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诗意的诗人潇洒地栖居,陶渊明的快意人生

诗意的诗人潇洒地栖居,陶渊明的快意人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924 更新时间:2024/1/24 14:46:45

提到陶渊明,人们往往会想起舒适的田园生活,潇洒快意的人生,还有他的洒自然率真和永远保持对自由的往的初心。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最明显的就是他隐匿于山水之间,游心于泉石之上,两耳不闻窗外事,追求自己心灵上的一片净土还有“诗意的栖居”

陶渊明生活的时代并不是像他的生活一样安逸而是在中国历史上非动荡和黑暗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动荡的年代人并没有多受欢迎,人人都胆战心惊,稍微做的不好便会有杀身之祸,杨修的被杀就是一个例子。在那个时候这样的例子真的不在少数,其实像陶渊明一样急流勇退回归自然做一个普通人的诗人并不在少数,但是陶渊明确是回归自然后完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没有感叹山河飘零,而是做起了闲适的诗人,这也是一种人生态度的表达。陶渊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农村田园。在这个时候,在这黑暗而又混沌的世界里田园才是他真正的归属是他他唯一的乐土与精神寄托。虽然以往骜不驯的陶渊明自此之后醉心于田园,不想再回归世俗,直到他真正的与自然融为一体。

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算得上是一个被时代逼出来的隐士,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真正想要做到心灵清净又谈容易,想要躲避,这世间有哪里才能被称之为净土,只有自己真正的心灵静了,自己的内心再也无人打扰了,才能做到真正的静。

陶渊明一生高洁脱俗,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知道大隐于世,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他是我国古代文人崇尚的楷模。他并不是毫无抱负,他做过官,但是被现实打败,世俗的丑恶让他厌恶至极,他也想将自己救人的抱负得以施展,也有济世救人的情怀,但是世俗的逼迫,官场的险恶,最终选择归隐,过着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他创作了大量的田园诗歌,安贫乐道,是最佳自然的崇尚者,他同时也是个性情中人,酒与菊成为了他的代表,正是他的这些性情与品行,得到了我国士大夫的强烈认同感,从而把陶渊明作为他们的典范。是一个真正的隐士,性情的高洁与品德的完善让他获得永久的美名。

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就是这样一个将田园生活描绘的非常美好,向往自由,将一腔报国热情放在了祖国的山河之上。

标签: 陶渊明田园世俗

更多文章

  • 王昌龄和孟浩然是好朋友?果然人以群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孟浩然,王维,王昌龄

    在盛唐诗坛最有个性的诗人有两位:一位是孟浩然,一位是王昌龄,王昌龄和孟浩然两兄弟都用一生的时间诠释了唐代诗人独特的真性情。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走进唐诗馆,依然可以看到他们的地位有多高。前者是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人物,后者是边塞诗的集大成者。边塞诗人是如何与山水隐士成为好朋友的?诗人交朋友往往是不合理

  • 晚晴名臣张之洞为什么要大力兴办建厂?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之洞

    张之洞的《劝学篇》果然使得新旧两派都满意,自己也得到了保全。戊戌事变中的康有为、梁启超,曾是他的座上客,杨锐、杨深秀是他的弟子,谭嗣同受过他的奖掖。事变之后,这些人有的流亡他乡,有的牺牲生命,而他没遇大难,真是皇天保佑!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张之洞把心思都用在了办荆楚洋务实业上。这也是他对近代中国贡献最

  • 张之洞和武汉的关系,是张之洞成就了武汉?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之洞,武汉

    1885年,张之洞编练广胜军,第二年,张之洞派人到上海购买了一套制造枪弹的机器,在广东番禺设立了枪、弹厂。这个厂规极不大,因为经费限制,只能作为一个尝试。但经多年改进,可以制造毛瑟等6种子弹,每天可生产子弹2万颗,甲午战争期间,张之洞从这里拨30世万发弹去抗击日冠。1889年,张之洞开始在广东筹建枪

  • 大才子题诗只题一半?原因是钱给的不到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祝枝山

    太守送来的这幅古画画的是河岸上有几棵大柳树,树上有几只鹤鸪和杜鹃,河岸柳树下停泊着一只小船,一个青年男子站在船头,好像是要动身远行的样子,岸边伫立着一个青年女子,显出依依不舍、含情脉脉的样子。祝枝山看完画,拍案大叫一声:“有了!”提起笔来写道:东边一棵大柳树,西边一棵大柳树,南边一棵大柳树,北边一棵

  • 明朝的东林党的代表人物有谁?他们的观点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东林党,顾宪成

    按照中国传统: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所以祖制是应名正言顺地依制立长,也就是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但是,万历皇帝就是从心里不愿意立长。于是,群情激昂。大臣们认为,确保皇长子继承,是维护祖宗法度,扞卫朝廷立国之本,决不能让步。万历帝则采取拖延的策略。因为皇后身体不好,想等着皇后一死,立郑贵妃为后,皇三子朱

  • 明朝大才子——祝枝山,才华横溢和唐伯虎齐名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祝枝山

    人都说:“江南自古多才子”,这话确实不假。仅明代苏州及其周围地区,就涌现了一大批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名士。除唐寅(唐伯虎)是大家所熟知的外,与唐伯虎同乡齐名的祝枝山也颇具传奇色彩。祝枝山本名祝允明,长洲(今江苏吴县)人,生于明英宗天顺四年(1460年),死于明世宗嘉靖五年(1526年)。他出生时,有

  • 明朝著名学家高启为什么拒绝做官?仅用了一首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高启

    明代初年,有个着名的诗人叫高启,他字季迪,号槎轩,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高启从小就很有诗才,在当地很有名气。许多人都想和他结交,交流写诗的心得,这就更扩大了他的影响。高启好写诗,但不愿出去做官。十六岁的时候,江西有个大诗人叫饶介之,很仰慕高启的诗才,就大老远地从江西来到苏州,想一方面见识一下高启

  • 明朝状元曾鹤龄,曾鹤龄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曾鹤龄

    明朝永乐皇帝的时候,江西泰和出现了一个状元郎,叫曾鹤龄。他为人谦虚,从不愿与人个强好胜。他有一首诗,叫《偶然吟》就可反映出这一特点。这首诗是曾鹤龄有一年进京赶考时写的。那一年,他刚考中了举人,要到京城世去参加进士考试。但因家中不太富有,个人租不起船,于是只好搭乘了一条便船。经在这条船上,有几个浙江来

  • 袁枚介绍,袁枚和蒋士铨什么关系?两人怎么认识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袁枚,蒋士铨

    袁枚是清代较有影响的大诗人,因他居于小仓山的随园,又被人称为随园先生。他为人放诞风流,与旧礼教很不相容,故而在当时,并不是很受世俗的欢迎。而袁妆对鄙俗之辈也是深恶痛绝的。三十四岁的时候,他即乞病辞官,隐居随园,希望能同污秽的官场一刀两断。其后,虽然曾返回官场,但终因与官场中人气味不相投合而彻底地辞官

  • 袁枚和蒋士铨,一首诗连接了两人深厚的友谊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袁枚,蒋士铨

    袁枚是清代著名的大诗人,因为对官场失望,从而辞官回乡。一天,袁枚偶然听到了宏济寺的钟声,便来到了这里,在这里他遇到了和自己惺惺相惜的诗人蒋士铨。“谁有兴致在这里题诗”袁枚心中想着,便看了下去。只见诗是这样写的:随着钟声入梵宫,凭谁一喝耳双聋。梁椤不解无言旨,辜负拈花一笑中。下面还有四句:山水争留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