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成祖朱棣的生母是谁

明成祖朱棣的生母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914 更新时间:2023/12/6 6:52:32

明成祖朱棣的生母,有不同的争议,有人认为朱棣的生母就是马皇后,还有人认为朱棣生母身份比较低微。

马皇后所生

明成祖生母的异闻传出较晚,最早见于《南京太常寺志》,朱彝尊指出是天三年(1623)所修,距朱棣出生已有二百六十余年。在此前的《明太祖实录》记载,马皇后生皇子五人,“长曰标,懿文太子,次樉,封秦王,次棡,封晋王,次今上,次橚,封周王”。皇女二人“宁国公主、安庆公主。”《明史·成祖本纪》因之,云:“文皇帝讳棣,太祖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朱棣也自称是马皇后所生的嫡子,《燕王令旨》说:“顾予匪才,乃父皇太祖高皇帝亲子,后孝慈高皇后亲生,皇太子亲弟,忝居众王之长”。建文帝朱允炆也曾说,朱棣是孝康皇帝朱标同母弟。朱希祖在《再驳明成祖生母为碽妃说》中认为,《南京太常寺志》中对于朱元璋众皇子的生母记载失实不可信,朱棣生母应为马皇后。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朝鲜使臣权近一行人途经北平,拜谒时为燕王的朱棣,写下《奉使录》,其中记载七月十八日为“先太后明忌”,朱棣到佛寺烧香,所谓“明忌”即逝去亲人的生日,根据《明太祖实录》记载,马皇后的生日即为七月十八日。

碽妃所生

《南京太常寺志》记载,朱棣生母为碽妃,孝陵神位的摆布为左一李淑妃,生太子朱标、秦王、晋王(根据史料,李淑妃不可能是太子朱标生母),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朱棣。明末何乔远之《闽书》、谈迁之《国榷》、《国史异考》、李清之《三垣笔记》中都记载过,根据是明汪宗元撰《南京太常寺志》。近人傅斯年、吴晗等也皆主此说。

一些说法认为,碽妃为朱元璋后宫的高丽人,学者陈作霖写到:予幼时游南城大报恩寺,见正门内大殿封闭不开,问诸父老云:“此成祖生母碽妃殿也。妃本高丽人,生燕王,高后养以为子,遂赐妃死,有铁裙之刑,故永乐间建寺塔以报母恩。”《南京太常寺志》记载朱棣生母为碽妃,却并未说明她的来历。何乔远、谈迁、张岱、沈玄华、潘柽章都是据此记载和亲验奉先殿陈设加以转述,只有朱彝尊称之为“高丽碽妃”,说是出自《枣林杂俎》,但《枣林杂俎》并无此说,当是朱彝尊的误记,陈作霖听到的传闻也来源于此,也就失去了依据。

上世纪三十年代,围绕着“明成祖生母是谁”,展开了以傅斯年、吴晗、李晋华为一方,而以朱希祖为另一方的大论战。朱希祖在《再驳明成祖生母为碽妃说》中引述了现存雨花台的《宣武将军佥广武卫指挥使司事赠骠骑将军佥都督府事李公神道碑铭》:

“公讳杰,字茂实,世居寿州霍邱县之寿安乡。丙申之岁,渡江来属,上(指朱元璋)悦,使隶大将军(指徐达)麾下,洪武元年(1368年),诏大将军入中原,山东西河南北州郡相继而下,独所谓孔山寨者,贼恃险以抗我,公奋然先驱,与内贼接战,而贼众大合,援不及继,公遂死焉,时冬十有二月乙亥也。享年三十有八。洪武二年八月庚午,葬于京城南聚宝山(即今雨花台)之阳。公聚茆氏,封太夫人。子,男二人,长即都督公也,次即指挥使也;女一人,今为皇淑妃。洪武三十一年夏五月二十日立。”此时朱棣尚未登基,因此,应该说此神道碑铭是绝对真实的。

朱希祖根据碑文判断,至正十五年,太子朱标出生,李淑妃之父李杰时年二十五岁,从年龄差距上来看,李淑妃此时最多也不过十岁,不可能已经生下朱标,足证天启《南京太常寺志》中“李淑妃生懿文太子、秦晋二王之说”实属无稽之谈。自然,《南京太常寺志》中所载:“右碽妃,生成祖文皇帝”之说,也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元顺帝妃洪吉喇氏说

明王世懋著《窥天外乘》记:“成祖皇帝为高皇后第四子甚明,而野史尚谓是元主妃所生。”清萨囊彻辰撰《蒙古源流》则说朱棣是元主妃弘吉喇氏所生,为元顺帝遗腹子:“先是,蒙古托兖特穆尔乌哈噶图汗(元顺帝)岁次戊申,汉人朱葛诺延年二十五岁,袭取大都城,即汗位,称为大明朱洪武汗。其乌哈噶呼图汗之第三福晋系洪吉喇特托克托太女,名格呼勒德哈屯,怀孕七月,洪武汗纳之。越三月,是岁戊申生一男。”刘献廷在《广阳杂记》中说:“明成祖非马后子也。其母翁氏,蒙古人,以其为元顺帝之妃,故隐其事,宫中别有庙,藏神主,世世祀之,不关宗伯。有司礼太监为彭恭庵言之。余少每闻燕主故老为此说,今始信焉。“

据学者考证,此种说法应为无稽之谈,关于“朱棣是否是元顺帝之子”的问题学界已有定论。傅斯年、朱希祖、吴晗均有专文论及,他们一致认为朱棣不可能是弘吉剌氏所生。根据《明太祖实录》、《国榷》等文献的记载,朱棣生于元至正二十年,朱元璋攻取大都在洪武初年(1368年),这时朱棣已经九岁了。洪武二年六、七月克开平(《明史·常遇春传》),三年五月陷应昌(《明史·李文忠传》),确有掳获元室成员的事,如有后妃几个月后生子,已与朱棣生年相差十年,所以朱棣生于元顺帝妃之说绝不可靠。

标签: 朱棣

更多文章

  • 北京哪些地名和明成祖朱棣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北京,朱棣

    在现今北京朝阳东坝地区有马厂、马房、驹子房、行宫庙等许多与马字和帝王行迹有关的地名,这些和朱棣有关。朱棣迁都北京后,东坝以其水草丰美,宜于牧养皇家马匹,而一度成为明朝的御马苑。这里每隔三四里建一个马厂,大大小小共有二十多个,养马若干,可谓遍地开花。每个马厂都有围墙,墙里盖有马棚,墙外草地平旷,马群悠

  • 明成祖朱棣王贵妃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成祖,后妃,朱棣,昭献贵妃王氏

    昭献贵妃王氏,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成祖朱棣宠妃。永乐初年入宫,协助仁孝皇后管理后宫事务,深得明成祖看重。成祖晚年有疾,脾气急躁,宫人怕被责骂,王贵妃委婉调护,太子、诸王、公主及其他的人都十分依赖她。永乐十八年七月十日(1420年8月18日),王贵妃去世,明成祖深为哀恸,辍朝五日,

  • 明成祖朱棣有哪些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棣

    《大明太宗皇帝御制集》中收录了朱棣的部分作品,传世两卷(卷三、卷四),是明内府精抄本。其中卷三为序,内容依次为:1.太祖高皇帝宝训序,2.太祖高皇帝实录序,3.永乐大典序,4.圣学心法序,5.大诰武臣后序,6.文革宝鉴序,7.性理大全序,8.为善阴骘序,9.为善阴骘后

  • 明成祖朱棣驳斥迷信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棣

    贵州布政司右布政使蒋廷瓒进言,朱棣北征班师的消息传出后,思南府婺川县的大岩山发出了连呼万岁的声音,人们都说是皇上的恩威使得山川显灵,礼部尚书吕震也请求上表祝贺。朱棣却认为山谷之间发出声响是自然现象,而不是异事,是当地官员失察,吕震谄媚阿谀,非君子事君之道,拒绝了他的请求。瓯宁县有方士向朱棣进献金丹和

  •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建造大报恩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大报恩寺,朱棣,明朝,明成祖

    永乐十年(1412),朱棣下令在南京开工建造气势恢宏的大报恩寺,先后动用10万工役,耗费巨资,历时19年建成。大报恩寺为明初“金陵三大刹”之一,华丽精美的大报恩寺琉璃塔呈九层八面,高约32.9丈(一说约24.6丈),明末文人张岱称其为“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根据《明太宗实录》中的记载,永乐二

  • 明成祖朱棣命名天津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棣,靖难之役,天津

    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明朝政府设天津卫,天津正式筑城。相传,朱棣为了纪念“靖难之役”的胜利,而赐此地名为“天津”,意谓“天子经由之渡口”。20世纪60年代初,在南门外大街发现了一座明代嘉靖年间所立的名为《修建三官庙碑》的石碑,记载:“夫天津小直沽之地,古斥卤之区也。我朝成祖文皇帝,入靖内难,

  • 明成祖朱棣自比元祖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成祖,明朝,朱棣,忽必烈

    建文永乐交替之际,朱棣多次提及元世祖忽必烈入主中原乃天命所在,以及建立了中华“垂统”的贡献;永乐十七年(1419年),在对武臣敕令时,朱棣曾称赞忽必烈的武备强盛、天下安宁。日本学者宫崎市定通过深入研究后指出,永乐帝是以元世祖忽必烈自居。日本另一位明史专家檀上宽赞同认为,永乐帝的终极理想目标不是唐太宗

  • 为什么说朱棣是知音天子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棣

    朱棣在治国理政之余,对音乐戏剧也有一定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有“知音天子”之称。当时的戏剧家贾仲明、汤舜民、杨景贤等曾侍朱棣于燕王府,编撰了数量众多的杂剧供朱棣欣赏 。《坚瓠集》记载,永乐时期,京城里有位著名的歌女名叫齐亚秀,曾经在宫里侍奉朱棣宴饮,朱棣吃饭时,便在一旁唱曲,齐亚秀出宫后跟人说:“这是一

  • 明成祖朱棣马苑对联的轶事典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允炆,明太祖,朱棣,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游马苑,朱棣(其四子)与朱允炆(其长孙)同侍,其时朱允炆已被属意为皇位继承人,太祖即兴出句令两人对曰:风吹马尾千条线。朱允炆对曰:“雨洒羊毛一片毡。”太祖以为“气弱”。朱棣对曰:“日照龙鳞万点金。”后一对句比前一对句气象雄浑得多。后来朱棣取代朱允炆登上帝位并把国都由南京迁到了北京。其实,

  • 朱棣的妻子徐皇后死后朱棣是怎么纪念她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成祖,朱棣

    永乐五年(1407年)七月初四,徐皇后去世,年仅四十六岁。《明太宗实录》记载了这样感人的诀别一幕:徐皇后病危之际,朱棣前往探视,徐皇后嘱咐朱棣说:“当今天下虽说太平,不用兵甲,但民生并没有完全恢复,希望圣上多加体恤。”当朱棣问起皇后还有什么要说的时,徐皇后说:“在用人时,要广用贤才,明辨是非邪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