的,但是厌恶自己的行业,以当医生为耻大概不是真的,因为华佗如果不是真心热爱医术,几乎不可能成为“医圣”,加之其在当时声名远播,可见实力不同凡响。包括发明“麻沸散”、撰写《青囊书》(已失传),如果只是业余爱好,很难有这么高的造诣。

既然热衷功名,又想搞医学研究,看起来似乎很矛盾。《后汉书》还记载,宰相陈圭,太尉黄婉都曾举荐过华佗为官,却被华佗推辞了。如此看来,华佗是一个不愿卷入官场中,又不在乎世俗声明,他虽然行医救人,却又不是一般医生那样还想着收获个好名声,他个性强烈,极具有反叛精神。

一句话概括,华佗是一位极具个性,游走在仕途与从医边缘之间的人。既如此,华佗与曹操又是怎么扯上关系的呢?

曹操逐鹿中原,岂能容不下一个华佗

“刮骨疗伤”在《三国演义》中是一处精彩的桥段。这段故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但这只是小说里的情节,在真实历史上,华佗与关羽并不相熟,著名的华佗给关羽刮骨疗伤一事也是罗贯中先生的艺术创造,毕竟华佗死于建安13年,而关羽死于建安24年,所以两人基本没有交集。

倒是华佗确实是死于曹操之手。

由于自己对仕途存有幻想,在后悔和自责的同时,他在等待入仕为官的机遇的再度降临。正巧,此时曹操头疾发作,正有事有求于他,华佗便利用为曹操治病的机会,两度要挟,意图求取官爵。

当时,曹操请华佗为他治疗“头风”顽症,华佗用针扎胭俞穴位,手到病除,效果很好。

佗针鬲,随手而差。

随着政务和军务的日益繁忙,曹操的“头风”病加重了,于是,他想让华佗专门为他治疗“头风”病。华佗说:“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意思是说,你的病在短期内很难彻底治好,即使长期治疗,也只能苟延岁月。

《三国志》和《后汉书》都有相似的记载,华佗很轻松就治好了曹操的偏头痛,但是却只治标不治本,并且告诉曹操:“这病得慢慢治,所以我会一直陪伴在你的身边。”

据中医理论记载,“头风”病确实比较顽固,在古代的医疗条件下,想要彻底治愈确实很困难,华佗虽为神医,也未必有治愈的良策。但若说即使“恒事攻治”,也只能苟延岁月,死期将近,就未免危言耸听了,很明显华佗有要挟的成分在内。

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

大意是说,华佗能治好这病,他为我治病,想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价。这说明曹操当时是明白华佗的言外之意的。只是曹操没有当即答应华佗的要求罢了。

不禁让人想起另外一段历史,曹操是一位合格的政治家,他不会因为私人恩怨滥杀无辜。除非是为了某种政治目的。

当年,陈琳袁绍写讨伐曹操文时,骂了曹操祖宗三代,可事后曹操只是一笑而过。但当许攸在文武百官面前直呼自己为“阿瞒”时,尽管许攸彼时功劳赫赫,心智无双,甚至还和自己有同窗情意,可曹操眼皮都没眨就杀了他。为什么?因为陈琳再怎么着也不是当着曹操的面侮辱他,况且事后他还曾对曹操说过,当时自己所为,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反观许攸却是公然挑衅他的权威,两者相比,许攸该不该死就很清楚了。

此时华佗因为手上的医技,因为曹操有求于他,就故意抬高身价,甚至想要以此来换取一官半职,这跟许攸的当面谩骂是不是颇为相似。所以曹操心里对华佗很不爽。

再看曹操杀华佗,曹操真的错了吗

有人说曹操杀华佗这件事,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败笔,事实果真如此吗?

前文有述,华佗是表面上像陈琳一样得罪曹操,实际上他是如许攸一般公然挑衅了曹操的权威,所以他不得不死。

华佗死于建安十三年,此时正是曹操大破袁绍的时候,曹操此时最想要做的事就是让国家安定,令百姓归心。曹操善于用人,也善于用一些特殊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有道是“恩威并施”方能服众,这个办法也是曹操百试不爽的成功经验。

在曹操没有授意给华佗一官半职时,华佗选择了撂挑子,因为华佗觉得在曹操面前求官无望,索性就找个借口回家。何况华佗“性恶”,而且曹操在东汉非氏族出身,一直以来对他不服气的人,心里看不起的人多的是,华佗对他也有骨子里难以改变的歧视。

华佗借口说,因为离开家太久想回去,就说收到家书,回家一趟,回到家中就说自己的妻子病了,于是曹操多次去请都不回来,只好派人查看,发现华佗在撒谎,就把华佗抓了起来。当时荀彧向曹操请求,华佗的医术高明,放了他,但是曹操没有听,华佗最后在拷问当中死亡。

华佗在这时候,不合时宜的屡召不至时,加上曹操甚至华佗对自己心存偏见,所以他就成为了曹操杀一儆百、建立威权的牺牲品。多年之后,再回过头来,很多人都认为曹操诛杀华佗是愚蠢至极的一件事,就像曹操自己所说的“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是不是曹操真的后悔了?不尽然!

首先,在三国时期医疗条件极其落后的情况下,华佗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才可能去掉病根,这样的胜算究竟有多大?

其次,如果因为自己的原因,而随便给人加官进爵,曹操的威信要如何树立?何况,华佗是当着面要挟自己,曹操一生枭雄,岂会因一己之私,而让自己的威名荡然无存?他不会屈从自己。

曹操杀华佗究竟是对是错,其实没有人能给出正确答案,但不可否认的是,华佗的死的确是整个古代医学的损失,而曹操也在后半生里,为此愧疚过,可如果时光再倒流,曹操估计仍然会作出第二次同样的选择,因为他毕竟是政治家,站在一个统治者的立场,有些事不得不杀伐果断,有些事真的无法改变。

标签: 曹操汉朝

更多文章

  •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袁绍曹操作为强者为何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袁绍,汉朝

    在三国时期大大小小的战争不计其数,这是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是汉末三国时代两场非常重要性的战役,官渡之战后曹操逐渐统一北方中原,赤壁之战则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其实如果仔细分析曹操赤壁之败和袁绍官渡之败,会发现很多惊人相似之处。都是以弱胜强官渡之战曹

  • 窦漪房都已经年老色衰了 汉文帝为何没废掉她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汉文帝,窦漪房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文帝好歹也是九五之尊,他为什么废不掉年老色衰的窦漪房?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西汉历史上,在吕雉擅政之后还出现了一位一生颇为传奇的女子,就是汉文帝刘恒的皇后窦漪房,她本是一名十分普通的宫女,在刘恒8岁被册封为代王的时候,以随行宫女的身份一同前往封国。谁知道刘恒

  • 历史上对朱熹的评价并不怎么好 朱熹是虚伪的人渣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北宋,朱熹

    还不知道:伟大的思想家朱熹,真是虚伪人渣,还是被人故意抹黑的真君子?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我想儒家这一学派除去孔子,最被大家熟知的应该就是朱熹了吧。朱熹在这一方面的造诣也是特别的高,他虽然生活在南宋时期,但是他的思想一直都影响着元明清三个朝代。朱熹的思想并没有比孔子差很

  • 冯太后在南北朝时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冯太后,南北朝

    说到冯太后,可以说独一位,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的分裂时期。这一时期,国土分裂,遍地都是君王。(一)冯氏12岁为贵人,24岁为太后冯氏出身北燕皇室,可是在她出生之前,北燕就已经灭国了,并且冯氏也因为家庭的原因,被送到了北魏的皇宫为奴为婢。在皇宫里做宫女的冯氏,因为貌美,被

  • 刘备统一天下后肯定会杀三个功臣 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备,三国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如果统一天下,势必会杀这3个功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想要成为皇帝统一天下,自然要比曹操孙权等人艰辛一些,毕竟他一开始就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以卖草鞋为生。虽然说他是中山靖王之后,皇帝也认了这个皇叔,但是那个时候,中山靖王的后代,少说也有三五百个,这个血统

  • 三国时期孙权都指挥过哪些战役?表现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权,三国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孙权有个外号叫“孙十万”,说的是张辽威震逍遥津,以八百精兵冲击孙权所统带的十万东吴大军。结果吴军大乱,孙权不得不跑到山上躲避张辽的锋芒,后来撤退的时候,孙权又差点被张辽抓住。这对于孙权确实是不堪回首,甚至可以说是耻辱之战,那么孙权的军

  • 崇祯太子被抓之后 多尔衮为何拼命证明他不是真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崇祯,多尔衮

    对崇祯和多尔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崇祯太子被清军抓到后,多尔衮拼命找人证明他不是真太子,为何?朱慈烺是崇祯皇帝的嫡长子,生于崇祯二年(1629年),他的生母是周皇后。按“有嫡立嫡”的祖制,他在一岁时,便被立为太子。崇祯刚当皇帝的时候,大明王朝内忧外患,崇祯忙国事忙得一塌

  • 魏延在正史中的形象怎么样?真的是个反派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魏延,三国

    魏延,字文长,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这是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三国志》中,魏延是作为刘备的部曲跟随刘备到成都的,并不是“卖主求荣”投降过来的。魏延既没有搞过“项庄舞剑”,在雒城之战中也没有抢过功。魏延不但不是这样的人,而且还深得刘备的喜爱。刘备当年和曹操拼死

  • 钟繇:曹魏重臣、书法家,后世尊为楷书鼻祖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钟繇,曹魏

    锺繇(151-230年),字元常,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省长葛市)人。汉末至三国时期曹魏重臣,书法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锺繇出身颍川钟氏。东汉时期,举孝廉出身,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协助汉献帝东归洛阳,封东武亭侯。后得到掌权的丞相曹操的信任,出任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

  • 朱友恭为何会被朱温除掉?他做错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朱友恭,五代十国

    朱友恭为晚唐名将,对朱温忠心耿耿,在助其扩张地盘的过程中立下大功。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天祐元年(904年),朱友恭奉义父朱温之命,杀害了唐昭宗。随后朱温就以朱友恭怠慢军政为由,将其贬官处死。朱友恭是朱温义子,对他忠心耿耿,还奉他之命弑杀皇帝。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