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关羽能威震华夏靠的是什么?仅仅是打下樊城吗

关羽能威震华夏靠的是什么?仅仅是打下樊城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783 更新时间:2024/1/25 16:07:12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关羽能威震华夏靠的是什么,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很多人都说,关羽打了一个樊城,还没打下来,相当于就降了一个于禁,杀了一个庞德就能威震华夏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简单来说,襄樊之战是关羽封神之战,若没有这场战役,关羽的历史地位不会这么高,甚至来说还不如自己兄弟张飞。

程昱:“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 郭嘉:“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

刘晔:“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周瑜:“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这些人皆是三国人物,也都与刘关张打过交道,他们都认可关羽和张飞是“万人敌”,在襄樊之战前,张飞绝对是刘备身边功勋最大的,张飞是哥仨中唯一一个与吕布交战之人,再到当阳桥前带领二十余骑就吓退曹操数万大军,才为刘备争取到逃跑的时间,可以说没有张飞,刘备军团可能就被团灭了。

赤壁之战后,张飞借给周瑜前去帮助攻打南郡,再到随刘备入川,义释严颜、大破张郃,张飞并非向《三国演义》中记载那样,是一个莽夫,张飞也是一个有勇有谋之人,为刘备立下汗马功劳。

相反襄樊之战前的关羽,最著名的当属斩颜良解白马之围,可是这不是为刘备立功,还差点害死在袁绍阵营中的刘备,不过曹操非常欣赏关羽,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之后关羽似乎并没有张飞那样出彩,再次立下大功,就是“兵绝北道”之时,关羽虽然完成了任务,但是并没有那么出色。

可以说,襄樊之战前,关羽在刘备身边,仅仅完成了一次兵绝北道的战役,到镇守荆州时,关羽成为独挡一面的大将,等刘备拿下益州,孙权就来要求刘备还荆州,双方差点动起手来,不过最终湘水划界,刘备将长沙郡和桂阳郡划给孙权,这一损失并不能怪镇守荆州的关羽。

襄樊之战前期部署

在关羽决定发动襄樊之战前,就已经做准备,关羽的部署为的就是策应西边的汉中之战,因为汉中之战刘备与曹军已经对峙长达一年多,关羽这边自然要给曹操压力,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备发动汉中之战,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张飞、马超进攻失利,雷铜、吴兰等人战死,刘备又派陈式攻打马鸣阁,也被徐晃击败,到七月刘备亲征阳平关,此时的曹操治兵,准备救援汉中。

建安二十三年九月,曹操抵达长安,十月的时候,关羽就策划了一起反叛,宛城守将侯音联合关羽造反,此时的驻扎樊城的曹仁正在征讨关羽,就被曹操紧急拉回围攻宛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曹仁没有时间安抚叛乱,只得将侯因斩杀,将宛城屠城,这就是关羽的第一步棋,很多人不知道关羽这步棋多厉害,宛城的屠城,使得南阳郡人心惶惶,民心不稳,这对关羽十分有利。

就在曹仁屠城的同时,黄忠斩杀西线大将夏侯渊,曹操不得不前往支援,三月份曹操抵达阳平关,幷遣徐晃帮助曹仁征讨关羽,屯兵宛城,可是到五月,曹操就不得不放弃汉中,撤兵回到长安,六月刘备遣兵打攻取东三郡,此时的刘备军团发展到鼎盛时期,刘备进位汉中王,关羽也发动了襄樊之战。

威震华夏

在当时,曹操有三条防线,西线主帅夏侯渊、南线主帅曹仁、东线主帅夏侯惇,而关羽面对的就是擅长守城的曹仁,关羽率领大军攻打北部樊城,意在消灭曹仁,曹操得知后派得力干将于禁领七军前去救援。

庞德作为先锋,曾经射中关羽前额,致使军中都害怕庞德,而于禁可谓是曹操手下外姓第一大将,受到曹操的倚重,因为樊城位置重要,曹操才让于禁前去救援,此时的樊城外围还没有全部被关羽包围,于是曹仁让于禁和庞德驻扎在樊城北面,防止关羽包围樊城。

此时是雨季,关羽提前训练水军,等于禁驻扎之后,接连十余日大雨,关羽利用汉水暴涨的机会水淹七军,关羽成船攻之,于禁被迫投降,对于庞德,关羽本想用之,可是庞德宁死不降,最终被关羽斩杀,此时救援樊城的魏军全军覆灭,樊城也是岌岌可危,曹仁做好准备随时撤退,关羽的先遣部队距离许昌不过百里,吓得曹操都想要迁都。最终在司马懿等人劝说下才放弃,于是联合孙权,从背后捅了关羽一刀,致使关羽败走麦城。

襄樊一战,关羽出动三万士兵,曹魏参战人数应该在五万以上,东吴出动数万兵力,关羽大军全军覆没,可是关羽一战便俘获魏军三万人马,同时关羽面对的魏吴双方大将更是数不胜数,曹魏方面有曹仁、于禁、庞德、徐晃、满宠等人,东吴这边有吕蒙、陆逊、蒋钦潘璋朱然等人,关羽面对这么多魏吴武将,还能有如此战功,已经难得了,要知道关羽后方还有糜芳、傅士仁等叛将。

关羽在发动襄樊之战时,东吴也在发动合肥之战,所以关羽在接到曹仁信件时,才会不相信东吴会转过头来打自己,关羽实属被孙权和自己人坑了。

关羽一战面对多于自己的敌军,面对三国众多名将,取得上风,在三国时期谁人有这功绩,也唯有武圣关羽能做到。

标签: 关羽三国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如此忠心 诸葛亮为什么辅佐刘备而不是汉献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诸葛亮,汉献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诸葛亮和汉献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公元207年,这年的刘备处在闷闷不乐的阶段,自己好不容易得到像徐庶有大才的人辅佐,可以去努力实现自己兴复汉室的夙愿,但曹操却软禁了徐庶的母亲,徐庶万般无奈,也只能弃刘备而去,临行前,他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刘备亲

  • 水浒中,扈三娘嫁给王英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扈三娘,宋朝

    大家好,说起扈三娘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水浒中,潘金莲是个人人唾弃的荡妇,最终被武松一刀结束了性命。然而实际上,潘金莲也是个可怜人,她从小家境贫寒,在一大户人家做丫环。只因自己长得漂亮,经常被主家老爷骚扰。可她却宁死不从,被主家张大户记恨,倒贴钱财送给了丑陋不堪的武大郎,从而引起后来的悲剧。在

  • 莒姬:从亡国公主到皇帝爱妾,生下一儿一女家喻户晓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莒姬,战国

    芈月的养母莒姬是一个做事很有分寸的人,她通过芈月亲生母亲向氏,让她把孩子生下来,以此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向氏的结局特别悲惨,身为一名小小侍女,虽然她生了一儿一女,但是她根本就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只能听天由命。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莒姬长得很漂亮,本身她是一位亡国公主

  • 雍正即位后能善待废太子一家 雍正为什么要幽禁他俩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雍正

    对雍正和大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因为废太子有个好儿子弘皙当靠山,但是大哥胤禔没有。雍正即位后,善待废太子一家,其实主要的是善待弘皙,因此爱屋及乌,整个废太子一家都得到了很好的待遇。可对于废太子本身,雍正的对待方式和对待皇长子胤禔是一样的,也属于幽禁。为什么

  • 姜维北伐差点成功 最后失败在什么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姜维,北伐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姜维北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国演义》中一共记述了姜维九次北伐,并称之为“九伐中原”,其实历史上姜维北伐的次数远远不止九次。虽然他频繁发动北伐战争,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不仅徒耗民力造成国内矛盾重重,还让自己陷入了危局当中。不过对曹魏来说,姜维发动的战争也并非一

  • 袁绍是四世三公,四世三公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袁绍,三国

    说起袁绍,都知道他家是“四世三公”,可很多人都不清楚到底是多大的官?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袁绍出生在汝南袁氏家中,可是袁绍是庶出,导致家中地位比较低,要说起袁家,可是他家祖上却十分了得,袁家祖上袁良开始就被推举,然后进入仕途,而袁绍的高祖父袁安就是跟祖父袁良学习,受到熏陶,长

  • 乐进有何功绩,凭借什么挤进五子良将第二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乐进,汉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乐进。陈寿《三国志》: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以上是陈寿撰写魏书卷十七时,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这五人传记合在一起,对他们五人的总评价,后被世人称之为“五子良将”。关于这五人的排名,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

  • 司马衷智力低下却被选为太子 司马炎就没有看出这儿子智力有问题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司马炎,司马衷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司马炎选太子,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自古以来,我们对做皇帝标准的认知上,能力是作为这个人是否能做皇帝,以及能否做好皇帝位首要的评判标准。其中最重要的,应该就是智慧方面。如果皇帝没脑子的话,那是真的没救了。不过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难免会有特殊,比如晋朝的时候,

  • 康熙和孝庄之间的关系如何 康熙对这个祖母好不好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康熙,孝庄

    还不知道:康熙和孝庄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由于自幼就得不到父爱母爱,康熙晚年曾经很感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所以康熙算得上是被孝庄看着长大的,因此康熙还是很敬重这位祖母的。康熙多次对人表态过自己对祖母的态度,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没有祖母的关心和爱护

  • 杨涟临终前为何会说出读书无用”的嘱托呢?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杨涟,明朝

    说到杨涟,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杨涟惨遭魏忠贤迫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给儿子留下了“往后万莫再读书,当以我为戒”的遗言。都知道,杨涟乃是晚明最有学识的知识分子,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个学富五车的人,给儿子留下了“读书无用”的嘱托呢?想要在明朝入仕,博取崇高的地位,读书是必经之路。明太祖朱元璋建国期间,曾规定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