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瞻基开创宣德治世的影响有哪些

朱瞻基开创宣德治世的影响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721 更新时间:2024/1/14 10:40:47

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之后,政局趋于稳定。明宣宗在成祖、仁宗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政治机构,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明宣宗保留了明仁宗时期的政府结构,让许多杰出的官员继续效劳。但是他在政治制度方面和行政实践中的确作了某些变动。这在内阁作用的改变和宦官参与行使行政权方面表现得很明显。明宣宗即位后则进一步继承和发扬这一广开言路、纳谏的风尚。他对大臣说:“汉、唐诸君,文帝、太宗能纳谏,文帝几致刑措,太宗致贞观之治,亦皆受善之效。”明宣宗即位后,不仅继续轻刑措,而且注意教化。他说:“百姓轻犯法,由于教化未行。”因而命令各级官吏宜申张教化,普及法律知识,以减少犯罪的行为。

明宣宗试图清除军事的腐败现象,以大力建立文官统治。在历次征战中,贪污的军官只动员穷人而向富人出售免征券,在征用物资时,向黎民百姓过分勒索。为了清除这些弊病和恢复军事组织的纪律,明宣宗从宣德元年(1426年)到三年(1428年)派出一批批的监察官员去视察和改进各省的军事状况。这些调查的一个目的是清查兵员花名册,以确定各军事单位实际的士兵人数和所需的军饷和口粮,从而清除贪污的主要根源。这类使命称之为清军,从此成了御史们的正常任务。明宣宗担心秋高马肥时胡人侵犯边疆,于是整顿兵马,驻扎喜峰口以待敌军。守将奏报兀良哈率领万名铁骑骚扰边疆,明宣宗精选铁骑兵三千飞奔前往。敌军望见远处来军,以为是戍守边疆之兵,即以全军来迎战。朱瞻基命令将铁骑分为两路夹攻敌军,并且亲自射杀敌军先锋,杀死三人。两翼飞失如云,敌人不敢前进。继而,朱瞻基又命连续发射神机铳,敌军人马死伤大半,剩下的全部溃逃。明宣宗用数百铁骑直驱前行,敌人看到黄龙旗,才知道是皇帝亲征,于是全部下马拜倒在地请降,明宣宗将这些人捆缚抓获,大胜而归。

宣德五年(1431年1月),明宣宗以以外番多不来朝贡为由,命令郑和再次出航。返航期间,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550人。这也是最后一次下西洋。

明宣宗实行安民、爱民的仁政。他深知“民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因此在他统治的期间内,体恤民情,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坐皇宫九重,思田里三农”,这的确是关心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朱瞻基的真实心态。他继续推行洪武朝以来的招人垦荒的政策,发展农业生产。宣德七年(1432年),明宣宗还减免了因遭受水灾的嘉兴、湖州等地。宣德八年(1433年),也减免了不少灾区地区的赋税。

宣宗朝文有“三杨”、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真是人才济济,这使得当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出现了继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后的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

标签:

更多文章

  • 李世民的早年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太宗

    隋开皇十七年(597年)十二月戊午日(一说开皇十八年[598年]十二月戊午日),李世民出生于武功的李家别馆。《旧唐书·卷二·本纪第二》: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生于武功之别馆。时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三日而去。李世民幼时聪明机智,高明的见解非常深远,面临关键大事刚毅果断,不拘小节,当时人没有一个人能够

  • 朱瞻基为什么刚即位就有人叛乱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

    洪熙元年(1425年)六月二十七日,朱瞻基正式登基。他放弃了他父亲把朝廷迁回南京的计划,仍留北京为帝都,这多半是因为他成长在此地,因而与朱棣一样深切地关心北方的边境。当时朱瞻基正在南京,他的皇叔朱高煦准备在半路截杀太子,然后自立为帝。朱瞻基安全抵达京城。回到北京之后,他一方面妥善处理了明仁宗的后事,

  • 刘邦传位给刘盈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邦

    刘邦为何将皇位传给刘盈?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就刘邦来说,刘盈也好,刘如意也罢,甚至刘肥,刘长,刘恒,都是自己的儿子,传给谁都是延续,但问题的核心是传给谁才能保证大汉的天下永远姓刘,就算不能永远,也得打个刘姓长期拥有天下的底子。作为一个大政治家,刘邦就是本着这个出发点立嗣,所以这就是传位的核心思想

  • 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要写《帝范》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世民,唐朝,李治,唐太宗

    贞观十七年(643年)四月,太子李承乾以谋反之罪被废,唐太宗遂将其第九子晋王李治立为太子,并对太子严加教管。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正月,唐太宗将他撰写的《帝范》十二篇颁赐给太子李治,并对其告诫说:“你应当以古代的圣哲贤王为师,像我这样,是绝对不能效法的。因为如果取法于上,只能仅得其中,要是取法于中

  • 刘邦不立刘如意为太子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邦

    刘如意是刘邦最宠爱的儿子,刘邦为什么不立刘如意为太子呢?是刘邦不想还是不能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刘邦还未发迹前,原配夫人是吕雉,二人可谓是患难夫妻了。当年刘邦在外四处征战,先是推翻暴秦,后又同项羽争霸,这段时期里,吕雉大部分时候并没有陪在刘邦身边,而是在刘邦的老家照顾他们刘氏一家,生活也是过得十

  • 朱瞻基为什么早早被立为储君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

    朱瞻基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初九日,朱高炽与其嫡妻张氏所生的长子。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皇祖父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曾经作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的父亲洪武帝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在古代,大圭象征着权力,朱元璋将大圭赐给他,并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朱棣醒来以后正在回忆梦中的情景,觉得十分吉

  • 刘邦和戚夫人的儿子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邦

    刘如意(公元前205年~公元前194年),沛郡丰邑(今江苏徐州丰县)人,汉高祖刘邦第三子,汉惠帝刘盈异母弟,母戚夫人。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受封为代王。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改封为赵王。因母亲得宠,汉高祖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由于大臣与吕后反对而作罢。刘邦害怕吕后谋害刘如意,便以周昌为

  • 李世民为什么发动玄武门之变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与李建成的权力之争,李世民虽然有很多军功,但是李建成却逐渐处于上风,李世民知道,一旦李建成登基,绝不会放过自己,因为他功高震主,所以李世民不能坐以待毙,于是他孤注一掷,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成王败寇在此一搏,他还真的博成功了。那么李世民为何敢发动玄武门之变呢?在当时李世民几乎成了孤家寡人,兵权被李

  • 刘邦的继位者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刘盈就是刘邦的继位者。刘盈(前210年-前188年9月26日)。西汉第二位皇帝,汉高帝刘邦嫡长子,母为汉高后吕雉。汉高帝五年(前202年),册立为皇太子,十六岁时继承皇位。在位期间,实施仁政,减轻赋税,任用萧何和曹参为丞相,实行萧规曹随、休养生息的政策。在思想和文化方面,崇尚黄老哲学。在强势的吕太后

  • 刘邦不立刘肥为太子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邦

    刘肥身为刘邦的长子为什么到头来皇太子、乃至皇帝之位却没有落到刘肥头上,反而让老二刘盈捷足先登了呢?原因很简单,就五个字--嫡长子继承制。刘肥是刘邦在还未成亲时与曹氏的私生子,刘邦正经的嫡长子是他与吕后的儿子刘盈。所以刘肥虽为长子却是庶出,有嫡长子刘盈在他是没资格当太子的。但嫡长子继承制只是理论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