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迁都北京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迁都北京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680 更新时间:2023/12/12 4:06:56

北平是朱棣之地,朱棣在此经营多年,统治比较稳定;另外北平处于北方农业区与牧区接壤处,交通便利,形势险要,是汉蒙各族贸易的中心以及北方政治与军事要地,定都于此不仅可抗击自北入侵的蒙古人,且可进一步控制东北地区,由南则可统领中原,有利于维护全国统一,因此,朱棣即位后,即开始准备迁都。

永乐元年(1403年),诏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永乐四年(1406年)五月,明成祖开始营建北京,北京的营建工程主要分为内城、皇城和紫禁城。

《明史·卷六·本纪第六·成祖二》:闰月壬戌,诏以明年五月建北京宫殿,分遣大臣采木于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山西。

永乐九年(1411年),命工部尚书宋礼等修会通河。永乐十三年(1415年)五月,平江伯陈瑄等开凿淮安附近之清江浦,使久废的大运河重新畅通。永乐十四年(1416年),朱棣下令正式营建北京。

《明史·本纪第七·明成祖三》:十一月壬寅,诏武群臣集议营建北京。

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宫殿落成。这年九月,朱棣下令明年以北京为京师,正式迁都北京。

《明史·本纪第七·明成祖三》:丁亥,诏自明年改京师为南京,北京为京师。

《明史·本纪第七·明成祖三》:十一月戊辰,以迁都北京诏天下。十二月己未,皇太子及皇太孙至北京。癸亥,北京郊庙宫殿成。

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朱棣在北京御奉天殿,朝百官,大祀南郊,迁都大政至此基本完成。

从此,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今天北京紫禁城的规模就是当时奠定的,整个北京城布局严谨,极为壮丽,是中国封建社会建筑史上的杰作。北京新都城的建筑物在“规制”上遵循南京,是汉族政权的文化延续,除此之外,从拱卫京师的塞上长城,到富丽堂皇的紫禁城,以及南北贯穿、左右对称的“中轴线”,北京在整体风貌上与因势就形、自然布局的南京有了很大的区别。

朱棣为什么要迁都北京?是为了天子守边?还是出于帝王风水学的考虑?对于朱棣而言,迁都北京的唯一需求,就是把首都改到自己的势力基本盘上去。相比南方文人集团聚集的前首都南京,北京一直都是朱棣的藩王驻地。或者说,为什么一定要迁都北京,而不是找一个折中地点。

朱棣迁都北京的唯一目的就是:稳固自身权力!其他都是次要的!对于朱棣而言,迁都北京的唯一需求,就是把首都改到自己的势力基本盘上去。相比南方文人集团聚集的前首都南京,北京一直都是朱棣的藩王驻地。放眼全国,就这里对自己最为有利。北京地区对于他的忠诚,在靖难之役中已经通过了重大考验。

朱棣在完成初步篡位后,很快就发现南方的文人集团对自己并不感冒。所以,除了升级特务统治,对建文朝的遗老们大杀特杀,还要重新选定各部门的接班人,取而代之。但这些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强调中央控制的皇权社会,官员数量损失,很可能意味着皇权政治运作的瘫痪。

同时,朱棣也注意到一个事情。在他起兵谋反的数年里,在北平和南京之外,还有很多握有兵权的藩王和地方大员。他们没有帮助建文帝平乱,更多是出于担忧自身结局的考虑。但他们同样也没有想帮助朱棣的靖难军。在他成为皇帝后,这些人就直接转化为潜在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有什么比缩回老巢更安全的呢?

顺着这个逻辑,我们也能理解朱棣为什么要迁都北京。或者说,为什么一定要迁都北京,而不是找一个折中地点。

明朝建立初期,就曾经有人建议在依然是中原大城的开封建都。如果建都开封,对南方的控制会更为便捷。但通过靖难之役,大家都明白,北方军队与南方军队的战斗力差距,如此巨大。所以,如果不控制北方的大部分军队,朱棣是不可能睡安稳的。

于是迁都北京就顺理成章的事情。篡位者回到了自己的基本盘,借机将北方边境上的绝大部分藩王都削了兵权,迁徙到远离前线的内地。整个北方防线因此需要向后收缩,以便部队安全的捏在皇城之下。

至于北京是不是国家战略层面的考虑?显然明朝时候的人无此意识,也不看重影响。在朱棣篡位之前,中原大一统王朝从未以北京为首都。不算建都南京的洪武与建文两代人,中原王朝实际上更爱关中与中原地区。当前者因过度开发而环境衰败后,黄河沿线的中原,就是最好的选择。

相反,倒是在东北方崛起的辽国和金国,对北京格外重视。这些关外强权,都将当地视为自己对中原保持战略优势的窗口。

这一轨迹在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更为明显。北京本身就处于链接中原地区与北方草原地区的枢纽。忽必烈在此建都,无疑是在宣誓自己的游牧-农耕二元帝国权威。这也就怪不得后世很多人,一直将元朝视为不纯正的王朝。后来的满清入驻中原,更是通过北京地区展开的。

何况,为了供养京师的庞大人口与官吏队伍,明朝就必须不断用大运河从南方的钱粮税收中抽血。京杭大运河此前在元朝时,得到了重修与复兴。但元朝人从未依靠单一手段来解决京师的给养问题。他们会有发达的海运,帮助分担压力。明朝的官府严禁海运,自然让条件有限的大运河,不堪重负。造成的结果也就是成本暴涨,效率低下。

标签: 迁都朱棣明朝北京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大肆虐杀大臣是因为马皇后的死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马皇后

    马皇后被后世称赞最多的就是母仪天下。她成为皇后仍然未忘过去勤俭和朴素的美德,带着后宫的公主和嫔妃粗茶淡饭、缝补旧衣。虽然身处皇宫,马皇后也十分关系百姓生活,她时常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建议他减轻刑罚、重用人才,是丈夫的贤内助。因此,朱元璋和她的感情一直极好,没有因为当上了皇帝有了嫔妃而减少。马皇后在她5

  • 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赐死了两位儿媳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能排前几的皇帝,只不过在他手上杀了太多功臣,以至名声不是很好,有人说被杀的功臣是因为居功自傲,如果说就那么几个倒还有可能,然而有那么多功臣都是不知分寸就耐人寻味了,朱元璋对功臣杀戮重,对自己的儿孙却很好,给了丰厚的待遇,不过朱元璋对儿媳妇却是不客气,曾经处死了两位儿媳妇,这却

  •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设立内阁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内阁,朱棣

    朱元璋时,由于废除了丞相制度,皇帝直接领导六部,事无巨细都要皇帝亲自处理。朱棣时期,完善了文官制度,在朝廷中逐渐形成了后来内阁制度的雏形,但内阁品级不高,一般要经过翰林院庶吉士锻炼。永乐朝内阁文臣虽只是正五品,从职权上看也仅备顾问,但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和决策,都要咨询他们的意见,内阁的出现弥补了自中

  • 朱棣的妻子徐氏为什么会被封为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朱棣,明成祖

    徐氏在北平二十余年,不但是朱棣的贤内助,更具有军事谋略,府中内务事宜皆有她辅助管理,靖难时又亲自防御守备,因此,在后来给徐氏的立后册文中,朱棣提到:咨尔徐氏,中山武宁王徐达之女,为朕正妃,内助藩国二十余年,朕躬行天讨,无内顾之忧。要凭朱棣一人之力,管理好这么多的机构和人员绝不容易,徐氏便发挥了当家女

  • 为什么徐皇后死后朱棣没有另立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徐妙云,朱棣,明成祖

    《山河月明》中有一条线就是男主朱棣和由颖儿饰演的女主徐妙云的感情线,剧中朱棣夫妻二人经历陌路,之后感情急剧升华,最后到两人不能分离。徐皇后死后朱棣性情大变,而且没有再重新立皇后,那么朱棣真的这么爱徐皇后吗?成祖皇后徐氏,是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长女,虽为徐达继室所生,但为人聪明,好读书,《明史》中说,时

  • 明成祖朱棣是如何削藩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削藩,朱棣

    明成祖朱棣,就是因为建文帝要削藩,才起兵造反的,结果他造反成功,登上帝位,还是选择要削藩,因为明朝朱元璋把自己的儿子都封为藩王,还掌握兵权,这对皇权造成很大的威胁,也威胁到了国家稳定,所以削藩是必然的。《明史·太祖二》结果也就导致建文帝匆忙之下选择了“强势削藩”,反而进一步激化了统治阶层的内部矛盾,

  • 马皇后和朱元璋一共有几个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马皇后

    马秀英(1332-1382年),安徽宿州人,史载马氏仁慈、聪明、有见识,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原配妻子,朱元璋称帝后,立马氏为皇后,马氏勤于内治,史书记载宋朝的皇后大都比较贤良,马氏就将宋代的家法汇编成册,让后妃们朝夕攻读。正是由于马皇后的这一措施,使得明朝的皇后贤惠的占了大多数,也很少出现外戚专权

  • 明成祖朱棣之贵妃昭懿贵妃张氏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张贵妃,后妃,朱棣,明成祖

    昭懿贵妃张氏,明成祖朱棣之贵妃,父亲是河间忠武王张玉。英国公张辅的姐妹。家室她的父亲张玉,是明成祖为燕王时候的大将。靖难之役时,张玉在东昌之战中为营救明成祖而战死。兄弟张辅,继承父职,早年也参加靖难之役,后进攻并占领安南,改交趾,此后四次平定叛乱,封为英国公。入宫明成祖感念张氏父子的功劳和忠诚,将她

  • 朱元璋和马皇后为什么会陆续收养了十几个养子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马皇后

    古代社会,如果一个人没有收养几个干儿子,在江湖上是很难混出名堂的。在这方面,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当然也不例外。朱元璋自己生了二十多个儿子,但在他打江山创立基业的过程当中,他的儿子们都年纪太小,帮不上他。所以他和马皇后夫妇陆续收养了十几个养子,收养的理由主要有这几种情况:“或为其至亲,或因其年稚,或见

  • 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的民族政策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民族,朱棣

    河州卫口外的边都沟(今青海省循化县文都乡)土司,是十世班禅大师所出身的文都千户家族。该家族原在西藏,与萨迦款氏家族同宗,先祖随八思巴到青海,定居在循化文都,成为当地的藏族首领。明朝初年该家族归附明朝,其首领赏思曾进京朝贡,受到朱棣的封赏。朱棣还试图把当时宗教人物格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