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胡广是谁

明朝胡广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1328 更新时间:2023/12/9 11:05:21

胡广(1370年-1418年6月11日),字光大,号晃庵,江西吉水县人。明朝大臣、文学家,南宋名臣胡铨的十二世孙。建文二年(1400年),考中状元,赐名胡靖,授翰林院修撰。靖难之乱后,归附于朱棣,出任太子侍读,恢复原名胡广。永乐年间,历任太子右庶子、内阁学士、翰林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跟随明成祖北征蒙古,教导太孙朱瞻基,官至文渊阁大学士。

永乐十六年(1418年),胡广去世,时年四十九,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穆。明朝文臣得到谥号,从姚广孝和胡广始。明仁宗即位后,赠荣禄大夫、太子少师 。著作有《胡文穆公杂著》、《胡文穆集》等。

人物生平

高中状元

建文二年(1400年),胡广与同乡王艮在金陵参与殿试。试官议定,本由王艮夺魁,因敬止(王艮的字是敬止)其貌不扬,被建文帝黜为第二名榜眼。

当时正值靖难之役,胡广文章中有“亲藩陆梁,人心摇动”语,天子钦点为庚辰科进士第一甲第一名状元,并赐名靖,授翰林修撰,阶承直郎。

归附成祖

燕王朱棣攻入应天府时,王艮、胡广、解缙、吴溥四人聚会,胡、解各有慷慨陈词。独王艮哭泣不言。吴溥之子以为胡、解会自杀身殉建文帝。吴溥认为胡、解只会讲空话,真正忠君爱国的是王艮。话还没讲完,却听到胡广大声对家人喊叫,“外面很喧闹,小心看好猪啊。”吴溥笑着说:“连一只猪都舍不得,难道舍得生命吗?”不久,王艮自杀,胡广、解缙迎附朱棣。胡广升为侍讲。一个月后,改侍读,进阶段承德郎,恢复原名广。

永乐二年(1404年),升右春坊右庶子,阶奉议大夫,仍兼侍读,进入内阁。

永乐五年(1407年),进翰林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阶奉政大夫。此后明成祖北征,胡广与杨荣、金幼孜跟从,每次召入帐殿时,有时会谈至深夜。其善于书法,每次勒石刻碑时,均命胡广书写。经过山川险塞时,与皇上立马议论,有时他走得稍后,皇上常遣骑兵四出寻找。有一次他迷了路,他脱掉衣服骑着没加鞍的马渡过河流,皇上慰劳良苦。

永乐十二年(1414年),他再次跟随朱棣北征,当时皇长孙朱瞻基亦跟随,朱棣命他与杨荣、金幼孜在军中给朱瞻基讲经学、史学。

永乐十四年(1416年),担任文渊阁大学士,仍兼左春坊大学士。皇上征召乌思藏僧人做法会,为明太祖朱元璋马皇后荐福,说见到他们所显现的各种福佑和灵异。胡广献上《圣孝瑞应颂》,朱棣作佛曲命宫中歌舞和之。而礼部郎中周讷请封禅,胡广进言劝阻,于是朱棣下令禁止。胡广并呈上《却封禅颂》,得到朱棣的喜爱。

朱棣曾在筵席时,提到解缙与胡广是同乡、同学兼同事,关系很密切,要求胡广把未出世的女儿,嫁给解缙之子解祯亮。但解缙死后解祯亮被流放到辽东。胡广就想解除婚约。女儿大怒,割耳朵发誓道:“薄命的我这婚事,是皇上主婚的,是父亲大人当面答应的。毁约的话我只有死,也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了。”等到解家被赦免,其女仍旧归嫁解祯亮。

胡广做事缜密,在朱棣面前所听的言行内容,其出来后不予告人。其做事也颇为持大体。其赴母丧归朝后,朱棣问其百姓安居之事。其对答道:“百姓生活安居,但是郡县官吏仍然穷治建文年间奸党之事,其所牵连的亲属分支太广,以至百姓为之疾苦。”朱棣随后采纳其言。

永乐十六年五月八日(1418年6月11日)去世,终年四十九岁,获赠资善大夫、礼部尚书,谥文穆。当时还丧经过南京,太子朱高炽为其致祭。

永乐十七年(1419年),授胡广子胡穜为翰林检讨。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加赠胡广为荣禄大夫、太子少师、礼部尚书,厚赐。

轶事典故

胡广贪生

在金陵即将被朱棣攻破的前一天晚上,解缙、胡广、吴溥、王艮这几位江西老乡同为建文帝朱允玟的大臣,聚集在吴溥家里商量对策。

解缙正义凛然陈说大义,胡广也不甘落后,慷慨激昂,说是如果朱棣打进来,就以身殉国,绝对效忠,只有王艮独自不说话,默默流泪。各人散去之后,吴溥对儿子吴与弼说:“胡广死不了,要死的只有你王艮叔!”

吴溥的话还没说完,就听见隔壁的胡广对家人叮嘱道:“外面乱得很,要将猪看好!”吴溥苦笑着对儿子说:“你看胡叔连一头猪都舍不得,会舍得自己的命吗?”

过了一会儿,也是与吴溥家相邻的王艮家传来了哭声,原来,王艮一回家就喝毒酒自尽了。

后来解缙飞快出城投降了朱棣,而且还顺便推荐了他的老乡胡广,胡广在朱棣面前的表现是“召至,叩头谢”。

胡广和解缙的关系很铁,两人是“生同里、长同学、仕同官”,朱棣决定让他们亲上加亲,有一次对他们两人说:“解缙有个儿子,胡广可以将女儿嫁给解缙的儿子!”

后来解缙获罪被关进大牢,他的儿子解祯亮也被流放到辽东,胡广又一次露出了他的“骑墙”本性,想解除婚约。哪知他女儿不干,还割下一只耳朵发誓说:“女儿薄命之婚,是皇上做主,您也是当面答应过的,现在反悔,我就只有一死了!”此事引起极大的轰动,人们纷纷非议胡广,赞扬其女。

等到解缙的儿子解祯亮被赦还后,胡广的这个女儿终于嫁给了他。

胡广贪生怕死,背信弃义,为人不齿。但平心而论,他还是有“优点”的,至少,他没有处心积虑地害过人。可笑的是,他那么怕死,也只活了四十九岁。

同为江西老乡王艮大义,而解缙、胡广投后主得以保全性命;身为父女胡广背信弃义,其女却深有节操形成鲜明对比。解缙、胡广曾为好友,都是将封建伦理道德随意践踏于脚下之同道中人,他们都是见风使舵的高手,真是识时务者为俊杰,这让人想起很多三国时的名将。朱棣也算是明君,而大势所趋之时,如三国时一般,只要遇明君,都把信义放于脑后,虽然前主并不昏庸甚至也是位明君,但在要赴死还是苟活之时,他们选择了苟活!孰是孰非、是褒是贬只由后人评说。

由此,胡广问猪之事成为后人之笑料,其女之高洁之举也成为经典。

后来,胡广随朱棣北征时,早早地从凌霄峰出发,与杨荣、金幼孜及侍郎金纯迷路,朱棣派宦官追寻,找到了他们。当时昏黑,宦官快速离开,杨荣等人又在幽谷中迷路。

金幼孜从马上跌下,胡广和金纯头也不回的离开。杨荣却下马,替他整理鞍辔,没走几步,金幼孜又从马上跌下,马鞍都裂开了。杨荣便把自己所乘的马让给他,自己乘没有鞍具的马,从晚到早,非常疲劳。

次日出山,从远处看见朱棣军的左掖,于是奔赴前往,等到中午,才到中军拜见朱棣。朱棣看见杨荣非常高兴,安慰问候了他好一会,赞许他的节义。杨荣回答说:“这是僚友的本分,从交情来说应该这样。”朱棣说:“胡广不是僚友吗,为什么不回头而前行也?”

标签: 明朝朱棣

更多文章

  • 明朝著名水利官员宋礼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

    宋礼(1361-1422)字大本,河南永宁人,明朝著名水利官员,侍奉过明朝四个皇帝。洪武年间,历任山西按察司佥事,左迁户部主事。永乐时,担任工部尚书、太子太保。宋礼,字大本,河南永宁人。洪武中,以国子生擢山西按察司佥事,左迁户部主事。建文初,荐授陕西按察佥事,复坐事左迁刑部员外郎。成祖即位,命署礼部

  • 明朝大臣郑赐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

    郑赐,字彦嘉,建宁府瓯宁县人(今福建省建瓯市小桥镇阳泽村人)。洪武十八年间进士,被授予监察御史的职务,因善待囚犯、百姓等,使得湖广等地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苗、僚等少数民族也都归服。明成祖朱棣起兵时,郑赐率军抵挡。朱棣攻入京师后,将郑赐赦免,并任命其为刑部尚书。永乐六年(1408年)病死于任上。获赠太

  • 明朝首辅黄淮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首辅,明朝

    黄淮(1367年6月1日-1449年6月22日),字宗豫,号介庵,浙江温州府永嘉(今温州市鹿城区)人,明朝初年政治家、内阁首辅。黄淮是“永嘉黄氏族系”始迁祖黄中(794~887)字大本,号潜夫,于唐太和八年(834)自南京迁居永嘉左厢南郭育材坊定居之第十七世裔孙。元惠宗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五月

  • 明朝首辅杨溥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首辅

    杨溥,字弘济,号澹庵。湖广石首人。明朝初年政治家、诗人,内阁首辅,与杨士奇、杨荣并称“三杨”,因居地所处,时人称为“南杨”。建文二年(1400年),杨溥登进士第,授翰林编修。永乐初年,任太子洗马,侍奉太子朱高炽(明仁宗)。后因汉王朱高煦诬陷,被关进诏狱,在狱中仍勤奋读书,从不间断。十年之间,将经书史

  • 明朝大臣金幼孜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

    金幼孜(1368年5月26日-1432年1月19日),名善,以字行,号退庵。今属江西峡江县罗田镇徘山村人,明代大臣。建文二年(1400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任翰林检讨。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幼孜讲授《春秋》,进呈《春秋要旨》三卷。永乐五年(1407年),迁右谕德兼侍

  • 明太祖朱元璋为何要命令徐达杀光山东人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明太祖,徐达

    蒙古帝国,其领土太大了。国都北京,他们可以让给朱元璋。朱元璋可以建国,可以统一中国。但是,蒙古帝国还在大漠深处的某个帐篷里呢,他们的骑兵还时时刻刻威胁着朱元璋的国家。为了国家的安宁,朱元璋不得不大把花钱,不停地派兵去茫茫沙漠,寻求与蒙古帝国的军队决一死战。从某种意义上讲,大明朝,就没有彻底肃清过蒙古

  • 明朝胡俨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朱棣

    胡俨(1360-1443年),字若思,南昌人。通览天文、地理、律历、卜算等,尤对天文纬候学有较深造诣。洪武年间考中举人。明成祖朱棣成帝后,以翰林检讨直文渊阁,迁侍讲。永乐二年(1404)累拜国子监祭酒。重修《明太祖实录》、《永乐大典》、《天下图志》,皆充总裁官。洪熙时进太子宾客,仍兼祭酒。后退休回乡

  • 徐达为了对付元军发明了什么武器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136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带兵直插漠北腹地,目的是将北元彻底击溃。可是元军的打法却让徐达有些措手不及,在辽阔的大草原上,元军虽然人数处于劣势,可是单兵素质要比明军高很多。元军经常用游击战术来钳制明军主力,远距离用弓箭,近距离靠弯刀,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这让讲究大规模作战的明军吃尽了苦头。此时的徐达才

  • 徐达的墓碑为什么高于朱元璋的墓碑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徐达

    徐达一生给人留下的最大谜题,就是他的死了,但是他死后的墓葬更是给人带来了许多的迷惑,比如其墓碑竟高于皇帝。徐达墓位于板仓,现存神道碑一块、石马一对、石羊一对、石虎一对、武将一对、文臣一对。最引人好奇的现象发生在徐达的神道碑上。碑文共28行,有两千余字,记载了徐达的生平功绩。《明史·徐达传》说:“御制

  • 徐达是什么时候跟随朱元璋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

    徐达农家出身,土里刨食。他性情刚毅,不甘屈居人下。他长得面貌清癯,颧骨稍高,身材魁伟。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功夫。和朱元璋是从小长大的好朋友。郭子兴举义,濠州人汤和率壮士10余人参加。应汤和之邀,朱元璋也投身郭子兴部。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奉郭子兴命回乡募兵,年仅22岁的徐达欣然应召。从此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