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周亚夫身为不可多得的名将 为何他却不名显于后世

周亚夫身为不可多得的名将 为何他却不名显于后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303 更新时间:2024/1/9 5:03:04

对汉景帝和周亚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名将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一位帝王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汉初,刘邦因为有了韩信彭越周勃、樊哙等人的辅佐,这才有了大汉王朝的诞生;汉武帝时代,汉武帝因为有了卫青、霍去病等人的辅佐,大汉在他的治下走向鼎盛;不过提起文景之治那个时代,人们似乎对名将一笔带过了,难道那个时代没有耀眼的名将出世么?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比如拯救汉朝于危难之间的周亚夫就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名将,不过他却不名显于后世,为什么呢?这就不得不提汉景帝了。

汉景帝继位后,晁错建议削藩以巩固中央王朝的统治,汉景帝一听觉得可行,于是就听从了晁错的建议,但想是一回事,做又是另外一回事。当这个削藩诏书传到各诸侯国时,以刘濞为首的诸侯王坚决反对,双方矛盾爆发,于是刘濞联合各地诸侯王打着诛晁错、清君侧以安定国家的旗号开始反叛。

诸侯王这一闹腾,汉景帝有点坐不住了,当时叛乱兵力远胜于中央军,兵力的不足,让汉景帝缺少底气,这时袁盎建议汉景帝诛杀晁错以平息各诸侯的愤怒,然后再徐徐图之。可惜汉景帝听从袁盎的建议诛杀晁错之后,叛军并未停下反叛的步伐,反而步步紧逼,危机时刻,汉景帝想到了其父汉文帝临终之时的嘱托,汉文帝对汉景帝说:“以后关键时刻可以用周亚夫,他是可以放心使用的将军。”

汉文帝有如此结论,主要来源于当年匈奴侵犯边境,为了保卫京城,他派三路大军拱卫京师,结果在他前去犒劳慰问之时,发现只有周亚夫治军严谨,令出必行,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这才有了他临终之时给予汉景帝的嘱托。

对汉景帝而言,诸侯反叛之时不就是危机关键时刻么,于是他任命周亚夫为太尉,领兵平叛。名将一出,高下立判,他率领朝廷的10万之兵,仅用三个月就把叛军的50万之众击溃,声势浩大的七国之乱就此消失于无形,这份拯救汉室江山于危难,使其免于分裂的盖世功劳让汉景帝对周亚夫格外器重。

可惜周亚夫只适合做一名将才,领兵打仗在行,治理国家,揣摩圣意他就像一块榆木疙瘩一样,比如汉景帝因为不喜欢栗姬的缘故,想废黜太子刘荣,没想到这个时候周亚夫站了出来,他说太子没有过错不应该废黜,弄得汉景帝好生尴尬。

后来在王娡当上皇后,刘彻当上太子以后,作为王娡的娘家人,窦太后就让汉景帝封王信为侯,这个时候周亚夫又站了出来,他把汉高祖刘邦那句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搬了出来,最后弄得汉景帝很是难堪;再后来匈奴有将领归降,汉景帝想封他们为侯,以鼓励其它匈奴人也归顺汉朝,这时不知变通的周亚夫依旧站了出来,反对汉景帝这样做。这次汉景帝没有再听他的话,封了那五人为侯,周亚夫这个耿直boy直接称病辞职。

后来汉景帝念及周亚夫的功劳,又把他召进宫中设宴招待,看他脾气有没有改变,故意不在他桌前放置筷子,谁知一经测试,周亚夫还是老样子,从此汉景帝从内心开始舍弃周亚夫,不再把他当做以后辅助太子的对象。

没了皇帝的怜惜,再加上周亚夫一辈子都没有改变的耿直性格,最终一代名将就这样被人有意无意的遗忘。也许周亚夫就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吧,若是把他放在边境,而不是尔虞我诈的朝堂,以他的能力定能为大汉增光添色不少。

标签: 汉景帝周亚夫

更多文章

  • 细柳驻军是什么意思?跟周亚夫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周亚夫,汉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细柳驻军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周亚夫是汉朝的名将,为平定“七国之乱”立下了汗马功劳。关于周亚夫,有一个“细柳驻军”的典故。当初,为了防备匈奴侵犯,周亚夫被汉文帝任命为将军,率兵驻守细柳。有一天,汉文帝亲自到细柳慰劳军队,先派了使者开道通知。守军却

  • 徐晃是什么实力?被曹操称赞为周亚夫在世,位列五子良将之首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徐晃,三国

    每当一提起徐晃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在三国之中,是名将辈出的时代,很多人都是求贤若渴,当年刘备曾经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曹操手下也是武将文臣辈出,但是能够得到主公称赞的人却不多,在曹魏,有一位武将,位列五子良将之一,而且还被主公曹操称之为周亚夫在世,还打败过关

  • 周亚夫平定了七国之乱,汉景帝为什么还要饿死他?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周亚夫,汉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周亚夫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汉景帝刘启,因“文景之治”的辉煌政绩,历来给人留下的都是一代明君的高大形象。殊不知慈不带兵、义不掌财,景帝在一副宽仁爱民的面孔之下,实则藏着的是一套腹黑的帝王心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当年汉高祖刘邦对付韩信、彭越的那一套卸

  • 汉景帝真的是因为一双筷子放弃了名将周亚夫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景帝,汉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汉景帝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一代名将周亚夫最后羞愤自杀,很多人都把责任怪在周亚夫自己身上,认为这是周亚夫性格太直,又功高震主。总之,周亚夫被逼自杀,基本上是“咎由自取”的味道。果真是这样吗?咱们先来说说周亚夫怎么会绝食自杀。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后,汉景帝对他非

  • 晏子:历史上连司马迁甘心为之执鞭的旷世奇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晏子,历史,奇才

    生活在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历经十年,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他因此被奉为“千古文章之主”。后世对于司马迁的评价,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但是,你倘若翻开《史记·管晏列传》,你会发现,就是这样一位旷古绝今的人物,竟然有对一个人物

  • 武王伐纣的历史误读:武王观兵是司马迁编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周武王,商纣王,牧野之战,

    《尚书·周书·泰誓序》说:“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作《泰誓》三篇”。孔安园在传“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句时说:“周自虞、芮质厥成,诸侯并附,以为受命之年,至九年而文王卒。武王三年服毕,观兵孟津,以卜诸侯伐纣之心。诸侯佥同,乃退以示弱”。这就是“观兵说”的来源。孔颖达的《正义》重复了

  • 李广之孙李陵投降匈奴 为何会牵连司马迁被宫刑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广,司马迁,匈奴

    司马迁写的《史记》大家也都清楚的,这个可是研究先秦的重要资料,而且司马迁被施以宫刑大家应该也比较了解,这个可以说太没有人性了。但是可能有一个细节你不知道,那就是司马迁被施以宫刑是因为李广的孙子李陵投降匈奴的缘故。李广,一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让大家对于李广这个将军印象很深,什么是李广难封呢?原来在公

  • 历史揭秘:伟大史学家司马迁与《史记》的历史谜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司马迁,汉武帝

    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完成《史记》之后,却在历史记载中消失。而司马迁历经十四年编撰而成的《史记》并非一本,而是既有正本,又有副本。那么,司马迁是怎么死的?《史记》的正本与副本其命运又是怎样的?一、最后的人生轨迹我们先打开班固的《汉书·司马迁传》,回顾一下司马迁人生中最后几年的活动轨迹。公元前104年,任

  • 解密:秦穆公的英名因何毁于儿子和司马迁?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穆公,司马迁,秦国,

    秦穆公是春秋战国时期少有的英明君主。但凡做君王的,英明睿智就容易刚愎自用,雄壮勇武难免残忍暴虐,秦穆公却是个少有的例外。他雄才大略却礼贤下士知错必改,雄壮勇武却宽仁大度常常以德报怨。有史为证:珍惜人才。百里傒是虞国的亡国之臣,被晋献公当做奴隶送给秦国。百里傒逃跑被楚国人拿获。秦穆公素闻百里傒有才能,

  • 他身高不足六尺辅佐昏君 司马迁对他顶礼膜拜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晏婴

    一个人如果想得到别人的敬佩,决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能得到史圣司马迁的由衷敬佩,那就更难了。司马迁以其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人格魅力,和求真务实、严谨不苟的治学作风,被历代人们所敬佩。然而,在司马迁的心中也有一位令他感到敬佩和折服的人。他就是春秋末期身高不足六尺的齐国宰相——晏婴。晏婴(?-前5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