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王朱高煦为什么要反叛朱瞻基

汉王朱高煦为什么要反叛朱瞻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721 更新时间:2023/12/22 3:32:54

朱高煦叛乱或称高煦之叛、高煦之乱,是明朝宣德元年(1426年)汉朱高煦谋反的事件。明宣宗朱瞻基御驾亲征迅速平息了此次叛乱。

靖难之役时,燕王朱棣带兵时,朱高煦经常随军左右,尤其是在某些关键战役中立有大功,为朱棣所倚重,高煦自恃有功,周围也有一帮人为其出谋划策,几次阴谋离间燕王与世子关系。

朱棣即位后,太子定朱高炽。其后,朱高煦屡不就国,多次改封,最后封于山东乐安州。朱棣去世后太子朱高炽即位,改元洪熙,是为仁宗。仁宗在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十一月一日立长子朱瞻基为皇太子。仁宗当了10个月皇帝,于洪熙元年5月病崩,太子朱瞻基即位,即明宣宗,改明年年号为宣德。

朱高煦在乐安州,闻朱棣崩,蠢蠢欲动,10个月后,明仁宗又崩,太子朱瞻基从南京奔丧,即阴谋从路上伏击,因仓促而未能得逞。明宣宗对朱高煦仁至义尽,但其仍没收敛,于宣德元年8月起兵反叛,打“靖难”之名。

明宣宗召群臣应对,有提议派阳武侯薛禄前往征讨,而大臣杨荣则主张亲征,夏元吉也表示赞同,明宣宗定夺,率三大营五军将士亲征朱高煦。明宣宗一面派人到乐安城宣诏,晓以利害,令其投降;一面大军直抵乐安城下,重重围困。朱高煦被迫出城向宣宗请罪。朱高煦之乱遂平。

明宣宗对待皇叔很好,没有杀他,但是在朱瞻基来看他的时候竟然使用扫堂腿把朱瞻基绊倒,朱瞻基便命人把大缸扣在朱高煦头上,他举着缸到处跑,朱瞻基忍无可忍,最后用火烧死了朱高煦。

标签: 朱瞻基

更多文章

  • 朱瞻基开创宣德治世的影响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

    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之后,政局趋于稳定。明宣宗在成祖、仁宗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政治机构,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明宣宗保留了明仁宗时期的政府结构,让许多杰出的官员继续效劳。但是他在政治制度方面和行政实践中的确作了某些变动。这在内阁作用的改变和宦官参与行使行政权方面表现得很明显。明宣宗即位后则进一步继

  • 李世民的早年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太宗

    隋开皇十七年(597年)十二月戊午日(一说开皇十八年[598年]十二月戊午日),李世民出生于武功的李家别馆。《旧唐书·卷二·本纪第二》: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生于武功之别馆。时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三日而去。李世民幼时聪明机智,高明的见解非常深远,面临关键大事刚毅果断,不拘小节,当时人没有一个人能够

  • 朱瞻基为什么刚即位就有人叛乱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

    洪熙元年(1425年)六月二十七日,朱瞻基正式登基。他放弃了他父亲把朝廷迁回南京的计划,仍留北京为帝都,这多半是因为他成长在此地,因而与朱棣一样深切地关心北方的边境。当时朱瞻基正在南京,他的皇叔朱高煦准备在半路截杀太子,然后自立为帝。朱瞻基安全抵达京城。回到北京之后,他一方面妥善处理了明仁宗的后事,

  • 刘邦传位给刘盈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邦

    刘邦为何将皇位传给刘盈?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就刘邦来说,刘盈也好,刘如意也罢,甚至刘肥,刘长,刘恒,都是自己的儿子,传给谁都是延续,但问题的核心是传给谁才能保证大汉的天下永远姓刘,就算不能永远,也得打个刘姓长期拥有天下的底子。作为一个大政治家,刘邦就是本着这个出发点立嗣,所以这就是传位的核心思想

  • 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要写《帝范》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世民,唐朝,李治,唐太宗

    贞观十七年(643年)四月,太子李承乾以谋反之罪被废,唐太宗遂将其第九子晋王李治立为太子,并对太子严加教管。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正月,唐太宗将他撰写的《帝范》十二篇颁赐给太子李治,并对其告诫说:“你应当以古代的圣哲贤王为师,像我这样,是绝对不能效法的。因为如果取法于上,只能仅得其中,要是取法于中

  • 刘邦不立刘如意为太子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邦

    刘如意是刘邦最宠爱的儿子,刘邦为什么不立刘如意为太子呢?是刘邦不想还是不能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刘邦还未发迹前,原配夫人是吕雉,二人可谓是患难夫妻了。当年刘邦在外四处征战,先是推翻暴秦,后又同项羽争霸,这段时期里,吕雉大部分时候并没有陪在刘邦身边,而是在刘邦的老家照顾他们刘氏一家,生活也是过得十

  • 朱瞻基为什么早早被立为储君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

    朱瞻基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初九日,朱高炽与其嫡妻张氏所生的长子。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皇祖父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曾经作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的父亲洪武帝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在古代,大圭象征着权力,朱元璋将大圭赐给他,并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朱棣醒来以后正在回忆梦中的情景,觉得十分吉

  • 刘邦和戚夫人的儿子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邦

    刘如意(公元前205年~公元前194年),沛郡丰邑(今江苏徐州丰县)人,汉高祖刘邦第三子,汉惠帝刘盈异母弟,母戚夫人。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受封为代王。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改封为赵王。因母亲得宠,汉高祖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由于大臣与吕后反对而作罢。刘邦害怕吕后谋害刘如意,便以周昌为

  • 李世民为什么发动玄武门之变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与李建成的权力之争,李世民虽然有很多军功,但是李建成却逐渐处于上风,李世民知道,一旦李建成登基,绝不会放过自己,因为他功高震主,所以李世民不能坐以待毙,于是他孤注一掷,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成王败寇在此一搏,他还真的博成功了。那么李世民为何敢发动玄武门之变呢?在当时李世民几乎成了孤家寡人,兵权被李

  • 刘邦的继位者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刘盈就是刘邦的继位者。刘盈(前210年-前188年9月26日)。西汉第二位皇帝,汉高帝刘邦嫡长子,母为汉高后吕雉。汉高帝五年(前202年),册立为皇太子,十六岁时继承皇位。在位期间,实施仁政,减轻赋税,任用萧何和曹参为丞相,实行萧规曹随、休养生息的政策。在思想和文化方面,崇尚黄老哲学。在强势的吕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