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签订《南京条约》耆英、伊里布与璞鼎查的三个代表最后是怎么死的

签订《南京条约》耆英、伊里布与璞鼎查的三个代表最后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261 更新时间:2024/1/15 22:16:42

1842年8月29日,在一艘停泊在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清朝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签订了一份《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为期两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多灾多难的近代社会。

在签订了《南京条约》后,耆英、伊里布与璞鼎查这三个谈判代表,有着怎样的人生结局?他们的最后下场如?

耆英:被赐自尽

耆英生于1787年,是清朝宗室后代,隶满洲正蓝旗,根正苗红。签订《南京条约》时,耆英55岁,担任钦差大臣兼两广总督。

在《南京条约》后,耆英又与英国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与美国了签订了《望厦条约》,与法国签订了《黄埔条约》,签约签到手软。道光皇帝以其“抚夷”得力,退敌有功,赐予“有胆有识”“有守有为”两块匾额。

道光皇帝死后,咸丰皇帝即位。咸丰皇帝即位之初,对外采取强硬的态度,用了林则徐等主战派官员,对耆英、穆彰阿等主和派官员进行打击。咸丰皇帝斥责耆英担任两广总督时“抑民奉夷,谩许入城,几致不测之变”“贻害国家”,将其降职处理。

耆英遭受打击,写了一幅对联“先皇奖励有守有为,今上申斥无才无能”,来宣泄自己的不满。道光皇帝知道后,一时没有发作。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故技重施,沿海北上,打到天津。咸丰皇帝惊恐不安,欲与英法谈判。由于耆英与英国人打过交道,被派往天津与英法谈判。不料,到了天津后,英法拒绝接见耆英。原来,英法联军占领广州后,获得了一批档案,得知耆英当年在广州,奏报朝廷时多有掩饰不实之词,很厌恶耆英。

耆英只好灰溜溜地回到了京城。道光皇帝龙颜大怒,指责耆英“无耻无能”。耆英再次撰写对联“先帝褒奖有胆有识,时皇罪过无耻无能”,反唇相讥。

道光皇帝“严诏逮治,赐自尽”。耆英享年72岁。

伊里布:忧郁而死

伊里布是满洲镶黄旗人,生于1772年。伊里布从通判、知府等职逐步升迁至总督级别的封疆大吏,素有清廉的美誉,在清朝官场殊为难得。1840年,伊里布以钦差大臣、两江总督的身份抵御英军时,发现英军船坚炮利,变得极为悲观,成为主和派官员

后来,林则徐被革除所有职务后,伊里布派遣家丁张喜,带着鸡鸭牛羊等礼物,前往定海慰劳英军。英军总司令伯麦听了这个“好消息”,却摇头说:“林公自是中国好总督,有血性,有才气,……岂为仇林总督而来耶?”

《南京条约》签订后,伊里布被任命为广州将军,前往广东办理中英交涉事宜。那时候,广州民众自发反抗英军,声势浩大,还爆发了焚烧夷楼事件。伊里布对广州民众的反抗行为进行压制,将爱国人士钱江、何大庚等逮捕入狱。此举,又激发了广州民众的不满和反抗。

1843年2月,在一片不满和反抗中,伊里布忧郁而死,享年72岁。

璞鼎查:寿终正寝

璞鼎查生于1789年,是一名英国职业军人。璞鼎查在签订《南京条约》后,任职香港总督。璞鼎查是第一任香港总督。

就任香港总督后,璞鼎查依据《英皇制诰》成立了香港政府,设立了行政局、定例局(后改为立法局)和最高法院。这依然是英国的政治构架。璞鼎查发出告示,声称“香港乃不抽税之埠,准各国贸易,并尊重华人习惯”,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香港局势。

《南京条约》规定了五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璞鼎查严格遵守这一约定,禁止英国商人在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之外贩卖鸦片。这引起了英国商人的强烈不满。同时,驻扎香港的英军又不满璞鼎查经常指手画脚。在诸多压力之下,璞鼎查被迫于1844年5月7日卸任香港总督一职,回到英国。

璞鼎查回到英国后,以胜利者的形象,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后来,璞鼎查先后出任开普总督和马德拉斯总督。退休后,璞鼎查居住在地中海岛国马耳他,过着惬意的退休生活,并于1856年寿终正寝,享年67岁。

标签: 清朝南京条约耆英林则徐

更多文章

  • 太平军失去信心投降,唯独汪海洋仍奋起反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太平天国

    1860年,太平军汪海洋部随武卫军在彭大顺、朱衣点等人脱离石达开后不久,首领张志公、鲁子宏等人曾率领太平军在广西灵川向湘军将领刘长佑投降,而惟有汪海洋拒不肯投清军,毅然与叛徒分道扬镳决裂,走出全州和兴安,北上湖南后,与傅忠信、谭体元部太平军一齐,边战边走来到江西与李秀成部太平军会合。1862年,汪海

  • 揭秘太平天国鲜为人知的康王汪海洋,两个原因致他最终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太平天国

    1864年曾国荃率军攻下天京城,随后李秀成、洪仁玕、洪天贵福相继被抓,太平天国灭亡。然而,曾有数十万兵力的太平军怎么会因为幼主的被抓而全军覆灭呢?实际上大部分太平军都还在各个王的手下。比如侍王李世贤和康王汪海洋在天京沦陷后向福建和广东撤退,保留兵力近十万。汪海洋原本是侍王李世贤的部下,有太平天国后期

  • 沈德潜生前深受乾隆帝赞赏,为什么死后却被鞭尸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清朝

    相信很多人对儒林外史当中的范进中举这一段印象极深。范进这个形象也一直深入人心,这段也被搬入了教科书当中成为了经典中的典范。既然这一段能够成为经典,那这段的主要人物范进也自然是有“特殊”的光环。范进中举他有什么光环呢?他正是有那百折不挠的耐心与毅力去参加科考,最终终进了进士。可是考进进士的范进,却突然

  • 古代大发明家鲁班有多厉害?为什么被墨子不屑一顾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鲁班

    若是说起发明家,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爱迪生。可是爱迪生不是中国人,中国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发明家。他的成就一点不逊色于爱迪生,甚至可能比爱迪生还要厉害,他就是鲁班。鲁班出生于公元前507年,远比爱迪生要早得多。以当时的科技水平,鲁班所造出的东西是同时期完全无法想象的。因此他绝对配得上世界第一发明家的

  • 朱棣造反当上皇帝,建文帝的心腹大将李景隆为何是大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

    明成祖朱棣靠着起兵造反当上皇帝,他在称帝之后却封了建文帝的心腹大将李景隆为第一大功臣,他为何这样做呢?李景隆是明朝开国第三功臣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自幼喜读兵书,深得明太祖朱元璋的看重。建文帝登基后,李景隆也深受建文帝的信任。建文帝登

  • 咸丰帝算不算是清朝好皇帝?还是一无是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

    咸丰皇帝是一位苦命的皇帝,他一生可谓是历尽磨难,从登基伊始一直到英年早逝,可以说是没过上一天安稳日子。同时,咸丰皇帝还是一位颇受争议的皇帝,有人评价他刚愎自用妒贤嫉能,致使其有生之年也没能够平定天平天国运动;有人评价他玩忽职守胆小如鼠,丢下首都北京落荒而逃,任由外国人抢我国宝,毁我瑰宝级皇家园林圆明

  • 外国人为什么会不同意溥儁当皇帝?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溥儁,清朝

    光绪去世之前被慈禧囚禁于瀛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光绪帝病重濒死,慈禧下令将两岁多的溥仪接到宫中。溥仪刚被接入宫中没几天,光绪帝就死了,紧接着第二天慈禧也死了,在风雨飘摇中,溥仪继位为皇帝,然后三年后隆裕皇后宣布清帝退位,溥仪也正式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溥仪成为末代皇帝有一定的戏剧性,

  • 有关于魏大中的评价如何 有关于他的轶事典故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

    主要成就与同为阉党所害的杨涟、左光斗、周朝瑞、袁化中、顾大章并称“前六君子”。人物评价魏大中为官时正值黑暗的天启年间,大阉魏忠贤把握朝政,大多数官员投靠魏忠贤。但魏大中不为所屈,与杨涟、左光斗等一起坚持揭露魏忠贤的罪恶,是明朝末年少数有识之士之一。可惜此时明王朝已极度腐败,他们难以力挽狂澜,最终被魏

  • 刘备当年东征孙权,诸葛亮为何不肯跟随?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备

    三国演义至今都为人们津津乐道,三国时期的故事的确精彩纷呈,并且那一时期的风流人物也不在少数。而说起三国时期的风流人物,因为作者的推崇,所以蜀汉的人物往往也是大家最为熟悉的。不过熟知三国演义的人也知道,其实蜀汉集团最后的结局并不好。但是蜀汉之所以最后走向了灭亡,和刘备个人的决策有很大的关系。关羽败走麦

  • 关羽兵败麦城,为什么无人去救他?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关羽

    《三国演义》中的刘关张桃园结义,被人们津津乐道而传为佳话。然而细细地探究他们之间的关系,其实并没有人们所想地那么牢不可破。特别是当关羽败走麦城而刘备始终保持沉默的态度来看,他们之间的关系确实是耐人寻味的。关羽为什么会誓死追随刘备呢?这跟刘备时常挂在嘴边的汉室宗亲身份是分不开的,尽管他的这个身份,跟汉