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晚晴名臣张之洞为什么要大力兴办建厂?

晚晴名臣张之洞为什么要大力兴办建厂?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846 更新时间:2023/12/7 5:48:23

张之洞的《劝学篇》果然使得新旧两派都满意,自己也得到了保全。戊戌事变中的康有为、梁超,曾是他的座上客,杨锐杨深秀是他的弟子,谭嗣同受过他的奖掖。事变之后,这些人有的流亡他乡,有的牺牲生命,而他没遇大难,真是皇天保佑!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张之洞把心思都用在了办荆楚洋务实业上。这也是他对近代中国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事业了。

1881年,张之洞担任山西巡抚,开始洋务派转化了。1884

年,张之洞补授两广总督。正值中法战争期间,为了筹款购械,受到不少刁难。一次,他对幕僚说:“去年各省设防以来,所购军火不下数百万,但是良莠不齐,又花了重金。一些洋人甚至借口宣战,大加勒索、截留或者停运,处处为难。这样仰人鼻息终非长策呀。现在水陆各军,用的枪炮都是从外国买来的,不但耗费重金,我们缺口太大,很难满足,而且,订购需要时间,运送遥远,办理起来多费周折。假如遇到紧急状况,洋人禁售,码头封锁,就无处购买了。审时度势,我们必须设厂,自己铸造枪炮,这才是自强持久之计啊。”

张之洞办洋务,首先把目光放在与国防、军事有关的事业上。他说:“自从中法开战以来,我详细考察了几个战例,我们失败了,并不是将帅指挥不利,也不是兵小不够多,而是枪弹不足。如今痛定思痛,应该卧薪尝胆了。现在不赶紧努力,更待曾时!”

1885年,张之洞编练广胜军,一共5营,将士2500人。这是他精心挑选出来的,身体强壮,遵守军纪,吃苦耐劳。他们的装备一律是德式枪炮,由德国教官采用新式训练方法。随后,他又创办水陆师学堂。水师学堂由英国人执教,开设管轮、驾驶两堂。陆师学堂聘德国人任教,有马步、枪炮、营造3堂。学堂设有操场、演厅、机器厂、铸铁厂。他还特意从广东水师调来一艘兵轮,让学生训练使用。办学堂,用张之洞的话说就是:“为了储备将领之材。”

张之洞是有远见之明的。

标签: 张之洞

更多文章

  • 张之洞和武汉的关系,是张之洞成就了武汉?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之洞,武汉

    1885年,张之洞编练广胜军,第二年,张之洞派人到上海购买了一套制造枪弹的机器,在广东番禺设立了枪、弹厂。这个厂规极不大,因为经费限制,只能作为一个尝试。但经多年改进,可以制造毛瑟等6种子弹,每天可生产子弹2万颗,甲午战争期间,张之洞从这里拨30世万发弹去抗击日冠。1889年,张之洞开始在广东筹建枪

  • 大才子题诗只题一半?原因是钱给的不到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祝枝山

    太守送来的这幅古画画的是河岸上有几棵大柳树,树上有几只鹤鸪和杜鹃,河岸柳树下停泊着一只小船,一个青年男子站在船头,好像是要动身远行的样子,岸边伫立着一个青年女子,显出依依不舍、含情脉脉的样子。祝枝山看完画,拍案大叫一声:“有了!”提起笔来写道:东边一棵大柳树,西边一棵大柳树,南边一棵大柳树,北边一棵

  • 明朝的东林党的代表人物有谁?他们的观点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东林党,顾宪成

    按照中国传统: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所以祖制是应名正言顺地依制立长,也就是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但是,万历皇帝就是从心里不愿意立长。于是,群情激昂。大臣们认为,确保皇长子继承,是维护祖宗法度,扞卫朝廷立国之本,决不能让步。万历帝则采取拖延的策略。因为皇后身体不好,想等着皇后一死,立郑贵妃为后,皇三子朱

  • 明朝大才子——祝枝山,才华横溢和唐伯虎齐名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祝枝山

    人都说:“江南自古多才子”,这话确实不假。仅明代苏州及其周围地区,就涌现了一大批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名士。除唐寅(唐伯虎)是大家所熟知的外,与唐伯虎同乡齐名的祝枝山也颇具传奇色彩。祝枝山本名祝允明,长洲(今江苏吴县)人,生于明英宗天顺四年(1460年),死于明世宗嘉靖五年(1526年)。他出生时,有

  • 明朝著名学家高启为什么拒绝做官?仅用了一首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高启

    明代初年,有个着名的诗人叫高启,他字季迪,号槎轩,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高启从小就很有诗才,在当地很有名气。许多人都想和他结交,交流写诗的心得,这就更扩大了他的影响。高启好写诗,但不愿出去做官。十六岁的时候,江西有个大诗人叫饶介之,很仰慕高启的诗才,就大老远地从江西来到苏州,想一方面见识一下高启

  • 明朝状元曾鹤龄,曾鹤龄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曾鹤龄

    明朝永乐皇帝的时候,江西泰和出现了一个状元郎,叫曾鹤龄。他为人谦虚,从不愿与人个强好胜。他有一首诗,叫《偶然吟》就可反映出这一特点。这首诗是曾鹤龄有一年进京赶考时写的。那一年,他刚考中了举人,要到京城世去参加进士考试。但因家中不太富有,个人租不起船,于是只好搭乘了一条便船。经在这条船上,有几个浙江来

  • 袁枚介绍,袁枚和蒋士铨什么关系?两人怎么认识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袁枚,蒋士铨

    袁枚是清代较有影响的大诗人,因他居于小仓山的随园,又被人称为随园先生。他为人放诞风流,与旧礼教很不相容,故而在当时,并不是很受世俗的欢迎。而袁妆对鄙俗之辈也是深恶痛绝的。三十四岁的时候,他即乞病辞官,隐居随园,希望能同污秽的官场一刀两断。其后,虽然曾返回官场,但终因与官场中人气味不相投合而彻底地辞官

  • 袁枚和蒋士铨,一首诗连接了两人深厚的友谊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袁枚,蒋士铨

    袁枚是清代著名的大诗人,因为对官场失望,从而辞官回乡。一天,袁枚偶然听到了宏济寺的钟声,便来到了这里,在这里他遇到了和自己惺惺相惜的诗人蒋士铨。“谁有兴致在这里题诗”袁枚心中想着,便看了下去。只见诗是这样写的:随着钟声入梵宫,凭谁一喝耳双聋。梁椤不解无言旨,辜负拈花一笑中。下面还有四句:山水争留文字

  • 明朝著名诗人写诗迎得娇妻,但也因诗被腰斩?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高启

    明朝诗人高启在十八岁时。有一天,他去探望生病的周仲建。周仲建也早就听说过高启的诗才,就拿出家藏的《芦雁图》请高启给这幅画题首诗。高启看着画上那西风萧萧、芦荻飘飘的景色,不禁思绪纷飞,凝神提笔,一气写下了这样一首诗:西风吹折荻花枝,好鸟飞来羽翮垂。沙阔水寒鱼不见,满身风露立多时。这首诗的意思是说:萧萧

  • 唐伯虎不畏权贵,给富豪写《祝寿诗》竟说他不是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伯虎,祝寿诗

    唐伯虎,唐寅,是明朝著名的诗人,江南第一才子。一日,唐伯虎扮做乞丐模样,到山上游玩,看到几位书圣正在饮酒作诗,自己也想上去凑凑热闹,不过他提笔就写了“一上”“又一上”转身就走了。一位书生就对他说:“你要是真能做诗,我们让你喝个够;要是做不出来,就别怪我们不客气啦。”唐伯虎还是不作声,端过酒杯一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