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高炽为什么被立为燕王世子

朱高炽为什么被立为燕王世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504 更新时间:2023/12/7 23:53:14

洪武十一年(1378年)七月二十三日(8月16日),朱高炽出生于祖父朱元璋兴盛之地凤阳。 他是明成祖朱棣长子,母为仁孝文皇后徐氏,当时他父亲为燕王,年仅十八岁。相传仁孝文皇后梦见有冠冕执圭者上谒而生。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在他儿童时代,他接受武术和儒家学术的正规教育。

《明史·卷八·仁宗本纪第八》:母仁孝文皇后,梦冠冕执圭者上谒。寤而生帝。幼端重沉静,言动有经。稍长习射,发无不中。好学问,从儒臣讲论不辍。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立为世子。一次,明太祖朱元璋命朱高炽与秦、晋、周三王的世子在破晓时去检阅军队,唯独朱高炽回军较晚,明太祖问他缘故,他解释说清晨太冷,检阅应等到士兵们吃完早饭以后。

《明史·卷八·仁宗本纪第八》: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燕世子。尝命与秦、晋、周三世子分阅卫士,还独后。问之。对曰:“旦寒甚,俟朝食而后阅,故后。”

明太祖又命朱高炽分阅章奏,朱高炽独取与军民事务十分相关的奏章上奏。有文字谬误的现象,没有上奏明太祖。明太祖指示他,是否是他有所忽视,朱高炽认为,不应以小小的失误来劳烦皇帝。明太祖又曾问他:唐商汤时爆发水旱灾害,百姓能凭什么度过。朱高炽认为,百姓度过灾害是因为圣明的君主有好的恤民政策。明太祖为朱高炽的这些见识非常高兴,并评价他有“君人之识”。

《明史·卷八·仁宗本纪第八》:又命分阅章奏,独取切军民利病者白之。或文字谬误,不以闻。太祖指示之曰:“儿忽之耶?”对曰:“不敢忽,顾小过不足渎天德。”又尝问:“尧、汤时水旱,百姓奚恃?”对曰:“恃圣人有恤民之政。”太祖喜曰:“孙有君人之识矣。”

不过由于朱高炽喜静厌动,虽然他在一定程度上学会了箭术,但总的说他很少表现出从武的资质。相反,他更专心致志于经籍和文学。

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高炽生于凤阳府。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立为燕王世子。朱棣起兵靖难期间,以世子朱高炽守北平府。朱高炽善抚士卒,仅以万人拒南军李景隆五十万之众围攻,城赖以全。永乐二年(1404年),立为皇太子。

标签: 朱高炽明仁宗

更多文章

  • 卓文君写给司马相如的情书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司马相如

    传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结婚后,两人到了临邛,开了个小酒店来维持生活。后来卓王孙不忍女儿受苦,于是资助了很多财物和田地,两人于是过上了富足生活。过了几年,司马相如的文章受到汉武帝的赏识,一跃升至中郎将,飞黄腾达。在京城任上的日子里,逐渐冷落卓文君,后来干脆写了一封信留给临邛的卓文君。卓文君打开信件,发现上

  • 杨贵妃和唐玄宗的岁数差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杨贵妃

    历史上杨贵妃比唐玄宗李隆基小三十四岁,杨贵妃一开始是李隆基的儿媳,是寿王李瑁的妃子,但是唐玄宗因为看中了杨玉环的美貌,便将她纳入自己的后宫之中,那个时候李隆基已经五十多岁,而杨玉环妙龄才十八,两人是典型的忘年恋。杨贵妃杨玉环是唐玄宗李隆基最宠爱的妃子,虽然在杨玉环之前,李隆基也宠爱过武惠妃等人,但是

  • 明仁宗时期的经济政策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经济,明仁宗

    明仁宗在位期间,他信奉儒家学说,有很能体谅民间疾苦,轻徭薄赋,数次减免贡赋。朱高炽监国期间大力推行其父皇的“垦荒归己”的奖励垦荒政策,使这项政策前后贯彻七十年之久。同时也继续其父祖的设置屯田的政策。永乐十二年(1414年),朱高炽第二次监国时,安置了山西等地2000多户流民到隆庆州进行屯种,促进了当

  • 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爱情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杨贵妃

    一千二百年前,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一篇爱情叙事长诗《长恨歌》,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凄楚缠绵回旋婉转的爱情故事,从此,唐玄宗、杨贵妃、华清池、马嵬坡这些名字与便《长恨歌》一起被人们所熟悉,流芳千古,而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也成为爱情绝唱,遗恨千年。野史中讲,唐玄宗即位前,任潞州驿驾,喜欢赵丽妃。随

  • 杨贵妃下落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网络上一直流传着这么一个段子,说杨玉环并没有死,而是去了日本,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先看看正史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杨玉环本是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性格婉顺,姿质丰艳,擅长歌舞,通晓音律,深受唐玄宗的喜爱。唐玄宗甚至为了她冒天下之不敬,将这位儿媳强娶入后宫当贵妃。恩宠惠及家人,杨玉环的堂兄杨国忠

  • 杨贵妃死后李隆基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杨贵妃

    李隆基一生有三位皇后,九位嫔妃,昭仪才子数十名。其中最著名的还是李杨之爱,杨贵妃被称为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虽然她没能当上皇后,但李隆基对杨贵妃的宠爱要比皇后多多了。当时很多文学作品都把李隆基描写成是一位专一的皇帝,白居易的《长恨歌》更是把李隆基和杨贵妃之间的故事永久记录了下来。不过杨贵妃最后时刻下落

  • 杨贵妃真正死因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在唐玄宗后宫中绝对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然而这一切都随着“安史之乱”而告终。天宝十四年(755年),身兼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以“清君侧,诛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兵锋直指长安,唐玄宗眼看京师不保,连忙带着杨贵妃和杨国忠等人逃往四川避难。然而,当逃难的队伍行

  • 杨贵妃的真实体重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我们一直都说杨贵妃挺胖的,那么她真实体重究竟是多少呢?事实上杨贵妃的真实体重最近就曾被曝光,说出来可能你都不相信。如今我们衡量一个人是不是美女,都把瘦做为标准。身边你都可以听到女孩儿,十有八九都在嚷嚷着减肥,而剩下的就是些比较另类的姑娘,她们会抱怨为什么没有生活在千年前的唐朝。大家可能会疑惑,这人胖

  • 杨贵妃被赐死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唐玄宗言国忠当诛,然贵妃无罪,本欲赦免杨玉环,无奈禁军皆认为贵妃乃祸国红颜,安史之乱乃因贵妃而起,不诛难慰军心、难振士气。接受高力士的劝言后,唐玄宗为求自保,不得已赐死杨贵妃。最终杨贵妃被赐白绫一条,自缢在佛堂的梨树下,时年38岁。杨贵妃死于“马嵬驿兵变”,不论新旧《唐书》官方记载,还是民间笔记小说

  • 历史上的红颜祸水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红颜祸水,祸国殃民的美女,个个美若天仙,一个比一个漂亮,最后一个最悲惨。在以男性为主导的封建社会里,男人总是历史的主要书写者,然而即使这样,依然无法淹没女性的巨大作用,特别是美女的作用。历史上有四位大美女,他们被称为红颜祸水,祸国殃民,亡国妖女,他们是谁,又做了什么呢?夏桀攻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