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汉贾谊空怀远见卓识却始终不受帝王重用

西汉贾谊空怀远见卓识却始终不受帝王重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247 更新时间:2024/1/21 11:10:11

在汉文帝统治期间,贾谊因为年少有为在恩师吴公的推荐下被汉文帝破格提拔,成为西汉时期最为年轻的博士,他在政局稳定时期提出了改革建议,让汉文帝对贾谊赞赏有加,他的《论积贮疏》也被汉文帝采纳,可是在他最为得意的时候,却遭受到许多老臣的阻拦,被诬陷最后失去了汉文帝的宠信,被贬到长沙做了长沙王太傅。

这时候的贾谊无疑是困苦郁闷的,他觉得自己和屈原一样,空有满腹学识却始终怀才不遇,在湘江边作《吊屈原赋》以表达自己对屈原的思念缅怀和抒发对自身郁郁不得志的怨愤、苦闷之情。后来在听说长沙气候异常,潮湿闷热,他又举得自己肯定不能活下去,悲伤的心情更加浓烈了。

直到汉文帝七年,贾谊终于被汉文帝想起召回,可是那时候朝廷上已经和从前不同,虽然原来压制自己的大臣如今都已经不在,可是汉文帝依旧没有重用他,而只是让他做了梁怀王的太傅。梁怀王刘揖是汉文帝最喜爱的小儿子,让贾谊去当他的太傅,其实也可以说的上是另一种的重视信任。可是贾谊关心的却是国家如今的政治形势,他用自己敏锐的政治触觉察觉到国家政治上的危机,,于是他回长安后献上所作《治安策》,书中将他居安思危的思想做出论调,但是汉文帝并没有重视采纳。

在汉文帝十一年,因为梁怀王坠马贾谊自责不已,又因为自己的建议并不得汉文帝重视,在公元168年贾谊抑郁而亡。

贾谊的早期教育思想

西汉时期的洛阳人贾谊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作为政治家,他最终没能实现他的抱负,因为时代和环境的限制以失败而告终,不过他的政治眼光和对政论的见解深深的影响了他的教育思想,是他的思想立于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基础上,从而变得更加系统和长远。贾谊的早期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新书》中,归纳之后可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就是以礼教作为治国的根本。贾谊因为总结秦国的教训,认为“违礼仪,弃伦理”是造成社会风气秽乱的根本,拥有儒家思想的他强调以礼治国。而礼教的作用就是防患于未然,这就决定了这种治国教育理论必须依靠教化来实现,由于他继承了儒家思想,是以非常严谨的思维强调了教化的首要地位。

第二论君主教育的意义。古代封建社会是以君主专制制度为准,君主本人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兴衰荣辱,因此对于太子也就是君主继承人的教育极其重要,君主极其继承人的教育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第三论胎教和保傅制度。贾谊认为,人们的天性差别不大,大的差异主要存在于孕育时期和后天的培养中,也就是说在胎教和出生后。胎教思想是中国古代教育理论极其有特点的内容。而保傅所说的就是为太子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这样既容易实施教育理论效果也会很好。虽然贾谊这样认为,但是他也知道,企图通过这样的方式完全杜绝不良的影响则是完全不可能的。

对贾谊的评价

贾谊年仅三十三岁就病逝了,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并且非常难得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他短暂的一生内,为我国中华文化宝库留下了一份珍贵巨大的文化遗产。

同时,贾谊也是著名的作家,他创作的《吊屈原赋》、《鵩鸟赋》等都非常的有文采,表达了浓烈的思想情感。而他最为人称道的政论作品《过秦论》、《治安策》和《论积贮疏》等,言辞谨慎,逻辑紧密,对后代的散文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在西汉初年,贾谊等人在总结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上,提出了以儒治国的设想,他以清醒敏锐的历史意识和超前的政治眼光看透了当时社会所存在的隐患,又通过对仁义、法先圣、制礼仪、别尊卑的儒家主张奠定了汉代王朝社会仁与礼相结合的政治设想,并且成功的引起了当时汉文帝的注意重视,为大汉王朝在历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的影响。

贾谊一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对当时社会的一些重大政治问题的研究上,他所留下来的著作也大多是政论性很强的文章,但他的哲学思想却完好的体现在了《道德说》中,借助当时《老子》的学说影响,表现出他一直以来完好的吸收其他的各路思想来更好的完善当时以儒家思想为体系的思想主张,这种思想上的新动向非常值得人们重视。

贾谊短短一生虽然没有登上高位,可是他的远见卓识的政论和别具一格的意见还是非常重要的,他的行为和贡献,并不是那些虽然身居高官却庸碌一生的人所能比拟的。

标签: 西汉贾谊

更多文章

  • 揭秘:西汉贾谊为何深受赏识却不被重用呢?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年168年),西汉时期洛阳人,今河南省洛阳东市,曾做过长沙王太傅,所以世人也称呼贾谊为贾太傅,贾长沙。是汉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的著作《过秦论》、《治安策》等在历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贾谊简介。网络配图贾谊从小就刻苦读书,百家的书籍无所不读无所不通,酷爱文

  • 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汉朝贾谊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朝,贾谊

    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汉朝贾谊是怎么死的?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

  • 多才的贾谊年少得志,为何他的结局却不好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贾谊

    贾谊18岁那年,已经是洛阳市的名人了。河南省吴省长亲自接见他,并把他留在身边当秘书,重点培养。汉文帝考察各省干部时,发现吴省长的政绩是天下第一,而且法律专业很过硬,就把他提拔到中央做了司法部长。吴部长极力推荐说,我手底下有个后备干部叫贾谊,博览群书,年轻有为,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皇上就照顾了吴部长的

  • 《长沙过贾谊宅》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刘长卿

    长沙过贾谊宅⑴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⑵,万古惟留楚客悲⑶。秋草独寻人去后⑷,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⑸,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⑹,怜君何事到天涯![1]注释⑴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⑵谪宦:贬官。栖迟:淹留。⑶楚客:指贾谊。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

  • 唐诗长沙过贾谊宅如何鉴赏,刘长卿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诗,长沙过贾谊宅

    长沙过贾谊宅,唐代刘长卿,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这是一篇堪称唐诗精品的七律。首联写贾谊三所谪官,落得“万古”留悲。明写贾谊,暗寓自身迁

  • 历史上最大胆的男人唐懿宗李漼:竟然敢冒充当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朝,唐懿宗

    历史上从未停止朝代的更替,从秦始皇建立秦朝开始,朝代的更替就从未停止。直到1912年清朝灭亡,溥仪在这一年宣布退位,这样的情况下封建王朝才彻底的消失在我国的历史上。要说古代最厉害的,肯定是一个王朝的皇帝了。古代的皇帝是人人向往的,毕竟这是古代的最高统治者,拥有整个天下。古代的皇帝,是非常重视皇位传承

  • 霍去病为何要射杀李敢 事情的来龙去脉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汉朝,霍去病

    霍去病为何要射杀李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霍去病在打猎时候,射杀李敢,这是《史记》中明确记载的。事情的来龙去脉,要追溯到李广最后一次带兵出击匈奴之时。那时候,李广已经到了垂暮之年,但依然希望通过军功来获得荣耀和地位,最好可以封侯。但事与愿违,大

  • 霍去病为何要在元狩五年时,射杀自己的部下李敢?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霍去病,汉朝

    你们知道天才战神霍去病,究竟是为了什么事,对自己的部下痛下杀手?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根据《史记》记载,元狩五年,霍去病在一次皇家打猎中,寻机射杀部下李敢。虽然两家之前有纠纷,不过霍去病为报私怨,毫不遮掩的谋发之举,引发群情哗然。霍去病为何坚持杀李敢,两家恩怨又是如何产生的呢?一、漠北战役

  • 霍去病为什么一定要杀李敢?他真的是为了卫青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霍去病,汉朝

    对霍去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武帝时期疆域汉武帝时期涌现了几个震烁古今的英雄人物,其中首推卫青、霍去病、李广,但他们三人却有着很多的恩怨瓜葛。简单来说,李广当年自杀,卫青要负很大的责任,后来李广的儿子李敢因为心中不平而击伤卫青,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又替舅报仇,

  • 汉武帝为什么要隐瞒霍去病杀害李敢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汉武帝,汉朝

    每当一提起汉武帝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岂无霍去病,能不以家为。胡来闭城守,胡去扬兵追。霍去病是著名的西汉名将,他不拘古法善于奇袭的作战方略让他多次在大漠作战立功受封,而问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却只度过了短短的23年时光,最终死于奔袭的途中。可年轻气盛的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