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郭资在靖难之役有什么功劳

郭资在靖难之役有什么功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660 更新时间:2023/12/6 9:20:30

郭资(1361年~1433年),字存性,号静岩,河南武安(今属河北邯郸)人,明朝官员。洪武十八年(1385)进士,参与靖难之役,以擅长管理钱谷著称,官至户部尚书、太子太师,卒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汤阴伯,谥忠襄。

人物生平

屡获升迁

洪武十四年(1381),入太学。洪武十七年(1384),参加应天府乡试,中举人。

洪武十八年(1385)进士,初任户部试主事。丁外艰,服阕,实授本部主事,官吏无处容奸,声誉顿起。升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得到户部尚书郁新的推荐,授北平布政司左参议。到任不久,向明太祖直言本司弊政,明太祖嘉奖其忠心,直升本司右参政。数月之后,升左布政使,得到燕王朱棣的器重。

靖难之役

郭资偷偷投靠了燕王。燕王发动“靖难之役”时,张昺等战死,郭资率先投降,与左参政孙瑜、按察司副使墨麟、佥事吕震率先投降,大呼万岁。燕王大悦,命辅助世子驻守北平。

燕王转战三年,郭资主管军饷,曾以汉朝萧何相比拟。燕王即位,即明成祖,任户部尚书,赐白金、文绮、楮币,兼掌北平布政司。并授命筹建北京城。任行部尚书,统六部事。

永乐十九年(1421),定都北平,仍改户部尚书。此时,营城郭宫殿,置官吏及出塞北征,工役繁兴,郭资举职无废事。

高望

明仁宗即位,以旧劳兼任太子宾客。不久,以老病,加封太子太师,赐致仕。

宣德四年(1429),明宣宗再次用66岁的郭资为户部尚书,并给以"免趋朝,赐钞二万贯"殊荣。郭资为报恩,抱病坐署办公,寒署不避,百事亲断,奉职益勤,管理钱谷以有才能著称。

宣德八年(1433)十二月,卒于任上,年73岁。明宣宗为此罢朝,遣礼部尚书胡濙赐祭,敕工部制棺营葬,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汤阴伯,谥忠襄,官其子郭佑为户部广东清吏司主事。

标签: 朱棣明成祖靖难之役

更多文章

  • 亚历山大二世解放了农奴为什么还会被民众暗杀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亚历山大二世认为,国家要发展,就必须改变这种落后的生产关系。1857年,他成立了“农民事务总委员会”,开始筹备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他希望能采取温和的方式,通过耐心劝说贵族的方法,来实现改革。他说:“我期待着,众多领地上的那些有头脑的领主们自己来表示,他们打算在多大程度上可能改善自己农民的命运。”可是改

  • 靖难之役后岷王朱楩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岷王,靖难之役

    朱楩,明朝宗室,明朝第一任岷王,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八子,母为妃周氏。洪武十二年(1379年)三月二十二日(4月9日)生。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四月,始封为岷王,封于岷州(今甘肃省岷县)。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改镇云南。建文元年(1399年),朝廷实行削藩政策,因被西平侯沐晟告发不法,被废为庶

  • 范蠡为什么被商人称为商圣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范蠡最广为人知的是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范蠡本来是越王勾践手下的一名谋士,他曾经协助勾践打败吴国收复失地。但是,在庆功的时候范蠡发现,勾践是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同富贵的人。传说他带着西施趁着月色逃离了越国,来到了当时的齐国。

  • 靖难之役后朱榑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齐王,靖难之役

    朱榑(1364年12月23日-1428年),南直隶应天府上元县(今江苏省南京市)人,明太祖朱元璋第七子,母达定妃。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齐王。洪武十五年(1382年),就藩青州,后命出镇开平。洪武年间曾参与北征,因此以军功自傲。建文年间,因罪而被建文帝借机削藩,废为庶人,禁锢在京城四年。靖难之

  • 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哪些政治改革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1864年的地方自治改革,是根据亚历山大二世批准的《省、县自治机关条列》进行的。条例规定,省、县自治局是地方管理机关,负责处理与农村居民有关的地方性事务:修筑道路和桥梁、设立医院和学校等。地方管理机关由两级选举产生,自治局代表的选举资格以拥有土地的多寡为基础,因而自治局就完全处于贵族地主控制之下,并

  • 方孝孺在靖难之役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靖难之役

    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浙江台州府宁海县人。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方孝孺自幼聪明好学、机警敏捷,长大后拜大儒宋濂为师,为同辈人所推崇。洪武三十

  •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封茹瑺为忠诚伯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靖难之役,明朝

    茹瑺(1358年12月1日—1409年2月14日),字良玉,号恕庵,衡山藻江(今湖南省衡东县石湾乡枣山村)人。明朝大臣。少怀大志,聪颖好学,进入国子监学习。起家承敕郎,迁右通政,累迁右副都御史、兵部尚书,加位太子少保。明惠帝即位,迁吏部尚书。不睦于太常卿黄子澄,外放河南布政使,迁兵部尚书。燕王朱棣攻

  •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封房胜为富昌伯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房胜,明朝,朱棣,明成祖,靖难之役

    房胜,景陵人。初从陈友谅。来归,累功至通州卫指挥佥事。燕兵起北平,胜首以通州降。成祖即位,以守城功,封富昌伯,禄千石,世指挥使。永乐四年卒。房胜:富昌伯,孙:房陵,锦衣卫指挥佥事,锦衣卫指挥同知,锦衣卫指挥使,子:房通达,指挥使,孙:房阮旭嗣官,为会州卫指挥同知,举城降燕。从徇滦河,功多。力战真定。

  • 亚历山大二世有哪些社会改革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在社会领域,亚历山大二世加大对教育和医疗卫生的投入。19世纪60年代初,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法令,如1860年的《国民教育部女子学校章程》、1863年的《俄罗斯帝国大学章程》、1864年的《初等国民教育章程》和《文科中学和中学预备学校章程》,这一系列法案带有明显的进步性和民主性。自186

  • 颜真卿的后人颜伯玮为何不归顺朱棣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棣,山河月明

    燕王朱棣反叛朝廷,打着“靖难”旗号相号召,希望天下群起响应,但是许多人并不买账,因为你朱棣虽说是朱元璋的儿子,但是这天下还是建文帝的。建文帝才是正统,才是明王朝的象征。所以,天下人心还是向着建文帝的,在此讲述一下颜真卿后人据守一个小县城,却坚决反对燕王叛军招降的事儿。当时光的长河流淌到建文四年(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