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郑板桥一生不画梅花的原因

郑板桥一生不画梅花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597 更新时间:2024/1/1 13:34:17

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在到扬州之前住在苏州。他在苏州城的桃花巷东头开了一家画寓。以卖画为生。当时在桃花巷的西头,画家吕子敬也开了一家画寓。吕擅长画梅花,并标榜自己画的梅花是‘远看花影动,近闻有花香’。

郑板桥来到苏州后,只画竹子,山石,就是不画梅花。而且若有人请郑画梅花时,他总是笑道:“我画的梅花比吕先生差远了。走吧,我领你去找吕先生求画去。”

吕子敬是个落第秀才,上有爹娘,下有老婆孩子,自己又多病,生活十分艰难。他画梅花栩栩如生,每个花瓣都活灵活现。郑板桥总是当着众人高度评价吕子敬的画。“吕先生画的梅花,我再学十年八年也赶不上。”

有个回家养老的吏部尚书,精通翰墨,鉴赏力很强。十分欣赏郑板桥的书法画。他出五十两银子的高价,以《梅花幽谷独自香》为题来到郑的家里求画。

郑板桥虽为雍正年间的进士,但种种原因使其仕途不顺。也许这一次算是遇着了送上门的好机会,能巴结上刚卸职的尚书大人,无疑会是通仕途的好机会。然而,郑板桥却推辞说:“尚书大人啊,说起画梅,还是吕子敬先生画的好。这么说吧,他画的梅花值五十两银子,我画的充其量也就值五两。”老尚书听到这话,就拿着银子找吕子敬去了。

自从老尚书找吕子敬画过梅花后,吕子敬觉得他的画比郑板桥的强多了,时不时地自我夸耀,说在苏州城里他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的。一些朋友们把吕子敬的话带给郑板桥,板桥只是一笑了之。

郑板桥在苏州住了三年后,要搬到扬州去。临行前,吕子敬前来送行。人送别总是以自己作品相赠。而郑板桥赠给吕子敬的,却是一幅梅花。

郑板桥展纸挥笔,只见他笔走侧锋,由深入浅,画出了苍苍点点带有飞白的梅花竹竿。画花朵时,用墨浓淡相宜,有轻有重,花瓣用淡墨直接点出,等水分未干时又在花瓣下端以焦墨渗化。如此画出的梅花酣畅淋漓,笔法流动,神采飞扬。再看整个画面,只有三四朵梅花画得清晰,者皆涂涂抹抹,直有‘触目横斜千万树,赏心只有三五朵“的意境。

吕子敬看着郑板桥作画,惊得开的嘴好一阵子没有合上。他愣了半天,才嗫喏着说:”郑兄有如此高超的画梅技艺,不早早教我?”“怕吕兄谦让,再也不肯画梅,画酬就会少收许多。”郑板桥平静的回答道。

至此,吕子敬恍然大悟,感激的说:“郑兄所以不画梅花,为的是给小弟留口饭吃!”

板桥精通书画,推辞生意,不画梅花不是因为梅花画得不好,而是要与邻友善。在现代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处处出风头,为他人着想更是一种气度和修养的表现。

标签: 郑板桥

更多文章

  • 朱棣为什么偏爱长孙朱瞻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棣

    朱棣确实非常偏爱长孙朱瞻基。说朱棣偏爱长孙朱瞻基,有以下几个理由。其一,朱棣除了立朱高炽为皇太子外,还立了朱瞻基为皇太孙。一般皇帝在确定储位的时候,都会只考虑自己继承人的问题,不会考虑儿子继承人的问题。毕竟儿子的继承人,应该由儿子自己来考虑,他不能把儿子的事情都给干了。但是,朱棣因为特别喜欢朱瞻基,

  • 扬州八怪怪的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扬州八怪”究竟“怪”在哪里,说法也不一。有人认为扬州八怪为人怪,从实际看,并不如此。八怪本身,经历坎坷,他们有着不平之气,有无限激愤,对贫民阶层深表同情。扬州八怪凭着知识分子的敏锐洞察力和善良的同情心,对丑恶的事物和人,加以抨击,或著于诗文,或表诸书画。这类事在中国历史上虽不少见,但也不是多见,人

  • 吕后执政时期的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汉高祖十一年春,淮阴侯韩信谋反,吕后与萧何用计,诛杀韩信。同年三月,梁王彭越谋反,刘邦将其废为庶人、削职流放蜀地。途中遇吕后,彭诉说无罪,吕后答应为他说情,将其带回咸阳。她抱怨刘邦:“你把彭越放走,等于放虎归山。”刘邦遂将其处死,并夷其三族。刘邦称帝八年间,吕后协助刘邦,镇压叛逆、打击割据势力,对巩

  • 朱瞻基为什么被叫做促织天子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朱瞻基品行上的瑕疵通常在野史里和一些文学作品中有记录。比如,他喜好促织,有“太平天子,促织皇帝”之名。促织者,蟋蟀也,民间叫蛐蛐。称“太平天子”尚好,呼“促织皇帝”好像就不太中听了吧。而且他“好促织”的有点过了头,明人吕毖《明朝小史》里载:“帝酷好促织之戏,遣取之江南,其价腾贵,至十数金。时枫桥一粮

  • 刘邦不杀秦王子婴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邦

    大秦帝国历经嬴政、胡亥、子婴三王,享国15年。汉元年十月,刘邦率先入关,军霸上,并在此受降末代秦王子婴,那入关后的刘邦对秦政策是何,刘邦为什么不杀秦王子婴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在入关前,怀王与起事诸人有约在先:“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刘邦早年曾以役夫的身份到过咸阳,如今的刘邦摇身一变成为了未来的秦

  • 唐朝清河公主李敬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清河公主(624年~664年),本名李敬,字德贤,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时期公主,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一女。贞观二年,册封清河公主,时年五岁。贞观七年,嫁给卢国公程知节之子程处亮,时年十岁。唐高宗即位,晋封清河郡长公主。 麟德元年(664年),去世,时年四十一岁,陪葬于昭陵。《大唐故清河长公

  • 刘邦墓的地址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长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东约20千米的窑店街道三义村北,是汉高祖刘邦与吕后合葬墓。长陵东西并列着两座陵墓,西为刘邦的高祖陵,东为吕雉的吕后陵。陵前曾有清代陕西巡抚毕沅所立的两通碑石,又因为陵墓附近曾经出土过属于西汉时代的“长陵东当”、“长陵西当”和“长陵西神”文字瓦当,证实了这里的陵墓确为长陵。长陵的

  • 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女普安公主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太宗,李世民

    普安公主,名不详,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女,生母不明。普安公主下嫁史仁表。史仁表是唐朝建立前归顺李氏家族的突厥将军史大奈的儿子。普安公主生卒年不详,死后陪葬昭陵。《新唐书列传第八》北景公主,始封巴陵(巴陵公主)。下嫁柴令武,坐与房遗爱谋反,同主赐死。显庆中追赠,立庙于墓,四时祭以少牢。普安公主,下嫁史仁表

  • 巴陵公主为什么被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世民,唐太宗

    巴陵公主(?—653年),新唐书记载其为唐太宗第七女,母不详。初封巴陵公主,其夫柴令武是柴绍与平阳公主之子,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第三女,唐太宗李世民的同母姐妹。巴陵公主在永徽三年与高阳公主、房遗爱一同谋反,被赐死,她丈夫也一起被赐死。旧唐书没有公主传,只有平阳公主因战功显赫被记入了列传,但史书只是很

  • 唐朝豫章公主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世民,唐太宗

    豫章公主,生卒年不详,唐太宗李世民之女,为下嫔所生。因生豫章公主,下嫔难产而死,她是由长孙皇后抚养长大的,长孙皇后待她如同亲生之女。被长孙皇后收养,太宗对豫章公主的感情也十分不同。豫章公主死后,太宗非常悲伤,长期穿着素服,以至群臣惊恐,纷纷上书劝谏,要求皇帝克制悲伤。贞观年间,豫章公主下嫁唐俭之子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