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吴中四士人物介绍

吴中四士人物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023 更新时间:2024/1/14 4:37:51

说到吴中四士,或许很多朋友不是很熟悉,也可能最了解的也就是贺知章张若虚了。吴中四士指的就是贺知章、张旭、张若虚、包融这四位在吴中的诗人。在唐朝初年,盛唐时期,吴中指的就是如今的江浙一带,所以这四位就是当初盛唐时期江浙一带著名的诗人。其中贺知章和张若虚事著名的诗人。张旭则是著名的书法家,同时也是诗人。包融虽也为诗人,但是所传的诗并不多。

张旭

张旭,唐著名书法家,诗人,字伯高,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市)人。初为常熟尉,后任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与李白友善,工书法,尤精草书,喜欢喝酒,每当大醉后,便高声喊叫,发狂般地奔跑,然后下笔,有时竟以头发蘸墨而书,时称"张颠"。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亦能诗,长于七绝。所存六首写景之作意境清丽深幽,别具一格。

张若虚

张若虚(约660年-约720年),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李显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人都以吴越名士,扬名京都。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初年又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称"吴中四士"。张若虚在唐中宗时以“文词俊秀”闻名长安。《全唐诗》存其诗仅二首。一首是五言排律《代答闺梦还》,成就一般;一首《春江花月夜》却独具特色,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这就是所谓的“以孤篇压倒全唐”。

包融

包融:生卒年不详,润州延陵(今江苏省丹阳市)人。与于休烈,贺朝,万齐融为"文词之友"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皆有名,号"吴中四士"。张九龄引为怀州司马,迁集贤直学士,大理司直。子包何、包佶,世称二包,各有诗集。包融仅存诗八首,载《全唐诗》里。

贺知章

贺知章(659年~744年),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其排行第八,人称“贺八”。会稽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证圣元年(695年)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转太常少卿、集贤院学士。开元十三年(725年)擢礼部侍郎,宫至秘书监。故人称“贺秘监”,又简称“贺监。天宝三年(744年)辞官还乡为道上,建千秋观以隐居其内,未几卒,享年86岁。

标签:

更多文章

  • 雍正用年羹尧做大将军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雍正

    雍正登基以后,开始对国家的朝政整改,雍正把帮助他登上皇位的钨思道选择不再重用,而且像高毋庸这样的家臣也是没有了音信,其实这一幕小编觉得很像一句话,就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韵味,而且现在的老十三也是处于颓废状态!不管理朝廷的事情,一直都是憋在家里面,而且雍正也是多次去找老十三,希望可以老十三出来和自己

  • 长孙皇后与唐太宗的日常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太宗,唐朝,李世民

    李世民爱重长孙皇后,尊重她的看法,即使朝政大事也毫不避讳。经常向长孙皇后询问朝中赏罚之事,长孙皇后不想回答时以“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为由拒绝干涉朝政。李世民却一定要和她讨论,再三询问,长孙皇后无奈之下决定不理踩丈夫,以沉默应对,对此李世民对妻子也毫无办法。《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四》:长孙皇后性仁孝

  • 长孙皇后为什么复谥文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复谥,长孙皇后

    第一位有独立谥号的皇后是汉宣帝皇后许平君,第一位一字本谥加一字从夫谥的自光烈皇后阴丽华起(光武帝先去世,儿子汉明帝刘庄时期永平年上谥)。一直到唐高祖妻子窦氏,之前所有皇后只有单字本谥,在丈夫死后才可加系皇帝丈夫谥号中一字,所谓“从谥”。如唐高祖即位的时候,追谥窦皇后为“穆皇后”,唐高祖死后合上他的谥

  • 唐太宗宠爱长孙皇后的儿女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世民

    唐太宗最宠爱的儿女皆为长孙皇后所出或收养。即便最是冰冷客观的史书里,也依然能感受到那一腔由对妻子切切之情演化而来的拳拳父爱。翻开史书,唐太宗对长孙皇后儿女的宠爱比比皆是。长孙皇后的长子李承乾,性聪敏,太宗“甚爱之”。对于长子太宗夫妇寄予了厚望。 在李承乾年幼时就给他找了侍读,又让陆德明,孔颖达教授承

  • 嘉庆废除文字狱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嘉庆

    文字狱并不是清朝的特有产物,自汉代开始,历朝历代都有文字狱。嘉庆皇帝在清朝众多皇帝中没有什么名气,也没有什么耀眼的政纪,但是他其实是做了一件对后世影响重大的事,那便是废止文字狱。而,嘉庆皇帝之所以能够意识到文字狱对社会影响极大,这和一个人对嘉庆皇帝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他就是嘉庆皇帝的老师——朱珪。朱

  • 年羹尧的出身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年羹尧出身官宦家庭,父亲年遐龄从笔帖式做起,最高做过湖广巡抚。年羹尧从小苦读诗书,21岁就中了进士,不到30岁就做了四川巡抚。年羹尧文进士出身,却精通兵法,在历任地方官的时候,多次镇压四川土司、西藏、青海的叛乱,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雍正即位后,年羹尧更是倍受倚重,和隆科多并称雍正的左膀右臂,风

  • 唐太宗对长孙皇后爱屋及乌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世民,唐朝,唐太宗

    太宗对长孙皇后的宠爱同样惠及到了长孙皇后的亲族身上。太宗对长孙无忌的宠遇众所周知,自太宗登基开始便一再加恩,委以腹心,群臣莫及。《册府元龟◎外戚部●褒宠》:长孙无忌,文德皇后兄也。太宗即位,为吏部尚书。帝以其佐命元勋,地兼外戚,礼遇尤重。常出入卧内,密与谋议。又尝作《威凤赋》以赐之。贞观十二年十二月

  • 长孙皇后与唐太宗生死相随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世民,唐太宗

    唐太宗登基后生过一场重病,缠绵床榻累年,长孙皇后悉心照料,昼夜不离左右。唐太宗和长孙皇后自少年结发,共同进退十多年,即使武德末年生死攸关之际都互不离弃。因感念丈夫对自己付出的真心实意,长孙皇后将毒药系在腰间,准备“若有不讳,亦不独生”。《续世说●卷八》:长孙皇后侍太宗疾,累月昼夜不离侧。常系毒药于衣

  • 年羹尧不向雍正认错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雍正

    雍正三年四月,雍正帝下旨解除年羹尧川陕总督职,命其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调任杭州将军一职。年羹尧在杭州任职期间,时常独自一人坐在城西涌金门发呆,那些途经城西的商贩慑于年羹尧威势,皆远远避开,不敢从涌金门入城。从年羹尧调任杭州将军开始,他被雍正一贬再贬,却始终不愿向雍正低头认错。不久之后,朝廷内外大臣也开

  • 朱元璋临终前最后一道圣旨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

    古代的圣旨,一直都是为了上达天听,为了传达圣谕,作为帝王的象征,绝对是不能缺少的一个东西,几乎每个皇帝都会下达无数圣旨,那么,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最后一道圣旨到底说了些什么?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皇太子朱标病死,明太祖立朱标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允炆因生性“颖慧好学,性至孝”,而深得朱元璋的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