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的《劝学篇》果然使得新旧两派都满意,自己也得到了保全。戊戌事变中的康有为、梁启超,曾是他的座上客,杨锐、杨深秀是他的弟子,谭嗣同受过他的奖掖。事变之后,这些人有的流亡他乡,有的牺牲生命,而他没遇大难,真是皇天保佑!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张之洞把心思都用在了办荆楚洋务实业上。这也是他对近代中国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事业了。
1881年,张之洞担任山西巡抚,开始向洋务派转化了。1884
年,张之洞补授两广总督。正值中法战争期间,为了筹款购械,受到不少刁难。一次,他对幕僚说:“去年各省设防以来,所购军火不下数百万,但是良莠不齐,又花了重金。一些洋人甚至借口宣战,大加勒索、截留或者停运,处处为难。这样仰人鼻息终非长策呀。现在水陆各军,用的枪炮都是从外国买来的,不但耗费重金,我们缺口太大,很难满足,而且,订购需要时间,运送遥远,办理起来多费周折。假如遇到紧急状况,洋人禁售,码头封锁,就无处购买了。审时度势,我们必须设厂,自己铸造枪炮,这才是自强持久之计啊。”
张之洞办洋务,首先把目光放在与国防、军事有关的事业上。他说:“自从中法开战以来,我详细考察了几个战例,我们失败了,并不是将帅指挥不利,也不是兵小不够多,而是枪弹不足。如今痛定思痛,应该卧薪尝胆了。现在不赶紧努力,更待曾何时!”
1885年,张之洞编练广胜军,一共5营,将士2500人。这是他精心挑选出来的,身体强壮,遵守军纪,吃苦耐劳。他们的装备一律是德式枪炮,由德国教官采用新式训练方法。随后,他又创办水陆师学堂。水师学堂由英国人执教,开设管轮、驾驶两堂。陆师学堂聘德国人任教,有马步、枪炮、营造3堂。学堂设有操场、演厅、机器厂、铸铁厂。他还特意从广东水师调来一艘兵轮,让学生训练使用。办学堂,用张之洞的话说就是:“为了储备将领之材。”
张之洞是有远见之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