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兵圣孙武身上待解的八大迷团:孙武为何一生多谜

兵圣孙武身上待解的八大迷团:孙武为何一生多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858 更新时间:2024/1/21 7:28:40

在论述孙武的一生行事之前,必须先了解一下经历将近千年的关于孙武 的有无及其著作真伪的争论。由于《孙膑兵法》在魏晋以后的亡怯,详载春 秋史事的《左传》、《国语》等典籍中丝毫不涉及孙武,而现存《孙子兵法》 中又有似乎是战国时期的现象,因而自北宋以来,就不断有人怀疑孙武及其 著作《孙子兵法》的真实性。问题讨论颇为热烈,各家意见众说纷坛。除明 宋濂在《诸子辨》、胡应麟在《四部正讹》、清纪陶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孙星衍在《孙子十家注序》中,继续肯定孙武为春秋末年人,兵法出于其手定外,怀疑者的人数远比此诸人为多,否定的意见占了上风。

兵圣孙武存疑的八大迷团归纳各方的论点主张,约有如下八种:(1)孙武无其人,著作是伪托。主其说者有南宋的叶适、清代的全祖望 和现代学者齐思和等。叶适以“孙武为大将,乃不为命卿,而左氏无传焉” 为由,指出:“凡穰苴、孙武者,皆辩士妄想标指,非事实。”接着他列举 了一些《孙子》书中的论题,认为都是战国时始有之事。因而他主张此书是 “春秋末战国初山林处士所为”(《习学记言》卷四十六《孙子》)。清人全祖望随之议论道:“水心(叶适字)疑吴原未尝有此人,而其事其书皆纵 横家所伪为者,可补 《七略》之遗,破千古之惑。至若十三篇之言,自然出 于知兵者之手。”

(2)孙武有其人,但兵法非其所著。主此说者有北宋的梅臣、清代的姚鼎和近代的梁超等。梅氏曾作过 《孙子注》,认为此书非武所著,而是 “战国相倾之说也”(见欧阳修《梅尧臣〈孙子注〉后序》,《欧阳文忠公 全集》卷四十一)。姚鼐也持同样的看法,云:“吴容有孙武者,而十三篇 非所著”,因为“是书所言皆战国事耳”(《惜抱轩文集》卷五《读孙子》)。 梁启超亦说:“此书未必孙武所著,当是战国人依托。书中所言战事规模及 战术,虑皆非春秋时所能有也。”(《饮冰室专集·〈汉书·艺文志·诸子 略〉考释》)又说:“此书若指为孙武作,则可决其伪。”

(3)孙武其人之有无,兵法是否自著,不可知。主此说者有南宋的陈振 孙和清代的姚际恒等。陈氏在其《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二中称:“孙武事吴阖庐而不见于《左氏传》,未知其果何时人也?”姚氏在《古今伪书考》中更玄虚莫测他说:“然则孙武者,其有那?其无耶?……其书自为耶?抑其 后之徒为之那?皆不可得而知也。”

(4)孙武与孙膑乃一人,兵法为孙膑所著。主此说者有日本学者斋藤拙堂和中国现代学者钱穆等。斋藤作《孙子辨》一文主张:“今之《孙子》一书,是孙膑所著。孙武与孙膑,毕竟同是一人,武其名,而膑是其绰号。”钱穆亦认为:“《孙子》十三篇洵非春秋时书,其人则自 齐之孙膑而误”;“孙膑之称,以其膑脚而无名,则武殆即膑名耳”;孙子 在吴、齐两国都呆过,后世说孙者,“或曰吴,或曰齐,世遂莫能辨,而史公亦误分以为二人也。”

(5)武与膑为二人,十三篇为孙膑所著。日本学者武内义雄作《孙子十三篇之作者》一文,根据《史记》载孙武、孙膑二人均有兵法著述,而《汉志》又有《吴孙子》、《齐孙子》两种,故断“武与膑是别人,各有著述”;但今《孙子》十三篇从其内 容看,“非孙武所著之书”,而“出于孙膑所作”。

(6)孙武系伪托,无其人,今本《孙子》作于孙膑。现代学者金德建撰《孙子十三篇作于孙膑考》一文,从《左传》不载孙武而《史记》所述孙武事又极简略,“内容上完全近于传说,不足为信”,从而认定:“所谓孙武,全为伪托之说”;“则《孙子》这部书的作者,当为孙膑无疑。” (《古籍丛考》第80—82页,中华书局1941年版)

(7)孙武就是伍员,二者实为一人。清人牟庭在《校正孙子》中认为,孙武事迹与伍员甚相似:二人都从他国来到吴国,统帅吴军破楚人郢;二人都讲究军事策略,著有兵法。伍员托其子与齐鲍氏,居阿、鄄之间;伍员后代在齐国改姓孙,其后百年有孙膑出。故孙膑的先辈孙武,实即伍员。

(8)孙武实有其人,兵法著作源出于武,完成于膑。这种意见比较普遍。明吴兴松筠馆主人在《孙子参同序》中说:“按《史记·列传》称武为膑之祖,膑之兵法传于后世云,则是书殆传于膑,而本与武者欤?”现代学者陈启天进一步阐发此论点云:“古人为学,均有传授。孙膑既为孙武之后世子孙,则武之兵法授之于膑,膑即据之撰成十三篇,而署武之名以行世”;“谓此书为武自撰者固误,而谓此书与武绝无因缘者亦非也。” (《孙子兵法校释》第41页,中华书局1947年版) 本来,孙武的生平事迹及其兵法著作,在《史记·孙子传》和 《汉书·艺文志》中是记载得相当清楚的。成书于东汉初年的《越绝书·记吴地传》、《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中也都有关于孙武事迹的记述。先秦古籍,如《荀子·议兵》有言:“孙、吴用之,无敌于天下”;《韩非子·五蠹》云:“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吕氏春秋·上德》亦谓:“孙、吴之兵,不能当矣。”然则孙、吴连称已成习惯用语。吴指吴起,孙置于吴前,自然是指比吴起时代稍前的春秋末年的孙武。

然而,《孙膑兵法》后来失传了,《隋书·经籍志》中即不见著录。《史记·孙子传》明明说孙膑有兵法传世,它的亡扶,人们自然会怀疑《孙子兵法》的作者问题。再说,《左传》中吴国的阖闾、伍员、伯、专诸等人物以及吴国攻人楚都的情 况都写得十分详细,却没有一言记及孙武。虽然有人曾竭力为此书辩解:“春秋时,列国之事赴告者则书于策,不然则 否。” (宋濂《诸子辨》,《宋文宪公全集》卷三十六)但无法消除 年版。

1972年4月,在山东临沂银雀山的汉墓中,同时发现了书写《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大批竹简。这不仅使失传了1700多年的孙膑著作得以重见天日,而且使怀疑孙武其人的有无和《孙子》是否孙武所著的悬案得以涣然冰释。从发现的这两部兵法著作来看,孙武和孙膑显然是不同时期的两个人,他们的著作也反映了具有各自时代特点的战争方式和军事思想,有着明显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标签: 兵圣孙武春秋战国

更多文章

  • 梁武帝后宫畜养女妓:在世俗享乐中实践佛法?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梁武帝,佛教,萧衍,

    两汉之际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其主要特点是禁欲主义,它不仅要求僧侣们戒除“淫”和“欲”,而且还向人们宣扬:女人是引起“淫欲”的罪魁祸首。《涅槃经》说:“一切女人皆是众恶所住处”,将禁欲主义的矛头全部集中到女性身上来。但到了后来,在大乘佛教“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思想洪流的猛烈冲击下,女性在佛教中的地位与

  • 梁武帝“四十年不近女色”:为追求长生不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梁武帝,佛教,萧衍,

    “万寿无疆”,是所有帝王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取风流还是赌长寿,萧衍选择了后者。广东嘉应学院中文系教授赵以武有一种观点,认为,从佛教“除二障”(“二障”即“杀害障”、“欲恶障”)的戒律中,萧衍“始知归向”,蔬食而外,并断房室。归根结底,是出于健康的考虑,所谓“行人之能行者”,乃寻求长寿之新途径。这种

  • 说说慈禧太后那些很少被外人了解的私密事儿!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慈禧

    说到我们中国哪些太后最出名,相信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慈禧太后。这位中国最后的太后那生活过的不是一般的好,绝对是应了我们现在一句非常流行的话,那就我任性我快乐。慈禧太后在位的时候可做过很多我们完全想象不到的事情,这里就给大家稍微扒两件其中比较奇葩的。大家都知道到了晚清后期的时候,很多洋玩意儿都进了

  • 古代历史上的豪放派女子代表:秦宣太后芈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芈月,芈月传

    话说最近《芈月传》正在热播,有不少朋友在后台给我留言说想听听芈月的故事,其实早些时候我给大家讲过历史上的芈月,那就借着今天的风,再说道说道。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句话很有道理,因为艺术很丰满,比如历史上的芈月是秦惠文王的妃子,秦昭王的老娘,也就是我们熟悉的秦始皇的高祖母。史称宣太后,也叫芈太后

  • 大秦帝国的替罪羊是谁?子婴为什么是替罪羊?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王子婴

    公元前206年,大秦帝国的第三任统治者,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子婴被项羽所杀,“秦诸公子宗族”也被斩草除根,全部诛杀。由此,子婴成为了毁掉大秦帝国的替罪羊,尤其是他投降义军导致宗族被灭一事颇受后世指责。那么,子婴乃何许人也?在他统治大秦帝国的短短46天,他为奄奄一息的大秦帝国做了哪些苟延残喘的为政举措?他

  • 天下莫敢相争的神话!用兵如神的常胜将军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韩信,楚汉之争

    公元前206年,刘邦拜韩信为大将,采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率领大军翻越秦岭,袭击陈仓(今陕西宝鸡东),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大幕。此后,韩信平定三秦,北上破赵国、灭代国、收服燕国,东下齐国,直到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大战、歼灭楚军,兵锋指处,所向披靡,无一败绩。一、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刘邦建立西汉后。与韩

  • 乾隆为了让欧洲使臣给他下跪究竟用了什么办法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乾隆,欧洲

    乾隆,清朝一位极有作为的皇帝,在我国历史上的诸位君主中,算是比较贤明的一位,其执政期间,不仅巩固了国家主权,还大力发展教育,为百姓的生活安定出谋划策,使得国家处于一片盛世之中。不过,虽然他对国家有些贡献,但是并不能算是古代第一君主,但因为其地位特殊,而时常受人奉承,上赶着拍马屁的人前赴后继,久而久之

  • 葛尔丹“活佛”转世为何却成了康熙帝的心腹大患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葛尔丹,康熙

    活佛是藏传佛教特有传承体系,通常译为“转世者”或者“化身”。最近有关某影视明星成为活佛的新闻引起大众的关注,后来证明此活佛是假的。在历史上曾有一个人,他不仅是正儿八经的活佛转世,而且是达赖、班禅的得意弟子,虽然饱受佛学的熏陶,但他却跨上战马,率领骑兵雄踞西北,兵锋甚至一度指向北京,成为康熙帝的心腹大

  • 鲁肃两次借东西给别人 周瑜高兴而曹操惊吓掉笔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鲁肃,三国,周瑜,曹操

    鲁肃这一辈子值得大书特书的事儿不少,今天陈瓷单讲鲁子敬平生两次借给他人东西,一次让周瑜高兴得要死,鲁肃从此改变一生,一次把曹操吓得要死,历史从此改变走向。先说第一次:借米给周瑜。鲁肃是东城人,东城在下邳国,交通南北,处在淮河、长江、巢湖三角地带之间,兵家必争之地,曹操、刘备、吕布、袁术等“英雄”们轮

  • 刘备临死前跟诸葛亮谈话另有目的 刘备心机超深!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备,诸葛亮

    公元222年,刘备御驾亲征东吴,失败后被迫退居白帝城,于次年春天离世。临终前将蜀汉天下及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一直以来忠心辅佐自己的诸葛亮。于是,中国的政治史上多了一个以退为进的成功案例。且看当时刘备怎么说:“先生的才能盖过曹丕数倍,有你监国,蜀汉一定能横扫天下。如果刘禅这孩子值得辅佐,你就好好帮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