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清王朝努尔哈赤的崛起:满洲如何入主中原?

大清王朝努尔哈赤的崛起:满洲如何入主中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501 更新时间:2023/12/14 14:38:14

导读:在对待汉族人问题上,他交替实行平等对待和民族歧视的政策。跟成吉思汗一样,努尔哈赤未能在有生之年实现征服中国的目标。他的一个儿子皇太极继承了他,并加快了征服的步伐。

汉满互相影响,促进了满州的崛起

满族人的成功故事始于努尔哈赤(1559—1626年)。努尔哈赤是一位勇武之人,他的祖辈父辈曾为明朝效命。明朝的政权是从蒙古人手中夺来的,蒙古人发源于北方,又逃回北方,所以明朝一直很关注它的北部边境。时间一长,明朝在边境地区维持大规模边防力量的政策使得守卫边疆的人与当地居民即满族人混合在一起。那些接受了满族人习俗甚至使用满族人姓名的汉族人失去了他们的汉族人特点。即使多数与满族人共处的汉族人抵制被满族同化,但他们在边境地区的存在以及他们在满洲的工商业活动也使满族人变得更加富有和更有力量。汉族人和满族人相互影响,汉族的生活方式再加上满族人的勇武,促进了满族人的崛起。

明朝统治者密切关注着边境上这种令人担忧的发展态势。为了防止任何一个满族部落取得主导其他部落的霸权,明朝蓄意挑起满族不同部落之间的竞争和冲突。它依靠一系列手段,包括直接军事干预和授予各个部落首领明朝官衔。有一次干预期间,明朝军队杀死了努尔哈赤的父亲和祖父,这也许是误杀。但这位年轻的将领发誓要报仇雪恨,他打击在军事上帮助汉人的部落首领,动员他的家族和部落,征服和吸收所在地区的其他部落,并于1586年杀死了与他为敌的另一个部落首领。这是他建立霸权的第一步。在接下来的20年中,他控制了满洲,统一了各大部落,成为一位无可争议的满族首领。

努尔哈赤建立新的国家制度

1601年,努尔哈赤设计了一种新制度来组织他的族人,巩固他的权力。以蒙古人的模式为基础,努尔哈赤制定了八旗制度。最初,他建立了四个旗,到1615年,已经发展到八个。按照这一制度,每300名士兵或农民组成一个牛录;每五个牛录组成一个甲喇,每五个甲喇组成一个固山(旗)。每个旗用一种颜色的旗帜区分,由一名旗主指挥。有三个旗归努尔哈赤亲自指挥;其余的旗由他的儿子和侄子指挥。旗主是他们各自旗的最高军事长官,但他们都听命于努尔哈赤。不过,旗不仅仅是军事组织,它们还具有行政单位的功能。人口登记、税收和其他民事问题都在旗的领导下开展。因此,旗既是民事军事组织,也是政治组织。八旗系统也吸收非满族的人加入,这对于以血亲和婚姻为基础的旧的部落关系来说是一种进步。因此,在当时,从部落组织向官僚组织的过渡正在进行中,为建立满族国家做准备。

受称帝野心的驱使,努尔哈赤继续努力建立满族国家。他将部族政府重组成一种新的行政机构,在这个机构中,五位宗室首领组成一个议政会议。议政会议每五天开一次会,讨论国家事务。与旗的军事官员们一道,议政会议的成员们组成了国家的权力中心。一切最终决定都由努尔哈赤本人来做。为了建立国家,满族人还创制了一种书写系统,该系统使用蒙古语文字辅以点和圈,点和圈用来表示满语的发音。这一创造满足了国家的行政需要,使满族人能够用文字来记录自己的历史。随着这种发展,译自汉语的翻译作品进入了满族社会,包括翻译成满语的儒家经典和明朝法律法规。

努尔哈赤如何对待汉族

17世纪早期,努尔哈赤在满洲的权力扩张使他与明朝产生了直接冲突。在与明朝军队的战斗中,这位满族指挥官依靠他的八旗军来进行军事征服。与此同时,他试图不战而赢得汉人的支持。他向汉族将领明示,他们如若抵抗,必定被击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拼死防守的城市将面临无情的大屠杀,将被彻底摧毁。然而,如果他们选择不战而降,努尔哈赤保证,他们不但可以保命,还可以保持他们的汉族习俗,他们防守的城市也将免遭屠杀。而且,努尔哈赤还表示,合作的人还可能得到提拔。这种方式表明,努尔哈赤并不认为能够使汉族人接受满族人的生活方式;它还表明,努尔哈赤打算以平等身份对待听从他建议的汉族人。与此同时,它还表明,努尔哈赤将非常严酷地对待那些抵抗他权力的人。

17世纪20年代,努尔哈赤统治下的汉族人曾进行过两次叛乱。努尔哈赤镇压了叛乱,处死了许多汉族知识分子,他怀疑是他们煽动叛乱。随后,他采取了更加严格的隔离汉族人和满族人的措施。尽管意识到汉族人对其称帝野心的重要性,但他并不完全信任那些一有机会就可能与他为敌的人。因此,在对待汉族人问题上,他交替实行平等对待和民族歧视的政策。与后来的清朝统治者相比,努尔哈赤对待汉族人的政策是比较严酷的。跟成吉思汗一样,努尔哈赤未能在有生之年实现征服中国的目标。他的一个儿子皇太极(1626—1643年在位)继承了他,并加快了征服的步伐。皇太极是一位旗主,并且此前就是议政会议的成员。他的继位代表着一种延续性。然而,在接受汉族制度和依靠汉族支持者方面,他比他的父亲走得更远。

明朝覆亡,满洲入主中原

满族人朝北京方向的扩张与明朝的内部衰落发生在同一时间。一种“普遍危机”削弱了曾经辉煌的明朝文明。皇帝无能、政治瘫痪(正如东林党文官与朝廷宦官之间的激烈斗争所显示的一样)以及诸如使农业减产的气候变冷等自然灾害,都对明朝造成了破坏。一场由汉族造反者李自成领导的反明起义给了明朝最后一击。虽然李自成和他的军队十分强大,足以推翻明王朝,但他们缺乏建立国家的能力。满族人利用这种混乱,在一位汉族将领的帮助下,驱逐了起义军,在中国建立起他们的统治。

标签: 努尔哈赤清朝满洲中原

更多文章

  • 汉初奇人东方朔:以另类博取汉武帝刘彻的注意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奇人,汉武帝,东方朔

    武帝一朝是人才济济的一个时代,不但出现了像李广、卫青、霍去病这样能征善战的武将。还出现了像汲黯、公孙弘这样的文臣。在这众多人才之中,东方朔的出现,为这一时期添加一色不一样的色彩。东方朔满腹经纶,却没有一句安邦治国之言。他放纵不羁又疾恶如仇;他行为滑稽举止可笑。是大臣们眼中的另类人物。那么这样一位与旁

  • 书画大师徐渭:古代历史上一位疯狂的艺术大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书画,徐渭,古代,大师

    导读:在古往今来的艺术家中,徐渭算是最特立独行的一位了,他和梵高并称为精神病艺术创作顶级大师!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传说中的奇人、怪杰。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天池、天池山人、青藤道人、田水月等。浙江绍兴人。父亲是举人,然而在他出生百日时即去世,十岁时家计破产,十四岁时嫡母去世,依靠长兄

  • 后晋重臣景延广:孙皇帝石重贵反契丹的坚实依靠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后晋,景延广,石重贵,

    景延广,字航川,陕州人也。父建善射,尝教延广曰:“射不入铁,不如不发。”由是延广以挽强见称。事梁邵王友诲,友诲谋反被幽,延广亡去。后从王彦章战中都,彦章败,延广身被数创,仅以身免。景延广(892-947)五代时后晋大臣。他字航川,是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人。父亲景建,精于箭术,常对儿子说:“如果射箭

  • 北魏皇室大将元英:孝文帝汉化下熏陶出的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北魏,元英,孝文帝,

    元英(?—510.12.9),字虎儿,原名拓跋英,太武帝拓跋焘曾孙,景穆帝拓跋晃之孙,南安王拓跋桢之子。孝文帝改革后改姓元,代(今山西外长城以南大同、左云一带)人,南北朝时期北魏著名的军事将领、音乐家。孝文帝时,拓跋英为平北将军、武川镇都大将、假魏公。不久迁都督梁益宁三州诸军事、安南将军、领护西戎校

  • 隋末名臣段达:王世充得以登基称帝的主要帮凶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世充,段达,皇泰主,

    段达(?-621年),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北周朔州刺史、襄垣县公段严之子,隋朝官员、将领。段达三岁袭封襄垣县公爵位。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缢杀后,段达和元文都等立在洛阳的越王杨侗为帝。段达被封为陈国公。后来,段达与王世充联合发动政变,王世充夺取帝位。段达效命于王世充,王世充任他为司徒。唐武德四

  • 有盗窃癖的北齐宰相祖珽 :自喻是北齐的“范增”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北齐,祖珽,兰陵王,

    才华横溢却品行低下,陷害忠良却不愧为干练能臣,身为贵族高官却偷窃成癖。太多不相容的东西融合在一起,让你很难判断这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祖珽就是这样,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祖珽,字孝征,范阳遒人,和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同宗,北齐宰相。他出身贵族,天性放纵,却聪明过人,学而有术,在文学、音乐、语言、占卜、医学等

  • 揭秘:宋太祖是如何借用一幅画轻松灭掉南唐?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宋太祖,灭亡,南唐

    宋朝建立后,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稳固了中央政权,在无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开始了统一中国的战争。在灭掉南汉之后,宋太祖把进攻目标转向南唐。南唐后主李煜昏庸无能,只知道吟诗填词,整天沉湎于酒色,不理朝政,南唐国力日衰。宋太祖此时有心灭南唐,但又不敢轻举妄动。原来,南唐有一位勇猛无敌的武将,名叫林仁肇,宋

  • 两国之母:中国古代哪个女人成为两国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古代,皇后

    白痴皇帝司马衷的第二任皇后羊献容,在历史上是一位极特殊的女性,也是一位极富争议的人物。说她的特殊,倒不是说她多擅权谋,像武则天那样耀眼宫廷,毕露锋芒;也不像她的前任贾南风那样,表现的心狠手辣,任意妄为。她的特殊,是与她的坎坷命运息息相关的,甚或说是女人的一种悲哀。她不但没有享受到皇后的尊崇,相反却饱

  • 兵圣孙武身上待解的八大迷团:孙武为何一生多谜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兵圣,孙武,春秋战国

    在论述孙武的一生行事之前,必须先了解一下经历将近千年的关于孙武 的有无及其著作真伪的争论。由于《孙膑兵法》在魏晋以后的亡怯,详载春 秋史事的《左传》、《国语》等典籍中丝毫不涉及孙武,而现存《孙子兵法》 中又有似乎是战国时期的现象,因而自北宋以来,就不断有人怀疑孙武及其 著作《孙子兵法》的真实性。问题

  • 梁武帝后宫畜养女妓:在世俗享乐中实践佛法?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梁武帝,佛教,萧衍,

    两汉之际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其主要特点是禁欲主义,它不仅要求僧侣们戒除“淫”和“欲”,而且还向人们宣扬:女人是引起“淫欲”的罪魁祸首。《涅槃经》说:“一切女人皆是众恶所住处”,将禁欲主义的矛头全部集中到女性身上来。但到了后来,在大乘佛教“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思想洪流的猛烈冲击下,女性在佛教中的地位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