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文天祥这个名字很多人会想到他的《过零丁洋》的一句话: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千古名句,激励着无数人,文天祥的事迹,誓死不屈更加感人。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忠臣,他们有的为国捐躯,有的为信仰慷慨赴死,有的为一个嘱咐献出了自己的全部。但是,如果要说历史上哪个忠臣最有代表性,南宋末年的文天祥应该排在位置的前面。为什么文天祥会受到后人的敬仰呢?文天祥的事迹有什么可贵之处?
文天祥出身状元,学识渊博,是个英俊的少年,他在历史上被称为“体貌丰伟,美皙如玉”。早年,文天祥在南宋官场无足轻重,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不想与叛徒贾似道等人来往。结果他一次次被降职。南宋末年,他的职位是赣州知州。
1275年,元军越过长江,朝廷把世界各地的军队都召集到京,结果只来了三支军队,其中有一支就是文天祥率领的一万多人。
1276年初,南宋临安朝廷决定投降元朝。这时,刚刚被提升为宰相的文天祥,负责出城与元军商讨城外之事。元军的统帅伯颜,以为所有的宋人都是胆小懦弱的,但他没想到宰相文天祥会非常强硬。他对伯颜说:“北朝若有意保存本朝,请退兵至平江或嘉兴,再商议岁币犒军之事。如此,北朝可全兵而返,彼此有益。如北朝欲毁我宗庙,灭我国家,则淮、浙、闽、广等地尚在宋属,成败还未可知。如此,兵祸连绵,胜负难料。”
伯颜大怒,但文天祥毫不畏惧地说:“我是乃南朝的第一宰相,但欠一死报国耳,又有何惧?”元军一路南下,南宋投降的文臣武将不计其数,却很少见到文天祥这样的人。所以,伯颜决定不杀也不放,而是囚禁了文天祥。
在被押去北方的路上,文天祥趁卫兵不备逃跑了。然而1278年12月,广东海丰五岭坡战败被俘。之后被元军押送崖山,途经零丁洋时,他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过零丁洋》。
文天祥的事迹,文天祥不畏生死,无愧于心,忠义为国的事迹流传至今,谁说学者无用?文天祥向世人证明,文人也可以上战场调兵遣将,可以勇往直前保卫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