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梁武帝后宫畜养女妓:在世俗享乐中实践佛法?

梁武帝后宫畜养女妓:在世俗享乐中实践佛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721 更新时间:2024/1/21 8:40:51

两汉之际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其主要特点是禁欲主义,它不仅要求僧侣们戒除“淫”和“欲”,而且还人们宣扬:女人是引起“淫欲”的罪魁祸首。《涅槃经》说:“一切女人皆是众恶所住处”,将禁欲主义的矛头全部集中到女性身上来。但到了后来,在大乘佛教“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思想洪流的猛烈冲击下,女性在佛教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女性菩萨的形象在佛经中频频展现,而且,妓女也能成佛。南朝时,佛教日益世俗化,出现了不少宣扬、描写女性形象美的字,欲色异相在佛经中也有不少表现。如《方广大庄严经》中描写菩萨之母摩耶夫人:“颜容甚端正……,发香且柔泽,绀黑类玄蜂。皓齿如空星,目若青莲叶。支节善随转,手足皆平正。天中尚无匹,人间谁与比。” 有的描写比这更为露骨。如《佛所行赞》中写佛陀出家前为太子时,众宫女之美:“容色世希有,状如玉女形。天见舍妃后,神仙为之倾”,“歌舞或言笑,扬眉露白齿,美目相眄睐,轻衣见素身,妖摇而徐步” 。如此妖媚的宫中婇女,与太子同浴,在宝云异译本《佛本行经》第八品《与众婇女游居品》里描绘得更是详细:

太子入池,……诸女围绕,明耀浴池;犹如明珠,绕宝山,妙相显赫,其好巍巍。众女水中,种种戏笑:或相湮没;或水相洒;或有弄华,以华相掷;或入水底,良久乃出;或于水中,现其众华;或復于水,但现其手。众女池中,光耀众华,令众藕花,失其精光。或有攀缘,太子手臂,犹如杂花,缠著金柱,女妆涂香,水洗皆堕,栴檀木櫁,水成香池。

诸婇女极尽挑逗之能,但“太子心坚固,傲然不改容,犹如大龙象,群象众围绕,不能乱其心,处众若闲居”,佛陀就是如此抵住了美色的诱惑修行成佛的。美色当前,愈可验修行者意志之坚定。佛经中极写色、欲,目的便在于通过人间的欲色异相来体现“真如”(“空”),向人们宣扬:只要超越了人间的爱欲欢乐,就可以荣登佛界,脱离苦海。这样,就在欲色与佛性之间形成了一种道德上的安全距离。这种距离感,在萧梁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与梁武帝的倡导有着很大的关系。梁武帝曾试图将儒、道、佛三教合一,以巩固萧梁王朝的统治,但道教却日渐衰落,儒教的地位并不见有多大的提高,倒是佛教,随着梁武帝的礼佛行动,弥漫到了整个王朝,对士人们的社会生活乃至文学活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梁武帝在位期间,广修佛寺,杜牧的《江南春绝句》有两句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便可谓当时的写照。梁武帝还身体力行,三次舍身事佛,亲自讲佛,并且断酒肉,自元妃死后,不再立后。《南史·梁本纪》载其“五十外便断房室”。《梁书·贺琛传》载其自称“朕绝房室三十年,无有淫佚。朕颇自计,不与女人同屋而寝,亦三十余年。”在《净业赋序》中,梁武帝又指出人们以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追逐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是“殃国祸家、亡身绝祀”,是错误的,这就显示出了他试图以佛法劝谕警世以淳化风俗的良苦用心。但梁武帝并不反对畜女妓以歌舞娱乐。《南史·徐勉传》载:“普通末,武帝自算择后宫《吴声》、《西曲》女妓各一部,并华少,赍勉,因此颇好声酒。”此时,他已荣登帝位二十年左右,早已表示皈依佛教,却仍有女妓。《梁书·贺琛传》就记载了贺琛不满武帝此举而上书,但得到的却是武帝的斥责:“贵者多畜妓乐”。梁武帝后宫既有女乐,又用以赏赐臣下,由此可见,在他看来,畜女妓乃是贵族才能享受的一种娱乐活动,它与淫佚是两码事。甚至可以说,畜女妓以歌舞娱乐,正是将佛经欲色异相与佛性的道德距离感移植到了梁代的世俗生活中,是在世俗的享乐中将佛法付诸实践。

在梁武帝的倡导下,梁代许多士人都是佛教徒,以伎乐供养为礼佛的一种方式。歌舞娱乐容易激发起梁武帝及其文臣们内心的创作冲动。同时,他们用作伎乐供用养佛的歌曲也是不避淫艳的,可以借用时兴歌曲,如情歌《三洲歌》就被借用作供用歌曲。有时,他们还将时兴歌曲加以改作,用来礼佛,如法云就改《懊侬歌》为《相思曲》 ,又改《三洲歌》古辞,将“啼将别”改为“欢将乐”。 这样,佛经中的欲色描写便通过武帝及其文臣们的活动深入到诗歌创作的领域中。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说:“齐梁以降,盖尚艳辞,以情为里,以物为表,赋始于谢庄,诗昉于梁武”,便道出了梁武帝对诗歌领域的影响。而宫体诗极写色、欲,同样也在情色与教化之间形成一种审美距离感,一如佛经和武帝的声色之举。

总而言之,萧衍以其诗人兼君王的双重身份,使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爱好文学、奖励文学之士乃至自由创作、不避欲色香艳的文学氛围,虽无心倡导宫体诗,却对其兴起有铺垫之功。

标签: 梁武帝佛教萧衍

更多文章

  • 梁武帝“四十年不近女色”:为追求长生不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梁武帝,佛教,萧衍,

    “万寿无疆”,是所有帝王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取风流还是赌长寿,萧衍选择了后者。广东嘉应学院中文系教授赵以武有一种观点,认为,从佛教“除二障”(“二障”即“杀害障”、“欲恶障”)的戒律中,萧衍“始知归向”,蔬食而外,并断房室。归根结底,是出于健康的考虑,所谓“行人之能行者”,乃寻求长寿之新途径。这种

  • 说说慈禧太后那些很少被外人了解的私密事儿!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慈禧

    说到我们中国哪些太后最出名,相信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慈禧太后。这位中国最后的太后那生活过的不是一般的好,绝对是应了我们现在一句非常流行的话,那就我任性我快乐。慈禧太后在位的时候可做过很多我们完全想象不到的事情,这里就给大家稍微扒两件其中比较奇葩的。大家都知道到了晚清后期的时候,很多洋玩意儿都进了

  • 古代历史上的豪放派女子代表:秦宣太后芈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芈月,芈月传

    话说最近《芈月传》正在热播,有不少朋友在后台给我留言说想听听芈月的故事,其实早些时候我给大家讲过历史上的芈月,那就借着今天的风,再说道说道。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句话很有道理,因为艺术很丰满,比如历史上的芈月是秦惠文王的妃子,秦昭王的老娘,也就是我们熟悉的秦始皇的高祖母。史称宣太后,也叫芈太后

  • 大秦帝国的替罪羊是谁?子婴为什么是替罪羊?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王子婴

    公元前206年,大秦帝国的第三任统治者,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子婴被项羽所杀,“秦诸公子宗族”也被斩草除根,全部诛杀。由此,子婴成为了毁掉大秦帝国的替罪羊,尤其是他投降义军导致宗族被灭一事颇受后世指责。那么,子婴乃何许人也?在他统治大秦帝国的短短46天,他为奄奄一息的大秦帝国做了哪些苟延残喘的为政举措?他

  • 天下莫敢相争的神话!用兵如神的常胜将军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韩信,楚汉之争

    公元前206年,刘邦拜韩信为大将,采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率领大军翻越秦岭,袭击陈仓(今陕西宝鸡东),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大幕。此后,韩信平定三秦,北上破赵国、灭代国、收服燕国,东下齐国,直到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大战、歼灭楚军,兵锋指处,所向披靡,无一败绩。一、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刘邦建立西汉后。与韩

  • 乾隆为了让欧洲使臣给他下跪究竟用了什么办法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乾隆,欧洲

    乾隆,清朝一位极有作为的皇帝,在我国历史上的诸位君主中,算是比较贤明的一位,其执政期间,不仅巩固了国家主权,还大力发展教育,为百姓的生活安定出谋划策,使得国家处于一片盛世之中。不过,虽然他对国家有些贡献,但是并不能算是古代第一君主,但因为其地位特殊,而时常受人奉承,上赶着拍马屁的人前赴后继,久而久之

  • 葛尔丹“活佛”转世为何却成了康熙帝的心腹大患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葛尔丹,康熙

    活佛是藏传佛教特有传承体系,通常译为“转世者”或者“化身”。最近有关某影视明星成为活佛的新闻引起大众的关注,后来证明此活佛是假的。在历史上曾有一个人,他不仅是正儿八经的活佛转世,而且是达赖、班禅的得意弟子,虽然饱受佛学的熏陶,但他却跨上战马,率领骑兵雄踞西北,兵锋甚至一度指向北京,成为康熙帝的心腹大

  • 鲁肃两次借东西给别人 周瑜高兴而曹操惊吓掉笔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鲁肃,三国,周瑜,曹操

    鲁肃这一辈子值得大书特书的事儿不少,今天陈瓷单讲鲁子敬平生两次借给他人东西,一次让周瑜高兴得要死,鲁肃从此改变一生,一次把曹操吓得要死,历史从此改变走向。先说第一次:借米给周瑜。鲁肃是东城人,东城在下邳国,交通南北,处在淮河、长江、巢湖三角地带之间,兵家必争之地,曹操、刘备、吕布、袁术等“英雄”们轮

  • 刘备临死前跟诸葛亮谈话另有目的 刘备心机超深!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备,诸葛亮

    公元222年,刘备御驾亲征东吴,失败后被迫退居白帝城,于次年春天离世。临终前将蜀汉天下及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一直以来忠心辅佐自己的诸葛亮。于是,中国的政治史上多了一个以退为进的成功案例。且看当时刘备怎么说:“先生的才能盖过曹丕数倍,有你监国,蜀汉一定能横扫天下。如果刘禅这孩子值得辅佐,你就好好帮帮他

  • 史上最霸道的权臣宇文护:废杀三帝害三大柱国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宇文护,北魏,权臣

    在皇权衰落的时候,通常会出现凌驾于皇权之上的人物,女的一般是太后,不男不女的绝对是宦官,男的就是权臣啦!历史上有名的权臣不在少数,霍光、梁冀、董卓、曹操、鳌拜等等,但谁才是是最霸道的呢?【纵横五千年】的编者独孤雁认为非北周权臣宇文护莫属!宇文护是谁?宇文护的名气确实很一般,但他干的事可真不简单!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