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杨门女将真实存在吗

历史上杨门女将真实存在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1685 更新时间:2023/12/21 22:47:42

杨门女将的故事流传千古,只有一个人是真的,名字还被叫错。家喻户晓的杨门女将,竟然是场蒙人五百余年的骗局。

在民间,北宋初年杨家将抗辽保国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而杨门女将的传奇人生,更是令人津津乐道。比如,“十二寡妇破阵”、“穆桂英挂帅”、“佘太君点将”等等,将一群有血有肉的巾帼英雄展现给世人。其实,除开演义的成分,杨门女将的故事,只是明代文人给读者酿造的一碗心灵鸡汤。

明代中期以后,由于接连发生“土木之变”及“倭寇”入侵,明王朝内部奸臣当政,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通俗小说《杨家府演义》(全名是《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志传》)应时而生。通过对宋人们希望能在想象中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武力崛起,其目的是弘扬先辈们前仆后继、忠心报国的伟大精神。

小说主要讲述杨继业子孙五代,对辽和西夏英勇作战的故事,其中大部分的人和事与史实相比,是虚虚实实、若及若离,尤其是杨门女将,则更是虚构为主。历史上真正有过上阵杀敌经历的杨家女将,就是传说中的佘太君。

历史演义中的佘太君,本名佘赛花,出生于武将世家,青年时候就成为一名性机敏、善骑射,文武双全的女将。她喜习兵法,颇通将略,曾协助父兄练兵把关,已具备巾帼英雄的气度。

佘杨两家结亲后,佘太君随夫杨继业侍北汉,居住在太原北汉“杨府”。杨业边关打仗,她就在府内组织男女仆人丫环习武,仆人的武技和忠勇之气个个都不亚于边关的士兵。杨继业归宋后,举家迁至开封府,杨继业七年抗辽,威震雁门。

历史上真实的佘太君并不姓佘,而是姓折,原名折赛花,云中(今山西大同)折家将之后,其父为折德扆(yǐ)。折赛花即是历史上的佘太君,佘姓是后来说书人以讹传讹,用了同音字所致。

折德扆一家世代从军,晋汉以来,世代为将,身居西北要冲,是稳定西北的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折家祖孙数代东抗契丹,西御西夏,号称“折家军”。

“折德扆世居云中,为大族。父从阮,自晋、汉以来,独据府州,控扼西北,中国赖之(《宋史·折德扆传》)。”

折德扆归宋后,为马步军都校,曾多次沙场征战,破河东沙谷砦,斩首五百级;败太原军于城下,擒其将杨璘。折德扆于乾德二年不幸病逝,年四十八,赠侍中。

折赛花,生于公元934年,公元949年与杨继业(又称职杨令公)成婚,婚后两人携手杀敌,尽显一代巾帼风流。婚后折赛花随夫居住太原北汉“杨府”。平时,她组织杨府内女仆习武训练。折赛花去世于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终年七十七岁。

康基田著《晋搜略》一书中说:折赛花家中“婢仆技勇,过于所部。用兵克敌,如蕲夫人(梁红玉)之亲授桴鼓然。”现在戏剧上的“杨门女将”就是在此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来的。

令人遗憾的,云中折家世代为将,镇守西北边陲近三百年,功勋远超杨家将,当时名满天下、如今却默默无闻。由折杨两家的经历看来,演义的传播力,远超真实的历史。

标签:

更多文章

  • 朱棣登基后为什么要杀郭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朱棣,靖难之役

    郭任,明代丹徒(今属江苏)人,一说定远(今属安徽)人。建文初年,任官户部,主张果断削诸藩王,为燕王朱棣所厌恶。靖难之役中,掌调运兵饷。燕师入南京,被杀。《立斋闲录》:郭任,镇江丹徒在城人。户部侍郎。戮死。其子经,年三十,本年六月二十五日亦处决金山;保,广西充军。三女俱配象奴。《名山藏卷》:郭任,丹徒

  • 朱棣登基后为什么要杀陈继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靖难之役,朱棣

    陈继之,明朝建文二年(1400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上疏僧人占田过多,“以江南僧道多占腴田,蚕食百姓,乃奏请僧道人给五亩,余以赋民”。燕王朱棣起兵发难时,他“疏陈备御六事,复请擢徐增寿以阻击逆谋”,建文帝未予采纳。朱棣即位后,被杀。《明史》——列传第二十九而给事中死者,则有陈继之、韩永、叶福三人。

  • 朱棣为什么要杀甘霖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朱棣,靖难之役

    甘霖,江苏南京高淳淳溪镇西甘村人,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登科举人,授福建道监察御吏,后任浙江左参政。政绩显著,为人清正,刚毅敢言。明初因反对朱棣篡权被杀。甘霖,《明史》第141卷记载:“时御史不屈死者,有----甘霖从容就戮。”万历十三年(1585年)皇帝下诏为建文朝诸多忠臣徐辉祖(徐达长子),

  • 上官婉儿为什么能得到武则天的赏识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武则天

    上官婉儿因聪慧善文而得到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群臣奏章多由其参与决断,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上官婉儿曾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韦

  • 朱棣登基王叔英为什么要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朱棣,靖难之役

    王叔英,字原采,号静学。浙江黄岩亭岭(今太平小河头村)人。学醇行正,与方孝孺为至交。洪武中与杨大中、方孝孺等人一齐被征,唯叔英固辞归。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荐为仙居训导,改德安教授,迁汉阳知县,任职期间颇有惠政。据说有一年天旱,叔英绝食求祷,马上应验。建文时,召为翰林修撰。曾上《资治八策》以鉴国

  • 靖难之役中何福干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靖难之役,朱棣,明成祖,明朝

    何福,明朝政治人物、军事将领,宁远侯。洪武初年,其累功至金吾后卫指挥同知。后跟从傅友德征讨云南有功,升为前军都督府督佥事。洪武二十四年,被授为平羌将军,讨伐越州叛蛮阿资,攻破了叛军。建文元年,叛蛮刀干孟再次叛乱,何福招降蛮军七万余人。进而分兵平定各山寨,麓川等地得以平定。靖难之役中,何福与盛庸、平安

  • 明朝将领吴杰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靖难之役,明朝

    吴杰,黔国公吴复子,合肥人,嗣安陆侯。屡出山、陕、河南、北平,练兵从征。二十八年,有罪,从征龙州,建功自赎。建文中,帅师援真定,战白沟河,失律,谪南宁卫指挥使。永乐元年,子璟乞嗣。正统间,再三乞,皆不许。弘治六年,璟孙铎援诏乞嗣,亦不许。十八年录复子孙世职千户。

  • 朱棣为什么要杀暴昭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靖难之役,朱棣

    暴昭,山西潞州(今山西长治)人,(一说山西平阳府浮山县)明朝初期官员,官至刑部尚书。国子生出身。洪武年间,担任大理寺司务。洪武三十年(1397年),升任刑部右侍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升任刑部尚书。建文四年(1402年),南京城破,因不肯屈服于朱棣被处以磔刑。早年经历洪武年间,暴昭以国子生的

  • 靖难之役时盛庸有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靖难,靖难之役

    盛庸,籍贯不详,是靖难之役的中央军主要将领之一。建文年间,盛庸率军与燕王朱棣作战四年,前期多次将朱棣击败,并斩杀朱棣帐下好几个将领,后逐渐不敌。朱棣攻入京师后,盛庸举众投降,朱棣继续任用盛庸。盛庸辞官后,多次遭到弹劾,被指有异心,盛庸无奈,于永乐元年(1403年)选择自杀。早年经历洪武年间,盛庸官至

  • 明初名将郭英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靖难之役,明朝

    郭英,濠州人,祖籍山东巨野,后迁到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明初名将。郭英与兄长郭兴从朱元璋起兵,负责宿卫。朱元璋称郭英为“郭四”。先后跟随朱元璋、徐达、常遇春攻打陈友谅、张士诚,平定中原、云南等地,身经百战。洪武十七年(1384年)封武定侯。身历大小百余战,伤痕遍体,未尝以疾辞。又因宁妃是他的同胞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