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广的失败真的只是运气不好吗?真相是什么

李广的失败真的只是运气不好吗?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208 更新时间:2024/1/28 14:03:08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李广的故事。

匈奴问题由来已久,秦朝实力最强时也只能修长城防守,汉朝不举全国之力根本无法应对。在卫霍之前,汉军与匈奴交战几无胜绩,只能被动防守,更不要说主动出击。衡量一个军队统帅不能单纯靠斩首数量,而是看战略目的有没有达到。对于当时汉朝来说,匈奴人居无定所机动性强,赶尽杀绝是不可能的,只能尽力驱逐,减少对汉朝边境的威胁。卫青保质,霍去病保量,二人的方式不同而已。卫青是帅,霍去病是将,将和帅要考虑的也不同。

卫青奇正兼擅,谁说他只能正面刚的?卫青创建了闪电战的模式,霍去病将这种模式推向顶峰。卫青的战法耗费物资多,但伤亡小,特别是马匹。霍去病几年打下来,战功累累,但马匹消耗殆尽,使得汉朝很难再集中起强大的骑兵部队来。霍去病骑兵用炉火纯青,无人能及,但步兵却几乎不用。卫青是二者并用,骑兵虽好,但数量少,因此必须重视步兵的使用。帝国双璧,并列第二,不要只看歼敌数量。

霍去病卫青是大汉双璧,没有先后。霍去病歼敌更多,消灭了大量匈奴军力,大幅加速了战争进程。而卫青虽然歼敌数量大概只有霍去病的一半,但是一来卫青全程参与了对匈奴作战的前中后期,去病则缺失了匈奴占据优势的前期阶段。在前期敌强我弱的不利环境里是卫青撑起了汉朝的国防,汉朝对匈奴的首场胜仗,龙城之战是卫青带骑兵突袭匈奴后方打出来的,打破了汉朝军民大臣心里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这一战军事价值不高,但是在心理层面,政治层面意义重大。

之后的朔方之战歼敌也没有太夸张,但是收复朔方郡意义重大,1.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直接军事威胁,从朔方反而可以威胁匈奴单于王庭,迫使王庭北迁,匈奴逐渐分割成东西两部分,可以说扭转了汉匈双方的军事态势,汉朝从此开始掌握对匈奴作战的主动权。2.缴获上百万牛羊马匹,重创了匈奴经济,而汉朝则多了一个水草丰茂的牧场,有利于培养战马。此消彼长,双方在国力方面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第三点,由于霍去病统领的是最精锐的骑兵军团,卫青则是步骑混编,所以最后一战汉武帝安排军力更强的霍去病去消灭单于主力,卫青去扫荡右贤王。不料由于情报出错,当卫青率军穿越戈壁后迎头撞上了单于主力军团。我觉得这是天意,对匈奴之战由卫青龙城首胜开始,最后也由卫青来埋葬匈奴最后的主力骑兵军团。所以在霍去病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右贤王部,荡平匈奴祭天祖地,封狼居胥时。卫青则团灭了兵力是自己两倍的匈奴单于主力军团。放在历史长河里,卫青也足以同各个时代的名将平起平坐。

汉朝前期对匈奴畏之如虎,三路大军都是1万的骑兵,结果都是失败而终,只有卫青攻打龙城获胜。匈奴厉害的就是骑兵作战,其实对于汉朝来说都是非常非常强大的。但是卫青第一次带兵800人,斩杀人家2000多人。如果卫青不行。那他就不会封为万户侯。自己的三个儿子还在襁褓之中,都已经封侯了。卫青擅长调度大兵团作战,以劣质兵力扭转战局,而且同样是面对强大的匈奴卫青从无败绩,反观李广,每次都全军覆没。霍去病善用骑兵

出奇制胜,可以说这两人是天作之合。少了霍去病,汉匈之战可能还会打更久,而且卫青死后不一定有人能撑得起来。少了卫青,霍去病也不会有这样的战绩,匈奴集中力量攻打,霍去病未必能守得住,更不用说歼灭战了。

龙城之战,战前侦查很重要,有了可靠的情报,才能了解敌人的动向,行军途中如何保密也很重要,不管是行军还是驻营,其周围都会有警戒哨。卫青能偷袭龙城,肯定战前有完善的作战谋划,对龙城的地理位置,行军路线都有谋划,龙城对匈奴这么重要,其周围应该有巡逻警戒的骑兵,卫青要避开才能偷袭成攻。打仗有一定的运气,决定运气的是战前周密的谋划。战前的侦查,攻击路线的规划。卫青能胜,绝没史书那么简单,他肯定作了战前的侦查,对敌情,地形有所了解。还要做到保密,不让敌人对自己的行军路线有所了解。战争从来没有运气,运气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卫青文韬武略,能攻善守,兵法出众,对匈奴作战七战七捷,直捣匈奴祭城圣地龙城显示了其非凡的军事才能,从而彪榜史册。李广只是一位有勇无谋的鲁莽将军,历来文人为李广鸣屈,只是借李广来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而已,其实,汉武帝已经给了李广足够多的机会,只是李广屡战屡败而已,甚至还因全军覆没让匈奴人生擒活捉成了俘虏,实在让人失望。李广由于常年打防守战,所以已经思维定势,很难转过弯来,而卫青还很年轻所以能够接受新事物、新思维,最后李广败了没什么“我年纪大了打不动”,而卫青不行,他是汉武帝的小舅子,也是汉武帝钦点的将,所以只能赢不能败,他输了汉武帝的脸也没地方搁。

差距就在汉武帝敢用新人,敢用年青一代人,一个合格的统帅不仅仅有过人的智慧和统领三军能力,还要有战略眼光,说李广善守那其实给他一个台阶,李广是一个老将,他的思维还出处于文帝。景帝时期,可是汉武帝的眼光不仅仅是防守,而是主动出击。匈奴的那一套被刘彻用了,正面牵制,迂回作战,打完就走,继续寻找机会,再加上霍去病出现彻底让匈奴崩溃,一个稳扎稳打,一个出其不意,深入敌后,闪电作战。看练兵就知道李广非帅才,古今中外的军事统帅治军没一个像李广这样散漫的。程不识那样的可能不会大胜,但也不会大败。李广那样的,小规模战斗还行,大规模的协同作战必定败多胜少。

到汉匈战争的后期,汉朝已经占据了优势,卫青就是定海神针的存在,霍去病勇猛精进,打得再冒险汉朝都不是怕,就算输了也不怕,有卫青坐镇,军心坏不了,但如果连卫青都输了,那汉朝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心理优势就要丧失了。要不然在卫青之前为什么汉朝就是打不过匈奴,除了战法差异就是心理劣势,要知道卫青奇袭龙城和右贤王的时候可也是大迂回大包抄,闪电突袭战。

霍去病战绩有点像先锋或者特种部队的意思,卫青后期早就是大本营统帅了,当然霍去病死得太早,上限完全无法估计,不过汉朝到武帝那会已经打的没对手。如果只是汉朝将领排名,韩信当排第一,因为韩信是开国名将,没有他就不一定有汉朝。但要是整个历史排名,卫青霍去病就该排笫一与第二。因为没有他们就不一定有汉民族,就算有汉民族也没有汉民族千年的壮志豪情。卫青霍去病是汉王朝第二名将不错。但功绩绝不比韩信小,他们打出了汉民族几千年的豪气。在历史中也是千年才一遇的名将。在世时是帝国双壁,死后还是民族守护神。千年来都是历代武将的向往,也是历代士兵百姓心中的最高守护神。

标签: 李广汉朝

更多文章

  • 辛弃疾读《李广传》写下的一首词,读后引人深思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辛弃疾,宋朝

    "飞将军"李广的事迹我想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我们都知道李广家族世代练习弓箭,所以他也因为超高的箭术屡立战功,在英勇无敌的李广将军的带领下平定了七国之乱、解救了被叛军围困的梁王。也正是这次营救梁王的战斗使么李广将军站错了队,致使他这下一辈子也没有被封侯,李广难封侯也成为了"功高不爵,命运多舛"的标志。

  • 李广的战绩拿不出手吗?为什么他难以封侯?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广,西汉

    说到李广,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西汉名将李广,出生于将门世家,长得身材高大,手臂修长,受家传弓法,射得一手好箭。一生中,经历大小战斗七十余次,无不身先士卒,勇猛异常,被匈奴人称之为“飞将军”。唐人王昌龄有诗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高适

  • 袁绍四大谋士田丰、沮授、逢纪、审配谁更有才能?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谋士,田丰,沮授,逢纪,审配,三国

    自从接触三国以来,只有是谈到袁绍手下的谋臣大家都会说田丰,沮授有远见有才能,而逢纪,审配则是误国误君的奸臣。可是我不这么认为,其实我想把你放在袁绍的角度你也是会重用他们的。先说说田丰吧,这个人一直是被人认为是河北最有见识,最有才能的人,可是这是凭哪点呢?真实的人不像游戏可以用4维来评价能力的高低,而

  • 袁绍当初如果听取了田丰的建议没有开战 袁绍的结果又会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田丰,袁绍

    对田丰的建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三国总让人热血沸腾,名将良臣汇聚,谋士智谋百出,战火纷纷。而三国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更是被后人津津乐道,评价其得失。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第一场两大军阀之间的生死对决,经过多番激烈鏖战最终曹操以火烧乌巢,

  • 袁绍部下的谋臣,揭秘历史上真正的田丰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田丰,东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田丰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田丰,字元浩,出生在古时钜鹿一带,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巨鹿一带,在袁绍手下做事,为人刚正不阿,性格十分的直,就连曹操的部下荀彧也曾说过他性格他过于刚硬,后来,因为他多次极力劝阻袁绍攻打曹操而被囚禁起来,在官渡之战后,被杀害。

  • 桑弘羊的平准法究竟是什么样的 为何会在刘晏手里得到发展呢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桑弘羊,刘晏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桑弘羊的平准法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桑弘羊的平准法,在刘晏手里是有了很大的发展的。血可叫常平也好,平准也好,这种官营商业活动并非以单纯营利为首要的、唯一的目的,而有调节供求、稳定市场的任务在肩没有忘记前代常平制度建立的初意。刘晏理财,大量的经济收入是来自食盐

  • 桑弘羊:西汉著名的理财专家,如何评价他的经济政策?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桑弘羊,西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桑弘羊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桑弘羊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理财专家和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因能“言利事,析秋毫”深得汉武帝赏识,被委以重任,历任大农丞、大农令、搜粟都尉兼大司农等要职,统管中央财政近四十年之久。桑弘羊为汉武帝竭尽全力聚敛资财以增强国力,为武帝屡败匈

  • 西汉理财专家桑弘羊,最后却被牵扯导致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桑弘羊,西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桑弘羊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提起桑弘羊,他绝对是一个影响非常大的历史人物了。但是此人的名声却并不是很大,以至于并没有太多的人认识他。可以说,如果不是他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一心为汉朝的经济发展做打算,那么汉武帝的成就会黯淡很多。但就是这样的一位能

  • 瓦格纳的歌剧是什么样?他是如何进行歌剧改革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瓦格纳,歌剧,德国

    我们喜爱的戏剧里面有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就是歌剧。它在戏剧的基础上,更加突出音乐的重要性,它把原来的诵读形式改成了演唱的方式。它历史悠久,受到文艺复兴的巨大影响,表现形式也在不再是一层不变。瓦格纳的歌剧便是歌剧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在德国因为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歌剧一直保持着一种严肃、庄严的精神

  • 解密:阿兹特克族是如何进入墨西哥平原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阿兹特克,墨西哥,文明,

    关于阿兹特克族的定居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受他们的保护神维洛波切特利(战神)的启示,他们去寻找一只鹰,它栖身在一株仙人掌上,口中还衔着一条蛇,找到之后就应该在那里建造城市。而阿兹特克人在墨西哥谷地的特斯科科湖中的一个小岛上找到了这只鹰,于是他们就在这里建立了以后成为印第安著名古都的“特诺奇蒂特兰”,意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