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熹是什么人?他伪学逆党的罪名是真实存在的吗?

朱熹是什么人?他伪学逆党的罪名是真实存在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592 更新时间:2024/1/25 10:02:55

“庆元党案”实际上是官场上两大集团之间的的一场斗争。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后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级人物,在当政时期颇有政绩,对其评价之高令人瞩目:为老百姓确立理性基础,关心天下老百姓的命运,继承前人的学术成果,为老百姓指明通往美好未来的光明大道。

但使人瞠目结舌的是,在庆元二年(1196年),被安上“伪学逆党”的罪名,被打圧得声名狼藉,当然乌纱帽被理所当然摘掉,连其门生也一并受到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本文专门聊聊这个事儿。

(一)监察御史弹劾朱熹

《宋史》卷三十七载,南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12月,监察御史沈继祖罗列了朱熹十大罪状,上书进行弹劾。十大罪状有不尊重皇帝,不忠于国家,轻视朝廷、败坏社会风气、私吞朋友财产等等。有的罪名是帽子过大、有的罪名是道听途说,均系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因此影响不大。最使人不齿的罪名是朱熹纳了两个尼姑为妾,已死了丈夫的大儿媳妇有了身孕(暗指当公公的扒灰)。

宋代的监察御史系从七品官职,级别不高且有较大权力。朝廷明确规定,没任过两任县令者不得担任此职。收集到不良信息就有弹劾人之权,上任后百天内就要弹劾一次,以后每个月必须要弹劾一次,否则就会受罚,影响仕途。

受到监察御史弹劾,算一件可小可大之事,皇帝看后,御笔批注“留中”,也就雷声过后无雨点下。如果批注“御史台查办”,那就麻烦了。不幸的是,朱熹的被弹劾事,就由宋宁宗交御史台查办。

按照当时的规定,被弹劾的当事人要作出书面解释。朱熹的确搞得手忙脚乱哟,在呈报的罪己书中,对于已经当寡妇的大儿媳怀孕的事没作出正面解释外,对于其他提出来的罪名,包括拿两个尼姑当宠妾等,均全部承认是本人所为,还表示要悔过自新,“深省昨非,细寻今是”。一时间被搞得臭不可闻,身败名裂。

(二)细析“庆元党案”的由来

根据所掌握的史料分析,“庆元党案”实际上是官场上两大集团之间的的一场斗争。

总的来说,朱熹为官相当正派,性格比较固执刚正。他一直主张要勤政谋政,抵抗异族的入侵,收复失去的中原领土。还认为以临安为都城,是偏安一隅,应当将都城迁往南京,从而加强边防,有利于收复中原。朱熹的这些主张,当然受到那些主张妥协、割地、求和的官僚们的反对。生性耿直的朱熹当然不服这些人的气,找机会寻理由参奏他们。

“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学说的一个重要主张,“人欲”其实就是人的生理需求也。在那个时代,实话实说属于个人修养问题,属于私德吧。朱熹习惯用私德问题弹劾不同意见者。譬如,弹劾台州知府唐仲友,告他与青楼女子严蕊等人鬼混,祸害老百姓等等。硬是把唐仲友等“搞下了课”!

外戚韩侂胄把持朝政大权,遭到时任宰相赵汝愚的反对。韩侂胄为了独断朝纲,就要打击赵汝愚及他的同党和朋友。朱熹是赵汝愚的朋友,加之朱熹的不少言行早就得罪了韩侂胄及同党和朋友,因此在韩侂胄的策划下,借讨伐朱熹,实则打击赵汝愚。

中国古代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要在公德上打倒一个人,只要查出他的私德不好,也就是在“人欲”方面的一些问题,就可以把其公德全盘否定。韩侂胄及同党和朋友效法朱熹,采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手法,以使人不齿的罪名弹劾,真的是请朱熹“入瓮”,让朱老夫子在舆论导向上已处于被动挨打的下风。

(三)皇上是“庆元党案”的推手

旧话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封建社会里,除了皇帝还有谁说了算?挑起“庆元党案”的,其实就是宋宁宗本人。

据史载,宋宁宗继位后,由宰相赵汝愚推荐,朱熹出任焕章阁侍制兼侍讲,简而言之就是当帝师。朱熹性格秉直,做事认真,经常教育皇帝要这样不要那样,甚至还公然指责皇帝的不是。如果皇帝犟起脖子不听招呼,他就用辞职来要挟。日积月累,年青的宋宁宗暗暗咬牙:非找机会修理修理这条老板凳儿不可。这不?宋宁宗看到沈继祖弹劾朱熹的奏章后,很痛快地就批了“交御史台查办”。

还有另一种说法。宋宁宗要制造两股对抗的力量,以实现政权的平衡,一股是朝臣的,如赵汝愚、朱熹等,一股是外戚的,如韩侂胄等。计他们相互敌视和弹劾,让皇帝来左右平衡。朱熹的门生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宋宁宗感到了危机。可怜朱熹六十几岁,即将颐养天年的时候,被宋宁宗这么狠狠地修理了一次。

庆元六年(1200年),朱熹含冤离世。开禧三年(1207年),宋宁宗为朱熹恢复了名誉并追赐了官衔,提倡学习他的《四书集注》。那些谎言罪名不攻而破了。

朱熹是个意志坚定的人,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心无旁骛地对四书进行整理和注释。辛弃疾在其葬礼上的悼词中,高度赞扬了他的学术水平和历史地位。

标签: 朱熹宋朝

更多文章

  • 乾隆时期清朝能成为超级大国 乾隆到底做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乾隆

    还不知道:清朝和乾隆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执政时期,大清为何是超级大国,你看他做了多大贡献?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家,这首要原因就是国家历史非常悠久,要说起中国的历史积淀,那放眼整个世界都是屈指可数的,毕竟当年声满天下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到了现在就只剩下了中国一个,其

  • 许褚死后他的儿子许仪是什么结局?钟会为何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许仪,三国

    许褚,号称“虎痴”,在典韦被杀之后,许褚成为曹操最为倚重的得力护卫。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许褚保护曹操数次在危难中脱险,立下大功,深受曹操的器重和喜爱。许褚曾提拔了手下很多人,这些人中,跟着许褚混,后来被封侯的有数十人之多。然而,许褚死后,许褚的儿子许仪被钟会下令斩首的时候,却没人出来求情,

  • 明朝开国名将李文忠是如何平定江南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文忠,明朝

    历史上李文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也是明朝开国的著名将领,那么他是如何平定江南的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1362年(至正二十二年),苗兵在金华发动叛变,杀害了胡大海。朱文忠派遣将领将苗兵的将领打走,并亲自安抚其部众。处州苗军也发动叛乱,杀害耿再成。朱文忠派遣将领驻屯缙云,谋取处州。朱

  • 朱元璋如果直接传位给朱棣 明朝又会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朱棣,明朝,朱元璋

    对朱元璋传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朱元璋直接把皇位传给有能力的四子朱棣,明朝会更强大吗?历史有很多遗憾,比如有人纠结为啥朱元璋明明有个文武双全的儿子朱棣,却非要把皇位传给15岁的孙子朱允炆。在其他文章中我们分析了其原因主要是明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因为太子朱标突然去世之

  • 李自成和张献忠本是兄弟,后面又为何会反目?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自成,明朝

    李自成,原名鸿基。称帝时以李继迁为太祖。人称闯王、李闯。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李自成和张献忠都是闯王高迎祥的部下,两个人曾一起为高迎祥效力,可以说,是一个战壕里的生死兄弟,但是,李自成和张献忠后来,互有杀死对方的私心。有一次,李自成兵败,投奔张献忠,张献忠想杀李自成,李自成感觉不妙,逃走了,

  • 历史上曹参担任宰相时,都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曹参,汉朝

    曹参,西汉开国功臣、汉朝第二位相国,史称“曹相国”。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曹参当了三年宰相,但是围绕在曹参身边的,有非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些事情,一般人看起来可能顺理成章。不过如果仔细读,就会发现其中有许多不可思议。那么,有哪些不可思议,怎么来理解这些不可思议呢?不可思

  • 吕他:后凉太祖吕光之弟,兵败后向后秦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吕他,十六国

    吕他(?-403年),略阳(今甘肃天水)氐族人,后凉武懿帝吕光的弟弟。吕光建凉后封他为巴西公,401年投降后秦。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后凉麟嘉元年(389年),吕光派遣左将军吕他和武贲中郎将吕纂征讨北虏匹勤,在三岩山取得大胜。后凉咸宁三年(401年)二月,吕超

  • 嘉庆时期清朝国力就开始下降了 嘉庆为何扭转不了局势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嘉庆

    还不知道:嘉庆和清朝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嘉庆帝为何不能扭转清朝衰落的局势?从1644年入关到1796年白莲教起义爆发,清朝已经稳定发展了150年。然而,到了嘉庆时期,清朝的国力就不断下降了。嘉庆帝也想通过励精图治来改变这种江河日下的局面,但是无奈水平有限,最终无法改变

  • 伯嚭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伯嚭,春秋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在历史上有这么一些人,受国君宠信,富贵得享,爵位得重。如此,本该感恩戴德,为国君解忧除难,为国家尽忠。可事实是,这些人欲壑难填,暗地里拿着敌国的好处,挖着本国的墙角,毁坏本国的根基。他们以为,国家倒了,可以在敌国继续自己的富贵,结果往往

  • 陆扆:晚唐时期宰相,有自点状元之嫌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陆扆,唐朝

    陆扆(847-905),本名允迪,字祥文。唐朝大臣、宰相。吴郡嘉兴(今浙江嘉兴)人,出生于陕州(今河南陕州),宰相陆贽族孙。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吴郡陆氏。曾祖陆澧,位终殿中侍御史。祖陆师德,任淮南观察支使。父亲陆鄯,任陕州法曹参军,因官家于陕州,遂为陕州人。人物生平陆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