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棣为什么偏爱长孙朱瞻基

朱棣为什么偏爱长孙朱瞻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597 更新时间:2023/12/29 17:11:03

朱棣确实非常偏爱长孙朱瞻基。说朱棣偏爱长孙朱瞻基,有以下几个理由。

其一,朱棣除了立朱高炽为皇太子外,还立了朱瞻基为皇太孙。一般皇帝在确定储位的时候,都会只考虑自己继承人的问题,不会考虑儿子继承人的问题。毕竟儿子的继承人,应该由儿子自己来考虑,他不能把儿子的事情都给干了。但是,朱棣因为特别喜欢朱瞻基,还真就把儿子朱高炽的事情也给干了。

其二,朱棣其实一直不喜欢他的长子朱高炽。他觉得朱高炽太胖,与自己尚武的性格完全不像。他最想传位的,是他的二儿子朱高煦。甚至一度亲口告诉朱高煦要传位给他。但是由于朱瞻基的存在,最终朱棣还是立他不喜欢的长子朱高炽为太子。他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朱高炽,把皇位传给朱瞻基。

这就有点像晋武帝司马炎的做法。司马炎因为太喜欢他的孙子司马矞,觉得司马矞能够光大晋朝江山,因此宁愿把皇位传给白痴儿子司马衷,再通过司马衷,传给司马矞。

不过,司马炎显然是失败的,而朱棣通过儿子传位孙子的做法却是成功的。不但朱瞻基后来确实是好皇帝,儿子朱高炽也确实是好皇帝。他们两父子,创造了历史上堪比“文景之治”的“仁宣之治”,为大明江山此后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那么,朱棣为什么那么喜欢朱瞻基呢?

史料记载,这是因为朱瞻基能文能武,比只能文不能武的朱高炽,以及只能武不能文的朱高煦,更让朱棣喜欢。

除了这个后期的理由外,还有一个早期的理由。《明史》记载:(朱瞻基)生之前夕,成祖梦太祖授以大圭曰:“传之子孙,永世其昌。”既弥月,成祖见之曰:“儿英气溢面,符吾梦矣。”

这段话说的是,朱瞻基在出生的那天晚上,朱棣做了一个梦,梦见朱元璋把一个大圭交给他,对他说了一句“传之子孙,永世其昌”的话。当后来朱棣在朱瞻基满月,看见他的时候,高兴地说,这个小家伙满脸英气,与我做的梦很相符。

因为有这个梦,便也就意味着,朱棣后来发动“靖难之役”是顺理成章的。毕竟朱元璋已经在“梦中”把皇位传给朱棣了,而给朱棣传这个梦的“使者”,正是朱瞻基。同时也说明,朱瞻基是上天给朱棣送来的,也是天然应该通过朱棣传递而当皇帝的。因此,朱棣自然要立他为“皇太孙”了。

也就是说,朱瞻基的出生,就表明了朱棣应该当皇帝,同时也表明,皇位最终应该传到朱瞻基的手里。

既然如此,朱棣当然就应该非常重视朱瞻基,对朱瞻基特别优待了。

不过,朱棣的这种说法,虽然看起来他当皇帝是受命于天,其实相当站不住脚。为什么说他相当站不住脚呢?

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时间。一个时间是朱瞻基出生于1398年2月9日,一个时间是朱元璋去世于1398年6月24日,一个时间是朱允炆登基于1398年6月30日,还有一个时间是靖难之役发生于1399年7月6日。

这几个时间说明什么呢?说明朱瞻基出生,也就是朱棣做梦的时候,朱元璋还没有去世。朱元璋是过了4个多月才去世的。

如果说朱元璋已经去世了,他通过托梦,把未来大明江山的走向告诉朱棣,这还说得过去。但是朱元璋当时还活着,他怎么可能托梦呢?活着却还托梦,这不是搞笑吗?而且4个多月后,朱元璋去世前,他把皇位传给了朱允炆。如果说朱元璋是想传给朱棣,为什么这时候不传呢?反而在4个月前“梦中传位”。这样一来,实际上朱棣的说法,就站不住脚了。

朱棣的说法,不但站不住脚,而且,从上面的时间点,我们还可以看出另外一种事实。历史上认为,“靖难之役”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朱允炆削藩,朱棣才不得不起来造反“靖难”。但从朱元璋还没死,朱棣就做这样的梦来看,朱棣对皇位是觊觎已久,只不过一直没有暴露出来而已。朱允炆削藩,对他来说,简直是正中下怀,正好举兵造反,夺取皇位。

由此可见,朱元璋想用朱瞻基的出生,来证明他当皇帝是受命于天,却反而弄巧成拙。不过,就算弄巧成拙,朱棣也要悉心维护这个谎言,以此证明他当皇帝的正当性。

标签: 朱棣

更多文章

  • 扬州八怪怪的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扬州八怪”究竟“怪”在哪里,说法也不一。有人认为扬州八怪为人怪,从实际看,并不如此。八怪本身,经历坎坷,他们有着不平之气,有无限激愤,对贫民阶层深表同情。扬州八怪凭着知识分子的敏锐洞察力和善良的同情心,对丑恶的事物和人,加以抨击,或著于诗文,或表诸书画。这类事在中国历史上虽不少见,但也不是多见,人

  • 吕后执政时期的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汉高祖十一年春,淮阴侯韩信谋反,吕后与萧何用计,诛杀韩信。同年三月,梁王彭越谋反,刘邦将其废为庶人、削职流放蜀地。途中遇吕后,彭诉说无罪,吕后答应为他说情,将其带回咸阳。她抱怨刘邦:“你把彭越放走,等于放虎归山。”刘邦遂将其处死,并夷其三族。刘邦称帝八年间,吕后协助刘邦,镇压叛逆、打击割据势力,对巩

  • 朱瞻基为什么被叫做促织天子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朱瞻基品行上的瑕疵通常在野史里和一些文学作品中有记录。比如,他喜好促织,有“太平天子,促织皇帝”之名。促织者,蟋蟀也,民间叫蛐蛐。称“太平天子”尚好,呼“促织皇帝”好像就不太中听了吧。而且他“好促织”的有点过了头,明人吕毖《明朝小史》里载:“帝酷好促织之戏,遣取之江南,其价腾贵,至十数金。时枫桥一粮

  • 刘邦不杀秦王子婴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邦

    大秦帝国历经嬴政、胡亥、子婴三王,享国15年。汉元年十月,刘邦率先入关,军霸上,并在此受降末代秦王子婴,那入关后的刘邦对秦政策是何,刘邦为什么不杀秦王子婴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在入关前,怀王与起事诸人有约在先:“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刘邦早年曾以役夫的身份到过咸阳,如今的刘邦摇身一变成为了未来的秦

  • 唐朝清河公主李敬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清河公主(624年~664年),本名李敬,字德贤,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时期公主,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一女。贞观二年,册封清河公主,时年五岁。贞观七年,嫁给卢国公程知节之子程处亮,时年十岁。唐高宗即位,晋封清河郡长公主。 麟德元年(664年),去世,时年四十一岁,陪葬于昭陵。《大唐故清河长公

  • 刘邦墓的地址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长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东约20千米的窑店街道三义村北,是汉高祖刘邦与吕后合葬墓。长陵东西并列着两座陵墓,西为刘邦的高祖陵,东为吕雉的吕后陵。陵前曾有清代陕西巡抚毕沅所立的两通碑石,又因为陵墓附近曾经出土过属于西汉时代的“长陵东当”、“长陵西当”和“长陵西神”文字瓦当,证实了这里的陵墓确为长陵。长陵的

  • 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女普安公主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太宗,李世民

    普安公主,名不详,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女,生母不明。普安公主下嫁史仁表。史仁表是唐朝建立前归顺李氏家族的突厥将军史大奈的儿子。普安公主生卒年不详,死后陪葬昭陵。《新唐书列传第八》北景公主,始封巴陵(巴陵公主)。下嫁柴令武,坐与房遗爱谋反,同主赐死。显庆中追赠,立庙于墓,四时祭以少牢。普安公主,下嫁史仁表

  • 巴陵公主为什么被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世民,唐太宗

    巴陵公主(?—653年),新唐书记载其为唐太宗第七女,母不详。初封巴陵公主,其夫柴令武是柴绍与平阳公主之子,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第三女,唐太宗李世民的同母姐妹。巴陵公主在永徽三年与高阳公主、房遗爱一同谋反,被赐死,她丈夫也一起被赐死。旧唐书没有公主传,只有平阳公主因战功显赫被记入了列传,但史书只是很

  • 唐朝豫章公主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世民,唐太宗

    豫章公主,生卒年不详,唐太宗李世民之女,为下嫔所生。因生豫章公主,下嫔难产而死,她是由长孙皇后抚养长大的,长孙皇后待她如同亲生之女。被长孙皇后收养,太宗对豫章公主的感情也十分不同。豫章公主死后,太宗非常悲伤,长期穿着素服,以至群臣惊恐,纷纷上书劝谏,要求皇帝克制悲伤。贞观年间,豫章公主下嫁唐俭之子唐

  • 刘邦和薄姬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邦

    汉文帝刘恒(前203年~前157年7月6日),西汉第三位皇帝(含西汉前少帝、后少帝刘弘为第五代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汉高帝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异母弟,母为薄姬。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受封代王。汉高帝去世后,吕后临朝称制,汉惠帝英年早逝,诸吕掌握朝中大权。吕后去世后,太尉周勃联合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