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太平军失去信心投降,唯独汪海洋仍奋起反抗

太平军失去信心投降,唯独汪海洋仍奋起反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772 更新时间:2024/1/16 2:13:35

1860年,太平军汪海洋部随武卫军在彭大顺、朱衣点等人脱离石达开后不久,首领张志公、鲁子宏等人曾率领太平军在广西灵川向湘军将领刘长佑投降,而惟有汪海洋拒不肯投清军,毅然与叛徒分道扬镳决裂,走出全州和兴安,北上湖南后,与傅忠信、谭体元部太平军一齐,边战边走来到江西与李秀成部太平军会合。

1862年,汪海洋被封为“康天义”,清将鲍超趁机派遣使者到汪海洋处诱降,并许给他以高官厚禄,汪海洋感觉是受到了奇耻大辱,为表明心迹,当即发怒斩杀了几个清军来使,清将鲍超闻讯后,恼羞大怒,疯叫着说:他日“若擒住汪逆,必凌迟以死,方泄恨慨。

1863年,汪海洋奉命协助听王陈炳文把守杭州,陈炳文曾派亲信到上海向李鸿章表达投诚降意,并和比王钱仁桂等人暗地里勾结湘军蒋益澧,以图谋献城投降清军,然而这一图谋被汪海洋侦知,他果断地处死了投降的使者、陈炳文的族弟陈炳孝,这一举措,大大地震慑了有心想投降清军的分子。

据史料记载,李秀成部将,曾转战皖、苏两省,作战十分骁勇的护王陈坤书也曾采取了防止部下叛逃的严密措施,但每天都有 300

人左右逃到清营去投降。由于护王坚决捍卫常州城,两广籍的太平军将士誓死不降,虽有相当多的太平军叛降,但常州保卫战还是给淮军和常胜军以沉重的打击。李鸿章不断地使出新的诱降花招,他用大字写成文告,张贴在城墙上,说除护王外,凡自愿弃城投降者,一律免死。这一招果然很有效,进一步刺激了守军的离心倾向。1864

年 5 月 11

日,清军最终攻陷常州城,清军郭松林、刘士奇传令伏地弃械者免死,于是有男女老幼有六、七万人下跪乞降。此外,常丹交界的奔牛、孟河、圩塘、魏村螺蛳湾,方仙桥沿江一带营垒中的太平军也向淮扬水师将领周国兴投降,人数也有一万多。

其时,太平天国在苏南、浙江的战场上节节败退,然而汪海洋部的太平军却在随后的两、三年中,多次扭转了被动的局面,并多次击败了强劲的清军,在1863年,汪海洋部太平军夜袭清军助太平军合围富阳,切断清军后路,在富阳重挫清军蒋益澧部湘军。在1864年初,汪海洋部太平军又在余杭林清堰伏击战中大败左宗棠部的湘军,在年底,在南阳马洋塘大捷中再一次大败左宗棠部的湘军,与此同时,在福建汀州,汪海洋部太平军还击毙了湘军的名将张运兰,可谓战斗力非常之强悍。清将左宗棠也不得不承认:”邓逆、汪逆为最悍,听逆次之“。

十一月底,余杭守将谢天义战死,邓光明重伤后,汪海洋才率部驻守在余杭。这一次,湘军继鲍超后再一次图谋要招降汪海洋,由英王陈玉成部的叛将程学送出密信来劝降,程学启以为与汪海洋是安徽同乡,很有可能会投降。结果还是让程学启失望了。汪海洋回信怒斥责程学启为:“实为蝥贼,反复无常的败类,行迹之恶劣尤甚于三姓家奴吕布。甘为清妖作伥,残杀天朝军民,实无半点心肝。”

1864年2月,汪海洋被封为康王,3月,从余杭撤退往德清,后走昌化入皖南,率领太平军辗转进入了江西,这时候,太平军侍王李世贤正准备长期围困抚州、建州,“而实恃浒湾巨寇为后路接应”,当时驻守浒湾的就是汪海洋部。4月余杭失陷,汪海洋北走后,钱桂仁却率领千余人跪伏路旁乞哀投降清军。

同年8月,鲍超率湘军来攻,为了确保江西部队的后路安全,汪海洋当即率军死拼抵抗,曾一度逼令手败退,直到把预备队都打光都没有撤退半步。然而此刻,坐拥重兵、近在金溪的听王陈炳文、奖王陶金会和宁王张学明等人,却对浒湾汪海洋部太平军的死战,一直是坐视而没有配合去救援,最后汪海洋部太平军被湘军生力军打败,兵力损失惨重,丧失了将近一半太平军,恰在此时,听王陈炳文、奖王陶金会和宁王张学明等40余名将领却在8月13日于金溪附近白杆村投降了清军,被清军编为洋枪队三营南下从征闽、粤,专攻侍王李世贤、康王汪海洋的太平军。

在左宗棠调来“常捷军”支援,用新式大炮不断地对余杭实施连续的远程轰炸,太平军一直坚守不退,在嘉兴失守时,杭州的补给线被切断,余杭已经没有久守的意义,太平军才决定弃守杭州,汪海洋率部随大军撤退,随后,汪海洋前往福建,与入闽作战的李世贤、陆顺德等人相互倚为犄角,并在广东嘉应州凤寨擒拿了“恶其贰”的叛徒钱桂,然后令手下太平军用油浸白布,将钱桂仁层层包裹,并倒悬于高高的竿子下,用“点天灯”的方式用火将钱桂仁烧成灰烬。

标签: 太平天国

更多文章

  • 揭秘太平天国鲜为人知的康王汪海洋,两个原因致他最终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太平天国

    1864年曾国荃率军攻下天京城,随后李秀成、洪仁玕、洪天贵福相继被抓,太平天国灭亡。然而,曾有数十万兵力的太平军怎么会因为幼主的被抓而全军覆灭呢?实际上大部分太平军都还在各个王的手下。比如侍王李世贤和康王汪海洋在天京沦陷后向福建和广东撤退,保留兵力近十万。汪海洋原本是侍王李世贤的部下,有太平天国后期

  • 沈德潜生前深受乾隆帝赞赏,为什么死后却被鞭尸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清朝

    相信很多人对儒林外史当中的范进中举这一段印象极深。范进这个形象也一直深入人心,这段也被搬入了教科书当中成为了经典中的典范。既然这一段能够成为经典,那这段的主要人物范进也自然是有“特殊”的光环。范进中举他有什么光环呢?他正是有那百折不挠的耐心与毅力去参加科考,最终终进了进士。可是考进进士的范进,却突然

  • 古代大发明家鲁班有多厉害?为什么被墨子不屑一顾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鲁班

    若是说起发明家,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爱迪生。可是爱迪生不是中国人,中国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发明家。他的成就一点不逊色于爱迪生,甚至可能比爱迪生还要厉害,他就是鲁班。鲁班出生于公元前507年,远比爱迪生要早得多。以当时的科技水平,鲁班所造出的东西是同时期完全无法想象的。因此他绝对配得上世界第一发明家的

  • 朱棣造反当上皇帝,建文帝的心腹大将李景隆为何是大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

    明成祖朱棣靠着起兵造反当上皇帝,他在称帝之后却封了建文帝的心腹大将李景隆为第一大功臣,他为何这样做呢?李景隆是明朝开国第三功臣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自幼喜读兵书,深得明太祖朱元璋的看重。建文帝登基后,李景隆也深受建文帝的信任。建文帝登

  • 咸丰帝算不算是清朝好皇帝?还是一无是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

    咸丰皇帝是一位苦命的皇帝,他一生可谓是历尽磨难,从登基伊始一直到英年早逝,可以说是没过上一天安稳日子。同时,咸丰皇帝还是一位颇受争议的皇帝,有人评价他刚愎自用妒贤嫉能,致使其有生之年也没能够平定天平天国运动;有人评价他玩忽职守胆小如鼠,丢下首都北京落荒而逃,任由外国人抢我国宝,毁我瑰宝级皇家园林圆明

  • 外国人为什么会不同意溥儁当皇帝?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溥儁,清朝

    光绪去世之前被慈禧囚禁于瀛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光绪帝病重濒死,慈禧下令将两岁多的溥仪接到宫中。溥仪刚被接入宫中没几天,光绪帝就死了,紧接着第二天慈禧也死了,在风雨飘摇中,溥仪继位为皇帝,然后三年后隆裕皇后宣布清帝退位,溥仪也正式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溥仪成为末代皇帝有一定的戏剧性,

  • 有关于魏大中的评价如何 有关于他的轶事典故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

    主要成就与同为阉党所害的杨涟、左光斗、周朝瑞、袁化中、顾大章并称“前六君子”。人物评价魏大中为官时正值黑暗的天启年间,大阉魏忠贤把握朝政,大多数官员投靠魏忠贤。但魏大中不为所屈,与杨涟、左光斗等一起坚持揭露魏忠贤的罪恶,是明朝末年少数有识之士之一。可惜此时明王朝已极度腐败,他们难以力挽狂澜,最终被魏

  • 刘备当年东征孙权,诸葛亮为何不肯跟随?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备

    三国演义至今都为人们津津乐道,三国时期的故事的确精彩纷呈,并且那一时期的风流人物也不在少数。而说起三国时期的风流人物,因为作者的推崇,所以蜀汉的人物往往也是大家最为熟悉的。不过熟知三国演义的人也知道,其实蜀汉集团最后的结局并不好。但是蜀汉之所以最后走向了灭亡,和刘备个人的决策有很大的关系。关羽败走麦

  • 关羽兵败麦城,为什么无人去救他?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关羽

    《三国演义》中的刘关张桃园结义,被人们津津乐道而传为佳话。然而细细地探究他们之间的关系,其实并没有人们所想地那么牢不可破。特别是当关羽败走麦城而刘备始终保持沉默的态度来看,他们之间的关系确实是耐人寻味的。关羽为什么会誓死追随刘备呢?这跟刘备时常挂在嘴边的汉室宗亲身份是分不开的,尽管他的这个身份,跟汉

  • 古代寡妇“怎么熬”过黑夜? 她17岁守寡79年, 道出实情 !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寡妇

    每个人都知道古代女性没有地位。当他们不结婚时,他们会听父亲的话。他们结婚后,他们只有丈夫了。但是有一种人甚至更糟糕,那就是寡妇。在古代,女孩必须在十几岁时结婚。如果他们的丈夫年轻的时候死亡之后,那么整个生命将非常的无助。特别是在宋朝之后,对女人的精神束缚就更加得严重了。她的丈夫去世后,她将受到一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