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康熙早年时期擒住鳌拜 康熙晚年时期为何后悔了

康熙早年时期擒住鳌拜 康熙晚年时期为何后悔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12 更新时间:2023/12/8 15:58:24

康熙鳌拜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康熙晚年,为何后悔擒鳌拜?甚至还亲自为其平反,夸赞他是忠臣。

说起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皇帝来,康熙皇帝定然是首当其冲、榜上有名,不仅仅是因为康熙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大力发展国家经济,开创了“康乾盛世”盛况的传奇人生。

更是因为,这位少年天子在亲政第二年,即自己十五岁时,通过聪明才智将当时的第一大权臣鳌拜斩落马下,为日后施展政治抱负扫清了一大障碍。

常言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为何在康熙皇帝晚年期间,竟出尔反尔,说出了“后悔擒拿了身为清朝官场三代元老鳌拜”这样的话,甚至还亲自为他平反,向天下人宣告鳌拜为忠臣呢?

三朝元老,战功赫赫

相信不少人对于鳌拜的印象都是,任意横行、欺君弄权、结党营私,在面对康熙皇帝时更是肆无忌惮,完全不将这位幼帝放在眼里,将功高震主四个字诠释的淋漓尽致。

事实上,鳌拜不将康熙皇帝放在眼里是有原因的。首先,作为满洲镶黄旗人,鳌拜年轻时就跟随开创清朝的清太宗皇太极四处征战,先后陪在皇太极的身边攻克下察哈尔部,征朝鲜等部落。

在皮岛之战、松锦会战、西充之战等战役中更是用生命和鲜血为大清皇室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了皇太极的心腹大臣,而让鳌拜在官场上更上一层楼的,则是当年的继位风波。

手握重兵的多尔衮妄图谋取大清的江山,成为继皇太极后的第二位皇帝,作为镶黄旗护军统领的鳌拜自然不同意,也并未投靠看上去更有优势的多尔衮。

相反,鳌拜携一众重臣出声反对,点名只接受皇太极之子登基,坚决拥护福临为帝,为此鳌拜遭到了多尔衮的三次打击报复。可以说,鳌拜在反对多尔衮、拥护顺治登基的事情上,起着非常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苦尽甘来,在顺治登基之后,鳌拜等人均受到了顺治的重用和赞赏,而且在鳌拜生病之时,顺治帝还亲自前往鳌拜府上探望,可见顺治对鳌拜的宠幸。

不过,顺治帝在位不久后便撒手人寰了,死前顺治立年仅八岁的玄烨为下一任帝王,并立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至此,鳌拜开了晚年的专权时光,八岁的小皇帝在鳌拜眼中不过是黄毛小儿、不足挂齿。

少年天子,智擒鳌拜

八岁的康熙皇帝也许对鳌拜没有什么反感,但十四岁的康熙皇帝一定视鳌拜为眼中、肉中刺,这一年,康熙皇帝逐渐脱离皇祖母孝庄太后的帮助,开始尝试亲政。

但少年天子康熙并没有想到,曾经父亲顺治皇帝为他立下的辅政大臣鳌拜,竟成为他亲政路上最大的拦路虎。作为三代元老的鳌拜十分轻视康熙皇帝,不仅言语上轻佻散漫,甚至还常常讽刺。

在朝堂之上,他当众呵斥康熙皇帝,给康熙皇帝甩脸子。在新年朝拜之际,鳌拜更是身着黄袍,其野心昭然若揭。除此之外,作为三代元老,鳌拜的党羽更是遍布朝野上下。

他所行之事,完全不经过康熙皇帝的同意,年少的康熙皇帝就好似光杆司令般坐在这龙椅之上。少年人的血性与上位者的自尊,怎么能允许有这样一位朝臣,骑在自己的脖子上呼风唤雨呢?

于是,在亲政后的第二年,康熙皇帝想了一则妙计来智取鳌拜。他先是招来了二十多位年轻的皇家子弟,至于为什么要挑年轻的皇族宗亲呢?

一来年轻人身强体壮能够擒住鳌拜,二来年轻人未经官场多年浸染易于控制,三来年轻人年龄较小不会引起鳌拜的注意与忌惮......事实证明这个做法是对的。

调教好人员后,康熙皇帝便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他先是招鳌拜前来觐见,待鳌拜迈入殿中站定后突然一声令下,二十多个少年蜂拥而至用铁锁将鳌拜捆绑起来。

即使是曾经的大统领,鳌拜也在这种人海战术的钳制下寸步难行。与此同时,一旁的官员再高声念读鳌拜曾经犯下的罪行,可谓是墙倒众人推。

不过,面对这位权臣,康熙皇帝并未立刻判鳌拜为斩刑,而是先将鳌拜押入天牢。根据《清史稿》的记载:“鼇拜多戮无辜,功不掩罪。圣祖不加诛戮,亦云幸矣。”

也许是为彰显仁德之心,也许是一时不知如何处置,只是鳌拜虽未被判下极刑,但没过多久就病死狱中了,至此一代权臣就这样命丧少年皇帝之手。

追悔莫及,荫庇后人

康熙这一出智取鳌拜,成功地给朝堂上下来了一场大抽血,也将肃清了原本混乱的朝纲,在亲政之初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为何到了晚年的康熙,竟怀念起这位人人得而诛之的大权臣呢?

不仅为其平反,甚至还大呼鳌拜为忠臣,或许原因有三。一乃是鳌拜确实劳苦功高,虽然鳌拜晚年玩弄权术,欺君罔上,但年轻时的鳌拜可以说在平定中原、建立大清的种种战役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于是,康熙皇帝便命鳌拜后人再度承袭鳌拜爵位,继续为大清朝效力,也希望大清朝继续出现这类人才,算是帝王之心的一种运用与操作吧!

二乃是康熙晚年,不少曾经效忠过康熙皇帝的心腹大臣纷纷叛变,导致康熙皇帝怒其不争,更加思念起曾经坚决拥立福临为皇帝的鳌拜来。

即使鳌拜不把自己看在眼里,甚至常常出言讽刺,但从康熙八岁登基到十四岁亲政的六年时间里,鳌拜并未有谋逆之举,若是真有谋反之心,鳌拜早就趁着康熙皇帝羽翼未丰之时痛下杀手了。

于是,想通了这一点的康熙皇帝,开始为鳌拜平反,称鳌拜为忠臣,甚至还追赐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用现在的话来说,康熙这么做,实际上是想告诫大臣们“只要你忠心,我就不会辜负你,即使辜负多年后也会平反昭雪......”

最后一点则是康熙年纪大了,人年纪一大就爱回忆当年,回想起以前处置鳌拜时片面又绝对的手段,难免有些许愧疚,因此便改口称其为忠臣,与此同时还能彰显自己爱护忠臣,追思忠臣的仁德之心。

其实,纵观鳌拜的一生,他并未做出什么大逆不道之举,整体来说可以说算得上功大于过,后人对鳌拜印象的扭曲不过是源于影视化中的过度解读,历史上真实的鳌拜还是大多以正面形象面对公众的。

面对康熙皇帝晚年的反水之言,只能说年龄不同,心境不同,经历不同,在面对同一件事时也许会有不同的见解,但好在康熙皇帝最后还是给鳌拜的一生画下了一个体面的句号!

标签: 康熙鳌拜

更多文章

  • 历史上讨伐董卓的真的是十八路诸侯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讨伐董卓,汉朝

    董卓讨伐战,是东汉末年各地群雄组织地方军对抗董卓的战役。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很多文学作品中对于数字似乎都有特别的偏爱,比如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七剑下天山,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九九八十一难,梁山一百单八将。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其实历史上起

  • 乾隆退位给嘉庆皇帝后 两人是怎么做到和谐相处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嘉庆,乾隆

    对嘉庆和乾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嘉庆和乾隆是怎么做到表面上“和谐相处”的?历史上的那些太上皇们,大都不是出于自愿。比如唐朝的高祖李渊,还有玄宗李隆基。前者是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斩杀了太子,倘若李渊不退位,他可能会有生命危险;而后者在位时荒淫无度,爆发了安史之乱,他又千

  • 阎温:东汉末年官员,最后为何被马超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阎温,东汉

    阎温(?—213年),字伯俭,天水郡西城县(今甘肃礼县)人,东汉末年官员。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阎温初为凉州别驾,后任代理上邽县令。建安十八年(213年),马超兵败逃至上邽,任养等人率众迎接马超,阎温阻止任养,阻止失败,便骑马回到凉州。马超围攻翼城时,凉州刺史韦康派他

  • 光绪除掉慈禧就能独自掌权 光绪如果做了会造成什么后果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光绪,慈禧

    对光绪和慈禧太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光绪为什么不杀了慈禧太后,独自掌权?要说这中国历史上,有哪个女人,是继武则天之后再次独揽大权的女人,相信很多人都会回答,慈禧太后。确实,登上权力巅峰的清朝女人,非慈禧太后莫属。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时期,大清朝其实还有位名义上的皇帝,他就

  • 明朝建立后刘伯温主动辞官归隐 刘伯温结局为何那么惨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刘伯温

    对明朝刘伯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伯温:明朝开国功臣,主动辞官归隐,为何落得结局悲惨?明朝的建立,离不开朱元璋这样雄才大略的君主,更离不开他背后众多的能人志士。这些人中,有的擅长领兵打仗,有的坐镇后方、运筹帷幄,还有奇谋屡出之人,而刘伯温则是他们中一等一的谋士。我们很多

  • 桓彝的一生,有哪些成就?他为何能受到爱戴?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桓彝,西晋

    桓彝(276年~328年),字茂伦,谯国龙亢人。西晋时期大臣,东汉名儒桓荣九世孙,大司马桓温父亲。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谯郡桓氏,能文善武。晋惠帝时,辟为豫州主簿,拜骑都尉;投靠晋王司马睿,担任中兵参军;晋元帝即位,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吏部郎,名显朝廷。晋明帝即位,

  • 秦汉时期项羽为何没有选择称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项羽,秦朝

    项羽生于乱世,成长于一个没落的贵族世家,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灭秦之后,项羽想通过分封诸侯确立新的政治秩序。可惜他没有采用众人协商或盟约讨论的组织形式,而是按照个人意志分封十八诸侯王,自立西楚霸王,尊楚怀王熊心为义帝。项羽深受楚国贵族生活影响,试图恢复战国时代的

  • 乾隆禅让后还做了三年太上皇 乾隆期间都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乾隆,清朝,嘉庆

    还不知道:乾隆太上皇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禅位给嘉庆后,在养心殿当了3年太上皇,这3年他都在干什么?乾隆五十六年,79岁的愉妃被翻了牌子。太监一脸惊愕,以为乾隆老眼昏花,小心的提醒道:“皇上,愉妃娘娘已经79岁了,要不咱换个年轻的?”乾隆怒拍桌子:“79岁怎么了,今

  • 历史上汉文帝刘恒有几个女儿?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文帝,汉朝

    汉文帝名叫刘恒,是汉太祖刘邦的第四子,母亲为薄太后。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从历史上众多公主的命运来看,皇家的公主们几乎都是父亲或者兄弟用来巩固统治,笼络人心的工具。就连后来的平阳公主也不能免俗地嫁给卫青,成为汉武帝在卫青身边安放的一双眼睛。而作为汉文帝的女儿,馆陶公主和绛邑公主的夫婿选择

  • 诸葛亮六出祁山才导致了蜀汉灭亡的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祁山

    还不知道: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六出祁山导致了蜀汉灭亡吗?有些人就喜欢盯着诸葛亮,找他的黑点,发表自己独一无二的意见,以达到哗众取宠的目的,从而获取流量,赚取金钱。诸葛亮的黑点实在是不多,便随便给他戴上个穷兵黩武的帽子。诸葛亮六出祁山,那是《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