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女南平公主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女南平公主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450 更新时间:2024/1/5 6:58:59

南平公主(?—650年),本姓李氏,名字不详。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时期公主,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女。贞观十一年(637年),嫁给南城县男王敬直。王敬直受累于太子李承乾谋反,夫妻离婚。南平公主改嫁刘玄意。永徽元年,薨逝,陪葬昭陵。

人物生平

下嫁王珪的小儿子南城县男王敬直。出嫁的时候有一个小插曲:按照古礼规定,刚进门的媳妇有专门拜见公婆的礼节,可是南北朝以来礼教废弛,公主出降时都不再遵守这个礼节了。可是王珪却说:“当今主上圣明,凡事都遵守礼法。我受公主拜见,岂是为了自己荣耀,是为了成就国家的美名啊。”于是与其妻在上席就坐,命令公主执行拜见公婆之礼,礼成而退。当时舆论都认为他做的对,太宗听说后也认为很好。从王珪开始,以后公主出嫁,有公婆的都要行拜见之礼。贞观十三年(639年),王珪病重,太宗专门命令南平公主去王珪府看望他(可见南平公主没有像她姐姐襄城公主一样与公婆住在一起)。

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谋反失败,王敬直因为与李承乾有交往,被流放岭南,南平与王敬直终止了夫妻关系,改嫁开国功臣刘政会之子刘玄意(也作玄懿),刘玄意后封渝国公,高宗时为汝州刺史,历洪、饶八州采访使。

相关史料

新唐书·公主传

南平公主,下嫁王敬直,以累斥岭南,更嫁刘玄意。

新唐书·列传第二十三

子敬直,尚南平公主。是时,诸主下嫁,以帝女贵,未尝行见舅姑礼。珪曰:"主上循法度,吾当受公主谒见。岂为身荣,将以成国家之美。"于是,与夫人坐堂上,主执笲盥馈乃退。其后公主降,有舅姑者,备妇礼,本于珪。十三年,病。帝遣公主就第省视,复遣民部尚书唐俭增损药膳。

新唐书·列传第十五

子玄意袭爵,尚南平公主。高宗时为汝州刺史。

旧唐书·列传第八

子玄意袭爵,改封渝国公,尚南平公主,授驸马都尉。高宗时为汝州刺史。

旧唐书·列传二十

时珪子敬直尚南平公主。礼有妇见舅姑之仪,自近代公主出降,此礼皆废。珪曰:「今主上钦明,动循法制。吾受公主谒见,岂为身荣,所以成国家之美耳。」遂与其妻就席而坐,令公主亲执笄行盥馈之道,礼成而退。是后公主下降有舅姑者,皆备妇礼,自珪始也。珪少时贫寒,人或遗之,初不辞谢;及贵,皆厚报之,虽其人已亡,必赈赡其妻子。事寡嫂尽礼,抚孤侄恩义极隆,宗姻困匮者,亦多所周恤。珪通贵渐久,而不营私庙,四时蒸尝,犹祭于寝。坐为法司所劾,太宗优容,弗之谴也,因为立庙,以愧其心。珪既俭不中礼,时论以是少之。十三年,遇疾,敕公主就第省视,又遣民部尚书唐俭增损药膳。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四

以礼部尚书王珪为魏王泰师,上谓泰曰:“汝事珪当如事我。”泰见珪,辄先拜,珪亦以师道自居。子敬直尚南平公主。先是,公主下嫁,皆不以妇礼事舅姑,珪曰:“今主上钦明,动循礼法,吾受公主谒见,岂为身荣,所以成国家之美耳。”乃与其妻就席坐,令公主执弁,行盥馈之礼。是后公主始行妇礼,自珪始。

太平御览

又曰:王?子敬直,尚南平公主。礼有妇见舅姑之仪,自近代公主出降,此礼皆废。?曰:“今主上钦明,动循法制。吾受公主谒见,岂为身荣,所以成国家之美耳。”遂与其妻就位而坐,令公主亲执笄,行盥馈之道,礼成而退。是後公主下降有舅姑者,皆备妇礼,自?始也。

唐会要

十一年。侍中王珪子敬直。尚南平公主。礼有妇见舅姑之仪。近代以来。公主出降。此礼皆废。珪曰。今主上钦明。动循法制。吾受公主谒见。岂为身荣。所以成国家之美耳。遂与其妻就位而坐。令公主亲执笲。行盥馈之道。礼成而退。物议韪之。自是公主下降。有舅姑者皆备礼。自珪始也。

贞观政要

礼部尚书王珪子敬直,尚太宗女南平公主。珪曰:“《礼》有妇见舅姑之仪,自近代风俗弊薄,公主出降,此礼皆废。主上钦明,动循法制,吾受公主谒见,岂为身荣,所以成国家之美耳。”遂与其妻就位而坐,令公主亲执巾,行盥馈之道,礼成而退。太宗闻而称善。是后公主下降有舅姑者,皆遣备行此礼。

千金翼方

备急裛(yì)衣香方(又名:南平公主方)藿香、零陵香、甘松香各一两,丁香二两。又四味细挫如米粒,微捣,以绢袋盛衣箱中。

文献通考·卷二百五十八 帝系考九

南平公主初?王敬直,再?刘元意(敬直王?之子。先时,公主下嫁,未尝行见舅姑礼。?曰:“主上循法度,吾当受公主谒见,岂为身荣,将以成家国之美。”於是与夫人坐堂上主执笄盥馈乃退。後主出降,有舅姑者,备礼始於?)

通典·卷五十九

贞观中,侍中王珪子敬直尚太宗女南平公主。礼有妇见舅姑之仪,自王姬下降,此事多略。珪曰:"此礼之废,由来久矣。今上钦明,动循法制,吾受公主谒见,岂为身荣哉!所以成国家之美耳。"於是夫妻西向坐,公主亲执笲,行盥馈之道,礼成而退。物议善之。是后公主有舅姑者,皆备妇礼,自珪始也。

南平公主造像

南平长公主造像窟,窟内刻坐佛1尊,面相丰满安详,衣纹细密流丽,雕刻技法娴熟精练。该窟开凿于显庆二年(657年),是南平长公主为已逝去的父皇唐太宗祈福而造。南平长公主是唐高宗的姐姐,显庆年间随同其丈夫、出任齐州刺史的驸马渝国公刘玄意来到山东,在著名的佛教圣地神通寺朝拜时督造了一批窟龛。刘玄意造像龛位于千佛崖中部偏南的地方,龛外饰有璎珞门楣,外镌力士、狮子等护法神兽。南平长公主造像体态丰腴,面目圆润,微微带笑,温雅敦厚,俨然一贵妇人气派,为山东地区唐代造像的精品。

标签: 唐太宗李世民

更多文章

  • 唐太宗李世民长女襄城公主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世民,唐太宗

    襄城公主,唐太宗李世民长女,母不详。下嫁萧瑀长子萧锐。卒于永徽二年,陪葬昭陵。襄城公主雅礼有度,太宗贤之,敕诸公主视为师式。后人赞誉和政公主时提到“平阳起娘子之军於司竹,襄城行匹庶之礼於宋公,常乐匡复之师於武后,皆前古之所未有。” 萧锐袭父爵为宋国公,沉毅有大量,善隶书,性蕴慈仁。贞观十八年,唐太宗

  • 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三子李福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世民,唐太宗

    李福(634年-670年10月2日),字祐,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一说陇西成纪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三子,母为杨贵妃(贵妃之位是否为追封待考)。贞观十三年(639年),进封赵王,出继隐太子李建成。贞观十八年,出任秦州都督。唐太宗去世时,授右卫大将军。唐高宗即位后,先后治理鄜州、青

  • 吕后善待薄姬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吕后

    刘邦去世后,吕雉彻底掌权,虽然刘盈成为了皇帝,但是基本上所有的政务都要听从吕后的安排。吕雉开始对后宫进行大的清理,第一要对付的自然就是戚夫人。之前戚夫人一直有刘邦撑腰,现在靠山没了,自然是好日子到头了。吕雉不但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还把他的儿子给杀了。可是,大家就比较好奇,既然吕后那么厉害,为什么会放

  • 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二子李简人物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太宗,李世民

    李简(?—631年),祖籍陇西成纪,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二子,唐高宗李治异母弟,生母不详。李简进封代王后逝世,无子女。简介李简(?—631年5月9日)代王,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二子,唐高宗李治异母弟。生母不详,史书记载后宫生简。李简封代王后同年薨,无子女。相关史料《新唐书列传第五》◎太宗子太宗十四子:文德皇

  • 刘邦的亭长官职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邦

    有历史记载的亭长,恐怕也就只有刘邦一人。刘邦这个亭长是干什么的?究竟是多大的官呢?历史上都没有明确的记载。有人说,刘邦的亭长相当于乡长,也有的说,刘邦的亭长相当于派出所所长。不过,如果我们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这样的说法似乎都不对。古书上关于“亭长”的描述,也是支离破碎的。比如,秦朝留下来的简牍上,

  • 刘邦少子刘长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邦,刘长

    刘长(前198年—前174年),沛丰邑(今江苏徐州丰县)人,汉高祖刘邦少子,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异母弟,母赵姬。西汉初年诸侯王。力能扛鼎。于前196年被封淮南王。文帝时,骄纵跋扈,常与帝同车出猎;在封地不用汉法,自作法令。前174年,与匈奴、闽越首领联络,图谋叛乱,事泄被拘。朝臣议以死罪,文帝赦之

  • 朱瞻基是怎么对待自己叔叔朱高煦和朱高燧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朱瞻基,对自己的两位叔叔可谓是仁至义尽。能给的,该给的,朱瞻基都给了,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是要什么有什么,除了皇位,朱瞻基几乎是事事听从,即使到最后,汉王朱高煦都起兵造反了,朱瞻基也依旧是不想杀他,选择宽恕。可以说,在朱瞻基的心里,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就是自己的亲叔叔,是自己在这世上仅存的几位至

  • 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阴妃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世民,妃嫔,唐太宗,唐朝

    阴妃,阴氏德妃,武威郡姑臧人也。唐太宗李世民四妃之一,隋朝长安留守阴世师之女,属武威郡阴氏。 大业十三年,其父阴世师阻止李渊攻破长安,阴世师杀李渊子李智云、挖李家祖坟。李渊破长安之后抄其家,家眷没入掖庭。阴氏颇有姿色,有宠于秦王李世民,生下皇五子李佑,封为德妃。贞观十七年,李佑谋反伏诛后,受到株连,

  • 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李恪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李恪,李世民,唐太宗

    李恪,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母为隋炀帝之女杨妃。 英武果敢,深得宠爱。武德三年,册封长沙郡王;武德八年(625年),改封汉中郡王。贞观元年,晋封汉王。贞观二年,改封蜀王,授益州大都督。贞观十一年,封吴王,授安州都督。永徽元年,拜司空,授梁州都督。永徽二年,加授太子太师、安州都督。永徽四年,牵连房遗爱谋

  • 朱棣为什么立13岁的朱瞻基为皇太孙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棣

    朱元璋,开创明朝后就“大开杀戒”,他晚年几乎将所有的开国功臣都屠杀殆尽,他这么做,一方面是因为整顿前朝、治理贪官;另一方面,他在为孙子铺路,太子朱标去世后,他就决定将江山传给孙子,孙子年轻,也不惧威严,自然震慑不了前朝功高震主的百官。朱元璋如此费心,但孙子的皇位还是没有坐稳,抢他皇位的不是旁人,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