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立下赫赫战功,最后依然惨死

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立下赫赫战功,最后依然惨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184 更新时间:2024/1/25 15:36:25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周亚夫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话说景帝为七国之乱头疼不已时,想起了先皇之言:“天下有变,可用周亚夫为将。”于是他赶紧任命周亚夫为“平乱大元帅”,最终顺利剿灭了叛军。

周亚夫是西汉的传奇人物。他乃名门之后,是太尉周勃之子。周勃是最早跟随刘邦干革命的元老人物之一,在推翻暴秦和楚汉之争中,他都立下了赫赫战功。特别是在诛灭吕氏一族中,他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和陈平被汉文帝视为左膀右臂。

周勃死后,他的大儿子周胜继承了爵位。然而,周胜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在权力宝座上屁股还没坐热,就犯了事被免了职。念及周勃的功绩,汉文帝封周勃的二儿子周亚夫为条侯。

周亚夫遗传了父亲几乎所有的优点,他能征善战,用兵如神。

汉文帝六年,不安分的匈奴再一次入汉朝境内“打谷草”,一时间边塞风云四起。文帝也不是等闲的主,他马上从朝中精选出三位将军,在京畿附近的灞上、棘门、细柳一带结营驻守,构建起了“品字形”防御体系。

为了笼络人心,鼓舞士气,文帝不顾风尘仆仆,深入到这三处军营进行调研。到了灞上、棘门,两营的主帅都举行了“十里夹道相迎”的隆重仪式,看到汉军兵强马壮,雄赳赳气昂昂的精气神,文帝很是高兴,脸上盛开了一朵朵花儿。然而,好景不长,很快他脸上的花儿便凋谢了,因为他来到细柳慰问时,却吃了闭门羹。

而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举的人就是细柳营的“营长”周亚夫。但见细柳营剑拔弩张,严阵以待,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文帝想进去都被士兵拦住了,他自报身份,营卫却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等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文帝最后没辙了,只好取出代表身份的符节交给营卫,让其代为通报。

周亚夫这才传令开门。到了内营,只见周亚夫身穿铠甲,手持佩剑出来相迎。见了文帝也是稍微欠了欠腰,说道:“臣以军礼接驾,望陛下勿怪。”

文帝见状大为感动,在表达慰问之情后,立即打道回府。他刚退出营帐,细柳营立马关闭营门,又进入“一级严守”状态。文帝忍不住感叹道:“这才是真将军啊!”

后来,匈奴被逼撤军,各路人马依次撤回后,文帝对周亚夫赏识有加,视他为国家栋梁。再后来,文帝突然染疾,病入膏肓之际,给景帝留下了“天下有变,可用周亚夫为将”之言,顺利帮助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

俗话说盛极必衰,周亚夫达到仕途的顶端、权力的高峰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不可抗拒的衰退。他过度插手皇家内事,本意是为了大汉江山着想,但实际上却犯了皇家大忌:皇家的事你不要乱说,说来说去也说不明白,皇家的事你不要乱插,插来插去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周亚夫插手皇家的事主要有两件。

第一件事:立储之事。

在立储之事上,周亚夫的态度很明确,坚决反对废长立幼。早在汉景帝对刘荣下达废太子书时,他便是反对最为激烈的两人之一(另一人是窦婴),但当时铁了心的汉景帝采取的是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没给他们多费口舌的机会。

然而,固执的周亚夫却还是“固争之”。最后,景帝盛怒之下,开始对他疏远。

第二件事:招降之事。

汉景帝在平定七国叛乱后,很快又迎来了一桩大喜事:北方匈奴王徐卢等六王投降汉朝。这是一件极长脸面的事,景帝自然很高兴。高兴之下,他打算封六大降王为侯,想通过这种善待降将的方式,诱惑更多的匈奴王和士兵归降。

“封匈奴王为侯,臣坚决不同意。”在这个节骨眼上,周亚夫站出来投了反对票。

“周爱卿,既然你不同意,那就请说出理由吧。”景帝强压着怒火说道。

“他们拥有自己的国土和主子,却投降别国,这是不忠;他们弃自己的妻儿家小于不顾,只顾自己的前程,这是不孝。我们如此厚待他们,这不是仁,而是不仁。我们如果封他们为侯这不是义,而是不义。试想想,这样下去,以后我们还怎么来约束自己的臣子精忠报国呢?”

“周亚夫呀,你只懂军事,不懂政治呀。”景帝在心里叹着。这一次,他没有再给周亚夫面子,而是直接回绝道:“忠孝仁义不是由你说了算的,你的意见请恕朕不能采纳。”

说完这句话,景帝封徐卢等六人为列侯;说完这句话,景帝彻底把周亚夫打入冷宫了。

周亚夫为了给景帝一点颜色瞧瞧,以身体有恙为由,请求辞职,在家安心养病。

景帝为了给周亚夫一个下马威瞧瞧,索性回复他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既然你身体抱恙,那就在家安心养病吧,你丞相的职务由别人代替好了。

再后来,一介布衣的周亚夫以“绝食”的方式来表达对景帝的抗议,结果被活活饿死。

标签: 周亚夫西汉

更多文章

  • 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却不给筷子,这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周亚夫,西汉

    对周亚夫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周亚夫乃是西汉名将,此人治军有方,领兵打仗更是了得。所以汉文帝刘恒临终前,就把汉景帝刘启叫到身边,叮嘱汉景帝:如果遇到什么紧急情况,你大可重用周亚夫,让他领兵打仗。而周亚夫也果然没有辜负汉文帝的厚望,后来帮助了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 周亚夫身为不可多得的名将 为何他却不名显于后世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景帝,周亚夫

    对汉景帝和周亚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名将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一位帝王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汉初,刘邦因为有了韩信、彭越、周勃、樊哙等人的辅佐,这才有了大汉王朝的诞生;汉武帝时代,汉武帝因为有了卫青、霍去病等人的辅佐,大汉在他的治下走向鼎盛;不过提起文景之

  • 细柳驻军是什么意思?跟周亚夫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周亚夫,汉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细柳驻军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周亚夫是汉朝的名将,为平定“七国之乱”立下了汗马功劳。关于周亚夫,有一个“细柳驻军”的典故。当初,为了防备匈奴侵犯,周亚夫被汉文帝任命为将军,率兵驻守细柳。有一天,汉文帝亲自到细柳慰劳军队,先派了使者开道通知。守军却

  • 徐晃是什么实力?被曹操称赞为周亚夫在世,位列五子良将之首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徐晃,三国

    每当一提起徐晃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在三国之中,是名将辈出的时代,很多人都是求贤若渴,当年刘备曾经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曹操手下也是武将文臣辈出,但是能够得到主公称赞的人却不多,在曹魏,有一位武将,位列五子良将之一,而且还被主公曹操称之为周亚夫在世,还打败过关

  • 周亚夫平定了七国之乱,汉景帝为什么还要饿死他?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周亚夫,汉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周亚夫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汉景帝刘启,因“文景之治”的辉煌政绩,历来给人留下的都是一代明君的高大形象。殊不知慈不带兵、义不掌财,景帝在一副宽仁爱民的面孔之下,实则藏着的是一套腹黑的帝王心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当年汉高祖刘邦对付韩信、彭越的那一套卸

  • 汉景帝真的是因为一双筷子放弃了名将周亚夫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景帝,汉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汉景帝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一代名将周亚夫最后羞愤自杀,很多人都把责任怪在周亚夫自己身上,认为这是周亚夫性格太直,又功高震主。总之,周亚夫被逼自杀,基本上是“咎由自取”的味道。果真是这样吗?咱们先来说说周亚夫怎么会绝食自杀。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后,汉景帝对他非

  • 晏子:历史上连司马迁甘心为之执鞭的旷世奇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晏子,历史,奇才

    生活在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历经十年,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他因此被奉为“千古文章之主”。后世对于司马迁的评价,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但是,你倘若翻开《史记·管晏列传》,你会发现,就是这样一位旷古绝今的人物,竟然有对一个人物

  • 武王伐纣的历史误读:武王观兵是司马迁编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周武王,商纣王,牧野之战,

    《尚书·周书·泰誓序》说:“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作《泰誓》三篇”。孔安园在传“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句时说:“周自虞、芮质厥成,诸侯并附,以为受命之年,至九年而文王卒。武王三年服毕,观兵孟津,以卜诸侯伐纣之心。诸侯佥同,乃退以示弱”。这就是“观兵说”的来源。孔颖达的《正义》重复了

  • 李广之孙李陵投降匈奴 为何会牵连司马迁被宫刑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广,司马迁,匈奴

    司马迁写的《史记》大家也都清楚的,这个可是研究先秦的重要资料,而且司马迁被施以宫刑大家应该也比较了解,这个可以说太没有人性了。但是可能有一个细节你不知道,那就是司马迁被施以宫刑是因为李广的孙子李陵投降匈奴的缘故。李广,一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让大家对于李广这个将军印象很深,什么是李广难封呢?原来在公

  • 历史揭秘:伟大史学家司马迁与《史记》的历史谜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司马迁,汉武帝

    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完成《史记》之后,却在历史记载中消失。而司马迁历经十四年编撰而成的《史记》并非一本,而是既有正本,又有副本。那么,司马迁是怎么死的?《史记》的正本与副本其命运又是怎样的?一、最后的人生轨迹我们先打开班固的《汉书·司马迁传》,回顾一下司马迁人生中最后几年的活动轨迹。公元前104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