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迁是怎么知道秦始皇里边的结构的 其实也没有想的那么简单

司马迁是怎么知道秦始皇里边的结构的 其实也没有想的那么简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055 更新时间:2024/2/13 2:09:57

很多人都不了解司马迁秦始皇皇陵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司马迁为什么可以详细描述皇陵内的结构?其实也没那么复杂,他能取得一手资料罢了。

很多从《史记》本中找答案,我就从时间线来说说吧。

首先,秦始皇什么时候修的始皇陵?是从他年轻的时候,他刚即位成为秦不久,也就是公元前246年。始皇陵修道什么时候呢?一直修到他死也没修完,秦二世还接着帮他修了两年,差不多公元前208年左右。

其次,我们还要关注一个时间点,那就是司马迁是什么时候写的《史记》。

司马迁是公元前145年生人,活到了56岁。他是从元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08年被封为太史令开始阅读史料、准备写作的。

距离秦始皇陵修完,满打满算也就100年。

如果当初一个参与过始皇陵工程的人对他的孙子讲过这段往事,那么很可能到司马迁这个时候,他的孙子还活着呢。

等等,你可能会说,修始皇陵的人不是都被杀死了吗?他怎么给他的孙子讲?

第一,就算参与修陵墓的人都被杀了,他也不是一到那就被杀了,也得先干活了,那干货的过程中这么大的工程、这么多参与的人、还是在荒郊野地里,想做到完全封闭,一点效益也不泄露,大概不可能。

第二,就算参与的被杀,难道外围工作也被杀,附近村里的也被杀,工人,工程师,负责的官员,总有机会接触相对外围的人,这些人限制没那么严格,全被灭口几率也不大。

第三,纵观人类漫长的历史,大范围杀人灭口这件事,就不可能做到。根据墨菲定律,越想得到的就越得不到这一原则,那些“一定要消灭某一民族”的人,最后往往在自嗨。

最后说下司马迁为什么能那么详细的描述,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其实就是时间线的原因。

他的时代离秦末不是太遥远,还能找到大量的史料记载、人证物证,换句话说,他离信息源头更近一些。

如果说本人讲述,亲历者的记录是一手材料,而转述是二手材料,直接或间接的传说是三首材料……那么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不知道几百手材料。

因为这个时间线,司马迁有着叙述上的优势。

你离发生的时候更近,就会更接近与事实。

他当时看到的始皇陵的地形,一定比我们今天看到的更准确,因为我们之间隔了2000年的沧海桑田,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不止多少河流改道,多少山峰被岁月削去棱角。

而当时司马迁访问过得人,看过的笔记素材文章,现在已经淹没在历史的烟尘里。

在没有却确凿考古事实的时候,我们就姑且信之吧。

不过在没有看到始皇陵真容前,一切还是未知,也许他说的全然不对也有可能。在特洛伊遗址被考古学家发现前,欧洲的历史学家一直认为特洛伊之战是个神话,只存在于荷马的想象中,结果啪啪打脸。

标签: 司马迁秦始皇

更多文章

  • 司马迁有什么家世背景?祖先司马错曾与张仪辩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司马迁,家世背景

    司马迁自称其先祖是颛顼时期的天官,《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昔在颛顼,命南正重司天,火正黎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周宣王时期,司马迁的祖上来到秦国。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他的直系八世祖先是战国中后期秦国著名的武

  • 司马迁《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司马迁,《史记》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

  • 司马迁的《史记》是由谁命名的?《史记》的成书过程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司马迁,《史记》

    《史记》的成书过程是怎样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书过程名称来由《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据现知材料考证,最早称司马迁这部史著为《史记》的,是东汉桓帝时写的《东海庙碑》,此前“史记”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

  • 司马迁是怎么知道赵高三人篡位之事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司马迁,汉朝

    司马迁是怎么知道赵高三人篡位之事的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秦始皇去世,赵高、李斯、胡亥三人合谋,篡改秦始皇诏书,赐死扶苏,立胡亥为二世皇帝,秦朝的天下走势,便也因为这一场惊天的宫廷政变发生了改变,秦朝悲催的二世而亡了。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既然这件事是三人合谋的

  • 司马迁笔下的聂政是怎样的?历史上真实的聂政真的是这样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聂政,战国

    聂政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前言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出现了很多人,发生了很多事,也经历了无数次朝代的变迁,经历了无数次战争与和平的交替。而在这个过程中,时间是不断流逝的,而人们的记忆又是有限的,因此便出现了一些记录历史的人,他们用自己

  • 霍去病正直壮年却突然暴毙 司马迁对此为何只字不提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朝,霍去病

    很多人都不了解霍去病之死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霍去病,这是一个神秘的名字。一个骁勇善战的天才武将,一代军神,却在最壮年的时候突然暴毙,是巧合?是天意?还是另有说法?就连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他的死亡都只用了一个“卒”字就交代了,而过程一字未提,也许冥冥中真相被某种原因掩盖了!也

  • 王维-诗词《李陵咏》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陵咏,王维

    古诗《李陵咏》年代:唐作者王维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结发有奇策,少年成壮士。长驱塞上儿,深入单于垒。旌旗列相向,箫鼓悲何已。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将令骄虏灭,岂独名王侍。既失大军援,遂婴穹庐耻。少小蒙汉恩,何堪坐思此。深衷欲有报,投躯未能死。引领望子卿,非君谁相理。

  • 王维《李陵咏》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陵咏,王维

    古诗《李陵咏》年代:唐作者王维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结发有奇策。少年成壮士。长驱塞上儿。深入单于垒。旌旗列相向。箫鼓悲何已。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将令骄虏灭。岂独名王侍。既失大军援。遂婴穹庐耻。少小蒙汉恩。何堪坐思此。深衷欲有报。投躯未能死。引领望子卿。非君谁相理。

  • 李陵才是真正的战神 曾率五千步兵对阵八万骑兵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陵,汉朝

    在冷兵器时代,战斗力最强的要数骑兵。成吉思汗当年率领蒙古铁骑,打遍亚欧大陆无敌手,开创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蒙古帝国,被欧美历史学家称为黄祸。中国古代,历朝历代最头痛的事情就是北边的游牧民族。他们骑着战马,快如闪电,忽然奔袭而至,烧杀抢掠一阵,又一阵风地不见了踪影。从春秋战国开始,当时地处今河北、山

  • 汉朝名将李陵为何最终不肯回归汉朝?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陵,汉朝

    李陵为何最终不肯回归汉朝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二月,汉武帝病死于五柞宫,时年八岁的幼子刘弗陵即位,由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等人辅政。霍光、上官桀与李陵原是故交挚友,两人立即派出使者任立政去匈奴招李陵重归汉朝。但是李陵却说“丈夫不能再辱”,最终没有选择回来,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他真不的不愿意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