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他的战功能与岳飞齐名,但是他的一个习惯,却让他死得毫无价值

他的战功能与岳飞齐名,但是他的一个习惯,却让他死得毫无价值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833 更新时间:2024/2/11 0:08:21

南宋有位和岳飞齐名的大将,多年战斗在抗金一线,保卫大宋江山,安抚一方百姓。宋孝宗感念其功,封他为涪王。他就是吴玠。我国古代,最讲血亲,异姓封王,可见其功。

吴玠是甘肃省静宁人,他自幼文武双全,骑射俱佳,从小就是个当兵的好材料。长大之后,果然参军人伍,被发往泾原。泾原位于陇西地区,常常遭受西夏兵马的进攻。每有战事,吴玠总是积极参加,他作战勇敢,多次射杀西夏将士,屡立战功,成为南宋西部抗击外敌一股重要力量。

当时,金军势力正处于鼎盛时期,东西两路都对南宋赵构政权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东线,完颜宗弼率领大军一路南下,所向披靡,赵构差点放弃繁华的临安,逃亡海上,辛亏韩世忠等忠臣良将力战,才勉强保住希冀偏安东南的赵构。

当时完颜宗弼的军队在横扫江南后,已撤至淮北。已成惊弓之鸟的宋高宗十分担心金兵再次南下攻掠,于是指示镇守西北的张浚主动出击,以牵制金兵南下。

当时张浚有四十多万人,可以说和西北的金军相比,优势非常大。但这四十多万人,分为几路,互相之间没有配合,各自为战,因此没有形成合力,被金军在陕西富平一带大败。

这时的吴玠在张浚帐下效命,他毛遂自荐,请求率领一支军队屯驻和尚原。说是一支军队,其实不过几千人多的残兵败将。而和尚原这个地方可以说是"死地"一个。无山无水无城池,什么都没有,完全无险可守。

那究竟吴玠为什么要守和尚原这个地方呢。因为这个地方是金军进入汉中的必经之路,汉中一旦不保,四川就完了,四川一完,南宋也就被灭了。之后的蒙古人灭南宋就是这条路线,所以和尚必守。

但是吴玠的部将看得没这么远,心说我们这几千人刚打了败仗,士气本来就低落,你又让我们守这个无险可依的地方,这不是让我们送死吗。有人干脆建议吴玠,退守汉中算了,我们在汉中好好修整,在那抵挡金军,不是一样能保住四川吗。

吴玠明白士兵们刚打了败仗,想撤往后方。这时他作为军中主帅要做士兵们的思想工作,他一边以忠义感召大伙,一边给大家宽心,说这一带的老百姓本来都是宋朝臣民,他们肯定不是真心归顺金国,如果有老百姓给我帮忙,运送粮食,传递情报,我们还怕什么呢。

吴玠不愧是领兵的好手,一番动员,将士们的情绪都上来了,史书上说:"将士皆感泣,愿随将军杀敌,生死不退。"

这一带的老百姓也被吴玠他们这几千人的忠义感动了,纷纷把自己家里粮食拿出来,肩挑背扛,运到和尚原来。毕竟大家都是宋人,老百姓的心还是向着宋军的。

这时的金兵可不干了,就在渭水边截杀那些给吴玠送粮的百姓,还定下了一系列的连坐法,吓唬老百姓,一人犯罪,全家被杀。即便如此,这里的老百姓也偷偷地给吴玠送粮,一直持续了有两年之久。

这时的金军统帅是完颜宗弼就是历史小说里的金兀术。他根本不把吴玠这区区几千人马放在眼里,派了两个偏将去攻打和尚原。

吴玠毕竟是宋人,对这一带非常熟悉。他领兵虚虚实实,一会掩杀,一会埋伏,金军那两个偏将还没和吴玠的主力交战,就被杀败了,而且还丢了不是粮草马匹。

完颜宗弼没那么多耐心,干脆自己上阵,号称率领十万人,兵发和尚原。吴玠只有区区数千人,按数字来说,这得一个打20个左右才能赢。但是打仗毕竟是个系统工程,不是一对一的较量。吴玠他们看得很清楚,金军之所以厉害是因为他们刀比较长,而且马队厉害。因此吴玠在营前修了许多栅栏等土木工事。他还专门准备了打马的武器——床子弩。据说这种武器弓箭的最高配置。要用绞盘才能拉开,箭类似于标枪那么长。可见,这床子弩是一种远程武器。

吴玠他们这几千人躲在栅栏背后,看到金兀术的金兵来了就放床子弩,金兵无论是连环马还是什么骑兵,都抵不过这种强弓硬弩。结果刚一交战,金兀术就吃了败仗。回营后,夜里又被吴玠带领的宋军偷袭了一把。这时候军心就有点不稳了。

这时吴玠的弟弟吴璘也在军中,就劝他哥哥说:听说金军这十万人马的粮草都在一个叫东关的地方,不如派一千多人去把他的粮草给烧了,这样十万大军就不攻自破了。

吴玠觉得他弟弟说得有道理,就依计而行。第二天,吴玠出营和金兀术交战,两军对垒,宋军士气很高,喊杀声震天,勉强正面抗住金兀术。吴璘则悄悄绕到背后,烧了金军的粮草。

就在金兀术全神贯注和吴玠交战的时候,身后一阵大乱,只见自己囤粮草的地方火光冲天,心想不好,赶忙回身救援。

这时金兵乱成一团,逃的逃,散的散,吴玠率军乘势掩杀,金军大败。金兀术为了逃命把胡子割了,盔甲战袍都丢了,十分狼狈。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和尚原之战,吴玠以弱胜强,终于保住了南宋的西部阵地。

标签: 吴玠

更多文章

  • 武力值爆表的三位皇帝,简直就是开挂的节奏。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太宗,赵匡胤,汉武帝,

    皇帝是中国古代的最高统治者,文武百官、黎民百姓都要听从他们的调遣与指挥。在很多人印象中,皇帝都是深居皇宫内院,国事由文官汇报,打仗由武将冲锋,皇帝只需在皇宫批示处理就可以了,因此皇帝的形象都偏向于文弱。但是历史上有一些皇帝,他们不仅文能安邦,武力值更是爆表,即使和同时期的名将相比也毫不逊色,只是因为

  • 朱棣曾听信谗言差点误杀长子,朱高炽是怎么躲过杀身之祸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棣,朱高炽

    朱高炽是朱棣的长子,其早在洪武时期就被朱元璋立为燕世子,将来继承燕王位,这引起了两个弟弟朱高煦和朱高燧的不满与嫉妒,二人没少对朱棣说大哥的坏话,朱棣本就不喜欢“中看不中用”的又胖又跛的朱高炽,有了两个小儿子的恶意中伤,就更加嫌弃大儿子了。特别是到了靖难战争时期,朱高炽是一介书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

  • 他二十四岁成为状元,嘉靖登基没多久,发生件事直接改变了他的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伯虎

    说到明朝大才子,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唐伯虎。“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确实吟的一首好诗。只不过唐同学更多的是因为《唐伯虎点秋香》这部电影而被人熟知,明朝大才子的名号还轮不到他。明朝公认的三大才子分别为:解缙、徐渭以及杨慎。解缙大家应该都知道,被称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的《永乐大典》

  • 乾隆留给他儿子的一份礼物,打开后,发财了。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和珅,嘉庆,乾隆,

    今天说的这位名人,可是乾隆爷面前的大红人和珅,接下来详细聊聊和珅的情况。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清朝中期权臣、商人。乾隆十五年五月二十八日,和珅出生在福建副都统常保家中,三岁时母亲去世,临终时产下弟弟和琳,父亲常保在和珅九岁时亦因病去世,无依无

  • 中国三大奸臣,声名狼藉不堪但是作品却价值千金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蔡京

    在中国古代,选拔人才时,通常要求“德才兼备”。在东汉末年的三国乱世,曹操为了选拔人才,首次提出“唯才是举”!可以说,盛世要求“德才兼备”,乱世追求“唯才是举”!如今,在文艺圈里,大家都听过一个词,评价老一辈艺术家通常会说“德艺双馨”,其实就是“德才兼备”!当然,现实情况大家都知道,德艺双馨之人何其稀

  • 将云贵高原纳入中国版图的将军,为何下场最后落到如此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傅友德,云贵高原,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即位,建立明朝。建国之后,为了统一天下,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常遇春率师北伐,明军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洪武元年八月,大军攻破元大都,元顺帝仓惶北窜,元朝灭亡。明军随即挥师西进,攻取山西,略定甘陕。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正月,明朝兵分两路,水陆并进,分别从陕西

  • 明朝一人把岳飞的梦想变成现实,却是后人眼中的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叶梦熊

    岳飞的《满江红》传唱千古,其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更让人慷慨拔剑长叹息!明朝就有一位人物,把这句话变成了现实。《平朔方勒石贺兰山》:“尽道将军意气豪,朔方战罢解征袍。功成自古皆天幸,却笑人间说六韬。”在贺兰山上立了块石碑:老夫我功成身退,但求痛快,杀伐已尽,千里不留名。这人是谁?他叫叶梦熊,少年

  • 盘点中国古代五大巾帼英雄,你最佩服哪一个?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花木兰

    在我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外出打仗都是男人的事情,很少有女人掺和,即使掺和了影响力也被男子所压制,所以在我国古代战场上即使有女性将军大多也被埋没,能够留存下来的实在是少之又少,在我国古代有五大巾帼英雄,最后一个被世人称赞了上千年。第五名:梁红玉梁红玉出生于江苏淮安,关于她的名字有很多说法,因为在所有的

  • 战国七雄里,为何只有秦国能依靠外来人才统一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春秋战国,秦始皇,商鞅,

    众所周知,战国七雄中最终统一天下的是秦国。但秦国并不只是依靠自己人统一的天下,在历史上对秦国统一天下做出巨大贡献的名臣有很多都是外来人,比如商鞅(卫国)、张仪(魏国)、范雎(魏国)、李斯(楚国)等等。这些外来人才在秦国被称为“客卿”,而学界也公认“客卿”是秦国最后能够统一天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在战国

  • 这才是宋朝最厉害的名将世家,跟他们比杨家将只能算小弟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匡胤

    赵匡胤以武将出身,谋夺了后周柴家天下。其吸取唐朝、五代时期藩镇作乱的历史教训,极力抑制武人势力。故有宋一朝,武将始终处于文人的压抑之下,很少能走到政治权力的顶峰。这一方面保持了政局的相对稳定,却也造成了宋王朝军事上的积弱,始终没有摆脱外族的侵扰,最终亡于蒙古人之手。所谓乱世出英雄,大宋朝虽然在军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