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瞻基正值壮年却英年早逝 背后的真相又是什么

朱瞻基正值壮年却英年早逝 背后的真相又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810 更新时间:2024/1/21 13:52:55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明朝皇帝朱瞻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正值壮年的皇帝朱瞻基,为什么会意外离世呢?背后真相是什么?

(一)

让我们把时间拉长到朱瞻基去世前3个月,看看发生了什么值得注意的大事件,从中能否找到朱瞻基早逝之谜的答案。

朱瞻基去世的时间,是宣德十年正月初三。

在他去世之前3个月,9月重阳节,他在宫里赐宴文武百官之后,带着身边的高级官员,在军队的护送之下,浩浩荡荡地北上,巡视边关。

这距离他上一次巡边,已经过去4年了。

《明宣宗实录》:癸未重阳节,赐文武群臣宴。车驾发京师,驻跸唐家岭。

回到北京的时候,是10月份。

那时候的时间,算的都是农历。农历10月,基本是公历的11月甚至12月,北京天寒地冻,平均温度不超过10度。比北京更北的边关,更加寒冷。

12月,有一个和尚找到了朱瞻基。

和尚告诉他,自己想为他化缘,筹集资金,修一座寺庙,以祝愿他健康长寿。

朱瞻基不仅拒绝了,还把和尚痛骂了一顿。

事后,他对身边的人说,想要长寿,是人之常情。但是商朝的君王都很长寿,那时候哪有什么修仙之说呢?而秦皇、汉武修仙,梁武帝、宋徽宗崇道,效果也是看得到的。可叹世人,居然还看不破这一点。

《明宣宗实录》:有僧自陈欲化缘修寺,祝延圣寿者,上斥之。既朝罢,顾谓侍臣曰:……世之人终不悟,甚可叹也。

也是在这个月的甲子日,在明实录里第一次出现了“上不豫”的记载。朱瞻基开始病得上不了朝,群臣多次去左顺门问安。

13天后,朱瞻基在乾清宫去世。

在这3个月的记载里,我们可以推断,在9月重阳的时候,朱瞻基的身体还没出现什么问题,至少表面上看没问题。

否则,他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率军巡边,一走就是一个月。

而在寒冷的冬天,艰苦的边关之行,会不会让他染上了风寒,或者别的什么病呢?

那个和尚来找他,想帮他建寺延寿,是不是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生病了,只是还能坚持上朝?

直到病入膏肓,从上不了朝,到乾清宫病逝,历时13天。

这就是我对朱瞻基死因的第一个推测:因巡边染病,不治身亡。

不少小说,都喜欢采用这个说法。一次看似平凡的边关之行,颠覆了一个王朝的命运。

(二)

让我们把时间拉长到朱瞻基的一生,看看在他这一生中发生了什么有可能影响到他健康的大事件,导致他英年早逝。

1414年,16岁的朱瞻基第一次征战沙场。这是在史料记载中,朱瞻基人生的第一次九死一生。

开战之初,朱瞻基和军中皇旗在一起,没有参战。负责保护他的,是朱棣的侍卫宦官李谦。

李谦非常勇武,手下有500铁骑。朱瞻基离战场又比较远。按理说,他应该非常安全。

可是,看到明军击退敌军之后,朱瞻基按捺不住,想要亲自上战场厮杀一番。他身边的李谦,没有向朱棣请示,就带着他去追击敌军。

不知不觉,他们就脱离了大部队,被敌军包围了。要不是朱棣及时发现皇太孙失踪,派兵来救,16岁的朱瞻基,就要命丧于此。

《明太宗实录》:会日暮未收兵,皇太孙遣骑兵四出觇视知虏已败走。上始还帐中,皇太孙入见。

朱瞻基人生中的第二次九死一生,发生在1425年。那年,他27岁,父亲刚刚去世。

远在南京的朱瞻基,得知父亲去世,立刻赶回北京,主持大局。而他那虎视眈眈的二叔朱高煦,也在半路上设下伏兵,想要半路截杀朱瞻基。

史料没有记载事情的具体过程,只记载了,最终的结果是,朱瞻基躲过了朱高煦的截杀,顺利返回北京,登基为帝。

《明史》:未几,仁宗崩,宣宗自南京奔丧。高煦谋伏兵邀于路,仓卒不果。

而朱瞻基的第三次危险,严格来说,算不上多大的风险,但是也不怎么安全。

那是1428年,朱瞻基30岁,已经登基4年。

正在边关巡视的朱瞻基,接到报道,蒙古兀良哈部有万余骑兵犯边。已经很久不打仗的朱瞻基当即决定,御驾亲征。

然而,犯边的骑兵有万余人,此时的朱瞻基身边只有3000人。身边将领纷纷表示,这太危险了。

朱瞻基却觉得,蒙古人的战斗力不算强,3000人够了。他率领这3000精骑,亲自在喜峰口和敌军交战。

这一战,他可不是躲在帅旗后面指挥,而是身先士卒,还亲手射杀了对方3名前锋。

这也是史料记载中,朱瞻基最后一次上战场。

《明史》:兀良哈寇会州,帝帅精卒三千人往击之。己卯,出喜峰口,击寇于宽河。帝亲射其前锋,殪三人,两翼军并发,大破之。

那么,他这2次征战、一次躲避截杀,有没有受伤呢?以当时的医疗条件,就算当下把伤治好了,会不会留下隐患?

这就是我对朱瞻基死因的第二个推测:年轻时征战沙场,或躲避追杀,受了伤,埋下了隐患。

我也看到过一些小说和电视剧,采用了这种解释。

小说《两京十五日》,朱瞻基就是在千里回京的过程中受伤,没能好好处理伤口,留下后遗症。

电视剧《大明风华》,朱瞻基则是在御驾亲征时中箭,损坏了身体。

无论是征战沙场,还是千里躲避截杀,都是在刀口舔血。此时的个人命运,变得如此脆弱。

(三)

让我们把时间线拉长到整个大明王朝,会发现,明朝皇帝的平均寿命,实在是太短了。

明朝16个皇帝,除了建文下落不明,崇祯自尽而亡,其余14个皇帝,长寿的少,早逝的多。

寿命70+,1人。

寿命60+,2人。

寿命50+,1人,

寿命40+,2人。

寿命30+,7人。

寿命20+,1人。

朱瞻基虚岁38岁的寿命,在明朝皇帝里,居然算是中等的。

按理说,皇帝养尊处优,拥有那个时代最好的生活条件,和医疗团队,应该会比较长寿才对。

如果说是因为好色,明朝皇帝里后妃最多、儿女最多的,是朱元璋,他活了71岁,是明朝最长寿的皇帝。

如果说是因为嗑药,明朝皇帝里最爱嗑药、沉迷于修道的嘉靖皇帝朱厚熜,活了60岁,是明朝第3长寿的皇帝。

其他皇帝,论好色,比不过朱元璋,论嗑药,比不过朱厚熜,可是论寿命,除了一个朱棣,也都和他们没得比。

这难免让人怀疑,朱家是不是有什么遗传病,但是遗传概率不是100%。所以不少皇帝短寿,却也有那么几个漏网之鱼。

这就是我对朱瞻基死因的第三个推测:家族的遗传病影响。

小说《朱门风流》里也采用了这种推测,且进一步推测,朱瞻基的病,是遗传自母亲的心疾。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朱家前3代都比他长寿,而从他开始,明朝皇帝的寿命急剧下降。

写在最后

这些,就是我对朱瞻基英年早逝的原因的3个推测:

冒着寒冬巡边,得病返京,不治身亡;

多次征战,或者躲避追杀,曾经受伤,留下隐患;

难以治愈的家族遗传病。

在史料没有明确记载的情况下,我们无法肯定,哪一种猜测,才是真相。

但是朱瞻基的过早去世,的确改变了明朝的命运。

在他之前,朱元璋开国,朱棣征战四方,朱高炽开始转型。当大明王朝交到他的手里的时候,他的历史使命就是,把这个欣欣向荣的王朝,带上辉煌的巅峰。

他也完成了部分的任务。在他的治理之下,明朝迎来了黄金时代,史称“仁宣之治”。有些史学家认为,仁宣之治足以和汉朝的文景之治相媲美。

但是,时间实在是太短了。

文景之治有40年,仁宣之治只有短短10年。

文景之治用40年的时光,积攒出来的国力,成就了汉武帝。

仁宣之治用10年之光,休养生息,却被朱祁镇一朝败在土木堡。

朱瞻基去世的时候,朱祁镇只有7岁。放在现在,刚刚开始读小学。

如果朱瞻基活得久一点,继续为大明王朝掌舵,并好好教导朱祁镇。明朝的历史,可能就是另一个走向了。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宣德十年,38岁的朱瞻基去世,仁宣的时代落幕。

大明王朝的航向拐了个弯,驶向了土木堡。

标签: 明朝朱瞻基

更多文章

  • 吴质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吴质,三国

    吴质,字季重,汉末三国时代著名文学家。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曹丕是一个城府很深、刻薄寡恩、心狠手辣,非常善于掩饰自己的政治家,按理说这种人很难有什么朋友的。但有句俗话说得好,秦桧还有三个好朋友呢,曹丕也有一个最好的朋友——吴质。在《三国演义》里吴质的存在感不强,所以可能有的人看到吴质

  • 在正史中庞德的死真的跟于禁有关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庞德,三国

    庞德是三国中勇武过人的猛将,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襄樊战役,关羽围攻樊城,曹仁危在旦夕,曹操派于禁和庞德救援,但是,因为秋雨汉水暴涨,于禁和庞德的军队全部被淹,关羽率领水军,乘船进攻,于禁被俘后投降,庞德被俘后,宁死不降,遂被关羽所杀。在演义中,庞德之所以战败被杀,是因为于禁故意使坏,造成

  • 崔安潜:晚唐时期官员,任职期间随波逐流,无所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崔安潜,唐朝

    崔安潜(?—898年),字进之(一作延之),清河东武(今河北省故城县)人。晚唐大臣,司空崔从第五子(幼子),宰相崔慎由之弟。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崔安潜于大中三年(849年)登进士科,起家校书郎,历任万年县尉、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长安令、尚书右丞等职。唐懿宗时,出任荆南节度

  • 李夷简:唐朝时期宗室宰相,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李夷简,唐朝

    李夷简(757年—823年),字易之。李唐宗室、大臣。唐高祖李渊第十三子郑惠王李元懿四世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历官山南节度,御史大夫,官至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元和十三年七月,罢相,为淮南节度使。唐穆宗时,以检校左仆射兼太子少师,分司东都。长庆三年卒,赠太子太保。人物

  • 历史上李世民是于何时发动的政变?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唐朝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年一次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应该说是一个最佳的时机,早了不行,迟了也不行,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最佳的时机呢?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确实不能够太早。因为他必须要有发动政变的理由。这个理由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李建成李元吉兄弟把

  • 历史上刘备与诸葛亮这对君臣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备,三国

    刘备与诸葛亮,后来很多人都拿这两人的关系来做君臣知遇的经典案例,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历史,提起君臣关系,肯定绕不过刘备和诸葛亮。刘备对关羽、张飞说得到诸葛亮,是“如鱼得水”;《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刘备托孤诸葛亮,称赞“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 姜维上台后司马懿为何没有攻击蜀汉 司马懿是在害怕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姜维,司马懿

    对姜维和司马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姜维上台后,司马懿为啥一次都没进攻过蜀国?是他怕姜维吗公元228年(蜀汉建兴六年),蜀汉经历了5年的休养生息,才从荆州之战和夷陵之战的创伤中渐渐恢复过来,府库充盈,兵强马壮。蜀相诸葛亮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发起了北伐曹魏之战,为实现一统中

  • 历史上朱元璋病逝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死前有何叮嘱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明朝

    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原名重八。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朱元璋出身贫寒,曾给地主家放羊,后来出家,二十多岁时,朱元璋参加郭子兴的农民起义军,因在作战中表现出色,能力突出,一步步强大起来,最终,朱元璋领导起义军推翻了蒙元的统治,统一了中国。朱元璋一生,堪称传

  • 周亚夫帮汉景帝稳住皇位又平定七国之乱 皇帝为什么还要害死他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周亚夫,汉景帝

    对周亚夫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保住汉景帝皇位,为何被皇帝害死?前言我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之中,能够被人们称赞的将领属实不算多,而西汉便出了许多军功卓绝又善于用兵的卓越将领,如齐王韩信、又如周亚夫、卫青、霍去病等人。这几人之中,周亚夫为保障皇权,

  • 历史上真实的鲁肃,到底有哪些才能?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鲁肃,三国

    所谓乱世出英雄。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在《三国演义》的刻画下,鲁肃被描写成一个唯唯诺诺的老好人,还当了关羽单刀赴会的背景板,几乎没什么能力、没什么存在感。然而真实的历史上,关羽、鲁肃两人都是单刀赴会,而且鲁肃击剑骑射,智识超群,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大都督!击剑骑射,射楯退兵据《吴书》记载“肃体貌魁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