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睿宗天子问道的轶事典故

唐睿宗天子问道的轶事典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712 更新时间:2023/12/27 9:27:02

李旦崇信道教,曾召见天台山道士司马承祯,向他请教阴阳术数。司马承祯道:“所谓‘道’,就是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李旦又问:“对于个人修行来说,无为是最高的境界,那么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又是什么呢?”司马承祯答道:“治理国家与个人修行是一个道理,只要顺应世间万物的自然发展,屏除私心杂念,国家便可趋于大治。”李旦大为赞赏,将司马承祯比喻为教育黄帝广成子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六》:上召天台山道士司马承祯,问以阴阳数术,对曰:"道者,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安肯劳心以学术数乎!"上曰:"理身无为则高矣,如理国何?"对曰:"国犹身也,顺物自然而心无所私,则天下理矣。"上叹曰:"广成之言,无以过也。"

司马承祯(639-735年),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唐朝道士,曹魏太常司马馗后代,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

少时笃学好道,无心做官。拜师嵩山道士潘师正,学习上清经法、符箓、导引、服饵等道术,隐居天台山玉霄峰。个人文学修养极深,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开元二十三年,羽化,时年九十六岁,追赠银青光禄大夫,追赠正一先生。

承祯为“晋宣帝弟太常馗之后裔”。司马承祯自少笃学好道,无心仕宦之途。师事嵩山道士潘师正,得受上清经法及符箓、导引、服饵诸术。后来遍游天下名山,隐居在天台山玉霄峰,自号“天台白云子”。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为“仙宗十友”。武则天闻其名,召至京都,亲降手敕,赞美他道行高操。

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召入宫中,询问阴阳术数与理国之事,他回答阴阳术数为“异端”,理国应当以“无为”为本。颇合帝意,赐以宝琴及霞纹帔。唐玄宗开元九年(721),派遣使者迎入宫,亲受法篆,成为道士皇帝。开元十五年(727),又召入宫,请他在王屋山自选佳地,建造阳台观以供居住。并按照他的意愿,在五岳各建真君祠一所。他善书篆、隶,自为一一体,号“金剪刀书”。玄宗命他以三种字体书写《老子道德经》,刊正文匍,刻为石经。宰相张九龄张说等皆师之。开元十五年召入都,卒,羽化后,追赠银青光禄大夫,谥称“正一先生”。

玄宗开元元年(713)来南岳衡山,先是住九真观附近白云庵修炼,后来又在祝融峰顶建息庵,法从者甚众。武则天闻其名,召至京都,亲降手敕,赞美他道行高超。睿宗景云二年(711)召入宫中,询问阴阳术数与理国之事,他回答阴阳术数为“异端”,理国应当以“无为”为本,颇合帝意,赐以宝琴及霞纹帔。后至南岳,结庵九真观北。张九龄屡谒之。

开元九年(721),玄宗亲派其弟司马承祎迎入宫,命校正《道德经》,深加礼待,呼为“道兄”。

开元十五年(727),又召入宫,请他在王屋山自选佳地,建造阳台观以供居住,并按照他的意愿,在五岳各建真君祠一所。善书篆、隶,自为一体,号“金剪刀书”。玄宗命他以三种字体书写《老子道德经》,刊正句文,刻为石经。羽化后,追赠银青光禄大夫,谥称“贞一先生”。诏以其南岳旧居为降真观,命弟子薛季昌主其观。复命衡州铸铜钟一口赐观中,重四千斤。

标签: 李旦唐睿宗

更多文章

  • 唐睿宗时期的外交状况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外交,唐睿宗

    景云二年(711年)正月,后突厥默啜可汗遣使请和,并请求和亲。李旦封宋王李成器之女为金山公主,许嫁默啜,并命鸿胪卿和逢尧出使突厥。默啜遂改穿唐人冠带,南拜称臣,派其子杨我支及国相入朝迎亲。但最终因李隆基即位,亲事废除。《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六》:景云二年,春,正月,癸丑

  • 苻坚为什么仅仅兵败了一次就无力回天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苻坚作为有可能统一中国的一位少数民族统领,为何仅仅兵败了一次就再也没有翻身之力,沦为任人宰割的境地呢?这其实和他本身对现状的认识不够清醒是有关的,他认识到了怎样的做法是正确的却没有解决潜在的隐忧。这种做法其实就是在反复翻修房屋的情况下却没有关注过早已松动的负责支撑的柱子,绝非表面看上去的那么简单。在

  • 唐睿宗李旦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睿宗

    李旦晚年退居百福殿,颐养天年。开元四年六月二十日(716年7月13日),病逝于百福殿,享年五十五岁。同年十月,葬于桥陵。一代传奇就此谢幕。开元四年六月甲子日(716年7月13日),李旦在百福殿病逝,享年五十五岁。 七月己亥日(8月17日),追谥大圣贞皇帝(《新唐书》作大圣真皇帝),庙号睿宗。十月庚午

  • 唐睿宗李旦为什么还当过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宰相,唐睿宗

    (698年),武则天在狄仁杰、王方庆等大臣的劝说下,决定将政权归还给李氏。她命人前往房州,将庐陵王李显接回洛阳。李旦数次称病不朝,请求将储君之位让于李显。是年九月,武则天复立李显为皇太子。《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二》:(狄仁杰)又劝太后召还庐陵王。王方庆、王及善亦劝之。太后意稍寤。他日,又谓仁杰曰:“朕

  • 多尔衮不自立为帝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睿亲王多尔衮,先后被封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1650)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死后追封“义皇帝”,庙号成宗。尽管多尔衮在清代历史上并不能算是名正言顺的皇帝,但不可否认,他是有清一代的亲王中距离皇帝最近的一个。多尔衮名义上不算皇帝,不过自太宗皇太极驾崩直到自己去世的这七年间,

  • 古代有哪些皇帝在泰山封禅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泰山乃是五岳之首,中国古代人们认为泰山可以上通到天。因此中国古代一些帝王们为了显示自己的功德就喜欢去泰山封禅,以此来向天下人彰显。“封禅”,是中国古代民族或国家最高祭典。因为它是人间“帝王”与天、地通话的仪式。《史记??封禅书》正义云:“此泰山上筑土为埴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

  • 武则天为什么让李旦当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睿宗

    嗣圣元年(684年),武则天废皇帝李显为庐陵王,改立李旦为皇帝,并临朝称制,裁决一切政事。她以李旦的名义改年号为文明,册封正妃刘氏为皇后、长子李成器为皇太子。而后,李旦便被软禁在皇宫中,不得预闻政事,开始了傀儡皇帝的生活。他不但不能随意出入宫廷,甚至在皇宫中也不能自由行动。当时,英国公徐敬业在扬州起

  • 豪格没有继承皇位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皇位

    1643年9月21日,皇太极突然去世,事出突然,具体原因现在也无人知晓,但国不可一日无君,此时大清国呼声最高的两个接班人豪格、多尔衮跃跃欲试,都对继位人的位置势在必得,但是客观来说,豪格的胜算很低,有三条是他的硬伤。其一,豪格政治上颇不成熟,因此他的仕途生涯大起大落,一波三折,坎坎坷坷。封和硕亲王不

  • 多尔衮发布剃发令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多尔衮

    多尔衮之所以颁布剃发令,是被一个小人挑唆的结果。这个小人,叫作孙之獬。孙之獬,山东淄川县(今属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人。此人是天启年间进士,进入朝廷后,立刻拜了魏忠贤的码头,成了阉党成员。崇祯登基后,清除阉党,就把孙之獬轰出了朝廷,永世不再录用。结果,明朝不录用孙之獬,孙之獬却拜了清朝的码头,重新当官

  • 孝庄没有阻难多尔衮死后被挖坟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孝庄

    多尔衮,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清朝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17岁就随皇太极出征打仗,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屡立战功。不过,这位杰出的军事家,一生活得并不长,年仅39岁就薨天了。且更为悲壮的是,死后2个月,还被顺治帝命人将尸骨挖了出来,暴尸示众!活了39年,一向高傲自满的多尔衮,或许从未想到,自己死后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